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解禅
从禅堂通往石桥,有一条土路,每一次大雨后必然会变得道路泥泞。路过的农家孩子去石桥那边的村镇上读书,必须从此经过,有时就进禅堂避雨。那时老人家就会给孩子讲故事,并且给他们喝一些热姜茶,让他们不至于感冒。
闻听有孩子曾经在路上摔跤,老人家就下了决心修路。他经常上山采一些茶,还找一些草药。每一次回来,他都捡来一些规整的石块儿,压在背筐之中的草药上,进院落前,顺手就放到禅堂外的路上。有时三五块,有时六七块。
阿薰曾经多次暗自发笑,这样何年何月才能铺好啊。
可是,不管风吹雨打,日复一日,不到一年,这条土路竟然已经变成了石头路。由于每一次老人家带回的石头都四四方方,路变得相当平整。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
这天,最后四五块石头被铺下去,老人家进得禅堂,掸了掸衣袖,照样给自己泡上铁观音,开始讲故事。
“梦窗禅师有一次渡河,船已经离岸开航了。这时来了一位带刀的将军,远远吆喝着船夫载他过去。船上很多人都说,船已开了,不要回头吧。船夫也对着将军喊,要他等下一次。这时梦窗禅师开口对船夫说:‘离岸不远,还是给他行一点方便吧。’船夫看到是一位出家人讲话,就回头去载将军。没想到,将军一上船,有些怨气,正好站在禅师身边。他拿起鞭子就抽打禅师,吆喝他走开点,把位子让给他!”
阿薰咧了咧嘴,一方面对这个将军嗤之以鼻,另一方面责怪这个好心的禅师。看!让你多管闲事。
“鞭子打在禅师的头上,一下就打破了,鲜血汩汩地流出,禅师却一语不发。过了河,梦窗禅师跟着大家下船上岸,走到水边,蹲下来默默地把脸上的血洗干净。”
“真不公平。”阿薰有些替这位禅师气不过。
“看到禅师受伤,有打抱不平的人告诉这位蛮横的将军:‘要是没有禅师,你恐怕此时还在对岸傻等呢!你竟然还打他。’将军也知道了自己有些恩将仇报,脸一红,就走过去向这位禅师道歉。而梦窗禅师却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门在外的人心情总是不太好!’”
“真是宽容大度啊!”阿薰赞叹道。
“出了门,心不在家,心在外,心情总会不太好。”
老人家好像言下有意,阿薰却没有听出来,直接问道:“这梦窗禅师能有这样大度的修养,他是什么时候开悟的呢?”
“他三十一岁开悟,说起他的开启证悟还真有些意思,明天给你讲吧。”
一心接茬
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何感悟?
结合自己的经历,你想到了什么?
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贝壳,贝壳的外表不一定都漂亮,里面却都藏着闪光的珍珠。
这一次,你在自己的经历中发现的珍珠是什么呢?它带给“今天的你”的智慧提醒又是什么呢?
回到书中的故事,你的禅心获得了哪些开启的顿悟?
来,再随便听听浑噩阿薰的胡话,解解馋好不好?
无心解馋
出门在外,心情都不大好,梦窗禅师只是一句轻轻的化解吗?
很多人都会这么想,这没有错。
不过,将军和禅师是不是都是出门在外?
为什么显然将军的心情不好,而禅师却心静如水呢?
其实,虽然在船上,禅师并没有出门在外啊。
开启证悟之后,心净已出家,四海为家。
何处不是家?何处不出家?
何人不是家人?
家人不小心碰了你,难道你还要将家人痛打一顿?
同一条船上,将军的确出门在外,
禅师却是在家里。
禅师心中有将军作为家人,将军心中只有自己,却无家啊。
所以,将军会愤怒,会做错事,会脸红。
而禅师清清爽爽,以宽容之德点化那些向外寻找之人。
心出门,当然心情不会太好了。
让天下成为你的家,可不可以呢?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慧能
心出门外
鞭子打在禅师的头上,一下就打破了,鲜血汩汩地流出,禅师却一语不发。过了河,梦窗禅师跟着大家下船上岸,走到水边,蹲下来默默地把脸上的血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