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应该读点经济学2
3444900000016

第16章 诚聘中央银行行长——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 (1)

本章导读:

有人说,在经济最危难的时候,是中央银行挺身而出化解难题,他们是英雄的化身;可也有人说,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正是中央银行最先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他们似乎成了恶魔的代名词……我们的中央银行究竟在干什么?假如有一天,这个行长岗位也公开招聘,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这个“中央银行行长”的招聘广告呢?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中央银行是经济的心脏,每个企业主、雇员甚至家庭主妇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这颗心脏的跳动,本章将为你讲述有关这个心脏的故事……

从人类纪元开始的三大发明是:火,轮子,中央银行。

——威尔·罗志斯

穿线街的老太太

在美国称霸世界之前,英国扮演着全球霸主的角色。当时,全世界任何东西都能由英镑购买,全世界任何东西也只能由英镑购买。英国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动来控制世界其他地区的前进步伐,而这家控制机构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

在位于伦敦金融城中心的穿线街上,坐落着一幢像城堡似的古老建筑,这就是英格兰银行的总部所在地,人们常把它称作“穿线街的老太太”。

英格兰银行——“穿线街的老太太”

下面就为你讲述下世界最古老的中央银行的历史。

300年前,英国刚刚经历了资产阶级“光荣革命”,但当时由于英法交战,英国政府财政经费严重不足,手头拮据。面对这一情况,一位叫威廉·佩特森的苏格兰商人提议建立一家可向政府提供贷款的银行,于是,当时伦敦城的1268家商人出资合股于1694年7月27日正式建立了英格兰银行,在开业后的短短11天内就筹集了120万英镑,并且以8%的年利率贷给政府,以支持英国的军事活动。

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初还仅仅是一家普通的银行,唯一的不同是这家银行同时有一个重要职能——为政府提供贷款。所以英格兰银行具有有别于同时代其他英国银行的一个特点,它设有政府账户。

1694年7月27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威廉玛丽法》,确定英格兰银行为国家银行,同时同意英格兰银行拥有第二项特权——拥有不超过资本总额的货币发行权。实际上,当时英格兰有四家银行都具备货币发行权,由于政府的支持,发行的货币信誉卓著,最终英格兰银行独揽了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发行钞票的大权,具备最完整的中央银行特征并成为其他国家建立中央银行的范本。

英格兰银行第三项特权的获取颇费周折,因为当时英国各家商业银行并不使用统一的法定准备金,而是由各家银行自行确定所需要的准备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拥有的任何准备金都是超额准备金,当然,英格兰的银行准备金大大低于美国银行的准备金。

“老太太”如何控制货币供应呢?它是通过“茶点控制”实现的。当时英格兰只有几家较大的银行,因此,“老太太”只要在茶点时间传出话来,告诉人们,她认为货币供应应该走向何方,那么各家商业银行就会照此办理。

至此,英格兰银行终于完成了从一家普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转变。当然,真正使英格兰银行转变为现代中央银行的,要归功于一位名叫亨利·桑顿(Henry Thornton)的英国议员,这位从小崇拜亚当·斯密的议员,梦想成为一名银行家。年轻的桑顿发现无论什么时期,银行业总面临着繁荣与恐慌的交替,怀着对银行业的热爱,通过他自身的不懈努力,亨利·桑顿开始着手写一本与银行有关的书。

亨利·桑顿——中央银行之父

1802年,《大不列颠的票据信用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终于出版了,至今仍被认为是经济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书中所解释的许多原理依然被人们视为信用理论的精髓,桑顿也被誉为“中央银行之父”。

追随着约翰·劳的脚步,桑顿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用来考察货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影响。他敏锐地发现高利率可以防止资本外流,甚至能吸引国外的流动性资本,并且,高利率可以吸引民众将部分现金存放到银行账户上。通过维持高利率,中央银行就可以降低流通速度,吸收货币,从而给经济活动降温。

在今天的经济学家看来,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职责是:控制货币数量和利率,防止银行大量倒闭,在某种程度上,中央银行还充当政府顾问的角色。

钱,从这里滚出来!

中央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有了它,我们从才能管理整个银行系统。那么中央银行究竟有什么用呢?

中央银行有三个最重要的职能。

第一,发行的银行。简单地说,中央银行垄断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即用绝对权力控制了一个国家货币的发行权,使任何其他银行都不可以随便发行钞票。事实上各个国家都是如此,美元是美联储发行的,英镑是英格兰银行发行的,欧元是欧洲中央银行发行的。因此,当中央银行把货币发出去的时候,中央银行担负起了重要的责任,它有义务保证货币的购买力。人们手里拿到1元钱的时候,这1元钱一定要有1元钱的购买力,如果人们买不到价值1元钱的东西,这就说明货币贬值了,所以,中央银行的任务就是要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这是它的第一个职能。

第二,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充当了所有商业银行的坚强后盾。商业银行接受中央银行的监督控制,所有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都要缴到中央银行。我们已经知道,现代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不是印钞厂印出来的,而是在银行这间神秘的屋子里通过信贷活动创造出来的。银行通过它的信用,不断地创造新的货币供给。

当商业银行接受一笔存款的时候,它会缴纳一部分的法定准备金率,这笔钱存在中央银行统一保管。如果某天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危机,商业银行就可以去找中央银行贷款,以应付紧急情况。

在1929年大萧条时,美国曾经有9000家银行因为挤兑而被迫倒闭,但是自从中央银行建立后,这样的情形就很少发生了。

第三,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来管理银行,所以央行又是政府的一个理财机构,它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并管理国家的钱;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控制商业银行,进而控制经济运行中货币的投放量。

形象地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究竟是通过什么去打开货币的龙头,把钱放出来;又通过什么去拧紧货币的龙头,把钱抽走的。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办公桌上就放着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钱,从这里滚出来!”

总之,中央银行的存在是因为人们需要稳定的钞票,社会需要保证金融安全,尤其是银行体系的安全,并且履行为国家保管黄金、替政府发债等职能,这些已经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的金融制度之中。

中央银行该独立吗?

中央银行与政府是什么关系呢?这似乎又是个复杂的话题。虽然我们都认为中央银行是政府的一部分,但它与政府的其他部门有一定的分离,在与政府的关系中,它通常比财政部这样的政府机构拥有更大的独立性,让我们先看看几个典型的例子。

在德国,这里的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德意志联邦银行法》规定,在通常情形下,德意志联邦银行必须支持联邦政府的经济政策,在行使本法律赋予的权力时,联邦银行可以不按联邦政府的指示。

在美国,美联储享有极高的权力,包括享有资金和财务独立权,并且独立自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拥有不受国会约束自由裁量权,而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第四部门”。也难怪人们总是将美联储主席称作美国“第二总统”。

在英格兰,尽管法律上英格兰银行隶属于财政部,但是实际上,财政部一般尊重英格兰银行的决定,英格兰银行也主动寻求财政部支持。两者互相配合,几乎未发生过“独立性”危机。当然,直到1997年5月《英格兰条例》修改,英格兰才最终在法律上承认英格兰银行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在韩国,中央银行隶属财政部,无法实现对商业银行有效监管,这也是造成韩国金融危机一个重要因素。

在日本,这里的中央银行发生过巨大的转变,日本银行成立之日起一直绝对服从政府,听命于大藏省的指令,大藏大臣对日本银行享有业务指令权、监督命令权、官员任命权以及具体业务操作监督权。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国会通过《改正日本银行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

在我们的印象中,政府是由一群有公益心的、知识渊博的政治家组成的,他们有着清晰而统一的目标,他们选择那些可以取得全民利益最优结果的政策,他们愿意为此进行长远打算。但在现实中,政府的决策常被短期利益所左右。

比方说在美国,政府的决策往往与总统是否连任有密切的关系。美联储前主席马丁认为,政治是过于短视的,过分关心下届选举,诸如此类都会影响政府的政策。他曾经这样评价说:“联邦储备体系的独立性是自由企业体系的基本防线,当它屈服于政治权术和私欲的压力时,坚挺货币的基础就受到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