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三月间,一个阴沉沉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淅淅沥沥地不停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冬天的积雪都已经开始融化,天上掉下来雪花自然也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山城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却还没有到来。
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一般人们都是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因此,县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在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无声的滋润下蚀化,土泥路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
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用破斗笠护着脑门,胳膊上挽一筐子油菜或萝卜,一边游走,一边盼望着买主的出现。唉,城市在这样的日子里完全丧失了生气,变得没有一点可爱之处了。
建在半山腰的梅山高中的大院场里,此刻却是一番热闹景象。中午下课钟声刚刚响过,
从一座座低矮的砖瓦房里,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当中有些人手里拿着碗筷,在行进间将碗筷敲打的震天作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场,向院场南面一个简陋食堂蜂涌而去。偌大一个院场的土地,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而另外一部分人,那些家在本城的走读生们,也正三三两两涌出东面学校的大门。他们撑着雨伞,一路说说笑笑,通过一段据说是清朝末年修建的青石板下坡路,不多时便纷纷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在食堂门口,学生们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饭菜是分等级的,甲等的菜里有些零星的大肉片,虽然不多,但是也着实让人眼馋,每份三毛钱;乙等菜其实就是土豆白菜萝卜等清淡菜色,不过炒菜时猪油是放的足足的,所以每份一毛钱;丙菜就没那么好了,就是清菜萝卜汤而已,只不过汤水上面还能看见点点油花,这汤却是只要五分钱。
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
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
满满当当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
学校大部分的住校生都是来自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除过个把人的衣装和他们的农民家长一样土气外,这些已被自己的父辈看作是“文化人”的人,穿戴都还算体面。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家境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区别了,而且手腕上往往还能撑着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梅山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穷苦地区,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只有老师们才能在狭小的食堂吃饭。学生们那就不管是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的。
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崂,谁没在野山野地里吃过饭呢?因此大家也并不在乎这种事。通常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各自和要好的同学蹲成一圈,说着笑着就把饭吃完了。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场,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功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大部分班级的值日生也都先后走了。
现在,只有高二乙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院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饭筐里也只剩了几两米饭而已。看来这些米饭不是值日生本人的,因为她自己碗里已经盛了满满的米饭,菜碗里也象是乙菜。这说明矮胖女子算得上中等人家。她端着自己的饭菜,满脸不高兴地立在房檐下,显然是等待最后一个跚跚来迟者——我们可以想来这必定是一个穷小子,他不仅吃很少的主食,而且连五分钱的丙菜也买不起一份啊!
谢敏来到这个世上已经17年了,在过去的十七年里,他一直过着穷困的生活,虽然曾经想过利用脑海中的知识为家庭谋些福利,但他很快发现,个人的一点超前意识在这个全民疯狂,意识极端僵化的年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于是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安心的和自己的一家人过着苦中作乐的日子。
谢敏对于自己吃不起菜,甚至连米饭都吃不饱的情况倒是没有什么自卑的情绪,毕竟上一世的荣华富贵已经让他对于物质的看法相当超脱了,他只是不愿意面对同学们的目光,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是的怜悯目光,总让他好笑之余也感叹少年们的淳朴,但是这些目光总是让他难以自在的吞咽饭食,所以他总是选择最后一个出来拿饭。
你看,现在走过来的那个瘦高个的青年人就是谢敏。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只有鼻梁还是那样骄傲的高挺着。一身灰色土布穿在身上也无法掩饰他的自然洒脱,但是由于营养不良,使得英俊的脸庞没有少年人特有青春光彩。但即使是这样,看他踱步而来仍然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他这身衣服是母亲照着城里学生的穿着制作的学生装,母亲为了做好这套学生服,还进城来偷瞧了好几次学生放学呢!布料当然就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只不过奶奶织布和染布的手艺很好,颜料染得很均匀,倒是给这套衣服增色不少。谢敏的脚上那双旧黄布鞋已
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鞋子上的黄色早就被洗的掉光了颜色,现在只能认为它是双灰布鞋了。裤子为了省布料,显得很紧窄,没有像其他学生的那样宽松,但是搭配着上衣和灰布鞋倒是被谢敏穿出了一股子潇洒的味道。
矮胖女子在他未到饭筐之前,就早已经迫不及待地端着自己的饭碗蹦跳着离开了。谢敏独个儿来到饭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给自己盛了二两米饭。筐里还剩二两左右的米饭,看来那人还没来。他直起身子,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在安慰自己浪费粮食可耻之后,快速的将那些残渣用手捞进了嘴里,实在是有点饿的顶不住了,也许是吃的太急,他好像被呛到了,眼角都有泪水流了出来。不过还好,没人看见。再怎么看得开,这样的行为也是他不愿意的,不过人总是被逼出来的。相信他慢慢会习惯的。
他站起来,走到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米饭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从兜里掏出一根咸菜,靠在墙根上慢慢的吃起来,一口米饭就一口咸菜,倒也是有滋有味。然后他看见一位她来到饭筐前,把剩下的那米饭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
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默默地各自拿走自己的米饭,对于这个“老伙伴”谢敏几乎一无所知。只是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曾玉。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谢敏吧?
嗯,我们还是来介绍一下这一世的谢敏吧。谢敏的家里有6口人,除了年迈的奶奶和已经开始衰老的父母以外,他还有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家里能够算的上全劳力的现在就只有父亲和二十岁的姐姐,姐姐虽然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不认识一个字,但是谢敏从未听姐姐埋怨过一句,她总是起早贪黑的在家里家外劳作着,父母现在已经干不动太多农活了,更何况还有基本不能出屋的奶奶和今年上初三的妹妹。所以全家一年实际上挣不到多少公分,生活始终在举债中度过,年年都会落下亏空。大姐为了支撑这个家,都二十岁了还不敢嫁人,她怕她嫁了人就不能全心帮着家里刨食了,那这个家就会垮掉。
不过家里虽然凄惶成这样,父亲还是勒紧裤腰带供谢敏和小女儿谢梅香读书,用老人的话说,就是饿死也要让孩子们有文化。父亲认为家里之所以穷的原因,是谢家祖祖辈辈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只有出了文化人,才能改变家族的命运,而理所当然承担这个使命的就是谢敏了。
所以说能够让他来这个县高中上学就已经超过了这个家庭的极限了,还哪有什么余钱让谢敏在学校吃个好伙食呢?谢敏也没想过向家里提任何非分的要求,要知道,大姐可是一天都没有上学,从12岁开始要能独立下地干农活了,平时但凡有口好的,都是就着奶奶和谢敏,谢敏在心里深深的感激着这些为他无私付出的亲人们,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寻找可以帮着减轻家里负担的机会,毕竟现在离拨乱反正已经不远了,他一定要养活好他的亲人,要让他那可爱的妹妹能够到大学学习。
不过这个对于现在的谢敏来说很难。以他现在的身体,即使是面对学校要求的日常劳动,都是在透支体力,每次参加学校半天的劳动都让他全身虚汗直冒,四肢打颤的。到底要怎样才能减轻家里负担呢?对于没有任何人脉的谢敏来说,他实在想不出来,所以只好咬牙忍耐着。
当然,谢敏的生活也不都是灰暗的。在学校不上课的时候,他总喜欢到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去游荡,不管是公家大院还是文物古迹,他都要去看看。对于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他有着特殊的好感,不光是这里有很多历史人文建筑,还有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要知道这时的公家大院都是不让闲人进入的,虽然他每次都以上厕所的理由来向看门的人们请求,但是很容易被识破的伎俩却很少遭到拒绝。即使谢敏的气质再如何出众,人们还是很容易就从他身上的衣着判断出他农家子弟的身份。
这种漫无目的的游荡带给他不少收获,倘佯在河畔林荫,古旧弄堂之间除了可以让他沉静心灵之外,还能帮助他的身体暂时忘记饥饿。更幸运的是,在金山上的梅山博物馆里,他发现有很多革命小将收缴或者是群众上交的旧书籍,在他千恩万谢的求恳下,看门的大爷允许他每次借一本出来看,然后换回去的时候,再交换一本出来。
目前这个地方是属于谢敏一个人的宝库,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特殊时期前出版的书,这些书基本上都是谢敏上一世不屑一顾的,比如一些苏联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等,还有些国内名家的著作,《红楼梦》、《红岩》等等。这段时间他手里正在读的是钱钟书的《围城》。
相对于学校那简单的和一加一等于二一般的文化课以及每日长篇大论的政治学习来说,这些小说是那么有吸引力,让他超出常人的智慧灵魂有了寄托。这一世的苦难生活让他体会到了人生的别样艰难,而书本中主人公或坚韧或勇敢或智慧的生存态度,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把这些书本中的主人公当做是他生活的伙伴,他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激动、为他们的坚强和智慧喝彩,为他们遭受的苦难而流泪。
嗯,总的来说,谢敏对自己现在生活的评价就是痛并快乐着。时间就是这样慢慢的流淌着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