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正赞叹间,忽闻空中声声雁鸣。两人举目望去,但见一群大雁,排成长长的一字队形,一边叫着,一边展翅,向南飞去。这不禁勾起了两人的思乡之情:算来两人离家也有月余了。大雁知北方天将寒冷,便飞回温暖的南方;而身在异地的两人非但不能回归故土,却要继续奔赴天气严寒的北方。
正思想着,猛见天空中出现了两只雕头狐尾的巨鸟,发出一声惊天的长啸,冲向雁阵。随之听见大雁声声的哀鸣。两只巨鸟伸出利爪各抓一只大雁,飞出雁群。只听头雁长鸣一声,率领群雁,急展双翅,将两只巨鸟包围起来。一起伸嘴抖翅向巨鸟袭来。两只巨鸟毫不畏惧,抖展巨大的双翼,呼呼风生,吹得大雁难以近前。它们却伸出了长长的利嘴,左叨右啄,遭咬的大雁皮开羽落。眨眼工夫,受伤的雁只无数。但是,群雁并无一只退缩,眼看群雁被两只巨鸟打得七零八落。
恰在此时,只听空中传来“哇哇”的群鸦鸣叫声。随着叫声,只见成千上万只乌鸦从四面八方飞来,冲向巨鸟。这乌鸦一身硬筋壮骨,嘴大翅坚,行动灵便,擅长攻击。它们“哇哇”大叫着,把巨鸟围得水泄不通。无数乌鸦在巨鸟两翅间,各伸利嘴啄击巨鸟的双翅。两只巨鸟虽然凶猛,但身大体笨,难以反击,被乌鸦扰得防不胜防,无可奈何。只见眼前满天黑压压一大片,充耳“哇哇”之声。心生恐惧,只好松开爪子,爪下的两只大雁得以逃脱。巨鸟不敢恋战,狂啸一声,冲天飞去。众乌鸦也不追赶,齐向大雁“哇哇”鸣叫了一阵,然后四散飞去。
有诗赞群鸦:
乌黑一身似墨染,
哇哇叫声响震天。
锐目利爪大嘴鸟,
貌丑心善怀侠肝。
一声乌啼千声应,
八方纷至聚长空。
群起争先齐奋勇,
援救良雁逐恶鹏。
大雁发出声声欢鸣,伸出长颈望着乌鸦远去。直到不见了乌鸦的踪影,头雁才重整雁阵。
它们排成了一行,在当空徘徊着,鸣叫着,久久不肯飞去。
王山、刘武觉得奇怪,猛然听见不远处有雁叫的声音,赶奔近前一看,见有一只大雁趴在地上,翅膀上流着血。
二人才知,这只大雁翅膀伤重,不能飞了。
王山便将它抱了起来,爱怜地抚摸它的长颈。
刘武从衣衫上撕下一块布来,包在了大雁流血的翅膀上。之后,二人将大雁举过头顶。
受伤的大雁伸出长颈向高空鸣叫了几声。
立刻,空中传来群雁的回声。
只见雁群在长城上空一字排开,旋转了一圈,随后又变成人字,旋转了一圈,便鸣叫着继续朝南飞去了。
王山、刘武举着受伤的大雁望着雁群远去,这才抱着大雁奔下山来。两人商量:要在此地找一户心善的人家收养这只大雁,治好伤后养在家中,待明春群雁从南方回来,再将它放归雁群。
两人正边走边说着刚才发生的事,各自抒发感慨,忽闻“喳喳”叫声,抬头一看,近前的一棵大树枝头,落着两只喜鹊,翘着尾巴在朝他俩鸣叫。两人顾不得多看多想,继续向前走。那两只喜鹊飞到了他们前面,竟然落在地上,一边蹦跳一边向他俩“喳喳”叫着。二人好生奇怪,便跟着喜鹊走去。两只喜鹊飞飞落落,似乎有意在引逗二人跟踪。王山、刘武一路跟随喜鹊奔出山林。赶了一段路,面前出现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见:
海阔无涯,一碧万顷;
涛声如雷,连天波涌。
涛涌似千军冲杀,
浪滚如万马奔腾。
王山、刘武的家离大海不远,自幼常随父亲到海里游泳。今日见了大海,好像回到了家乡,倍感亲切,恨不能立刻扑进大海,好好畅游一番。怎奈此时风大浪急,进海岂不是送命!两人只能站在海边观看惊涛骇浪。
猛然间,看见汹涌的波涛中有一人在举臂挣扎,高喊“救命”。
“快下海救人!”
王山高喊一声,与刘武急忙放下大雁和身上的包裹,脱掉衣衫,甩掉鞋子,奋不顾身地扑进大海,向那人游去。
二人时而被卷上波峰,时而被抛下浪谷,无情的狂波巨浪打得他俩睁不开眼睛。俩人仗着一身好水性,奋力挥臂,劈波斩浪,游向那人。眼看接近了那人,二人心头一喜,一齐伸手去抓那人。
这时,一个大浪打来,又把三人分开。
眼看那人在往水下沉。
王山、刘武心急如焚,拼尽力气游向前去,终于再次接近了那人。
两人前后同时举臂,紧紧抓住了那人,游向岸来。
到了岸上,见那少年肚子鼓鼓的,两人用手摸摸他的鼻孔,没有一点气息。
“快给他控水!”
王山急呼一声,随即弯腰跪趴在沙滩上。
刘武忙将少年抱起,头朝下放在王山背上控水。
片刻,少年腹中之水全控了出来,睁开了两眼。
刘武见少年醒来,又把他抱到沙滩上,让他躺下歇息。
少年挣扎着要起来拜谢二位救命恩人,被王山、刘武扶住。歇了一会儿,二人扶少年坐了起来。
王山问:“小兄弟,你家住哪里,为何落入海中?”
少年答道:“我家住在十几里外的一个山庄,今早随父亲来海岛买海货。一到岛上,父亲赶着毛驴去了集市,我便一人跑到海边。大海波平浪静。我在海滩上追逐着浪花,拾贝捉蟹,抓鱼摸虾。玩得正高兴,忽然风起浪涌,大海涨潮,我被卷入浪中……幸亏遇上恩人搭救,不然,我就没命了!”说着,眼中落下泪来。
二人劝道:“小兄弟,莫要难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歇会儿就到集市找你父亲去吧!”
说罢,二人站起身来,穿上衣衫。见少年赤条条一身,王山便从包裹里拿出山东老翁赠送的一件长衫,给他穿上。然后,指着地上的大雁对少年道:“我俩马上起程前去关东,有一事拜托:烦求小兄弟把这只受伤的孤雁带回家中,好生照料、喂养,早日治好它的伤。”
少年点头。
二人又道:“明年春暖花开,听到大雁北归的叫声,小兄弟便把这只孤雁放飞蓝天,好让它重归雁群!千万别忘了!”
少年答道:“请恩人放心,小弟记住了!我一定照两位大哥说的办!”说着,跪倒在地,叩了几个头,抱起大雁向两位恩人告别,到集上找他父亲去了。
王山、刘武站在那里,看着少年走远,耳畔仍然回响着大雁的鸣叫声,两人情不自禁地叹息一声,穿上鞋,继续赶路。
有诗赞叹:
长城上空杀气腾,
良禽遭遇恶鸟攻。
大雁群起战强敌,
乌鸦聚集斗顽凶。
贤士柔肠怜孤雁,
慈鹊善心惜难童。
救危挺身何惧死,
舍生取义是英雄!
话说王山、刘武二人沿海奔向东北,越往前走,人烟越稀少,天气骤然寒冷了许多。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急着赶路,身上热得冒汗。可是,到了晚上和清晨,天气冷得叫人浑身发抖。好在漫山遍野有的是枯草干柴,两人找个岩洞,弄些枯草抱进洞里铺,再捡些干柴堆在洞口处。夜晚点燃干柴,躺在草堆上。这样,不但驱走了风寒,也吓走了野兽。两人每天早起爬山登岭,穿林钻藤,寻找人迹;晚上进山洞,点燃干柴,轮换睡觉。遇不上人家,讨不到吃的,就采“猴头”、木耳、野果充饥。连找了数日,不知爬了多少道岭,过了多少条沟,也没遇到一个人影。但是,两人毫不气馁,继续前行。
有诗赞叹:
重义思念手足情,
寻兄觅参闯关东。
明知漫道多凶险,
偏向凶险路上行!
这天,走进一片深谷,两壁山峰突起,怪石林立,中间有一条长溪,自万丈悬崖飞流而下,如从天降。飞瀑泻入一个深潭,激起万朵银花。
两人来到潭边,身上陡生凉意。
王山打个寒战,说道:“好冷!”
刘武听了,急从包裹里拿出老翁送的另一件长衫,给王山披上。
王山不肯穿,推让给刘武。就这样推来让去,谁也没穿,又包了起来。
两人觉得这谷底寒冷,不可久留,便赶紧迈步,向山上攀登。好不容易攀上了山顶。两人倚在一棵树上,放眼远眺:山连山,岭连岭,重峦叠嶂,绵延不断;环顾四周:丛靠丛,树挨树,丛深林密,浩繁无边。
他们这才发现自己闯进了群山林海的重重包围之中。面前,远离人烟,已无退路,只能横下一条心:继续朝前闯,靠自己踏出一条出路。两人想:普济、广慈两位义兄此时也许就行进在这深山密林中;仙草人参也许就生长在这群山林海中;说不定何时就能遇上。
这样想着,猛然觉得两腿轻了许多,脚步也加快了。又翻过一道大岭,两人走进一片向阳的山林中。艳阳高照,灿烂的阳光洒遍林海,山林里暖烘烘的。两人走乏了,便靠在一棵大树上坐地歇息……
王山忽见迎面走来两人,一看是普济和广慈两位义兄,便惊喜地喊声:“大哥、二哥!”拽着刘武奔向前去。
四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二人问道:“大哥、二哥,寻找到仙草人参了吗?”
普济、广慈笑道:“寻找到了,在那边山林里,十几棵呢!我俩就是来找两位贤弟一同去挖呢!”
说着,二人前头带路,走到一片松林中停下,指着林下十几株开着红花的圆叶草说:“这就是仙草人参。”
四人蹲下,小心翼翼地用手扒出十棵,脱下衣服包好。
然后,王山将人参抱在怀中。
四人踏上归程,急往回赶。先赶到了河北牧童家中,留下一棵人参,嘱其家人将人参浸入水中,分与全屯人喝;接着,又赶到荣华乡,找到“小花郎”,拿出一棵送与心地善良的老夫妇;最后,赶回五莲山……
一声惊天动地的虎啸,将王山从梦中惊醒,刘武也吓得跳了起来。
两人定睛看时,但见几头马鹿从眼前飞驰而过,后面,骤然旋起一阵狂风。
王山喊声:“不好,老虎来了,刘武,快跑!”
刘武应了一声,两人慌忙向密林深处拼命奔跑……
欲知二人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