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无神论者与诸神
34328600000019

第19章 巧遇三教圣人

没有直飞印度的航班,吴天和李局长一行选择在曼谷转机。班机时间在半夜,李局长上机便呼呼大睡,吴天可没他那么粗的神经,毕竟是远行,哪睡得着呢。

说起来,考察地选择在印度,真有些无奈。既然是为了学习外国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就该去那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啊!比如东南亚诸国、大洋洲诸岛、欧洲那些弹丸小国。怎么选中那个遍地是屎,干了那碗恒河水的奇葩国度?

对此,李局长的回答无懈可击——那些先进国家都去过了,再去没意思,再说县里赔了那么多钱,经济很困难,只能选择消费水平低的国家,周边诸国一琢磨,印度还没去过。吴天真的找不出任何反驳理由。

其他乘客陆续登了机,吴天左边的空坐很快坐了人。吴天并未在意,只知道是个华人。再过一阵,飞机起飞。

机舱内非常安静,因为在半夜,许多乘客进入了梦乡。吴天看起杂志,英文读起来费劲,渐渐地也起了睡意。可就在这时,左边的那位华人乘客突然一动,他抬起手臂,看了眼腕上的金表,似乎到了某个时刻。这位乘客从衣兜里摸出本巴掌大的绿皮小书,书很厚,吴天瞥了眼,惊讶居然是口袋本《古兰经》,还是汉文版的。

华人乘客翻开经书,立刻叽哩咕噜闭眼念起来,根本听不清他念的是什么。吴天吃惊,他把经书翻开,却又闭上眼,是要看书,还是不看书呢?信这个教的确实有定时祷告的习惯,可没听说半夜还要祷告,他用的哪国时间?

更让吴天吃惊的是,这位乘客脖子挂着两条项链,一条用木珠串成,坠子上刻了个大风车般的万字符,另一条是金属链子,坠子是枚亮闪闪的十字架。吴天当即挪动身体,自动与这个人隔远点儿。这是哪来的奇人异士?三教圣人?招惹不得!

身穿印度纱丽的空姐笑盈盈走来,对正祷告的华人乘客道:“先生,请小声点儿,别的乘客都入睡了。”

被打断祷告,中年华人也不生气,很听劝告,把经书收起。“抱歉,我不祷告就是了,少一次没什么的。”

听口音,居然是自己家乡那带的人,吴天还以为他是泰国本地华人。不过在异国遇到同乡,吴天对这位“三教圣人”亲切感倍增。

那人很敏感,发觉旁边有人看着他,立刻把目光投向吴天,也把吴天打量一小会儿。惊喜开口,“你是中国人?”

“是。”吴天答。

三教圣人更加惊喜,“听口音是内地的。江逝那边的?”

“是啊!”吴天不好意思地回答,在外地,与陌生人搭话总得有所保留。

“哎呀!我也是那边的人!”三教圣人高兴地握住吴天的手,忽感空姐又望来的目光,迅速压低声音,“有缘千里来相会,没想到在国外还能与家乡人同乘一架飞机,缘分!缘分!我叫罗福祥!”

“我叫吴天。”对方都热情地介绍了自己,吴天只好跟着报出姓名,“刚才你在祷告?你信教?不过我见别人祷告都跪着,你怎坐着?”

罗福祥嘿嘿笑道:“跪着、坐着,有什么分别?还不都是向神表达敬意。心诚就行,哪怕蹲着、躺着,你说对不对?俗语云,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越是得道高人,越不拘泥仪式。宗教为什么有那么多仪式?那是因为普通信众悟性有限,恐怕终其一生都无法领悟真谛,必须借仪式接近真理,就像学校里老师教的解题步骤一样。另外,信众散漫,仪式能提高他们的凝聚力。仪式还有能让浮躁情绪安静下来的作用,让信众专心想着神。”

吴天自动点头,这番话有几分道理。不过罗福祥说这番话时,却如佛教徒般手掌合并,而说完了,又在胸前画了个十字,让吴天怎么都感觉喜剧。

“看来老师对宗教颇有研究?”吴天谨慎地问。

罗福祥回答:“研究不敢当,只是信的时间长了,自然有些心得。”

“老师信的什么教?”吴天真的很好奇。

虔诚庄严的神色在三教圣人罗福祥脸上显现,“不要叫我老师,我们都是平等的,叫我老罗吧!我什么教都信。”罗福祥不加思考,似乎经常回答此问题,可以对答如流,“你别奇怪,俗语云,宁可信其有……”

“信个屁!”吴天右手边突然发出一声,李局长醒了。

李局长是个无神论者,平时最看不惯这些神神叨叨的家伙,指着就说,“你们这种人什么都信,就是不信科学!宁愿等着虚构的神仙来搭救,也不愿自己动手想办法!说你们懒吧?你们又起早贪黑,天不亮守在庙门外等烧头柱香……”

这里已经不是引凤县了,在引凤县,由他随便骂,没人管。国外不像中国盛行无神论,信教的人很多,他这些话要是被哪个信徒听去,受了刺激,要炸飞机怎么办?吴天暗想,老子还在飞机上!赶紧把他劝止住,“局长,少说两句。他要信什么,管他的呢!”又给罗福祥道歉。

罗福祥并未生气,笑容和蔼,“释家曰慈悲,耶家曰宽恕,我好歹求道多年,这几句话伤不了我,比这位老弟骂得难听的都有。科学也有它的道理,不过既然科学无法证明神不存在,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神确实存在呢?况且世上真的有神,我有亲身体会。”

“什么体会?”吴天的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这世上,除了自己,还有别的人见过神?

“你还亲眼见过?说出来听听。”李局长一脸不信。

罗福祥轻咳了两声,清清嗓子,讲起二十年前的一场遭遇。

二十多年前,他出来闯事业,略有小成,夫妻生活幸福,家庭美满,可就是缺了个孩子。为此花掉不少钱,什么都检查过了,什么方法都治过了,他们夫妻都没问题,老婆就是怀不上。眼见年龄逼近三十,年纪越大越不好生,夫妻都很着急。罗福祥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求神拜佛。

最初,他信过许多江湖大师,搞出许多名堂,喝符水、打小人、跳大神……没有一样灵过,终发现这些都是江湖骗术。但罗福祥并未因此丧失对神灵的信心,他开始寻找真正的神。

罗福祥走访名山大川,拜访各种寺庙,无论哪宗哪派,但凡听说灵验的,都去参拜。这期间,他又积极参加各类****,听各教大师讲经文、讲人生,受了多少益不知道,反正听出各教派不少冲突矛盾之处。要是换了别人,一定鄙视起宗教的虚伪,可罗福祥的思考方式就是与众不同,他决定吸收各教之长,决不否定,求同存异。

然而如此这般,他依旧膝下无子。

是自己不够虔诚吗?自己捐献无数,四处布施,还不够诚意?罗福祥认为,一定是自己信的教派不够正宗。一句谣言传来传去,都会走样,更别说教义了。于是他开始追根溯源。

中国人求子,首先想到的是送子观音。观音来自佛教,而佛教出自印度。当年唐玄奘西天取经,就是为了正本清源,一扫经文的混乱状况,让中国掌握住佛经解释权。他没玄奘那般志向高远,但正本清源是极其必要的。

二十年前,他来到印度,这个心目中的佛国,但立刻傻了眼。“佛国”哪里有佛啊!除了那些叛逃的吐蕃僧人,找不到信佛的人。打听才知,印度佛教早就消亡了,现在的印度人多信印度教。

不过好在罗福祥对教派并无执着要求,自己非常包容,再信个印度教无所谓。

提起印度教,罗福祥想到了创造神梵天,在他对印度教的印象中,梵天就是最大的神。拜神就要拜最厉害的,他打算拜梵天。可他很快又惊奇地发现,找不到梵天的庙。原来梵天在印度也已不受待见了。

观印度人的神坛,拜什么的都有。一个长着大象脑袋的胖子;一个有许多手臂,每只手握件兵器的女人;吹笛子的放牛娃;甚至神坛上就放了双拖鞋。拖鞋都能封神?罗福祥大长见识。然后,他发现了件东西……

此物外观是根竖立着的黑色圆柱体,男男女女围着它,又是撒花,又是浇牛奶,使劲抚摸。罗福祥绕着它转了几圈,猜它是什么。突然灵光一闪,想到答案。

这不就是那啥吗?男根!罗福祥大喜,拜这个一定能生儿子!

可是庙里的黑柱子要排着队祭拜,罗福祥又起了盘算,信徒愿望那么多,它忙得过来吗?而且一个信徒只有几分钟时间,还不够他把话说清。他拜神向来都是包场,他与祭司交涉,觉得店大欺客,祭司对他爱理不理,便想换座神庙。在城中打车乱转,偶然发现了座小神庙。

这座小庙很合他的要求,位置虽在城内,却相对偏僻,香火不旺,但贵在清静。他提出要包场祭祀,祭司一口就答应,把他奉为上宾。

“讲了这么多废话,神呢?”李局长不耐烦地打断罗福祥的讲述。

吴天听得专心,提醒李局长别打岔。

罗福祥也说道:“哎呀,不要心急,就快讲到了。奇事就发生在那座小神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