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解禅
山顶,天空繁星已落下,
河谷,东边天空已渐亮。
几声鸟啼,叫醒了谷内坡上禅堂的清晨,
几丝清风,摇醒了窗边快要凋零的蔷薇。
阿薰和禅堂一起醒来。
这些天,听了这么多禅的故事,有所感悟,阿薰打算好好打坐体验一下。老人家点开了它的嘴,却没有点化腿,它不能走路。天下香炉的样子不都是坐禅吗?
停止杂念,阿薰责怪自己。它垂下眼睛,刚开始还好,可是才一小会儿,小脑袋里杂念开始出来了。
阿薰想,那么多人追求的开启证悟到底是什么呢?修禅,老人家说这能带来最大的智慧。智慧是什么呢?
修心的话,心在哪里呢?阿薰怎么也体会不到什么是禅心。
阿薰满腹狐疑,纠结中,终于忍不住松垮下来,算了吧,这一次打坐宣告失败,等老人家来了问他吧,禅是怎么回事儿呢?
老人家踱步进入屋子,烧水泡茶,坐在蒲团上,听到了阿薰的纠结,笑而开口:“当年佛陀在灵山法会上,手里拈着一朵花,对着参学的大众微笑,就在那拈花示众和微笑之间,已把所有的佛法都道尽了。”
风丝抚过,窗边蔷薇几片花瓣飘然而至,落在蒲团前干净的砖地上。
“可是在法会上的大众,不知道怎么应对,面面相觑。这时人群中有一位弟子叫大迦叶的,对佛陀回报以会心的微笑,这就发生了禅宗的第一次传灯。完全的会心,心传密付了。佛陀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
“所以,禅,不属于宗教,又属于宗教;它什么都不是,但什么都是。来自佛陀的一个恬悦的微笑,传递了一切无,也包容了一切有。”
“等等,你刚才说的那一段佛陀的话是什么意思啊?”小阿薰听不懂文绉绉的古文,小眉头一皱。
“我有‘正法眼藏’,即指有一个正确方法。是要放下一切烦恼之后,拥有‘涅槃妙心’,体会生命的静合本性,妥妥当当过悦美的生活。”
“可是,为什么不立文字呢?”
“有了文字就有所指,不可以用言语去度量那不可度量的,因为有言语到的地方,就有到不了的地方。修行的一大障碍就是分别心,语言是有限的,会产生分别,当然不能内含无限的妙法。教外别传,这个‘别’可不是不要传的意思。别,有‘不’的意思,那还是灵山法会很久以后的事情。”
“哦。”阿薰点了点头,老人家看得出来,其实阿薰一点都没有听懂。
“你不必去懂,开启证悟的禅师,如果你问他,他也不懂得什么叫禅的。”老人家说道,“因为,阿薰你是‘不能懂’,而开启证悟的禅师是‘不必懂’。凡事妥妥帖帖,好也不必,坏也不必,一切都是不必,懂,当然也不必。”
“什么?开启的禅师也不懂禅?”阿薰奇怪得很。
“阿薰,你需要懂香炉吗?”老人家一笑,问阿薰。
阿薰有点摸不着头脑,说:“我干吗要懂香炉,我就是香炉啊。”
老人家看到阿薰十分纠结,探身捡起地上的一小朵被风吹落的蔷薇花。
“放下吧,我来告诉你,禅是什么。”
“是什么?”阿薰心想,难道老人家准备破禅宗的秘法了?
“就是这个。”老人家缓缓说了四个字,说罢,不再看阿薰,只是低头凝视着手中的蔷薇花,良久沉默。
看到老人家淡淡的微笑,阿薰心静下来。它跟着老人家的目光,凝视那朵美丽的花朵,感受着禅堂内飘过的清风。
空净无念,不分别、不判断,只是体验。
小阿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宁静,良久后,刹那间,仿佛那蔷薇花不是凋谢,而是第一次来到这世界上一样。
接着,阿薰看到花,花在眼中渐渐变得虚化,也同时看到花周围的一切,如同披上了一层光芒。尽管仍然看着老人家手中的花,但是花周围的视野越来越大,视线有些分散,恍惚,仿佛凝神看到的不是花,老人家也不是老人家,蒲团和条案都不是原先的样子。不,还是原先的样子,但是如同水洗过一样清爽和发光。阿薰觉得一切和自己都有关系,阿薰在一个整体之内,这个整体内有老人家、蔷薇花,还有这座禅堂,还有看不见的院落、石桥、山,还有窗外天上的白云和无限远处的大海……整个宇宙。
而且阿薰听到了很多声音同时存在,有炉火上的水声,有吹过树叶的风声,有老人家深缓的呼吸声,有炉火内空气穿过木炭的丝丝声,有小壁虎在墙内的脚步声,有远处天上风儿抚过白云的声音,还有无限远处大海的潮水声……所有的声响都在一起,没有噪音,没有区别,所有的声音组成了无限美妙的天籁。
这一天,是阿薰第一次听禅的来历,也第一次有了特别的体验,它顿时明白了“妙不可言”的含义。
它已经不需要去问老人家,这是不是开悟了。
它第一次有了一种感觉:“什么都不必再去知道”。
一心接茬
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何感悟?
结合自己的经历,你想到了什么?
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贝壳,贝壳的外表不一定都漂亮,里面却都藏着闪光的珍珠。
这一次,你在自己的经历中发现的珍珠是什么呢?它带给“今天的你”的智慧提醒又是什么呢?
回到书中的故事,你的禅心获得了哪些开启的顿悟?
来,再随便听听浑噩阿薰的胡话,解解馋好不好?
无心解馋
禅心不可求。
可以求得的永远是知识,而不是智慧。
禅宗,可以传灯,
禅慧,却永远传不了。
教游泳的书可以给别人,能游泳的水性却给不了。
想体验美好水性,仅仅站在岸上看游泳书没用。
禅,只能修禅的人自己悟得,
但是很多人求悟,却把心给“误”了。
修禅者修到不懂禅才是出头,
修行者修到不谈路才是到家。
可不可以试着问自己,
对完全不执著的执著,不还是执著吗?
对全灭欲念的此念,不还是欲念吗?
放下吧,
拿起一枝花,一片叶子,
观照、体验无传无见的如如本性。
看只是看,以无为见,能做到吗?
心不可传,
以契为传。
心不可见,
以无为见。
--黄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