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们聊一聊
3428000000008

第8章 你比你想的更自由(3)

幸福的来源?幸福的来源有各种各样的版本,德斯蒙德·莫里斯在《幸福之源》对于幸福的17种来源,对于我们在这些状态中产生幸福的感觉作了精恰的梳理。比如,有作为成功者的目标的幸福,有作为胜者的竞争的幸福,有作为享乐主义者的感官的幸福,有作为冒险者的危险的幸福,有作为沉思者的平静的幸福,还有作为瘾君子的化学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叔本华说,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我们感受的强度如何。按照这个说法,难道幸福也会因人而异、因个性而异吗?那么,幸福是不是面对自己讨厌的人也能有坦然微笑的豁达呢?

如果说,要在三十而立和幸福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的话,我想,三十而立确确实实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幸福的入口。三十而立,它提醒我们需要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方向,告诉我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注意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认清自己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之上作出的决定,会使我们的人生多一些幸福、少一些遗憾。就好比,我们有一只左手和右手,并渐渐学会根据形势和事先建立的规则来使用其中的任何一只,因为我们知道,不是因为个人,而是因为光荣,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发牌的规则,改变了殷勤热情和溢美之词的对象。

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一点细微思考,虽然我离而立之年尚远,但并不妨碍我从现在就开始追求彼时的幸福生活,我希冀自己能像您一样,在自己热爱的领域获得成功,做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女人。

期待您与我分享您的思考。

高露

南京师范大学

背景资料

女,23岁,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生。虽没有什么卓越的才华,笑容却特别温暖,甜甜的,让人觉得是开心果。对民间组织有一股研究热情,常去爱德基金会和博爱安养庇护中心做义工。

◆ 性格关键词:热情 倔强 娇憨

◆ 职业关键词:经理助理 记者

◆ 人生态度关键词:实事求是 适可而止

◆ 困惑关键词:我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

高露同学:

你好!

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也被你对未来的思考和忧虑所感动。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遇到像你这样有深刻思考力的女孩令我感到十分的欣慰,智慧往往是女孩们最难能可贵的财富。

23岁对我来说是一段遥远却又清晰的记忆,那时除了埋头学习就是憧憬青春的美好,对人生还没有这么深刻的思考与探究,也没对七年之后三十而立的问题有过太多设想和恐慌。不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早思早立可谓大智慧,我很佩服年轻的你有如此深刻的思考。

在你的来信里,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三十而立”与“何谓幸福”。“三十而立”是个阶段性的命题,而“何谓幸福”则是个永恒的话题,我自己也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和感悟。

我们先来谈谈“三十而立”的问题,这个我更有发言权。正如你所说,三十岁是一个绝佳的时间点,也正是人生风华正茂的阶段,自古以来人们就将“三十”作为总结人生前半段成就的标志点,似乎“三十而立”,则下半生雏形已定;“三十不立”,则下半生充满未知和彷徨。

其实不然。纵观古今,有大成就者并非都遵循这个路径。有的人未到三十却早已扬名立万,创出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的人早已过三十却还在上下求索。古今中外不乏先例,当我们看到比尔·盖茨不到二十岁创立微软时,我们是否要懊恼自己的碌碌无为?当我们看到年逾四十汉高祖刘邦还在市井厮混时,是否该嘲笑他的浑浑噩噩呢?

其实,立,不分早晚。这也是我走过三十岁后的切身感受。有抱负、有激情、有行动的人,即便在四十、五十、六十岁也能保持三十岁的心态和干劲。三十岁只是你漫长人生旅途中的普通一站。而你现在只有二十三岁,到三十岁还有漫长的七年,说不定,你在三十岁之前已经取得了自己事业上的成功,三十而立成为一个本不存在的忧虑。

所以我想说,“何时立”不重要,“以何立”才更加值得思索。

其实你自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技能、意志、责任和理想。而所有的这些,汇总起来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也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这种能力,你就可以应对所有的挑战,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当你踏入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磨砺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底如何才能提升这方面的能力?结合我自己这些年的奋斗经历,我觉得三个词很重要:激情、责任、学习。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激情、享受激情,但激情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目标的坚定和执著,更是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永不放弃和对细节的追求。“责任”则是你对自己、对工作、对周围人的承担,有了责任感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学习力”是一个人会受用终生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是获得成功的原动力。向周围的人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持续进步,持续成功。而这只是我的感受和心得,你也可以总结出自己的核心词,进而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丰富。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所说的“在哪立”、“无能为立”就不复存在,男女同理,并无差别。

最后,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我所理解的幸福,更多是一种内在感受,真正的幸福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与久别的家人团聚,那是一种幸福;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也是一种幸福。即使没有成功,但只要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过程同样可以带来幸福。所以人生的幸福无时无处不在,最主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感受。

其实,只要你保持激情和笑容,美好的生活就会时刻向你敞开怀抱,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你一定能收获自己想要的幸福。

祝好!

(青岛啤酒前全球营销总裁)

马云 被压扁的兴趣

我视足球为生命!我想为中国足球作贡献!—我明白我的兴趣所在,我对未来有个大致的规划和轮廓,可是我怎样才能真正触摸到我的理想?

敬爱的马云先生:

您好!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普通到每次填表格时,特长一栏我总不知道填什么好,但是我很清楚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体育,再具体一点说,我最喜欢足球。我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踢球、看球,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像罗纳尔多那样,凭一己之力拯救一支球队,梦想着自己能带领中国队夺得大力神杯。但是,这毕竟是个梦想,只能在梦中实现。因为我没有那么高的足球天赋,最终我放弃了成为一名职业球员的想法,但我相信相比于双脚,我的脑袋更有优势,所以我有志于成为能为中国体育、中国足球发展作出贡献的体育工作者。

“决定未来的,不是起点,而是努力的方向。”一直以来这句话都让我感触颇深,我相信只要是方向正确,自己能够坚持住,就一定会收获成功。但是这句话也带给我困惑,因为我把握不住哪个方向才是正确的方向。如果正确的方向在正西,那么朝正东走,就算绕地球一圈也起码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如果朝正北走,绕地球多少圈都无济于事。

有感于马云先生的创业经历。在大多数国人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的时候,您已经带领团队开始了第一个创业项目—中国黄页。之后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等一个个商业神话相继在您的带领下诞生。能坚持的人不少,但是能坚持走在正确方向上的人少之又少。在我眼里,您正是这样一位能坚持走正确方向的人,所以我对您尤为佩服和崇敬。

还有一年,我就要毕业了,就业是我唯一的选择。像我这样没有多少资源的本科生,如果刚毕业就创业,我认为是不现实的,成功的概率太小。但是呢,我又不想一直做一个白领,我仍然坚持我需要有自己的事业,开创自己的事业,希望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坚持到底,有所成就。您曾说,要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我目前只知道这三个中的一个半。为什么说一个半呢?因为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我喜欢足球,视足球如生命,喜欢做与足球有关的工作;我知道我长远的目标,也就是梦想,我要做一名对中国足球发展真正有贡献的人,但是我不知道目前我该做什么。至于适合做什么,因为我对自己的能力和特长适合做哪方面工作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我不知道我适合做什么。

对于想在未来从事体育行业的我来说,北京无疑是梦想的起点。但是我不是北京孩子,我来自山东,这意味着一毕业踏入社会,就要面对巨大的生活成本开销。所以有人说应该去待遇优厚的地方,先积累好资本再做自己的。但是目前的现状是,体育相关领域的待遇普遍偏低,对于像我这样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即使找到工作,也可能只能刚好解决温饱。而且目前的中国体育市场很不健全,甚至可以说是管理混乱,特别是政企不分导致了很多问题,既没有市场化的优越性,也没有政府管理的集中性。在体育行业里,人脉关系似乎尤为重要。没有非常雄厚的人际关系就做不了一个优秀的体育记者—这是我在一家权威体育报社实习后的感受。

另外,我还有在工作几年后出国继续深造的计划,我希望利用这几年的工作时间,一方面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出国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另一方面留学需要资金支持,这几年中我可以作好这方面的准备。

但是从现实看来,这个计划实施起来有些困难。

我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但不清楚该怎么做才能真实地触摸到它。我相信,很多大学生与我有相同的困惑,理想很清晰,现实却很模糊。我想听听马云先生的看法,或许,理想和现实就都清晰了。

王义磊

中央财经大学

个人资料

2007级本科生,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专业。在学校有较丰富的经历,担任过班长、院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体育部长,创建过足球社团,也在参加过国庆群众游行、假期西部支教等志愿者服务。

◆ 关键词:专注 笃定 兴趣

王义磊同学:

你好!

谢谢你的来信。

说起足球,我也算半个球迷,不久前世界杯期间,还请了十几个年轻员工来我家里看球,很是热闹。足球是一项勇猛而勇敢的运动,同时需要毅力和技巧。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足球具有让人兴奋的激情,世界杯就是个很有激情的赛事。做任何事,激情都是最重要的。你的信中流露出你对体育事业无法掩饰的热爱。而就是这种热爱,将会是你所有追求和激情的源泉。

我还记得当年我刚刚从西雅图回来,准备成立公司的时候,一天晚上我请了24个朋友到我家来,他们都是我在夜校的学生,包括一个82岁的老太太。我们开了个会,我说我们要做个Internet,说实在的,我对技术一窍不通,要讲一个根本不懂的东西真是像痴人说梦一样。我讲得糊涂,大家听得也糊涂,最后有23个人说:这个事情是不能干的,绝对是不行的,干了是要闯祸的。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我第二天早上想了想:干了,不管怎样,我都想干下去。决定去“做”,成为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很多时候,有了热爱的东西,就先以“能伸手触碰到它”为动力,放手去尝试吧。不一定什么问题都考虑到了,什么困难都想到解决方法之后才能行动起来。速度有时比完美更重要,你去做了,会发现在做的过程中将有让你惊喜的发现。好多人都是晚上想走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起来骑车又上班去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赢在了“改变”和“尝试”。

你既然已经有了梦想,有了真心喜欢的东西,加上一点坚持和激情,完全有可能成功。人最重要的不是争第一,而是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所有人都很平庸,好在我们有梦想,一旦有了梦想我们将无所畏惧,而且不会感到无能为力!你对你想要从事的行业,已经有了一些比较理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一旦确定了自己的梦想,就要坚定地往前走。在前100米的冲刺中,谁都不是对手,因为我们参加的是3 000米的长跑,要跑了四五百米后才能拉开距离。对你来说,刚开始的就业就是前100米,大家都差不多,只要你坚持下来,就能慢慢领先于别人,拉开差距。

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有可能赚钱,而激情不能受伤害。在上班非常累的情况下,要再学习三个小时,这很好,但是一个人的体力会受到损耗,学习无处不在,要从听、从看、从刻苦中学习,你可以在平时作调整。

你在信中也提到了现在大学毕业生的生活成本问题,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大部分的年轻人。你知道我当过教师,也拿过89元一个月的工资,靠这份工资生活是不成问题,但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并非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在我创业初期,我知道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不会在一两年内就成功,可能要花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开始容易,继续难。在这个长征里,只有你的心很坚定,眼界很开阔,才能把高兴和不高兴的事看清;只有把钱看轻,才能赚到大钱;只有给别人带来价值,才能赚到钱。

我曾到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那里有一个世界最大的滑雪场,那是很陡峭的一座山,我觉得从山顶走下来没问题,然后我就真的走了下来,感触很深。这里有三个问题希望你能常常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干多久。

义磊,我最后给你的建议是,人必须要有自己坚信不疑的事情,你没有坚信不疑的事情,那你不会走下去的,你开始坚信了一点点,就越做越有意思。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袁岳 别忘记镣铐也是金色的

过去的十二年中,成绩,是我带给父母的骄傲、自信的来源、未来的希望,成绩让我始终是焦点。可是在结束高考那一刻,成绩跟我们挥手告别,未来,我们还能依靠什么呢?

尊敬的袁岳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理工科学生,我有一些疑惑想与您交流。

在您的不少文章中都提到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要发展自己的兴趣。虽然我也同意您的观点,可在成绩的重要性方面,我心中总有些无法解决的困惑。

细细想来,大学里的成绩应是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成绩不够好,就拿不到奖学金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机会,常有人说用人单位挺看重奖学金,而交流机会更能增长一个人的见识;成绩不够好,也不会有保研的资格,同时会动摇自己对考研的信心;成绩不够好,还会影响出国学习的机会。虽然GPA①只是申请要素之一,可谁不愿意在每一方面都有足够的竞争力呢?

不可否认,成绩能为我们带来自信。好的成绩能使我们在与周围同学相比时有优越感,并能增加我们的被关注度。在我的大学里不少其他省份来的学生都很看重成绩,我想这和他们想寻求一种自信,一种曾经习惯了的优越感有不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