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应该读点经济学2
3444900000021

第21章 寻找遗失的发现——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 (1)

本章导读:

宏观经济学在这里似乎发生了一个极其类似于电影中的情节,越来越愚蠢的剧情却有着越来越多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人们期盼着一种新的理论能够洞察人类的灵魂,这时,理性预期学派出现了。

卢卡斯创建的理性预期就如同微观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它使得人们重新审视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取得的成绩,它更使我们重新认识到,整个经济并不是凯恩斯宣称的阀门和机械构成的机器,而是由有意识的公众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政府的政策将被理性的企业和公众感知,人们会对政策行为做出反应,而真实的结果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这遗失的发现。

你骗了我一次,你应当感到害臊;

你骗了我两次,我应当感到害臊。

——谚语

如果我的妻子背着我有外遇,但一直到死我都不知道,那么我幸福吗?哲学家艾耶尔曾经提出过这个著名的艾耶尔悖论,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所有的评价都是和主观预期相关联的,同样,人们的预期也会改变事情的结果,一名滑冰者满怀信心走上了冰面,因为他以为脚下的冰很厚,而实际上则很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掉进寒冷的冰窟中,脱离了实际的预期是注定要遇到麻烦的,而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可怕的预期开始。

蔓延的羞愧

在经济学家眼中,所谓预期,是指当事人对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比方说我们常常对价格、利率、利润或收入进行预测。通常,人们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人们会积极地去收集与自己利益有关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利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们随时可以获得一切他们所需要的经济信息,而是说理性人会尽一切努力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在这个前提下,政府的一切政策都会被人们所发觉,而做出相应反应。这就是理性预期强调的重点。

尽管J.F.穆思于1961年首次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但是首先将理性预期融入宏观经济学分析并推导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是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他和明尼苏达大学的T.J.萨金特和N.华莱士一起对穆斯提出的理性预期假说进行了深化,并把它作为工具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得出了个人和企业进行理性预期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结论。

卢卡斯的研究对于奉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凯恩斯主义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理性预期理论如同晴天霹雳,使经济学界受到震撼,让人们对经济政策制定者稳定经济的能力感到羞愧,就像萨缪尔森所说的,它使整个经济学界感受到了“蔓延的羞愧”。今天,理性预期作为一种宏观分析工具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中已被广泛采用,逐渐被纳入到西方主流经济学体系之中。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37年出生于一个每天晚餐人人都在谈论政治与经济的家庭,这使他从小就关心社会问题的习惯,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卢卡斯听了一些经济史的课程,逐渐明白了经济学属于什么样的领域,他逐渐学会了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最终卢卡斯选择了经济学的研究之路。为了跟随弗里德曼学习经济学,他回到芝加哥大学学习并任教,从那里开始了他的学术之路。

人们将卢卡斯所开创的学派称作理性预期学派,他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的行为会因政策的改变而改变。这正是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盲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忽略了预期影响经济活动主体行为的全面含义。

卢卡斯提倡,我们应该回到凯恩斯之前的那种研究状态,从社会的角度去观察经济波动的原因。他重新强调了萨伊定律,并且认为影响经济的因素是供给而不是需求,因此卢卡斯旗帜鲜明地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刺激总需求的政策,他相信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

在卢卡斯看来,经济波动源于在未预期到的冲击下,货币供给量意外增加了,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生产者把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的上涨,误以为是产品的相对价格上涨,于是扩大生产和就业,使经济进入繁荣期。但一定时期后,生产者意识到原来的预期错误,就减少生产和就业,结果经济由繁荣走向萧条,从而导致经济波动。

罗伯特·卢卡斯

1971年,卢卡斯开始撰写《预期与货币中性》一文,细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公民的寿命、退休年龄以及人们相互之间能观察到对方多少隐私。有了这些面面俱到的论述,卢卡斯开始追踪增加货币供应所产生的种种影响。然而,这篇光芒四射的文章当初却遭到了编辑部的漠视,因为当时的编辑认为这篇文章和宏观经济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这篇曾经被埋没的文章今天被看做是宏观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对于所有从事经济研究的人而言,卢卡斯是一座不容忽视的高峰。他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直接冲击了长期占据主流的凯恩斯经济学,这甚至被人认为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一场标志着凯恩斯学派终结和理性预期学派诞生的革命。

1995年,卢卡斯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至今当我们重新读起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时,仍然会感受到其令人兴奋的贡献:“卢卡斯提出的理性预期假说,改造了宏观经济分析,并深化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卢卡斯已经使得直到1970年代为止所发表的大多数经济理论站不住脚了,他也是自那时以来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不过有趣的是,卢卡斯在经济学领域成功地开创了理性预期学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作出了非理性预期。卢卡斯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因与妻子丽塔·科恩感情不和而离婚。科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似乎非常清楚卢卡斯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此在1989年在正式办理离婚手续时,科恩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离婚的条件,如果卢卡斯在1995年10月31日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她就要得到其中一半的奖金;如果在此后卢卡斯获奖,她则得不到一分钱。

1995年10月21日,卢卡斯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距离婚协议上的期限只差了20天。结果,卢卡斯不得不按离婚协议将100万美元的奖金分给前妻一半,他能够提出伟大的预期想象,然而对自己却做出了错误的预期。而卢卡斯打趣地说,自己的前妻才是理性预期的大师,自己甘拜下风。

我们不是笨蛋

下面,让我们看看卢卡斯是如何用理性预期反驳凯恩斯的,卢卡斯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卢卡斯批判。

卢卡斯首先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中引入了博弈论的观点,他发现现行政策的制定方法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错误地把结构变量看做是常数,而事实上,这些常数都在随人们对经济环境的反应而变化。

因此,卢卡斯批判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任何政策如果不考虑个人在面临政策时所做的决策调整,就不可能取得原有的政策目标。卢卡斯强调任何政策都是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博弈,如果政府把私人部门当成被动的“机器”来控制,其政策的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实际上,人们的预期总是着眼于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的预期通常是理性的。

显然,凯恩斯理论把有生命、有理智的人和厂商当成机器一样的“常数”来处理,但是我们这个经济体并不是“一架简单的任人摆布的机器”,因为当政府的经济政策改变时,人们会随着政策的改变而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厂商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并对其做出最合理的反应。

比方说,当经济出现下滑的时候,假定所有人都预期会发生衰退,并且看不到政府推出相应的政策,就会做出降价的决策。但是,如果所有人都预期政府会采纳扩张性政策,就不会做出降价的决策。因此,人们的决策是与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的,如果政府采用的是顺理成章的政策,大众就会把他们的预期贯彻到行动中去,如果是相反的预期,那么这些政策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受到阻力。

让我们看一个生动的例子,面对今天很多大中城市的房价汹涌高涨,不断出台的调控措施对抑制房价效果平平,这是为什么呢?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和房地产商已经预期到,政府控制房地产市场的目标只是想让房价涨幅变小,而非让房价下跌。有了这样的预期,房地产商就不会真正调整它们的价格上涨预期和短期业务策略。这就好比博弈过程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向前调整一步,市场可能仅向后退半步。如果政府想要让市场向后退一步,那么应当将公共政策向前调整两步甚至更多一点。

在市场经济中,制定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信息调控和预期调控,如何学会识别心理预期并与之共存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个挑战,尽管这其中的博弈是在两者、三者甚至更多参与者之间展开的,但是彼此之间的相互预期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

更深层次上,卢卡斯的理性预期改变了我们对决策的认识。所谓决策,就是在某一个时刻,决策人必须采取某一“行动”。当时间从所考虑的时期的开始时刻流向重点时刻,就要求决策人一连串的行动。我们称这一连串的行动为一个“策略”……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市场经济被当做一架机器来对待,然而从现代博弈论角度来看,卢卡斯的观点使人们发现宏观经济政策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灵验。事实上,当政策发生变动时,人们的预期也会变动,由于预期影响经济行为,而行为的变化会使经济模型中的各种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根据这种经济模型制定的经济政策失效。

事实上,大众并不愚蠢,他们会使用所能获得的信息来形成自己对未来的预期,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预期采取行动。尽管我们不是超人,但我们也不是笨蛋,就如同一句谚语所说:

你骗了我一次,是你应当感到害臊;你骗了我两次,是我应当感到害臊。

当然,卢卡斯不仅发现这个漏洞,而且给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他向人们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首先,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政策的“信誉”,也就是政策的连续性,因为只要人们一旦预见到经济政策的目的,就会做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经济政策劳而无功,因此,卢卡斯建议政府应该尽量不使用过度的政策去干预经济。

其次,由于人们的主观期望会对经济活动的后果产生客观影响,政府正好利用这一点来实现一些经济目标。比方说,面对比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政府可以宣布减少货币供应量,但人们听到这一消息后,就会马上建立通胀率下降的预期,从而改变其对货币供应的期望,这将对政府后续的政策有积极的影响。

今天,尽管大多数人仍在对卢卡斯批判争论不休,但是每个人都不得不认真地面对这个问题。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