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痛苦都是自找的
3451400000028

第28章 换位思考,学会捧场

《中国新闻周刊》有一篇文章叫《粉丝世代》。“粉丝”其实就是追星族。文章说,在多元化的今天,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粉丝,每个人也都可能成为别人的粉丝。粉丝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力量,开始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今天的粉丝们既可以把偶像当来崇拜,也可以把偶像当商品来消费。总之一句话,粉丝时代,已经到来,粉丝时代,快乐做主。

粉丝们的偶像走到哪里,她们就出现在哪里。她们出现在哪里,就把尖叫声带到哪里。她们癫狂、痴迷、彪悍,手舞荧光棒,满脸泪光。

尽管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粉丝都从她们的偶像身上找出吸引她们的不同品质,比如,陈楚生的一位粉丝总结喜欢他的8大理由是:有责任感,孝顺,谦虚,能吃苦,对音乐的坚持,淡定自如、宠辱不惊,有故事和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是,癫狂、痴迷的粉丝比她们的偶像更缺乏理性,他们多是为爱而爱,为喜欢而喜欢,只要喜欢,偶像的一切缺点都视而不见。而且,他们的表现更是无厘头,比如,围绕着她们的“太阳”,从东跑到西,从南跑到北,可以整宿不睡觉,看场子、守夜、吹气球,甚至她们还为自己喜欢的歌手煲汤,购买衣服,甚至一打一打送内裤。

如果说过去的歌迷影迷,也是粉丝的话,那么现在的粉丝则更高一级。而“这一级”,不是对歌对影的认识更深刻,而是更表象化,更无理性。比如,李宇春的“玉米”们喜欢她,不是因为她的歌唱得好,而是她中性化的装扮。再比如,几个粉丝团斗鸡似的“互掐”,完全是一种自然冲动,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本来你喜欢陈楚生,我喜欢张杰,都是个人兴趣,与他人无关,但是现在粉丝是有江湖派别的,台上的偶像们是亲兄热弟,可台下的粉丝则像“阶级敌人”,稍有不合就可能起纷争,甚至大打出手。

可以说,粉丝的癫狂,更像是无厘头的狂欢。过去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是,当你看到粉丝的痴迷,你就会觉得,爱和恨也可以无厘头。所谓的粉丝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过是难耐寂寞,玩玩而已,或是钱多得需要烧一烧。比如文中的“姨妈”,整天无所事事,追星是她打发时间的工具,也是弥补她精神空虚的“法宝”。粉丝之所以多为年轻人,就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爱凑热闹的本性使他们成了癫狂的粉丝。

如果说粉丝只是手舞荧光棒为偶像而歌而舞,那也没有什么。然而,现在所说的粉丝不仅富含低级趣味,更有“烧钱”代名词的嫌疑,因为粉丝玩的就是钱,没有金钱开道,你就没有资格当粉丝。比如,某位“快男”歌手,像“凯旋而归的将军”,享受到了一次“王者般的待遇”:歌迷会不仅组织了80辆轿车的车队前往迎接,并且专为他打出价值20万元的巨型横幅,据说粉丝们还特意赠送了他一支价值逾百万元的Shure无线话筒。这样的粉丝癫狂,不只是一场无厘头的狂欢,确切地说应是烧钱的娱乐。

在粉丝的世界,有快乐,更有无必要的狂欢。手举偶像的招牌,很扎眼,这代表偶像支持的势力;手挥荧光棒,很幻化,这代表美轮美奂,是演唱会不可或缺的风景;手拧彩炮,这代表支持偶像的强大声势,初始震撼后,就是绵绵的幸福小彩片;手持照相机,这代表永恒的纪录,这代表珍藏,有回忆,总是美好的……

从小处看,做粉丝术的真正内涵是为别人捧场,为他人喝彩。

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愿为别人喝彩。这虽然是一种个别现象,但也不能不让人深思。

不愿为别人喝彩,同个人的修养和精神境界是有联系的。诚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十分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一事当前先看自身利益,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就产生不平衡,这其实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表现。

一个自身修养不够的人,面对别人取得的成功,得到的荣誉,总是觉得自己暗淡无光,至于喝不喝彩那是无关紧要的;而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名利和进步时,就难免内心“翻波起浪”,甚至于“当仁不让”了。

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这对自己,对别人,对集体都是大有裨益的。

要为别人“喝彩”就要做到:

开阔胸襟,放大气度。

只有胸襟开阔,见贤思齐的人,才能营造良好的协助关系,从而更好地成就事业。如果看到别人有了成绩就不自在,不痛快,不仅会造成自己心理的伤害,也很难与人合作,共事,创业。别人有进步就以为“压”了自己,别人获得荣誉就意味着自己无能,这是一种狭隘的认识。

修养人格,尊重他人。

尔塔沙曷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到:“一个人总能在某处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总会有更强胜的人胜过他。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