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西湖梦
34685200000013

第13章

斗转星移,秋去冬来,转眼新春佳节到了,小镇荣国府被围了大半年,任何人进出贾家的大门,都要经过在荣国府旁的湘军岗哨的严格盘问,进出东隐的河道、道路全部被封锁,清兵日夜把关,过往镇内市河的船只都要仔细盘查搜索。

因荣国府的老太爷贾雨冬是本镇世袭望族,曾国荃虽然怀疑,也只得在心里骂贾雨冬这只老狐狸,也拿贾家没办法。

湘军匪首曾国荃在东隐古镇白等了这大半年,这对出走的贾家鸳鸯就是有家不归,曾国荃也派兵到杭州西湖边的所有客栈馆堂搜捕,也空手而归,看看希望日渐落空,曾国荃只得撤兵回南京金陵去了。

曾国荃虽撤兵北上,但清廷一直没有放松过对荣国府的盯梢、监视,所以,莺莺和宝成从此与小镇贾家荣国府中断了联系,家父家母先后去世也不敢前去小镇奔丧。

同治六年(1867年)7月,莺莺和宝成这对鸳鸯在南湖烟雨楼产下一子,为了纪念太平天国,根据宝成母亲生前的遗愿,给儿取名叫贾天国。

那宝成夫妇风里来,雨里去,几十年来,在东隐县南湖烟雨楼避着难,那儿子贾天国也渐渐在南湖边从童年到少年,又从少年到青年。

天国长大后,在东隐县南湖边也娶妻生子,他前后娶了一妻一妾,妻为张夫人,妾为韩夫人,也分别产下一子,取名贾心国和贾定国。随着心国和定国的出生、长大,中国历史也在不断翻动着新的篇章……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2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派李鸿章与RB签订出卖中国的《马关条约》。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TJ8月14日联军攻陷BJ掠夺金银,火烧圆明园,震惊世界。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又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世纪之交的1900年,大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这时北方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SH也有小刀会等反清斗争。

1894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北上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张,遭李鸿章拒绝,遂赴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900年派人至惠州发动起义。

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RB又领导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

此后孙中山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1907年7月15日凌晨,女英雄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她的鲜血照亮了辛亥革命胜利的道路。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炮声震惊了中华大地,也很快传到了东隐县南湖。

十月的一天,年已古稀的宝成和夫人莺莺,正在烟波渺茫的南湖游船上吟诗喝酒,船桌上摆放着酱鸡、风鸭、蜡肉、瓜果之类,时值深秋,正值风清气爽之时,使人神怡心旷,这时四周南湖游船上,箫管悠扬,笙笛并发……

这时,夫人莺莺捧起酒壶,先替夫君宝成斟满了一杯酒,宝成一口饮尽,笑着说:“夫人,这几天,我眼皮子老在跳,是不是最近哪儿发生了什么大事……”

坐在船桌对面的莺莺,也给自己酒杯斟上酒,刚要饮,听了宝成的话,笑着说:“老爷,想必是这几天,身体疲倦所至,不要乱想,横竖都是好好儿的,今日良宵,明月高挂,碧波荡漾,我俩只管吃酒作乐……”

这时,一位老船工悄悄进了船舱,说:“老爷,HB武昌发生了新军暴动……”

说着,那老船工把一张SH大公报》递给了宝成,宝成拿了报纸,看到了那报纸头版头条几个赫然大字:“鄂军昨夜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廷摇摇欲坠,反清狼烟又起……”

宝成看着报纸,仰面大笑说:“了不得了,真是老天有眼啊,这清王朝已是丧家之犬,人人喊打,亡命气数尽了……”

莺莺听了宝成的话,也忙在船桌旁,娇声说:“老爷,难得有你今天这么开心的,你是有福之人,终于看到了清满王朝的覆灭,太平天国的百万将士,终于在九泉之下可瞑目安息了……”

宝成对莺莺笑着说:“娘子,您是贾家荣国府的大家闺秀,这几十年来,可苦了你了,有家无归,陪了我在这南湖烟雨中漂荡了半世……”,说着,宝成老泪纵横起来。

莺莺倚靠在宝成怀里,举着酒杯,娇滴滴地说:“老爷,吾奴双亲已亡,你是吾奴唯一的亲人了,来,吾拉各干一杯,祝贺今天这天大的喜讯……”

说着,莺莺将酒杯斟满了酒,递给了夫君宝成,自己也斟满一杯酒,“咕嘟咕嘟”喝下了肚……

这时,众人只见宝成起身,仰天大喊:“天王,南王、东王、西王、翼王,还有豫王、英王、忠王、求王、请王,天国的百万英灵们,你们听到了吗?武昌起义了,你们的血没有白流,清廷灭亡了!哈哈哈,我今天在东隐县南湖,给你们的亡灵祭酒,哈哈哈……”

那宝成,越喝越高兴,在游船上,直喝到半夜,不时地仰天大笑起来说:“满清快灭亡了,苍天有眼啊,清妖啊,你们也有寿终正寝的今天,哈哈哈,天王!你们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哈哈哈……”

正应了俗话说的“大喜之后必有大悲”,自古就有气死金兀术、笑死老牛皋之说,宝成整夜在南湖游船上仰天大笑不止。不料,只见宝成喝着喝着,头一歪,气绝而亡,终年71岁。

翌日,天光大亮,老夫人贾莺莺雇了条本地乌蓬木船,儿子贾天国,大夫人张夫人,大孙子贾心国;二夫人韩夫人,小孙子贾定国也上了船,沿水路摇着橹,护送贾宝成遗体至故乡东隐镇安葬……

河水潺潺,灵船哀哀,灵船在东隐县城驶过,出了东隐县城,便是农田,桑树青青,油菜鹅黄,一排排桑林、竹地,阡陌纵横的田野、纵横交织的河港的鱼米之乡出现了,河床也越来越宽,东隐县城已越来越远,南湖烟雨也随着宝成的灵船飘然远去……

近了,近了,约3小时后,船渐渐驶近古镇东隐,老夫人莺莺挑起船帘,古镇的水、古镇的桥、古镇的船、古镇的街、古镇的树、沿河高高低低的青瓦木窗、石阶木栅、市河边长长的廊棚、青石板上清脆的脚步声、镇上家家临河、后厢房窗下的市河,阔别几十年的家乡,又见到你了!

老夫人贾莺莺下意识地摸了一下头发,已是斑白稀落。是啊,人皆草木,总有花谢叶落时,她和宝成离家时正是人面桃花,如今叶落归根,想到此,莺莺不禁在船上赋诗一首:

年少离乡避凶险,老来携子回故乡。

乡音未改鬓发白,小镇青瓦今何在。

父母已逝葬何处,清帝已灭烧纸钱。

人生祸福瞬忽间,鸳逝鸯哀泪满天。

灵船终于靠向了东隐西栅码头。

“贾家大小姐回家了!”

顿时,宁静的小镇沸腾了,镇民们纷纷前来观看,终于见到了失踪近半辈子的“镇上第一大小姐”。

但镇人们见到此刻的她已是素衣白巾,鬓白珠黄的老夫人了,人们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默默地伫立在西栅码头两边青石板街面上,看着灵柩慢慢地扶上了堤岸。

大小姐回家了的消息也霎时轰动了整个荣国府,荣府内大小二十几口人,你传我,我传他,太太、小姐、阿娘、丫鬟婆子们都在相互咬着耳朵,传递着这一炸雷般的消息。

当年送大小姐避难的老管家阿福,早已年过八旬,听说大小姐回故乡了,拄着龙头拐杖跌跌撞撞叫来了自己的孙子,现今荣国府大管家的阿寿,祖孙俩连忙推开荣国府大铁门,带着五六个小厮,早已在荣国府外几十米远处,等侯着大小姐全家的返乡。这真是:

泪雨满天天昏暗,古镇呜咽英灵归。

天国名将永不朽,满清已灭壮志酬。

少小夫妻老来伴,英雄美人佳话传。

愿得后代继承志,千年中华腾云天。

三天后,叱咤风云的一代天国名将贾宝成在贾家的护送下,出殡安葬在了东隐镇的东栅贾氏墓地。莺莺也在墓地祭拜了自己亲生父母贾雨冬、张夫人的合葬墓。

次年,春暖花开,一天上午,早饭吃过,老夫人莺莺大叫:“宝成,老爷,吾奴随你来了……”大叫数声而亡,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