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人不是过客
3450800000034

第34章 平凡的岁月(11)

15. 黎明的曙光

官方史料虽然没有记载秦献公回国即位的具体细节,但后世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的《吕氏春秋》中却有详细交代。据此可知,秦献公回国即位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夺权大戏。

公元前5世纪初,秦人萌生了穷则思变的想法,士民普遍渴望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带领他们走出万马齐喑的漫漫长夜。正是这种原因,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的时候,大臣们没有按照惯例立他的儿子为君,而是从晋国接来了秦灵公的叔叔悼子,立为国君,即秦简公。

立秦简公的原因无外乎他年龄较大,智慧和性格都比较成熟,更重要一点是他有过在晋国学习的经历,见过世面。

在秦灵公的诸多儿子中,公子连是出类拔萃者。被无端剥夺继承权后,公子连年龄虽然不大,却也很郁闷。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静下心来对自己的命运作了一番思量:大臣不让我做君主,而迎立叔叔,于我未尝不是好事,这说明秦人的精神中还不乏上进的激情。今天他们选择思想先进的叔叔,他日我若也有了先进的思想,是不是还有机会呢?

在做了一番透彻的思考后,公子连离开了秦国,远奔魏国去学习深造。寒来暑往,一晃就是二十九年,公子连也从一个半大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男人。

这期间,魏国的改革事业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先进制度焕发出来的力量四处扫荡着旧时代的腐朽。

公子连深入观察并思考着魏国奇迹般发生的一切,这对他来说是极具价值的一堂政治课。同时,公子连也睁大眼睛,紧密地注视着国内的政局。

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出子即位,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在公子连面前。一个尚未断奶的娃娃成为国君,这有违于秦人对发展的渴求,其母也不过是个跋扈的愚蛮妇女,弄权有余,治国不足。一时间,秦国上下怨声载道,继丢失西河地区后,士气再受打击。

公子连从国内的政治空气中嗅出了自己的机会,决定回国夺权。

在夺权之前,公子连做了许多功课,一个以大庶长菌为首的高官群体对公子连回国即位表示支持,在间谍的暗中宣传下,社会舆论也有利于公子连。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万事俱备,公子连这才踏上返乡之路。

一开始,公子连计划从秦魏边界的郑地(秦境关卡)进入秦国,但郑地的边防官员忠于出子母子,没有给公子连开门。公子连只好一面派人联络大庶长菌,一面绕道到焉氏(秦境关卡)。

在焉氏,大庶长菌赶到,并顺利制服焉氏的防守官员,将公子连接入。

出子母闻讯后,急忙派兵迎击公子连。但派出的军队中途却突然倒戈,加入到了公子连的麾下。

公子连和大庶长菌指挥军队迅速包围出子母子两人,将他们处死,并沉尸于河,圆满地完成了夺权工作。

公子连即位,是为秦献公。即位当年,秦献公就下令废除了饱受秦人谴责的从死陋习,一时间举国欢跃。

第二年,秦献公开始操作一个更大的工程,即迁都。此前,秦都在雍城,雍城的地理位置本不错,在这里秦国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但再好的城池也有无法满足需要的一天。

在经历过近三百年的沧桑之后,雍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合适了。这里的地理位置距离边境太远,安全是安全,但进攻不方便,而且附近积满了政治污垢,大大小小的落后腐朽势力盘踞于此,对于改革来说是阻碍。

为了摆脱腐朽势力,更好地前进,秦献公花费九年的时间,最终将国都迁移到了栎阳(今西安临潼)。从雍城到栎阳不过两百公里路程,却是秦人的一大步。到栎阳后,秦国的中心距离西河边境不过五十公里。

在迁都的同时,秦献公还办了另外几件事:一是在栎阳东南新设三个县,加强对栎阳周边地区的控制;二是放开对商业的管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三是普查全国人口,登记造册,将每五户编为一“伍”,为将来的全面耕战做准备。

在栎阳稳定下来后,秦献公做出一件重大的外交举措——邀请周朝最具声望的学问家太史詹造访秦国。这是自公元前623年召公访秦之后,秦国再一次迎来周使的访问。

太史是掌管官方史料写作、整理、编辑和保管等方面工作的官员,通常由德高望重、学问突出的人士担任,在外则是一个国家的喉舌与脸面。

太史詹更是历代太史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有人甚至怀疑他就是老子。上一次召公访秦,带来的是周天子对秦穆公称霸西戎的表彰,这一次太史詹访秦,带来的只有一段声明。

太史詹在参观完秦国的新都,了解了秦国的各项事业后,说了一段话:“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其意思为:“秦国从自立门户起,五百年后还会再与周合而为一,合后十七年会有霸王出现。”

太史詹其实是在向秦国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秦国想做大吗?和周国再合作一次吧!

秦献公求之不得,秦国的第一次崛起,依靠的就是周天子的帮助。有以往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再合作一回呢?太史詹此次访秦的结果让双方都很满意。

到公元前366年止,秦国的实力快速增长。在这期间,中原也发生了重大变故。早在公元前395年,魏文侯去世,其子魏武侯即位。

魏武侯主政后,魏国依然是中原霸主,但问题却出现了,具体表现在魏、韩、赵三驾马车开始离心,大有分崩之势。

公元前383年,西河著名的郡守吴起因受不了激烈的官场倾轧,到楚国寻求发展。

在楚国,吴起很快就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被委以改革大任,没出几年,楚国就在吴起的重药之下焕发出活力。

公元前370年,吴起虽然死于政敌之手,但却留下了一个强大的楚国。

公元前369年,魏武侯去世,子茔立,是为魏惠王。魏惠王是个既霸道又有才干的国君,主政之后,立刻打起精神重振魏国的声威。

就在这时,秦献公发动了收复失地之战,初战便取得胜利,秦军在武都(今陕西华县东)和洛阴(今陕西大荔东南)接连赢得两场胜仗。虽是小胜,魏惠王却不得不重视起这个沉寂了多年的秦国。

公元前364年,魏惠王派出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入侵秦国,准备对秦国实施报复。秦军利用地形,在石门(今陕西汉中)巧设埋伏,将魏军打得大败,取得斩首六万的骄人战绩,这样的胜仗秦人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

对于这样的胜仗,周天子也很高兴,急忙派人向秦献公贺喜,并送上了当时最尊贵的锦旗——黼黻。黼的形状是一把斧头,象征着决断;黻的形状是两张背靠背的弓,意味着明辨。黼黻是天子独有的标志,可见周天子为拉拢秦国也是下了血本。同时送来的还有“伯”的称号,尽管现在早已经不是争“伯”的时候了。

第二年,秦国又攻打魏国的少梁,魏军主力在中原,少梁守军力不能支,依靠赵军的帮助才勉强抵挡住秦军的攻势。

公元前362年,魏将公孙痤指挥魏军取得了对韩、赵联军的大胜,魏军因而士气高涨。公孙痤准备乘胜利之余威狠狠教训一下秦军,遂率大军移师河西来攻秦军。

秦军也不含糊,奋勇迎战,结果一战便将魏军打败,公孙痤成了俘虏。秦军乘胜攻取繁庞城。

战胜后,秦献公不忘在魏国期间公叔痤对他的关心和照顾,以礼相报,将败军之将欢送回国。

这场秦对魏取得的大胜,确实使魏惠王害怕了。魏都安邑离秦不远,离韩、赵边境也不远,对魏惠王来说太不安全了。

于是魏国在公元前361年紧急实施迁都计划,在很短时间内将国都搬到了筹建多年的大梁(今河南开封)。

同年,秦献公去世,太子渠梁立,是为秦孝公。

秦孝公即位后,秦国迎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的改革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