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贞观风流
3412000000276

第276章 百济内乱

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济内乱

九月二十一日巳时,百济都城泗沘城外几里处,一支四百多人的骑兵队伍顶着耀眼的阳光,正在快马加鞭的向着泗沘城前进。

一百多年前,百济的都城还在熊津,当时高句丽人正在疯狂扩张,时常向南攻打攻击百济,熊津城也多次被攻破。当时的百济王迫于无奈,只好把都城向南迁移到了泗沘城,和新罗联手对抗日益强大的高句丽人。高句丽急于消化从汉人手中夺来的辽东全境,面对百济和新罗的联手只好暂且退兵,使得百济有了发展的时间。

经过百余年的休养生息,百济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野心也随之膨胀,为了领土时常和新罗大打出手。最近几年间,双方冲突逐渐加剧,为此如今在位的百济义慈王不惜停止向倭国进贡,转而向死敌高句丽进贡称臣,联手对付曾经多年的盟友新罗。

面对高句丽和百济的联手,新罗寡不敌众,国势岌岌可危,金德曼走投无路,连连向大唐发出求救。这次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主要目的就是灭掉高句丽,收复辽东全境。除此之外,金德曼多次求救也是一个不小的因素,毕竟李世民是绝对不会坐视高句丽人统一朝鲜半岛。

四百多匹战马急促飞奔,身后卷起大片灰尘,骑士们身上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黄土。不一会时间,泗沘城城墙就出现在了眼前。为首的一个瘦高少年略微松了一下缰绳,抬手擦了把汗水,眼神复杂的看了一眼前方的城墙。这少年相貌很一般,左脸上有一道浅浅的伤痕,一双眼睛看上去十分阴冷。这少年的穿着和周围骑士们大不一样,竟然穿着一身黑色的倭国武士服,腰间还悬挂了一把窄窄的倭刀。此人正是扶余国王太子,刚刚从倭国归来不久的扶余风。

扶余风的祖父扶余璋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一年,此人登上王位的初期还算是个不错的国君,只是后期大兴土木修建佛寺,又和新罗常年征战,国力逐渐衰弱。扶余璋死后,其长子王太子,也就是扶余风的父亲义慈王登基的时候,已经五十六岁了。义慈王年纪老迈,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近几年更是和去世的父王一样,整日沉迷于佛事,导致百济国内的局势一片混乱。

扶余风自小就被送去倭国,后来多次被当时的轻皇子、如今的倭国孝德天皇照拂,这才顺利长大成人。在扶余风心中,对自己的生父并没什么感情,倒是把倭国孝德天皇视若亲父。这次在孝德天皇授意下,安倍诺夫的水师护送着扶余风强势回归百济。有了倭国水师的震慑,再加上国内亲近倭国的一些大贵族们全力协助,扶余风只花了三天时间,就从义慈王手中夺取了军政大权。

在扶余风看来,安倍诺夫率领的倭国水师何等强大,又有高句丽水师从旁协助,击溃大唐水师肯定不费吹灰之力!有了倭国水师这颗定心丸,扶余风胆气十足,亲自前去新罗前线指挥大军和金德曼厮杀,以免功劳都被安倍诺夫和高句丽抢光了。可惜的是事与愿违,尽管扶余风不计死伤的发动猛攻,却根本突破不了新罗人的防线。

俗话说屋漏偏温连夜雨,就在扶余风损失惨重的时候,传来了倭国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这个消息对扶余风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作为一个自小被送去倭国的质子,扶余风在百济国内根基很浅,掌握大权最大的依仗就是倭国人的支持,如今最大的靠山灰飞烟灭,扶余风不得不停止猛攻,转而构建防御阵线。

扶余风没想到的是,倭国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刚刚传开,忠于义慈王的一些将领就联合在一起,悍然准备夺取他手中的权利。好在军中亲近倭国的将领也不少,扶余风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勉强镇压了反叛,只是军队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向新罗发起进攻的能力。

昨天夜里,扶余风接到泗沘城送到前线的秘密信件,信件里只有‘辽东城失守,高句丽派出使节团向唐军求和’这一行字。扶余风当时就大惊失色,一旦大唐皇帝接受了高句丽人的求和,那么伙同倭国、联合高句丽对抗大唐的百济就要单独承受大唐皇帝的怒火,更别说金德曼还在一边虎视眈眈,百济只怕会亡国灭种!扶余风和麾下将领商议之后,决定先回都城稳定住局势,然后也派出使节团前去向大唐皇帝求和,得罪高句丽人也在所不惜,不管付出多少代价,只要能保住百济的宗庙社稷就好。

这一路行来扶余风都是忧心忡忡,在马背上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让大唐皇帝平息怒火。眼看城门在望,扶余风心里忽然涌现一个奇怪的念头,万一事情不济,自己索性带上百济累年继续的财富,乘船前去倭国投靠孝德天皇!扶余风这个念头一涌现出来,就再也控制不住,开始低头沉思这件事的可行性。

“王太子殿下回来了,快快打开城门!”身边侍卫的喊声把扶余风惊醒过来,抬头一看,原来已经到了城门下了。

“快!打开城门!真的是王太子殿下回来了!”守城的将领看见扶余风,赶紧吩咐手下打开城门。

一阵吱呀声中,城门缓缓打了开来。下令开城的将领正想上来套套近乎,扶余风已经策马冲进城,身侧四百骑紧紧跟上,只留下大片灰尘。这名失去拍马屁机会的将领脸色一黑,等到扶余风等人走远后,狠狠地向地上啐了一口。

扶余璋父子都笃信佛事,因此泗沘城中佛塔很多,随处可见金碧辉煌的高大香炉,城中充满了香料的味道。扶余风闻到香料味微微皱起眉头,看向佛塔的目光中隐隐包含着敌意,若非祖父和父亲在佛事上花费了大量金钱,百济王国怎么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实力大减!

泗沘城并不算很大,扶余风一行拐过几条大街,就来到了王宫前面。和高句丽王宫一样,百济王宫建造的时候,也使用了汉人的建筑风格,当时的风格偏向于庄严肃穆。二十几年前扶余璋扩建王宫的时候,别出心裁的加上了一些佛教元素,比如在王宫大门前面摆上了一对金铜制造的大香炉,还在王宫内建造了一座七层佛塔,如今的王宫看上去显得十分不伦不类。

“父王何在?”一进大门,扶余风就询问王宫内侍总管。

内侍总管躬身道:“大王去了弥勒寺。王太子殿下,可否要小人前去禀报?”

“不必了,本王子自己去见父王。”扶余风停住脚步,转身就向外走。

弥勒寺是扶余璋敕令建造的,占地数十亩,是百济最大的寺庙。弥勒寺最著名的莫过于寺中的九层石塔,整座塔全部使用白色巨石建造,里面典藏了不少佛教书籍和器物。最近几年义慈王时常前去石塔中礼佛,前阵子扶余风掌控大权之后,义慈王几乎每天都要前去弥勒寺烧香礼佛,甚至还有了出家为僧的念头。

扶余风只带了几个倭国跟来的侍卫,出了王宫快马向东,盏茶功夫就来到了弥勒寺前。作为百济最大的寺庙,每天都有无数信徒前来烧香拜佛,寺庙内外接踵摩肩。看到眼前这般情景,扶余风眼中厉色一闪,下马走了过去。

知客僧见到王太子驾到,并没表现得诚惶诚恐,询问来意之后,很随意的带着扶余风等人向石塔而去。扶余风自小被送去作质子,导致性格极其偏激,本来就对这些寺庙和尚极其不满,此时见对方根本不把自己看在眼里,眼中冷然闪过一丝杀机。

到了内院的石塔前面,知客僧并没让扶余风进去,而是先进去向义慈王和主持禀报。自己要见父王,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和尚晾在外面!扶余风紧握拳头,心里咬牙切齿不已。

“王太子殿下,大王正在和主持谈论佛法,请王太子稍候片刻。”知客僧很快从里面走了出来,语气淡淡的做了个揖,径直向外面而去。

“可恶的贼秃!”扶余风大怒,猛然紧握住刀柄。

“王太子,可要小的去把此人……”身侧一名倭国侍卫低声询问。

“先让他多活一阵子!”扶余风强压住怒气,大踏步向石塔里走去。

见到扶余风等人擅自闯进来,几名脑满肠肥的僧人赶紧上前阻拦,却都被扶余风的倭国侍卫推到一边。其中一名僧人见势不妙,赶紧向石塔上面跑去。

“我儿,为何对大师们无礼?”扶余风刚走上石塔第二层,上面楼梯处传来一个声音。

扶余风抬头一看,楼梯上面站着身材有些瘦小的锦袍老人,正是自己的父王义慈王。义慈王手握一卷佛经,一脸怒气的瞪着扶余风,身后还站着一个穿着金色袈裟的老僧,正是弥勒寺的主持赞善。

扶余风忍住气,沉声道:“父王,儿臣有紧要军情禀报!”

“阿弥陀佛,既然王太子殿下有要事禀报,贫僧就先告退了!”赞善宣声佛号,看了一眼扶余风,举步向塔顶而去。

“上来说话吧!”义慈王淡淡说了一句,走到一个蒲团上坐下。

扶余风大踏步走上去,行礼后也在一个蒲团上坐下,径直说道:“父王,辽东城失守了,高句丽人即将向大唐皇帝求和!”

“什么!消息没错吧?”义慈王大惊失色,刚才还云淡风轻的样子荡然无存,脸色一下子苍白起来。

“绝对没错!”扶余风嘴角闪过一丝冷笑,“儿臣这次回来,是想和父王商议一下,如何面对这件事?”

义慈王颓然道:“军政大权都掌握于你手,这件事你自己做主就是。”

扶余风面色平淡,轻声道:“儿臣有两手打算!其一,派人向大唐皇帝请降,不管付出多少代价,只要能保住宗庙社稷就好;其二,若是事有不济,儿臣准备迁往倭国!”

“王太子准备迁往倭国?此事万万不可!”不等义慈王说话,刚才离去的赞善和尚忽然出现在楼梯处,缓缓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