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痛苦都是自找的
3451400000023

第23章 偶尔发呆,压力走开

生活中,我们常说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是如果说压力过大了,肯定也给大家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说,现在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的每个人都有无形当中很多的压力。如果在压力到一定程度以后,大家如何去缓解压力,如何在平常管理好自己的压力?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聊天的时候,自己会有一段时间愣神,耳朵明明听着别人讲话,脑子却一片空白。

这是在发呆。心理专家表示,发呆是正常人的一种心理调节,偶尔发呆无伤大雅,还有利于健康。因为发呆是一种专注的无意识,对大脑来说是很好的休息。

据了解,在某些年轻人中间,“发呆”成了一种时尚,特别是一些处在紧张工作节奏下的白领,很喜欢到某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发呆。

在某公司担任主管的赵先生每年都会躲到一个地方发呆。他说自己经常会跑到山上的一个度假村,关掉手机,和外界断绝联系。每个清晨和黄昏,他就这么一个人坐在山顶,对着远方发呆,茫茫然地任大脑处于“意识流”状态。他很享受这样的时光,似乎能扫除所有的烦恼。几天之后,他就会收拾心情,以全新的状态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心理专家表示,像赵先生这样的状态属于有意识的发呆,即迫使自己活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跟外界快节奏的生活隔绝,进行自我放松。找个安静的地方,呆坐一下午,或者跑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对着美丽的风景冥想,都是减压的好办法,能让心情愉快很多。

或者在一天将要结束前,把思绪从外在事物拉回来,让自己发一会儿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不论你有多疲倦,在入睡以前,都必须让一整天忙着应对万物的自我回归本来面目。因此,让你的注意力降落到地面吧!

会发呆的人,会觉得发呆是一种享受,因为发呆的时候不再有烦恼和忧愁,整个空间都属于自己的。发呆时,安静的冥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为组织器官输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对于减少焦虑有着明显的作用。

找一张比较矮的椅子,上面放几个抱枕,旁边摆一张脚凳,或者一块木头也行,然后平躺下来,高度距离地面约三尺左右,这样你的眼睛就会跟你站立时肚脐的高度一样了。接下来发生的事,便是所谓的“发呆”。你要做的是,让心念先沉静下来,然后回归知觉。在你的大脑思绪还没回到头壳之前,身体最好不要有任何动作。

夜晚发呆是很私密的一件事,即使家人和朋友正围绕在你身边,这是少数几个能够让你既群居又能跟自己独处的活动之一,而且没人会指控你不合群。

你可以一个人在走廊上来来回回地荡秋千,而亲朋好友就在咫尺远的地方聊天。

你可以和老友一起到酒吧里度过快乐的几小时,但是你并不需要和别人聊天,只是任由周遭嘈杂的声音像浪潮般冲刷过你的身体。

或者等孩子都入睡之后,窝在自己最喜欢的沙发椅里,品尝夜晚的静谧。

发呆是需要一些耐性的,所以你不妨让自己舒舒服服地窝进安乐椅里吧!然而很讽刺的是,安乐椅这种东西其实一点也不安乐:它们是一种被小心翼翼地设计成很难让你的脚着地的东西。

想要从椅子上坐起来吗?椅子的角度会立刻将你吸回去。

想要抓住扶手吗?你一用力拉它们就会弯曲。

想要从抱枕堆中抽身出来吗?你试着让身体前倾,但头颅根本平衡不了臀部的重量。

骨盆是人体最重的骨骼结构,远比中空的头骨重得多。骨盆的位置一旦低到某个程度时,索性就慵懒地靠在那里算了。这个姿势恰好可以防止你的念头飘来飘去。

最重要的是,这个姿势会诱使你改变视野。你不再从距离地面155厘米以上的位置去运筹帷幄实的一切,而会改由100厘米以下的高度来看待周遭的所有。

你会开始从崭新的角度去观察以前没发现的事:譬如说灯罩的内部、书架最下层那些旧书有的书背,或是花瓶里已经枯萎了的花梗、窗台上早已斑驳的油漆。

在你尚未充分察觉以前,你突然发现自己正盯着某个抽屉的铜把,对它精巧的雕工赞叹不已;眼前的猫咪也让你产生了强大的好奇心。接着你的头脑也开始加入这场探索。它开始计算有几根螺丝钉锁住了眼前的铜把。只有三根!

原来少了一根。这时你很想站起来,查看一下工具箱里还有没有多余的螺丝钉,但这张鬼椅子就是让你动弹不得,于是你只好沉陷得更深一点,继续你的默观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