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健康吃,放心买
3423800000011

第11章 法则4:饮食的适应性锻炼

逆境应激锻炼

人类在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拥有了很强的对各种条件变化的适应调整能力,包括对化学性的、物理性的和生物性的条件逆向变化的适应能力。人类对食物适应能力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人具有遗传性的适应调整潜力,能够根据食物供给情况,调整自身的“营养需求”。

人类遗传性的适应调整潜力,往往需要通过诱导、锻炼才会表现为适应能力。例如对酒精的耐受力、对辣味的适应能力、对乳糖的适应能力等,都能通过锻炼得到提高。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所能获得的食物,都难免有危害健康的成分存在。通过强化锻炼,提高自身对食物中各种危害成分的适应能力,也会对人体健康有保护作用。举例来说,当你确信一种食物中有某些有害成分,且含量可能较高,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你不应该彻底回避这种食物,而是偶尔刻意去吃一点。通过这样的锻炼,能够使自己在偶然摄入较高的同类有害成分时,不会出现严重的健康损害问题。平日适当摄入一些非营养成分或是毒性较低的有害成分,可以增强人体代谢排解功能,也会提高机体应对突发代谢负担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完全彻底地回避一切具有危害性的物质,反而会使“偶然接触有害物质”的危害风险增大。人们不应该将自己长期置于高营养、低危害风险的食物环境下,否则,对“饮食逆境”毫无适应能力,必将会埋下更大的健康危害隐患。以养鸡为例,用配方饲料圈养的鸡,其抗病性远远低于庭院放养、自由觅食的鸡。所以在大规模、高密度的养殖生产中,不得不借助各种兽药来防止鸡群患病。

美国的黄石公园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植物庇护所”。这里禁止游人给鸽子喂食。因为人们喂食会让鸽子失去自己觅食的能力。到冬天无人喂食时,一场大雪后,鸽子就会被饿死。

人体内的消化与代谢系统也有类似于“喂食鸽子”的现象。当人体过多摄入某些富含营养的食物以后,对那些很少摄入的食物的消化能力就会下降,一定时间以后还可能丧失消化利用这类物质成分的能力。当人体再次摄入这类成分时,就会产生不适反应,甚至出现严重的伤害问题。例如,大多婴幼儿对乳糖都有消化能力,或很容易被诱导产生乳糖消化能力。但是,在停止摄入乳糖很长时间(若干年)之后,人体对乳糖的消化能力就会减弱,甚至完全丧失。这时如果再食用高乳糖食物,就会出现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等疾病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乳糖不耐受症。

类似乳糖不耐受症的各种功能退化现象,并非一定是不可逆的。以乳糖消化功能为例,如果采取适当的方法,经过一定次数的诱导摄入,绝大多数人的乳糖消化能力是可以恢复的。但要经过一段时期不耐受症的“折磨”适应。乳糖不耐受症者中,多数人是在幼儿期断奶以后很久没有食用过鲜奶或其他含乳糖食品,而那些自幼就未停止过食用含乳糖奶品的人,不会突然发生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所以现代城市的年轻居民,患乳糖不耐受症的人很少。而20世纪60年代以前出生,来自小城镇或是农村的居民,乳糖不耐受症的人群比例很高。

还有很多其他食物可能和乳糖一样,若人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人体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如果长时间停止食用,再次食用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或其他影响健康的问题。

??食不适应,会使人处于一种“饮食逆境”状态,也会使人对其他危害的敏感性增加。

在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时候,人们应注意遵从“饮食的适应调整与锻炼”的原则,适当进行食物“逆境应激”锻炼,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从而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而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则应遵从保守饮食原则,这样更有利于身体恢复健康状态。

饮食适应锻炼中应注意的问题

进行饮食的适应调整与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要适度,防止过量摄入某类食物,使健康受到危害。

二要防止产生诱导性依赖。饮酒是最典型的例证,喝咖啡、喝茶、过度摄入甜食等,都可能使人体产生生理依赖问题从而影响健康。

三要循序渐进,对于以往很少食用的食物,注意避免暴饮暴食。

我们多年的调查分析发现,某些人患上的维生素缺乏症,是一种过度摄入导致的依赖性缺乏。经常大量摄入某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或是功能因子,会提高人体对这类物质的降解、排出速率,或是抑制人体合成同类成分的能力。因为任何营养、功能成分,只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会正常发挥作用;而一旦过量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人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调控、平衡各类营养功能成分含量的能力。大量摄入某种营养成分之后,突然停止摄入这种成分,就容易导致短暂的依赖性缺乏,甚至是不可逆的依赖性缺乏,导致健康状态下降并影响免疫力。例如,有些人在阶段性地大量食用新鲜水果之后表现出的维生素C缺乏症状,实际上是一种“过度摄入导致的依赖性缺乏症”。很多人有过这样的感受,在就餐之前进食少量的含糖和乳的食物,如巧克力、加糖酸奶、奶片等,之后如果没有很快摄入更多的食物,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头晕等。这可能是由于人体摄入糖、乳成分之后,会产生抑制内源血糖供给的信号,而所摄入的少量甜食又不足以维持全身的血糖平衡,从而导致低血糖症出现。

前面所讲的饮食危害稀释与饮食适应锻炼原则的不同之处在于,后一项原则是让人们通过主动摄入已知有危害问题的食物,进行适应、锻炼;而遵从饮食危害稀释原则,是对未知危害的一种防御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