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进入两类SWIFT应用层,用户间的电报交换功能得以实现。这两类应用是:GPA提供用户与系统有关的各类电报,并能控制用户对FIN应用的访问。FIN包括全部用户之间的业务电报和FIN系统电报。SWIFTNET一期完成后,为了保证继续对FIN业务的支持,在FIN系统和SWIFTNET间构建了传输的基础架构FIN Bridge,FIN用户可以通过SWIFTNET连接访问FIN服务。SWIFTNET一期完成以后,LT访问和退出SWIFT系统的过程没有发生变化:用户登录操作时,系统对Login报文进行核押,检查是否为合法用户;建立一个GPA会话,LT可以访问GPA内所有功能;用户进入GPA应用层后,使用Select命令访问FIN应用;Select操作成功后,建立一个FIN会话;用户使用quit命令关闭当前的FIN会话;使用Logout命令关闭当前的GPA会话并断开与SWIFT系统的逻辑连接,退出SWIFT系统。
【四】国外其他清算系统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都建有运行效率高、较为完善和稳定可靠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尽管各国支付系统的支付工具有所不同,支付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但主要功能和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一样,主要用于银行间资金调拨、清算转账和证券交易的清算等。
1.FEDWIRE
联邦储备通信系统FEDWIRE【Federal Reserve Communication System】是美国的第一个支付网络。这个通信系统属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所有并由其管理。它作为美国国家级的支付系统,用于遍及全美12个储备区的1万多家成员银行之间的资金转账。它实时处理美国国内大额资金的划拨业务,并逐笔清算资金,每天平均处理的资金及传送证券的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每笔金额平均30万美元。
FEDWIRE的功能齐全,它不仅提供资金调拨处理,还具有清算功能。因此FEDWIRE不仅提供大额资金支付功能,还使跨行转汇得以最终清算。此外,FEDWIRE还提供金融信息服务。
通过该系统传输和处理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金转账【Funds Transfer】信息。即将储备账户余额从一个金融机构划拨到另一个金融机构的户头上。这些资金几乎全是大额资金。
【2】传输美国政府和联邦机构的各种证券【Securities Transfer】交易信息。
【3】传输联邦储备体系的管理信息和调查研究信息。
【4】自动清算【ACH】业务。在美国,大量采用支票作支付工具,通过ACH系统,就可使支票支付处理实现电子化。ACH系统通过自动票据清分机,实现支票和其他纸凭证的自动阅读和清分,再进行传输和处理,以使支票支付的处理过程实现电子化。现在,所有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都提供对支票的电子支付服务,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可接收电子形式的支票。图像处理和条码技术是支票电子支付系统的两大关键技术。图像处理包括获得物理支票的图像和存储其中的数据信息,然后将图像信息传送到支付机构。条码技术使支付机构能对拒付支票自动进行背书,并可识别背书,以加快退票处理。
【5】批量数据传送【Bulk Data】。通过FEDWIRE进行的资金转账过程,是通过联邦储备成员的联邦储备账户实现的。因此,资金转账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成员行持有的联邦储备账户的储备余额水平。
2.CHIPS
C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是“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的简称。它是一个带有EDI【电子数据交换】功能的实时的、大额电子支付系统。是由纽约清算协会管理、其成员拥有和使用各自电讯的网络;目前全世界银行同业间美元清算的98%以上是通过CHIPS进行。
CHIPS的参加银行主要包括如下三类:
【1】纽约交换所的会员银行。
【2】纽约交换所非会员银行。
【3】美国其他地区的银行及外国银行。
CHIPS采用代理的支付体制,构成庞大复杂的国际资金调拨清算网。
通过CHIPS进行资金转账的好处有:
【1】实时的、多边网络系统,可实现最终支付。
【2】全球处理时间。为促进全球电子商务,CHIPS扩充了系统处理时间,从晚上9时至下一个交易日都可以处理交易,以保证整个亚洲在交易日期间都能实时,最终处理美元支付。
【3】94%的支付可直接进行处理,无须人工干预,从而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处理效率。
【4】排除日间透支费用。与FIREWIRE不同,CHIPS没有透支费用。日间透支是由于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结算一笔特定支付所产生的。CHIPS是一个不允许透支的支付系统,也就没有透支费用。
【5】最大的流动性。CHIPS的流动性是无可匹敌的,1美元在一天里可以使用500次。相比之下,FEDWIRE一天里1美元只流动12次。
【6】联机的资金管理工具。基于WEB的联机资金管理工具,允许CHIPS客户在全球各地通过互联网存取管理信息,查询实时财务状况信息,支付电文的当前状态和未支付电文的情况。
【7】汇兑信息提交。允许成员行代理其公司客户通过CHIPS进行汇兑作业。
【8】按需支付。这是一个新的增值服务。允许客户增加当天资金,以保证一笔支付能立即解付,而无须支付任何系统费用。
CHIPS系统的应用特点是:
【1】允许事先存入付款指示。参加银行除了可在当日调拨资金外,CHIPS还允许参加银行事先将付款指示存入中央计算机系统,然后等到解付日才将此付款通知传送到收款银行。任何资金调拨需经拨款银行下达解付命令后,CHIPS的中央计算机系统才会于解付日将此付款通知传送给收款银行。在未下达解付命令前,拨款银行有权取消该笔付款指示。
【2】完善的查询服务功能。客户可以随时查询自己银行的每笔提出或存入的金额,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头寸。
【3】自动化程度高。参与行的支付信息可在不同系统之间流动,而无须人工干预。
【4】安全性好。CHIPS将四台大型机组成两套系统,实行两套系统互为备份。2004年6月建成了第三个数据中心,作为第三个热备份站点。
3.欧洲支付清算系统【TARGET】
欧盟的支付清算体系TARGET是一个区域性的支付清算系统,它具有鲜明的一体化色彩,与SWIFT一样,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支付清算机制高度发达,支付清算服务优质高效。TARGET全称The Trans-European Automated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Express Transfer,即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为欧盟国家提供实时全额清算服务;始建于1995年,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TARGET由15国的RTGS【National Euro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系统、欧洲中央银行的支付机构【EPM】和相互间的连接系统【Interlinking System】构成。互联系统将各国的RTGS系统与EPM相连,这样支付指令就能够从一个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系统。
TARGET系???的清算成员系欧元区内的各国的中央银行,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只要在欧元区内所在国家的中央银行开立汇划账户,即可通过与TARGET相连接的所在国的实时全额清算系统【RTGS】,进入欧元的国内或跨国清算。欧洲中央银行及成员国中央银行负责监督TARGET的运营,并作为清算代理人直接参与TARGET运行。欧洲货币机构【EMI】建立TARGET系统的目的是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市场以利于单一货币政策的实行,促进欧元支付体系的稳定性,提高支付效率,在各国RTGS系统的基础上,为各国间的清算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机制,使支付的风险降到最低。
TARGET是一个实时全额清算系统。国内RTGS系统成员在该国的中央银行设立清算账户,支付命令发出方在该账户中的资金用来实现支付。
TARGET采取实时、逐一处理的方式支付。信息在与之相关的两国的中央银行间直接传送而不通过某个中心机构,进行双边支付。
TARGET的特点是:
【1】采用RTGS模式,系统在整个营业日内连续逐笔地处理支付指令,所有的支付指令均是最终的和不可撤销的,从而大大降低了支付系统风险,但对参加清算的银行资金流动性有较高要求。
【2】由于资金可以实时、全额地从欧盟一国银行划拨到另一国银行,不必经过原有的货币汇兑程序,从而减少了资金占用,提高了清算效率和安全系数,有助于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3】欧洲中央银行对系统用户采取收费政策,似乎对大银行更加有利。此外系统用户需在欧洲中央银行存有充足的资金或备有等值抵押品,资金规模要求较高;加之各国中央银行对利用该系统的本国用户不予补贴,故TARGET系统的清算成本高于其他传统清算系统技术。
第四、现金管理的应用技术
有了基础技术和支撑系统的支持,现代意义上的现金管理业务的开展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商业银行在这些基础技术的基础上,辅以支撑系统,从而搭建起来的的核心系统、网上银行、银企直联等都是现金管理服务得以提供和实现的平台。它们作为现金管理业务得以实施的技术应用工具,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现金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深度。本节我们将就这些技术应用工具向读者做简要的介绍。
一、网上银行
在银行业,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是指设在互联网上的金融站点,它没有银行大厅,没有营业网点,只需通过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进入站点就能够在任何地方24小时进行银行各项业务的一种金融机构。一般意义上的网上银行包括三个要素:一是需要具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二是基于电子通讯的金融服务提供者,三是基于电子通讯的金融消费者。
【一】网上银行产生与发展
网上银行是以高新技术支持金融业发展的产物,在其发展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算机辅助银行管理阶段,这个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80年代中后期。早期的金融电子化基础技术是简单的脱机处理,只用于分支机构及各营业网点的记账和结算。到了60年代,金融电子化开始从脱机处理发展为联机处理系统,使各银行之间的存、贷、汇等业务实现电子化联机管理,并且建立起较为快速的通讯系统,以满足银行之间汇兑业务发展的需要。60年代末兴起的电子资金转账技术及网络,为网上银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电话银行兴起于70年代末的北欧国家,到8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发展。
第二阶段是银行电子化或金融信息化阶段,这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商业银行逐渐将发展重点从电话银行调整为PC机银行,即个人电脑为基础的电子银行业务。8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不同银行之间的网络化金融服务系统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国家之间、不同银行之间的电子信息网络,进而形成了全球金融通讯网络,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各种新型的电子网络服务,如自助方式为主的在线银行服务【PC银行】、自助柜员机系统【ATM】、销售终端系统【POS】、家庭银行系统【HB】和企业银行系统【FB】等;
第三阶段是网上银行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在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各主要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但限于当时的浏览技术和网络传输安全性问题,最初的银行网站只着重于业务和广告宣传,并不涉及实质性的银行业务。直到1994年,马克·安德里森设计开发的Navigator浏览器和RAS加密算法的问世,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从而使银行网站服务开始向银行业务层面延伸,即银行在通过其网站提供金融活动信息宣传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在线信息查询等业务。随后,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和安全套接层【SSL】技术的形成,为网上银行的真正诞生提供技术保证。
自90年代中期以来,网上银行的出现使银行服务完成了从传统银行到现代银行的一次变革。与前两阶段相比,网上银行虽然也是在电脑及其通讯系统上进行操作,但是网上银行的软件系统不是在终端上运行,而是在银行服务器上运行,因而使网上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不会受到终端设备及软件的限制,具有更加积极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网上银行与企业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不属于同一个概念,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强的服务适应性和开放性。简单地说,网上银行不需要固定场所,在任何一台上网电脑上都能进行金融服务的交易,网上银行服务的整体实力将集中体现在前台业务受理和后台数据处理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及其整合技能上。因此,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性商业银行纷纷将进入互联网提供网络金融服务作为银行市场研究与投资的重点项目。
【二】网上银行总体架构
网上银行系统采取客户、网银中心、业务系统三层体系结构,提供信息服务、客户服务、账务查询和支付转账功能,其中信息服务和客户服务由总行指定部门在全行范围规划、运作和管理,网银中心具体实现账务查询和实时交易功能,总行、分行实现业务主机系统与网银中心的实时连接。
为提高管理效率、系统安全,需要在全行系统内建立一个统一的网上银行处理中心,网银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1.过滤路由器、防火墙
对流入银行的数据流进行过滤,并隔离银行内部网络与互联网。
2.Web/Application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