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巅峰大宋
3420600000100

第100章 蜕变(2)

父亲的猝死,让两兄弟,尤其是身为哥哥的叶宁彻底明白了人世间的冷暖炎凉,自己原本以为躲着世人,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如今看起来,也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己。

二十多年来从未遇到的麻烦终于让两兄弟真正的成熟了起来,尤其是身为长子的叶宁渐渐明白,父亲在的时候曾经帮他们挡了多少风雨,当他作为家主挑起这一家子的责任,他才渐渐明白,身为男人,尤其是生活于乱世,将会面临怎样的折磨和考验。

杭州的人早就隐隐约约的知道了叶李辞官,惹得忽必烈龙颜大怒的消息,又好象听说了叶李为了逃避继续作元朝的官不惜以死拒之。知道了这些消息的杭州地方官员不来找麻烦就已经烧高香了,更不要说前来拜祭了。以前和叶家也有些来往的许多商户豪门,如今就象躲避瘟疫一般躲着他们,就算叶家的不少近亲,也只是匆匆的在灵堂行了个礼,扔下点祭礼便匆匆离开了。

兄弟二人一脸哀戚的跪在灵堂中,迎接前来祭礼的人,可除了村子的几户本家和实在躲不开的亲戚们之外,便再也没有人来问津了。想想父亲以前在乡里时对不少乡邻也有照顾啊,怎么父亲一死,这些人就全变了脸色?

跟随叶家返回杭州的除了徐老便只有老夫人和两位少夫人的三名贴身丫环了,还好老宅还留了三名忠仆看守老宅,倒不致于让家里太冷清。大都的那些才跟了叶家没有几日的家丁们,应该早在叶家离开大都之后便作鸟兽散了吧。

丁伟本想将叶家人送到家便立即闪人,但一看到叶氏兄弟笨拙的办叶李的丧事,便不得不留了下来。

好歹总算吹吹打打完了,正要送死人上山的时候,又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按说叶家死了人,将死了送上山是叶氏一族一村责无旁贷的责任,千百年来,莫不如此。

“大少爷,你看我都跑遍了全村各户,可大家都有不得己的原因来不了,我们是不是再想想别的办法?”领头抬灵的丧头无可奈何地说。

“三叔,我求求你了,家父以前可是对村子里的人照顾不少的,就麻烦您再走了趟吧?”叶平几乎是以哀求的口气说。

“叶大人生前对村人的照顾我们都记在心里呢。叶家庄这几百口子,有哪家没有受过叶大人的恩惠?按说我们叶家村青壮年四五十口,找出二十四个金刚师父送叶大人上山完全没有问题,可这些年连年打仗,村里的青壮年打仗死了不少,又有些人逃难去了外地,如今把五十岁上下的都算上下,也就勉强二三十口。可阿牛昨天进门的时候摔了一跤,如今走路都一拐一拐的,自然不能算他的;狗蛋他媳妇难产,他可要一刻不离地守着,二毛家里的猪吃了安叔家的菜,如今两家正为这事吵得不可开交呢我如今每户都跑了不小两次了,可也只凑够了十五人,这还要加上我这个半老的老头子。”

按说这些都是叶家的家务事,我一个外人不好插嘴。”但丁伟还是忍不住插话了,“无论如何将叶大人入土为安是个大事,既然叶家庄的青壮年们都有不得己的原因,总不能耽误了叶大人的丧葬大事。如今各地都有吃不饱饭的流民,只要管他们吃两顿饱饭,再酌情给他们点钱,他们肯定愿意干。”

叶宁马上就反应过来:“事已至此,也只能这样了,一事不烦二主,只好又劳烦丁兄弟中跑一程了。”

于是,叶氏兄弟不敢怠慢,马上派人去了周边地区,一口气叫上了十几个流民,总算如期将叶李送上了山。可是当地村民一看流民们都得了钱,也不愿意干了,个个赖在叶家不愿意走。叶氏兄弟无法,只得打开已经空瘪了地钱袋,按照流民们的数,如数给抬了灵的村民们每人发上一吊。这才算将此事了结,到了这时候,丁伟终于得以找个机会辞别了叶氏兄弟离开。

再次相见时已是一个月之后。甫一见面,叶林便如同找到了主心骨一般攀住了丁伟的手说:“丁兄,总算将你盼来了啊。”

丁伟不在的这段日子,他们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丁伟还刚刚坐下,两兄弟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话匣子。

“在比现在还年轻的时候,我们也曾经有过豪情万丈过。但处在这混乱不堪的世道,亲眼见到无数的汉人身受异族的屠戮,我们曾经也想以一己之热血,妄想唤醒世人的觉醒。但迟迟未能等来王师的百姓们,早已经丧失了改变现状的意愿,他们如同牛羊一般任由蒙古人的砍杀,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还能反抗。我们两兄弟只能让自己置身事外,幻想着且耕且读,度此残生,可世事总是难尽如人意。就算我们想着与世无争,这世道偏不让我们如愿。中国之大,却不能让我们安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叶兄,兄弟我当初何曾不是想平平安安的和自己的家人过完这一生。但我们想要和平,蒙古人不肯,其它的外族也不会肯。要想让自己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蒙古人给不了,只要用我们的双手去争取,我中华人,生来就不应该是居于任何异族之下的四等人。”丁伟一口气喝下一大碗茶之后,抬起衣角擦了擦嘴角,大大咧咧地说。

“丁兄,我看你根本不象个小商贩。虽然我们兄弟和丁兄你交浅言深,但还请丁兄给我们个明白话,也好让我们全家人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叶宁躇踌半晌,终于鼓足了勇气说。

“丁某只是一个普通的,不愿意当亡国奴的中国人而己。”丁伟以无比凝重的语气缓缓说道。

“丁兄是赵宋皇帝的人?嗯,你不说我就当你承认了。家父身为大宋的臣子,一时不察做了蒙元的臣子,虽然他已经以自己的死为自己赎了罪。但作为他老人家的儿子,作为读了不少书报的还算有些血性和良知的中国人,我们兄弟能否再为天下悠悠众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既是为父亲也是为自己赎罪。请丁兄不吝指教我等。”

“叶兄能有这种想法,是我大中华的福,是全天下百姓的福。只是我看嫂夫人好象就要待产了。”丁伟回头望了一眼腆着个大肚子,正在亲力亲为的打扫的叶宁夫人,犹豫地说。

“陈伯父曾经教导我两兄弟说,男儿汉生于乱世,当求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我们算是看明白了,生活在蒙元朝廷,就算钱再多,官再高,我们都只是人家的一条狗而己。哪天看我们不顺眼了,马上便可以宰杀了我们。更可恨的是,他们还要驱使这些狗去咬自己的同胞。我们总算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今我们两兄弟啥也不想,就想就着这有用之身,尽量的弥补一下当日的错误,不知丁兄是否可以给个机会。至于内人生产的事情,小弟自有安排,大不了生产完之后再去。如今就想丁兄给个准信。”

就这样,叶家跟着丁伟,举家来到了台湾。

“丁兄,为何这里的百姓们,一个个衣衫褴褛不堪,脸上却满脸笑容,走起路来也虎虎生风,他们就这么容易知足?”叶家兄弟甫上踏上台湾的土地,马上便发现了不同的地方。

“虽然他们现在还穿得得破烂,甚至还吃不饱饭。但他们在这里看到了明天,看到了希望。在这里,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赚来漂亮的衣服,丰富的食物,宽大的房子。在这里,他们不要担心强盗和官府抢走他们的财物,拆除他们的房子。最主要的是,他们在这里生活得有自由,有尊严。

对于尊严和自由叶氏兄弟早已阔别很久,但对于房子和食物财物却很敏感,叶宁马上表达了他们疑惑:“这里的官府真的有那么好吗?”

“我知道叶兄的担忧。这也不奇怪,我国古代就有千里当官只为财的说法。那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儒生们,一手晃着被他们批得七零八落的所谓圣贤的书,大谈什么君子不言利,一边却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的盘百自己的百姓们。但在我们这里却不同,想要发财,就别来当官。这里的当官的,都是想要履行对国家民族和百姓们的一种义务和责任的人。没有这种觉悟的人,别想来当官。”

“这世上人那么多品格高尚不贪恋财物的人?”叶宁仍是十分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