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解禅
昨夜风大,阿薰辗转反侧,一夜醒来多次。
阿薰这天听故事的时候就更是迷迷糊糊了。
老人家这天上来先念了四句:“依稀似半月,仿象若三星。乾坤收不得,师向何处明?”
阿薰已经自觉对禅有所悟,以为老人家开示它,要它对偈,开嘴唱道:“昨晚刮大风,夜起四五回。左右睡不着,醒来仍是梦。”
老人家笑了:“呵呵,最后一句妙啊,你无意说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我们老说开悟或者觉醒,我们怎么知道觉醒来时,是梦不是梦呢?在梦里的人都觉得自己觉醒了,对吗?”
阿薰受到嘉许,甚是高兴,立刻彻底苏醒过来,想到自己在梦里经常吃好吃的,不禁点头。“是啊,这么说,现在也不能确定我们是不是在梦里?”
“一点不错,此刻我们是醒着的,还是在自己的梦中,我们怎么会知道?此刻,我可能在你的梦中,也可能你在我的梦中,也说不定我们俩一起在一个和你同名的家伙的梦中,而现在,也说不定,我们仅仅是在看这些文字的人的梦中活着罢了。不过,那些现在看到我们的人们,又怎么知道他们自己不是在梦中呢?”
“嘻嘻,真好玩。”虽然阿薰彻底晕了,也一点都不明白,但是很开心。“那修禅和不修的人做的梦有什么分别呢?”
“梦者妄念,禅者定慧。修禅的人,行好事,做好梦罢了。”老人家捋着胡子说。
“刚才,进屋第一句话,我所念的是一个刚进入开悟、仍然妄想的沙弥在问大同禅师的话。”
“怎见得他已经开悟了呢?”阿薰问。
“很多禅的公案中提到月亮,一般指我们的空净体性,这沙弥说‘半月’自然是要现又没有全现,说明开悟不太久。好像看到,又看不很清楚,因为心还不完全清净。”
“‘乾坤收不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乾是天,坤是地,代表世间的一切相,众生的一切,收不回心中,即谓不能掌控。如果根本没有我执在的话,应该收得回来的。但是沙弥未能做到,请师父明示他该怎么办。”
“那大同禅师是怎么回答的呢?”
“大同禅师反问他:‘你提出这个问题要我说什么?’”
“咦,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啊,为什么禅师听不懂呢?”阿薰很奇怪。
老人家一笑,说:“禅师早已听懂,问他,正是在开示他,其实大同也完全可以不理他,因为一切悟入空性之法,若有语言和文字就不对,一切的无上心法用语言和文字表示就离题了。提问的人若是有悟性,其实就已经明白了。”
“哦,那沙弥明白了吗?”
老人家摇了摇头,说:“那沙弥说:‘想师只有湛水之波,且无滔天之浪。’我们的体性本来是能自然应缘,不会妄想执著,这是禅的清净心。而他以自己的境界揣测禅师只有微细的小波,没有滔天的大浪,湛水之波比起滔天之浪要好。”
“大同禅师怎么回应呢?”
“大同禅师说他胡说八道。”
小阿薰眨了眨眼睛:“大同禅师在棒喝骂他吗?”
“禅心修行,头一个阶段要悟空,学定力,不散乱、不乱讲话。然后你才能随一切境而不动,但这沙弥说大浪小浪,其实还是自己的心海在妄动,他以乱动之心来测大同禅师之境,怎么会不挨骂?”
阿薰感叹:“我猜天下最难搞懂的就是禅了,因为除了禅,其他都有经典,总是可以按照理论学习,可是这禅没有文字、没有经文,只能靠悟。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悟不得,岂不是耽误了?”
“你想让我说什么?”老人家反问。
“又来了。”阿薰一咧嘴。
“开悟之后、彻底开启证悟之前,不管你体会的是什么,都不必说,不可说。当年世尊佛陀讲到紧要关头也是常说:不可说!不可说!何况听者是空性未显之时呢?”
一心接茬
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何感悟?
结合自己的经历,你想到了什么?
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贝壳,贝壳的外表不一定都漂亮,里面却都藏着闪光的珍珠。
这一次,你在自己的经历中发现的珍珠是什么呢?它带给“今天的你”的智慧提醒又是什么呢?
回到书中的故事,你的禅心获得了哪些开启的顿悟?
来,再随便听听浑噩阿薰的胡话,解解馋好不好?
无心解馋
禅者总说,不可思议,
不必纠结思考,不可闲言碎语,让心好好平复下来吧。
这样就可以体会妙不可言,
因其至大至善,所以不可言语。
言语断道,
知道什么说什么,是知识。
知道什么却不说,是智慧。
只要有视点,一定有盲点,
只要有语言到达的,就一定有语言不能到达的。
所以,无论何时,
少言者达,
无言者智。
沉默是什么?
我有一机,
瞬目视伊。
若人不会,
别唤沙弥。
--香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