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就这样收复台湾
3451100000019

第19章 倭刀沉沙——明朝台湾抗倭战争 (19)

但惨淡经营的宋克,却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就像他给东印度公司的报告里说的,占有台湾的最大突破口,就是当地高山族部落画地为牢,势力分散。所以当时荷兰人主要采取的是打一支拉一支,分化瓦解的策略。先通过赠送礼品,金钱的方式,取得当地部落的信任,对不听话的部落,则出钱出枪,挑动互相之间争斗。最早遭荷兰人血腥征服的地区,就是台湾南部新港社的部落,当时宋克强迫新港社部落向台湾交税,当地居民不从,招来了荷兰人的武装进攻,荷兰人杀死数十名居民,烧毁部落所有房屋,迫使当地人臣服。这也是荷兰人在扩张时的惯用手段,比起西班牙人的烧光抢光,他们比较“温柔”。往往都是“先礼后兵”,起初武力威慑,威慑不成就进攻,进攻中当然要杀人,但主要是烧房子,最后迫使当地部落和他签订契约,宣誓效忠。征服新港社的宋克,于明朝天启五年9月,在台湾热兰遮城外大员湾港口溺水而死,也有说法是死于新港社人的报复。

荷兰人逐渐重视台湾,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的过程。一是随着荷兰占领军控制区域的扩大,大量台湾土特产品经东南亚输入欧洲,给荷兰人带来暴利。二是日本航线日益重要的地位,日本本土出产的白银,在世界市场上份额越来越重,台湾,也就成为一个连接中国和日本的枢纽中转站。在明朝天启八年之前,荷兰人在台湾岛上的驻军,一直维持在200至300人的规模。促成他们加强台湾防卫力量的导火索,就是发生在明朝天启八年四月的滨田兵卫事件。当时荷兰人向过往日本商人征收重税,引起日本不满。作为报复,日本海盗滨田兵卫于是天启八年四月带领470多人到达台湾,以和当地高山族部落通商为名,企图浑水摸鱼。

荷兰人得知后,立刻扣押滨田兵卫,并没收日本人所有的货物,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荷兰人没收的货物里,其中有当时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光赠送的礼物,日本人这下有了口实,滞留在台湾岛的日本人,于是年六月二十八日袭击荷兰人,拘捕了荷兰驻台湾总督茨纳,经过双方“交换人质”,是年7月25日,事件得到解决,滨田兵卫率领船队返回日本。事发后,日本政府震怒,立刻禁止荷兰人到平户与日本贸易,将在日本的荷兰人全部做为人质囚禁。实力不足下,荷兰人只能低头,随即撤换了原总督茨纳,并派员和日本交涉,在给足了日本人面子以后,日本人方才恢复了荷日贸易,释放被关押的荷兰人。这个茨纳回到巴达维亚后,随即被逮捕,后又作为替罪羊送到日本受审。初来乍到的荷兰人,确实很“夹着尾巴做人”。

但荷兰人是不想“夹尾巴”的,在滨田兵卫事件之后,荷兰人随即加大了对台湾的投入,驻守兵力连年激增,替代茨纳担任台湾总督的普特曼斯,本身就是荷兰殖民者中的名将,他在任的时候,荷兰的驻军也开始维持在五百人的规模以上。从他开始,荷兰人不断的在台湾岛修筑城池堡垒,在已经落成的热兰遮城和赤坎两城之间,修筑了大量的炮台和海堡,比起前几任总督的“怀柔”来,从他开始,荷兰人也开始了对台湾岛上各部落血腥征服的历史。台湾给荷兰殖民者输送的财富,也在连年激增,普特曼斯到任前,虽然荷兰人也在台湾岛上大量掠夺,但因为要花大量金钱收买当地部落,外加控制区域有限,前三任荷兰总督时期,荷兰驻台湾的的商馆是连年亏损的,从普特曼斯开始,荷兰人不但扭亏为盈,更向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的输送财富。在明王朝的眼皮底下,荷兰人步步为营,最终羽毛风貌,在台湾岛上站住了脚跟。

纵观荷兰人得到台湾的过程,可以说是“摔跟斗捡了个金元宝”。在之后的三十八年里,台湾岛成为荷兰人亚洲殖民网络里重要的一环。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他们渴望在澎湖得到的利益,在台湾可以说是加倍得到了。但是,作为这个金元宝的主人,明朝为什么会毫无反应呢?

在今天这个观点流通更为迅捷的网络社会里,也同样流传着许多新说法,比如说明朝当时的前线总指挥南居益,其实是和荷兰人签订了协议,即明朝允许荷兰人占领台湾,而荷兰人则保证不再窜犯澎湖,此后,就有了台湾三十八年殖民统治的悲剧。这类说法的出处,来自于互联网上流传的荷兰方面的资料。甚至许多荷兰当事人的回忆录里,也承认明朝政府默许他们占领台湾。中国方面的文献中,对于这个事件的说法,则多来自于一些当时以及稍后年代文人的笔记。比如沈德符的《明季荷兰人侵据澎湖残档》中,曾说过荷兰人在遭明朝包围时“岂缓进师,容运米粮上船,即拆城还地,扬帆台湾。”意思就是说荷兰人表示愿意撤出澎湖,退守台湾。而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中,则记录说是荷兰人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主动求和,然后明朝顺水推舟,准许荷兰人的“互市”请求,“互市”的场所,则定在了台湾。

综合这几种说法,结合明朝末年的政治局面,首先我们可以说,荷兰人所谓“明朝允许荷兰占领台湾的说法”,可信度是不高的,因为就是在晚明明朝,也同样发生过日本图谋侵占台湾,遭到明王朝警告的事情。明王朝的附属国琉球,还曾向明王朝通报日本的侵台图谋,可见在明朝的眼里,台湾就是国家的领土,身负守土职责,又以忠诚刚直著称的南居益,无论就他的个人操守,还是身为总督的守土职责,以及一旦答应必然会承担的欺君之罪,都很难会和荷兰人达成这样的条款。而“许互市”之说,可信度相对是比较高的,因为这也是晚明时期对外交往中的常用手段。而这并不牵涉主权问题。事实上,在中国沿海岛屿进行“互市”,在明朝官员的思维里,也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这在与以前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打交道的时候都曾有过。应该说,这是当时东西方两种领土观念的差异。

但是一个事实却是,在明王朝的眼皮子底下,荷兰人占领了台湾,事后西班牙人也染指了台湾岛。但是,明王朝一直到崇祯十七年灭亡,一直没有对台湾做出任何官方的反应。其中原因又在哪里呢?

第二章:强敌西来——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早期对台湾的侵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