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重燃中国梦想
3446500000054

第54章 中国经济未来趋势:2009~2049年 (8)

2029年后,我们将追寻以实现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标志的“中国梦想3.0”!那是中国经济的伟大复兴。对其他年轻国家可以称“崛起”,而对有5000年经济发展史的中国来说是“复兴”[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哥在2007年时说:“当历史学家回顾我们所处的时代时,可能会发现,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像中国的崛起那样引人注目。可是,当他们进一步放开历史视野时,他们将看到那不是一个崛起,而是一个复兴。如今,中国可能正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然而,昔日它曾经享此殊荣,那不过是100多年以前的事情。”

哲学家康德把美分为两种,一种是悲剧之美,一种是伟大之美。在人类历史上,能同时演绎这两种美学境界的国家为数不多,而中国恰恰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中国在1840~2049年的209年间上演了从伟大到悲剧,再到伟大的美学大转换。历史不是剧本,但中国的历史本身就像是剧本。汉朝时的中国和罗马帝国是同时代最强大的国家。罗马帝国在崩溃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复兴了。而中国则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后,又奇迹般复兴,建立了隋唐帝国。在公元1949~2049年的100年里,中华民族的伟大经济复兴不是强势的崛起,而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即中国经济历经百年蹉跎和沉沦,成功应对生产力革命后获得重生。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总结道,“中国像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山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仍昂然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奄奄一息的中华人返老还童,英姿焕发,创造出中国第四个黄金时代,在世界万邦中,充当忠实的、张大光荣的角色,而且成为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2009年,在共和国甲子之岁,我们共同展望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像我这样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虽然没能感受到1949年开国大典上燃烧的激情,却有幸经历1984年国庆阅兵的举国欢腾,1999年国庆阅兵的全球冲击,并融入2009年国庆阅兵的欢腾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之际,中国犹如一只在涅槃中翱翔而起的凤凰,无比华丽,无比灿烂,那恰是中华民族达到伟大复兴的光辉时刻!

让我们畅想一下未来。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历经209年的苦难和磨砺之后,终于浴火重生。那时候,在国内,“百姓昭明”[2],富裕幸福,实现大康。全面小康社会是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那么2049年的大康社会就是人均GDP达到40000美元以上成为一个基本富裕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扬“继绝世,举废国,柔远人,来百工”[3]的传统精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促进“协和万邦”的和谐世界。“中国创新”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世界经济应对生产力革命的前沿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消费”和“中国对外投资”成为拉动世界的主要引擎之一。

“中国梦想3.0”是中国经济的对外形象,绽放无限魅力,是与世界分享的人类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度开放型的经济不仅使中国人可以做“中国梦想3.0”,而且可以使外国人也做“中国梦想3.0”。在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市场,有理想的工作机会,有大量的投资机会,有不亚于好莱坞的电影大片,有不逊于纽约的时尚生活,还有收益颇丰的人民币金融资产。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14亿中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一个成就梦想的机会,这股潮流汇聚成了一个世界的“中国梦想3.0”。

我谨慎地说,中国经济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即“中国梦想3.0”,就像毛泽东1930年在井冈山上写下的著名预言一样,“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我绞尽脑汁,实在想不出2049年之后的中国全面具体的情景,只好再次借助法国文学的语言来表达我对“中国梦想3.0”实现的共和国百年时情景的憧憬,那就是用托克维尔的话:“其他方面尚难断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世界上将出现一个丰富的想象力也无法想象的全新局面。”

打上最后一个句号,哈尔滨已是丁香花盛开。这本书十易其稿,倾注了我多年对中国经济的研究和一年多深夜里的艰辛笔耕以及近40年的人生经历。

我自幼喜欢读历史,“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中国从20世纪初开始的百年变迁在我普通的家庭中得到呈现。我的祖辈来自山东,“一闯关东”,首先来到辽宁,康熙皇帝允许满汉通婚,我爷爷家是汉族,奶奶家是满族正蓝旗。后来,爷爷奶奶从辽宁“二闯关东”,来到哈尔滨,父亲在那里出生。不久,爷爷被日本侵略军抓去当劳工,屈死在劳工营里,给家庭带来沉重灾难。父母是在建国后读的书,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学生,毕业前两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参加了西北的“三线建设”直到退休。我出生在宁夏贺兰山脚下,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求学于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

1995年末出国时就想有朝一日学成回来建设祖国,于是便抓紧时间看世界。在英国苦读5年,在美国工作5年,其间去过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东亚的一些国家。2005年10月3日,当美联航的飞机轮子猛然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跑道接触时,我激动无比。感到不是飞机着陆了,是我的心与祖国大地碰撞了,是我献给祖国母亲深情的一吻,因为我与祖国母亲分离得太久太久。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5年我又回到当年爷爷奶奶闯关东的终点哈尔滨,为东北振兴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工作。“闯关东”、“满汉通婚”、日本入侵、新中国建立、“文化大革命”、“三线建设”、改革开放和东北振兴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在中国一个普通家庭史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个人命运从属于他的时代,谁也不能超脱。

作为一名经济工作者,并且出生在这个历史上最好的年代,没有与伟大的时代失之交臂,我倍感幸运。2009年,“中国经济大变局”已经完成了,但中国经济的凤凰涅槃还在继续,“中国梦想3.0”还没有实现。在未来40年里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也异常艰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光荣与梦想同在。中华民族伟大经济复兴的机遇是千年等一回。这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里最好的时期,也是5000年里最需要如履薄冰勇往直前的时期。中国经济在近代沉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缺少一批合格的经济学家。1949年后,中国老一辈经济学家为“中国经济大变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9年后,中国新一代“经济学家共同体”正在成长,承载着后“中国经济大变局”时代艰巨的历史使命。

[1]“复兴”的英文原意是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

[2]语出《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编者注

[3]语出《中庸》。——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