书城历史战国那些事儿
3374500000011

第11章 各显神通(2)

话说赵孝成王即位不久,齐大王就派使者给小大王送来贺信。不用说,小大王的母亲赵太后亲切地接见了使者。

使者奉上国书,赵太后将书信接在手里,书信还没有打开,就对使者说,您一路上辛苦啦,贵国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可还安居乐业呀?贵大王身体可好啊?

使者一听,不乐意了,就说,臣奉大王之命来向太后您和小大王问好,您不先问咱大王好,却先打听年成好不好,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您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这样问,不太好吧。

赵太后哦了一声,说,话可不能这样说,您想想啊,如果贵国没有好年成,百姓拿什么过好日子哩?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齐大王南面称尊,日子岂能好过呀?所以说,大王之本为百姓,百姓之本为年成,咱岂有舍本逐末的道理?

使者一听,凑合,就唔唔应承着,说,托您的福,年成还行,小百姓也还行,咱大王吃嘛嘛香,身体也倍儿棒。

赵太后接着又问,咱听说,贵国有个隐士,叫钟离子,他的主张啊,咱有同感。他说呀,种粮食的人,咱一定得保证他有干饭吃,没粮食的人,咱也要让他口稀饭吃;养蚕织布的人,咱一定得保证他有衣服穿,没有衣服的咱也不能够让他冻着。这是在帮助君王体恤百姓哩,好人啦。咱不明白,为什么到现在,齐大王也没有启用他哩?

没等使者支应,赵太后接着又问,咱还听说,贵国有个隐士,叫叶阳子,他的主张啊,咱有同感。他说呀,要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好人啦。咱不明白,为什么到现在,齐大王也没有启用他哩?

没等使者支应,赵太后接着又问,北宫家的女儿婴子还好吧?咱听说,她家里没有男孩,为了奉养双亲,她都成超级剩女啦,他父母心疼她,她就摘去耳环玉饰,发誓终生不嫁。哎呀,这孩子是在用孝道为百姓作表率啊,为什么到现在,咱也没有听说齐大王褒奖她哩?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这样的一位孝女不受待见,齐大王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呢?咱太想跟他学学啦。

没等使者支应,赵太后接着又问,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着吗?咱听说,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成天尽在国内国外惹事生非,这是教坏小老百姓啊,为什么到现在,齐王还不处死他呢?

使者一听,头都大了,心想,您说的这几人,除了於陵的子仲,其他的咱一个也没听说过呀,您可真够可以的,都赶上国际间谍了。咱们国家的事情您都摸得一清二楚,别不是编故事来故意讽刺咱大王的吧。

使者再一看,也不像,赵太后挺诚恳的。于是,使者又唔唔地应承说,好的,您的建议呀,咱回去一定汇报给咱大王。好的,您歇着,不打搅啦,告辞告辞,回驿馆歇息去喽。

【阿龙看热闹】

知道分子赵太后

你真以为赵太后知识渊博、见识高远、情报耳目无所不在吗?其实,这更多地是一种谈话技巧。曾经有人这样传授经验:如果能读很多的书,自然很好,但如果时间不够,那么还可以有两种办法让你变得博学,一是挑一两个作者或一两种书,比如《老子》,精研细读,当别人和你谈话时,不管谈论什么,你都可以把话题拉到老子上来;二是尽量地多读书,每本书只读十分之一或只读评论,这样不管谈论什么,你都能说上一点意见。知道分子赵太后,在使者面前就是这样做的。

5、 触龙谏赵太后

老实说,自从赵武灵王力推“胡服骑射”以来,秦大王和赵大王就较上劲儿了。此后,两国大王数次交手,胜负各半。等赵孝成王继位时,赵太后垂帘听政,秦大王一看,哟嗬,孤儿寡母的,此时不打,更待何时?于是开打,一口气就打下了赵国三座城池。

太后和大家伙儿一商量,向齐国求救。齐大王也很干脆,援助,可以,但您得把您宝贝儿长安君送过来做人质。太后一听,我呸,讹诈吧您就,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急了,明明白白地告诉左右的近臣,再有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就向他的脸上吐唾沫!

大伙儿没辙了,干着急。这时候,太后的老朋友左师公触龙自告奋勇,希望去会一会太后。太后一听,哟嗬,老朋友我就不呸你哪?就气冲冲地等着他。

触龙大约比太后大一轮的光景,也就小五十岁吧,到了会客厅,磨磨唧唧,老半天才挪到了太后面前,劈头就告罪说,哎呀,您知道的,老臣脚有毛病,所以很久没来看您啦,最近啊,咱听说您贵体有恙,所以特来看您来啦。

太后说,嗯,是不咋地,还不都是秦大王那厮给闹的,全靠坐辇走动。触龙又问:您每天的胃口还行?太后说:勉强喝点儿稀粥罢了。触龙说:近来咱也不咋地,但是坚持锻炼锻炼,每天走上三四里,也还能吃点儿东西。太后说:您有福,我做不到。

这样唠了几句家常,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太后说,就这事?还有别的事吗?没别的事,那就请回吧。触龙说:嗯啊,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我又老了,可能说走就走,所以啊,咱怕自己走后,他没个一技之长,咱就想啊,希望您能让他补个黑衣卫士的空额,就为这事,咱冒死罪来恳请太后您。

太后说:可以。这孩子多大年龄了?触龙恭恭敬敬地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咱希望趁咱还没入土的时候托付给您。太后一看这情况,乐了,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是呀,比你们女人家还厉害哩。

太后笑着说:别逗了,没听说父亲疼儿子超过母亲疼儿子的。触龙说:噢,是这样吗?咱怎么觉得,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啊。

太后怯了一声,说:没有的事,怎么可能呢?触龙说:咱听说,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搂住她的脚,哭个不停,因为她嫁到国外去嘛,这也可以理解。咱又听说,她出嫁以后,您每次祭祀的时候,一定为她祷告,说,啊呀,千万不要被婆家人撵回来啊。这不就表明,您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吗?

太后说,这有什么,谁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个有钱人啊?再说了,像咱这样的人家,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做国君夫人,生儿育女,君位一代一代往下传哪?

触龙叹了一口气说,您给燕后想得这么周到,可是,给儿子长安君可没想这么周到啊?太后不乐意了,没好气地说,这话怎么讲啊?

触龙紧忙说:您看噢,眼下,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高高的,又是大块的封地,又是金银宝贝,让他在家里养尊处优,呆着。您不趁现在这个时候,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咱觉得啊,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不长远了,只顾眼前好吃好喝。所以啊,咱就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

太后一听,寻思了好半晌,明白了,就说:好吧,我知道了,让他到齐大王那里接受锻炼吧。于是,转天,太后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这才出动,替赵国解了围。

【阿龙看热闹】

爱要有远见

孩子总是父母心中的宝,尤其在今天,“再苦不能苦孩子”,有钱的父母就带着孩子一起吃鱼翅,没钱的父母就自己吃粉条、给孩子吃鱼翅,宁可委屈自己,把老命拼上了也要满足孩子。吃如此,穿、玩、上学,各个方面都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共同心态。但这样去爱孩子是不是就够了,或者说是不是就会有好结果?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告诉我们,爱要有远见。君不见么,多少用钱砸出来的“海归”孩子,却被爆出连随便一门外语都说不顺溜!这样的孩子,靠什么在社会中立足?

6、 负荆请罪

高级知识分子蔺相如这人不错,属于救火精英的那一类人,先是积极为前主人、内务府一把手缪贤排忧解难,表现出色,受到嘉奖。转天,赵大王手里缺人,前主人忍痛割爱,将他推荐给赵大王。

事实证明,是金子,在哪里都放光,没几天,他就为新主人办了两件大事。第一件,秦大王惦记上赵大王手里的稀世珍宝——和氏璧了,声称,愿意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大王交换。敌强我弱,不去搭话不行,蔺相如就去了。果然,秦大王压根儿就没准备拿十五座城池出来,多亏了蔺相如与秦大王斗智斗勇,演了一出“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件,是第一件事的连续剧,蔺相如将和氏璧完璧归赵了,秦大王没脾气,但他也是有智商的人,决定换一种玩法,就向赵大王抛出橄榄枝——渑池相会,联络国际感情。敌强我弱,不去不行,结果是,蔺相如不亢不卑,斗智斗勇,保护赵大王毫发未损回来了。

赵大王一高兴,就把蔺相如封为上卿,官衔比大将廉颇高。妈呀,蔺相如这回可赚大发了,两年不到,从内务府小办事员,到中央政府高级官员,什么概念呀,就是撑杆跳高,也不过如此呀。

不用说,许多人不服气,其中,大将军廉颇就是一个。廉大将军什么来头?人家是贵族血统,祖宗八代都是大官啊。祖上的事咱就不说了,人家干老本行还真有一套,要不能入选“当代四大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排在一起吗?

大将军一生气,后果很严重,凭什么呀,咱攻城略地,大仗小仗身经百战,身上的伤疤就像得了疥疮似的,职位才相当于副宰相,他蔺相如一奴婢似的人物,就凭耍耍嘴皮子,官职却在我上面,打死我也不服气,回头再见到他,将他脑袋割下来当夜壶。

不用说,没一个时辰,这话就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一听,笑一笑,不说话。再上朝的时候,就托病不去,咱不在您廉大将军面前晃悠,总行了吧。门客们一看,哟,蔺大人害怕了,秀才遇到兵,难免的呀,咱们也低调点儿吧。

这事没完,转天,蔺相如出门办事,远远看见廉大将军的车驾浩浩荡荡地开过来,心里一咯噔,紧忙让车把式把车赶到小巷子里,恭恭敬敬地等着,廉大将军过去了,咱再出来。

门客们一看,哟嗬,蔺大人都怕成这样了,也太过了吧?咱们抛妻别子,出来跟您混,不就是仰慕您是个大丈夫吗?唉,咱们看错人了,还是另谋出路吧。于是,都来向蔺相如请辞。

蔺相如笑一笑,说,您几位给摆摆看,廉大将军的威风和秦大王比,怎么样啊?大家伙儿直撇嘴,说,那还用问吗?秦大王打一个喷嚏,地球也要抖三抖哇。

蔺相如说,这就对了。您几位再想想看,以秦大王这样不可一世、俾睨天下的威风,咱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还不照样呵斥他?

哎呀,不瞒您几位说,咱不怕死,已经很久啦,但是,死,也要死得值得。咱不怕秦大王,为什么偏就怕廉大将军呢?咱就想啊,秦大王打咱们赵国的主意很久了,这一二年,之所以不敢明目张胆地来找碴,是因为咱和廉大将军两个人侍奉在大王左右啊。

现如今,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秦大王知道了这个消息,还不乐死啊,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咱们不能够干哪。一席话,说得门客们感叹佩服,行,不走了。

但事儿还远远没完呢。没几天,蔺大人家的门客与廉大人家的门客不巧在饭馆中遇到了,争座位,谁也不让,廉大人家的门客直掳袖子。蔺大人家的门客哼了一声,谁怕谁呀,咱们让着你的,知道不?就把蔺相如一番话这么一学舌。廉大人家的门客一听,直撇嘴,是吗?这么厉害?别跟咱们来这一套。

巧得很,这时候赵大王的宾客、知识分子河东人虞卿,正在大街上溜达,见人打架,就过来劝架,听了蔺相如家门客这一番话,心想,咱初来乍到,不听几个门客说起这事,咱哪里知道赵大王的顶梁柱将相不和啊。

于是,他紧忙来和赵大王说了这事。赵大王一听,也吃了一惊,非常担忧,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秦大王那厮可高兴了,这该怎么办哪?虞卿想了想,说,还是咱来帮他俩解开这个结吧。赵大王一听,好好,等着您的好消息。

转天,虞卿来廉颇家拜访大将军,先海阔天空夸了一番大将军的功劳,大将军那叫一个高兴。紧接着虞卿话锋一转,说:“若论功劳,没人能比得过大将军您了,但是论胆量,还要首推蔺相如蔺先生呀。”

廉颇一听,大怒,敢情是来逗咱玩儿的呀,骂道,废话少说,他哪儿就有胆量了?见到咱,都像耗子见到猫似的。虞卿笑一笑,说,您消消气,听我慢慢跟你摆一摆,于是,将便蔺相如家门客的话转述了一遍,最后,语重心长地说,您二位再这样下去,我恐怕危险离赵国就不远了啊。

廉颇一听,懵了,理一理思路,是这么回事呀,非常惭愧,说,先生的话太对了,要不是您这一趟,咱廉颇就犯大错误了,咱比蔺相如蔺大人气量差得远了!廉颇有了改正错误的想法,于是,向虞卿讨主意,您给看看,怎么才能得到蔺大人的原谅啊?

虞卿一看,很高兴,就这么这么给他出个主意。廉颇一听,好,就这么办。当天下午,趁着天儿暖和,廉颇光着上身,将一束荆条绑在自己背上,跑到蔺相如府上大院子中间跪下,大嗓门对着里面喊,鄙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不知道相国如此宽宏大量,特来请罪。

一句话,荆条都背来了,您看着办吧。蔺相如一听,慌忙跑出,一边说,哎呀呀,老将军,您这样做,我可吃罪不起呀。蔺相如扶起来廉颇,亲手解了荆条,笑眯眯地叙话。

聊到最后,廉大将军提议了,拜把子!不拜拜把子,不够哥们。就这样,两个死对头成了刎颈之交啊。这就是“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的来历。

阿龙辞典 廉颇流亡史

一代名将廉颇,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却老死楚国。前245年,他先是被赵王解除兵权,逃到魏国,在魏国也得不到重用。期间赵国又想接他回去,派使者来慰问,廉颇在使者面前吃下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但使者回去报告赵王,说廉颇老矣,一句话就断了廉颇的回家之路。最后廉颇到了楚国为将,不久就死在楚国。

【阿龙看热闹】

大家都是好干部

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将相和”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蔺相如的宽宏大量和一种“真勇”。“真勇”不是与人争功斗狠,而是为了捍卫某种崇高的价值而不畏强暴,比如见义勇为。这个故事也展示了廉颇的知错能改和坦荡人格,作为老资格的功臣,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后,能如此高调地认错,比起蔺相如的宽宏来,其实更难能可贵。

7、 鸡鸣狗盗

秦昭襄王久闻孟尝君的大名,非常渴望有朝一日能和他共进晚餐,便派自己的儿子泾阳君到齐国作抵押,让齐王敦促孟尝君成行,以聊解他的思慕之情。

孟尝君心想,秦大王这厮是个虎狼之人,楚怀王那厮也被他骗去,最后吐血而死,我这一去,还不定咋的哩,于是不想去。

但是架不住秦国几次要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想去,硬着头皮也得去。公元前299年,齐王派孟尝君出使秦国。好在他有一千多位千奇百怪的能人保驾护航,于是,一声吆喝,大部队浩浩荡荡就出发了。

孟尝君大部队到达咸阳,两下里相见,秦大王笑眯眯地走下台阶,与心中的偶像亲切地握手交谈,述说自己仰慕的心情。孟尝君则拿一件千年白狐裘,送给粉丝作见面礼。

回头,秦大王穿着这身毛茸茸的皮草,回到后宫,在宠妾燕姬面前夸耀一番,眼馋得燕姬口水都快下来了。眼下,天气还暖和,秦大王便脱下裘服,先搁到衣柜里收藏起来,等待天冷了,再拿出来显摆。秦大王吩咐下去,选择良辰吉日,立孟尝君为咱秦国丞相。

大臣樗里疾一听,吃了一惊,心说,这不明摆着抢咱饭碗吗?于是,找门客一商量,回头,他就来劝谏秦大王说,大王啊,您看看,孟尝君,齐国人,全家大小还在齐国,他做了秦国的丞相,这胳膊肘子还不往外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