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赤脚大仙对着太白金星哈哈一笑,现了本相———踏云而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大闹天宫的美猴王孙大圣。两只神鸟飞了过去,斗战佛将其接在掌中。
太白金星笑道:“老汉正要去找你,你倒自己来了!”
孙悟空道:“心到佛知,老星想俺老孙,俺老孙能不来吗!”说着,按下云头,站到金星面前,笑问:“老星,找俺老孙何事?”
太白金星将自己奉命下天访查的所见所闻叙述了一番,又将遇到的难事告诉了他。
悟空听了生气地叫道:“这天上人间,怎会有这多不平事!贪官可恶,邪神可憎!这事俺老孙岂能袖手旁观!老孙这就随你们去见玉帝!”
太白金星笑道:“成佛了,还这么猴急!咱们一块去,玉帝岂不起疑心?你与娃娃先行,老汉随后赶到。”
孙悟空道:“还是老星想得周到!那好,俺老孙领娃娃们先走一步了!”
金星忙道:“大圣,莫急走!我来问你:玉帝若问你何事来天宫,你如何回答?”
孙悟空笑道:“老孙已非当年那个大闹天宫的孙大圣了。本佛见了玉帝,自有道理,老星放心吧!”言罢,向六参娃一挥手,一同踏上云端,直奔天宫。
眼见天宫将到,孙悟空嘱咐六参娃:“若是遇到神仙们问起,你们便说是俺老孙新收的徒弟。”
六参娃点头称是。
行至南天门外,见托塔天王李靖与三太子哪吒迎面而来。
李天王作揖道:“大圣,久违了!西天取经,功成正果,可喜可贺!”
大圣连忙还礼道:“取经路上,承蒙天王父子相助,多谢,多谢!”
曾与哪吒有一面之交的六参娃跑上前去围着哪吒齐声喊:“三太子!”
哪吒见是参娃六宝,惊喜地问道:“你们怎么到天宫来了?”
六参娃道:“圣佛收我六兄弟为徒,得知我们没到过天宫,特领我们来天宫长长见识!”
哪吒笑道:“大圣的徒弟,那你们可就是小圣了!既来到天宫,好好在这里玩玩。我与父王奉命巡天,不久便回,小兄弟们莫要急着走,等我回来,陪你们到处逛逛!”
说罢,一抱拳,脚蹬风火轮跟随托塔天王巡天去了。
斗战佛一行七人揖别李天王父子,谈论着,朝南天门里奔去。
忽听背后有人叫道:“大圣,功成正果,佛衣加身便把我等忘了,也不来天宫走走!”
斗战佛回头一看,乃马、赵、温、吴四元帅,笑着赶到近前,躬身向他施礼。
悟空便也双手作揖,应道:“没忘,没忘!这不是来了吗!”
四元帅笑道:“大圣,能把保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的故事,说给我们听听吗!”
圣佛连连摆手道:“抱歉,抱歉!俺老孙急着要见玉帝,待闲时再来满足诸位的愿望!”
悟空说完,悄声对六参娃道:“这天宫的人谁不认识俺老孙,哪有闲工夫理睬他们,咱们快走!”
急率六参娃匆匆奔入南天门里,直至灵霄殿外。
“大圣从何而来?稀客!”
闻听有人问话,悟空一看,张道陵、葛仙翁、许旌阳、丘弘济四天师笑着迎向前来。
悟空抱拳作揖道:“去凡间走了一遭,遇些见闻,要去告知玉帝。”
四天师赶忙引他进殿,奏报玉帝。
悟空见了玉帝,双手合掌,念声:“阿弥陀佛!”
玉帝见状,笑道:“昔时美猴王,今日斗战佛,果然不同!悟空何事来天宫?”
悟空道:“俺老孙新收了几个仙徒,都想游游天宫,见见大天尊。俺对徒儿们说,这有何难,师父这就领你们去游天宫,见玉帝!老孙说着便把他们带来了!”
玉帝“噢”了一声,眼睛向殿下一扫,问道:“你的高徒何在?宣上来让朕看看!”
悟空回头唤道:“徒儿们,快来拜见玉帝。”
参娃六宝从四大天师的身后钻了出来。
玉帝一看是六个精神抖擞、白白胖胖的英俊娃娃,不由得呵呵笑道:“你这猴王竟然又当起孩儿王来了!”
悟空道:“陛下切莫小看了这几个娃娃!他们来自北国仙山宝地,其母人参仙子:本是雪乡奇草,历经万载严寒,修成人形仙体;天生道肠佛心,屡下凡尘,为千家万户消灾除患,治病救命。良母生贤儿,这参娃六宝个个骁勇,胆识过人,虽然初涉人世,却是仁心向善,怜悯贫弱,扶危济困;憎恨豪强,除邪惩恶;见义勇为,抱打不平。很有些像俺老孙哩!”
玉帝闻言,顿敛笑容,脸上露出惊讶之色,当年一个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就闹得天翻地覆,如今又出了六个骁勇无敌的人参娃娃,若是学成孙悟空的本事,闹将起来,那还了得!此等不速之客,岂能容其在天宫久留!这样想着,强作笑脸道:“难得,难得!勇娃们,你们想见朕,可有何愿?”
六参娃齐声道:“但愿大天尊保佑天下苍生!”
玉帝称赞道:“尔等不愧为斗战佛的徒儿,果然是菩萨心肠!”
悟空嘻嘻笑道:“俺老孙这几个徒儿多有善行义举,也是替天行道,大天尊该封赏他们才是!”
玉帝玩笑道:“汝何须为他们讨封,当年朕封汝为大圣,他们是汝的徒儿,理所当然就是小圣了!”
悟空笑道:“那我这几个徒儿的母亲人参仙子岂不成了圣母了!”
玉帝不在意地呵呵笑道:“那是自然!”
悟空乐得手舞足蹈,忙对参娃道:“徒儿们还不跪下向玉帝谢恩!”
六参娃你拽我拉,笑作一团,叩拜道:“谢万岁降恩!”
玉帝这才觉得失言,慌道:“悟空怎么将朕的玩笑话当真了?”
悟空道:“君口无戏言,万岁一言既出,岂有不算数之理!从今而始,我这六个徒儿便是六小圣娃,其母人参仙子便是圣母了!”
玉帝无可奈何,只好点头道:“好,好,朕就依汝!这汝该满意了吧?”
悟空拱手道:“大天尊封我徒儿,老孙谢你!若问满不满意,老孙可要摇头。”
玉帝惊问道:“汝有何不满意!”
悟空挠挠腮道:“当年天尊封老孙为齐天大圣,西天取经归来,老孙该回天廷大圣府享天禄。可老孙性野,游荡惯了,不愿再回天宫麻烦天尊。今日好不容易带徒儿回来一趟,玉帝也该让老孙品尝两杯天宫新酿的御酒才是!”
玉帝听罢,笑道:“汝这泼猴,皈依了佛门,还旧习不改!”接着传旨:“速令造酒仙官,送两坛新酿的美酒来!”然后,又对悟空道:“今日朕管汝喝个够!”
工夫不大,造酒仙官将两大坛佳酿送到。悟空急不可待,忙向前打开坛盖儿,两手捧起酒坛,对着嘴大口喝了起来。
玉帝与满朝仙官见了,皆忍不住哈哈大笑。
正是:
猴王生来喜美酒,
一见佳酿乐开怀!
话说那斗战胜佛捧着一坛酒咕嘟嘟一气喝了下去,将空坛放下,擦了擦嘴夸道:“好酒,好酒!俺老孙好久没尝到这样的佳酿了!多谢大天尊!”说着,又将另一坛的盖儿打开,对六参娃道:“徒儿们,你等也来尝尝这玉帝赏赐的美酒。”捧起酒坛送到仁宝手里。仁宝接过喝了几口,将酒坛递给义宝。义宝喝过又递给勇宝……六兄弟轮番喝过了。最后憨宝将酒坛还了斗战佛。他接过酒坛,晃了晃,见酒尚未喝光,欢喜道:“剩下的这些归师父了!”说罢,捧起酒坛,一饮而尽。饮罢,放下酒坛,不住地咂嘴。
看到大圣这贪酒的神态,玉皇大帝与灵霄殿的众仙官及参娃六宝无不捧腹大笑。
玉帝笑罢,问悟空道:“满意了!汝还有何言要奏?”
悟空道:“俺老孙下临凡尘,耳闻目睹了不少与大天尊有关的事情,正欲告知天尊。”
玉帝惊说道:“与朕有关之事,快些奏来!”
悟空道:“莫急!容老孙慢慢对你说:前些时候,俺老孙闲暇无事,遍游名山。逛罢之后,一日驾云南行,边走边看,遥见下界高山耸天,云绕雾缠;大川广延,燕舞莺旋,别是一番景致。只是老孙以往名山秀川见得多了,并不觉得有多新奇,匆匆一扫而过。正疾行间,忽闻下方传来震天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俺老孙好热闹,忙循声欲去探个究竟。站在云端俯身看时,眼下是一座山水秀丽的山庄,东面耸一奇峰,形似开屏的孔雀;西面隆一秀岭,状若伸展的卧龙。这鞭炮、锣鼓之声便是从这山庄里传出来的。老孙听见庄里欢声雷动,就变作一只蜜蜂飞进花果飘香的山庄。见这山庄里的大街上,人山人海。街中央有十几人骑着金鞍龙驹,肩披大红绸带,容光焕发。前有几人鸣锣开道,后有数众吹乐紧随,四面围满人群,鼓乐喧天,人声鼎沸。庆贺什么大喜事,这般热闹?老孙想弄个明白,便摇身变作一个过路的僧人。走进人群,向众人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庆贺进京赶考得中归来的学士。进京赶考得中,值得乡民们如此庆贺?老孙有些不解,又问身旁一个老者。那老者打量了老孙两眼道:长老非本地人,有所不知,此种繁华喜庆景象来之不易!说来话长:从前,这里人烟稀少,死气沉沉,一片荒凉。住在这山庄的村民全都闲躺家中,不肯劳作,家家无米下饮,人人衣不遮体,被外来人耻笑为懒猪。外地人给这庄起名‘懒人庄’。幸亏百年前这庄里来了位在海外发了巨财的大贤人,说是祖先曾居住这里,特地归来报效乡亲。他来这山庄建书馆,造寺院,劝导乡亲勤于农事,习文练武。两三年后,这山庄大变:家家富足,人人勤劳。外地人对这山庄,另眼相看了———改称之为‘大贤庄’。百年间,咱这大贤庄学馆,金榜题名的学士无数,有不少人当了京官。单这云州府的接连五任州官皆是咱大贤庄的学士。他们清廉勤政,把个昔日萧条的贫穷郡县,治理成繁华的富庶州府。这些清官皆让大贤庄的乡亲感到荣耀。这回进京赶考,大贤庄又有十二人考中进士。一个几千户人家的山庄,一次就考中这么多进士,怎不值得大喜大庆!这都是上天赐福,神灵保佑!咱这全庄的百姓幸得大恩,还要筑祭台谢天呢!老孙听了老者这一席话,才弄明白!大天尊,你想,大贤庄的百姓感谢天恩,不就是感谢你这至高无上的大天尊吗!”
玉帝听罢,喜上心头,扭头瞅了一眼王母娘娘,眼中流露出自豪的笑意。
悟空接着又说道:“那老者把云州说得锦绣一般,顿时引起老孙兴致,即刻化作一只山雀,围着云州飞了一圈,果如老者所说,真乃尘世少见的繁华富庶之地!清官造福云州百姓之言,无半点虚夸!云州百姓,无不欢天喜地。人们还作歌,赞颂大天尊哩!”
玉帝忙问道:“云州百姓作何颂歌,念给朕听听!”
悟空眨眨眼睛,吟道:
祥光普照云州地,
瑞彩广绕南国天,
人间仙境万民庆,
齐颂上苍降大贤!
玉帝闻听此言,心花怒放,喜不自禁,哈哈大笑起来,满朝的仙官也跟着放声大笑。
一旁的六参娃,见斗战佛一味说些让玉帝欢心的话儿,只字不提灶神状告贤妇之事,便着起急来。
义宝憋不住近前拽了拽斗战胜佛,悄声问道:“师父,你咋不提那事儿?”
悟空急向他递个眼色,轻声道:“急什么,师父自有道理!”
悟空见玉帝笑罢,这才连连摇头叹息道:“可惜,可惜!”
玉帝见状,好生奇怪,问道:“悟空,可惜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