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应该读点经济学2
3444900000014

第14章 一间神秘的屋子——关于银行的经济学 (1)

本章导读:

只要你现在支付800美元,如果有公司愿意每年给你10美元,而且一直延续到你的子子孙孙,你会答应这样的合约吗?如果穷人没有抵押物,那么银行是不会把钱给他们的。可是印度有一家银行,专门把钱贷给穷人,为什么它没有倒闭呢?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数学发现是什么?本章将一一为你揭晓。

在很多人看来,银行就好像一间神秘的屋子,无数的人在这间屋子里忙碌着。本章我将带你走进这间神秘的屋子,告诉你钱是怎么“变”出来的……

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竟如此简单,简直让人觉得有些反感。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

一间神秘的屋子

银行,这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在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出现了专门为别人鉴别、估量、保管、兑换货币的人,这些人都在港口或集市上坐在长板凳上,于是他们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坐长板凳的人”,他们就是最早的银行家。银行一词来自于意大利语banco,当银行经营不善时,人们就把长板凳砸了,破产因此叫做bankruptcy。

在很多人看来,银行就好像一间神秘的屋子,无数的人在这间屋子里忙碌着,他们生产的商品就是货币。

《长凳上的银行家》——昆丁·马苏斯

事实上,现代的银行最早起源于金匠们保管金银的习俗。最初聪明的金匠发现,只要保留一定量的比例黄金,就可以将这些铸币贷出去,因为所有顾客不会同时前来要求兑现。下面我们走进银行,看看究竟是怎样运作的。

假设你去银行存入100元现金,此时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并没有发生变化,虽然你的口袋里少了100元,但是你的银行账户里却多了100元。

紧接着,银行根据要求保留了其中的10%(也就是10元)作为法定准备金,而将这笔现金中的大部分贷了出去,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将会增加90元。

接下来,从银行拿到这90元的人又将钱存入银行,那么银行又创造了81元的流通货币。

你把钱放进银行,银行把它贷给别人,别人再放进银行,银行接着贷出去。就这样,一笔又一笔的钱存贷下去,货币的供给量就会成倍地增加,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就会成倍地放大。这听起来好像个数字游戏,但的确当大家都把钱存进银行的时候,银行通过信贷创造了新的存款,经济就开始加速了。

这个过程又不断被重复,并且会创造更多的货币,经济学家提出一个“货币乘数”的概念,有点数学知识的人都能计算出:货币乘数=1/存款准备金率。当存款准备金率为0.25时,那么最终创造的货币倍数为4。

因此,银行接受存款时,会把25%作为准备金,并把75%贷出。当贷款量成为另一个银行的新存款时,这个过程就不断循环。也就是说,10万元的存款最终将被银行扩充4倍,社会上将创造出40万货币。因此,货币乘数的大小实际上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是准备金的倒数,准备金率越大,每家银行可留下来贷款的数量越少,所增加的存款也就越少。

如果你说是印钞机制造了货币,那也没错!但是你只回答了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们日常钞票的确是印钞厂印出来的,但作为社会的货币供给,却是银行通过信用制度创造出来的,银行在货币创造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通常,银行会把募集到的资金分为两部分:准备金和贷款。准备金是银行的库存现金加上它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银行的库存现金是为了满足储户现金需要的准备金,每次你和朋友消费时从银行取走现金,银行都要及时补充。显然,如果银行把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那么它就没有一点利润了,因此,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只是把一小部分资金作为准备金,并把其他资金贷出去。这些贷款才是银行获得利润的来源。大多数公司进行投资时,或者个人在购买房产时,都会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风险最大的资产,因为贷款到偿还之前不能变为现金,而且一些债务人拖欠不能偿还,同时这些风险最大的资产也是银行利率最高的资产。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银行看做是一家从事债务买卖的公司,人们可以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来了解其经营活动。简单地说,你在银行的存款对你来说是资产,对银行来说这就是负债,因为只要你决定从银行取钱,银行就必须偿还你的存款;相反,我们所称的贷款则被银行视为它所购买的债务,贷款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显示为资产,因为银行正是通过放贷活动的收益获取利润。

当然,不仅仅是银行,我们整个金融体系都在重复着货币乘数的故事,在这样不断的循环中,信用流动起来了,比方说:你计划为你的新车购买800元的保险,你可能会交给保险代理人800元钱,他会留下佣金(假定是80元),然后把720元缴纳给保险公司,在你支付保险金后,保险公司在银行里就多了720元。

保险公司的收入来自于两个途径:收取的金额与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利息。因此你的720元并不会在保险公司存放多久,保险公司自己设有金融资产部,该部门会认定在目前风险范围内收益最高的金融资产。一些债券推销员会打电话给金融资产部,同样,希望建造购物中心或滑雪场的房地产开发商也会来到金融资产部,提供参与投资的机会。

金融资产部可能把你的720元连同别人的钱一起借给购物中心的开发商,或许你的720元就这样离开了保险公司的金融部门,重新进入实体经济。这时,720元就变成了真正的投资。

穷人的银行——格莱珉银行

为了避免坏账通常都要求提供抵押物,就是根据借款客户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作为抵押品的放款,放款银行有权接管、占有抵押品,并且在进一步的延期、催收均无效时,有权拍卖抵押品,以此收益弥补银行的坏账损失。不过,现在的银行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形,他们给一家小企业贷款10万元,却要求20万元的抵押物。

但有时候,贷款变成坏账是很难避免的。比方说,琼斯希望在市中心创办一家购物中心,他需要的是3000万的贷款,附近社区非常需要这样的购物中心,一旦建成其价值将高达5000万元,他已经联系到投资者,愿意为自己出资500万,他也愿意支付8%的利息,并且把购物中心作为抵押品。对于这样一位雄心勃勃的,也有过创建购物中心经验的琼斯,银行同意发放贷款。

建造工作开始了,建筑工人发现工地下有硬石层,需要进行爆破,于是成本上升12%,紧接着大雨使得工程进度延误10天,成本又上升8%,随后经济进入衰退期,原来承诺进驻购物中心的商家们宣布退出,结果购物中心的价值下跌了40%,一切都很不顺。紧接着,工程延期,但是琼斯还必须偿还银行的贷款,可是银行从哪里收回这3000万的贷款呢?

似乎银行总是面对这样的两难处境,他们担心自己的贷款变成坏账,因此希望贷款人能够提供抵押品,然而很多真正需要钱的人却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品,我们可怜的银行家究竟该怎么办呢?请不要着急,有这样一家特殊的银行,它不向客户要求抵押物,但同样经营得非常好,这或许能为那些迷茫的银行家带来一些启发。

1976年,曾经在美国读过书的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将27美元借给42名农村妇女用于生产,使她们摆脱了贫穷。随后,他逐步建立起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并开创了小额信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良好的企业管理实现滚动发展。

穆罕默德·尤努斯也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获奖后他这样对记者说:“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有些人听到我的想法之后说这个老头子怎么疯了,这种事情怎么行得通?但是当我拿到这个奖之后,大家都会说真是一种睿智的想法,真是太棒了!”

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普通银行关注的往往是能够提供抵押品的富裕人士,大多数人根本得不到贷款,因而许多具有管理经验的人无法将他们的想法付诸实践。另一方面,抵押品的作用在于,它迫使人们做出选择,是否真正需要贷款。为此尤努斯创造了借贷循环,这是一种用借贷者评优的保证方式代替传动抵押品的借贷方式,具体的做法是:

在孟加拉国,任何妇女只要能够找到4个朋友,同意在必要时候归还贷款,那么格莱珉银行就向其发放贷款,如果借款人违约,其他人在贷款还清之前就不能借款。

这一做法非常成功,今天,格莱珉银行拥有超过2500个分支机构,超过98%的还款率,这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家成功运作的银行,这家成功的银行已经向超过750万人提供贷款,其中97%是女性,65%的借款人以此摆脱了贫穷线。并且,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已经有90多家模仿该做法的银行。传统的经济理论无法支撑这种想法,尤努斯却为此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企业就是要谋划利润的最大化,银行也不例外,因此会“不择手段”地赚钱。然而尤努斯的银行却让人们看到,他的银行在赚钱的同时,还能够造福人类。比方说,格莱珉银行和达能集团共同建立了一家食品公司,他们生产一种酸奶,专门添加了当地儿童缺乏的一种营养元素,并且以很低的价格销售给当地的人们,格莱珉银行筹建这家企业的目标就是改善当地数百万儿童营养不良的状况。

当然,尤努斯认为自己的银行并不是施舍穷人的慈善机构,一味地向穷人提供捐款,穷人会过度依赖你。而尤努斯创建的银行是能够自给自足的经营,尤努斯的做法更像是“授人以渔”,比方说,格莱珉银行曾经开展过一个帮助乞丐的做法:把钱给乞丐,让乞丐买一些水果或者饼干,然后去问被乞讨者,是施舍给我点钱也行,买我的东西也行,很可能有善心的人会愿意买他的东西。后来,这个项目果然很成功,不用任何培训,有15000个人从此不再当乞丐了,他们的推销工作已经相当不错。

对此,尤努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无论他生活在什么地方、无论他属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只不过他的创造力可能还没有发挥出来,生锈了,我们要把上面的锈抹掉,然后才能使他的创造性焕发出光彩。”

银行里的风险

随着货币功能的发展,资本、信贷流动的加剧,符号经济已经取代了以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标志的实物经济,商品的流动与资金的流动密不可分,而银行则为现代商品和资金的流动提供了渠道,经济学家称之为货币信用。

在银行这样一笔又一笔的存贷过程中,的确创造了大量的流动资金。银行加速货币的流动是通过交换媒介完成的,今天的很多交易并不涉及货币,而是信用。但同时,银行承担了更多的信用风险,渐渐地,商业信用由银行来承担了。

比方说,当我们去商场买一件Ports的衣服,你只需出示Visa信用卡,这就代表你做出了支付的承诺,显然信用是与货币紧密相连的。你欠商店的钱首先是由银行支付,而你所要做的只是在未来支付给银行。

所以,当我们在交易中使用信用货币时,市场就不需要承担与银行业有关的义务了。这样,商店就不需要探究顾客的信用度了,但顾客必须获取银行的信任。假如你不遵守与银行的协议,不偿还汽车的贷款,那么汽车销售商的利益依然能够得到保护,而银行必须努力迫使你遵守协议。

银行的信用与信贷在英文中是一个词(credit),如果没有信用,社会资源就不会流动到最有效的地方。事实上,最早的金匠铺子也是良莠不齐,金匠们也的确发行过没有任何价值的垃圾,并以此充当纸币。

19世纪的美国允许银行自己发行纸币,这些纸币成了美国货币供应的一部分,精明的金融界人士立刻闻风而动,创立了“野猫银行”。因为这些银行开业的地区过于偏僻,因此被称作“野猫银行”。这些野猫银行并没有存款,仍然发行纸币。其中许多银行不履行承诺,这让许多纸币持有人持有的只是废纸一张。当人们弄清了事实,他们就开始发行币录,从中查出哪些纸币有价值,哪些纸币是废纸。于是,纽约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谚语:我们的信用如此之糟,以至于他们拒收我们的现金。

事实上,今天的银行还面临着另一项巨大的挑战:如果所有人都同时向银行要求提取他们的现金,那么银行将无法照做,因为银行已经把相当大比例的存款贷出去了。如果真的有相当大比例的存款者要求提取他们的现金,那么银行就有可能出现崩溃,这就是所谓的银行挤兑或银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