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点点梅花为我愁
3485900000038

第38章 胡适:人生自是有情痴(2)

说放下,怎就真的放得下?他借诗疏散愁怀:“烦恼竟难逃——还是爱他不爱?两鬓疏疏白发,担不了相思新债。低声下气去求他,求他扔了我。他说:‘我唱我的歌,管你和也不和!’”

这个“他”当然就是曹诚英了。那时尚没“她”字。“她”字1925年之后方始推广通用,在此之前,即使提及女性也以“他”代指,或作“伊”字。

曹诚英对她和胡适的这份爱想必也是不抱希望了。在现实生活面前,爱情是多么脆弱,如此渺小。虽不断绝同胡适的情意,但也再不奢望能够同他朝暮耳鬓厮磨年年岁岁。

1934年,曹诚英在胡适的帮助下,去美国留学。

泪眼人对泪眼人,断肠人对断肠人

胡适将曹诚英托付给韦莲司。在给韦莲司的信中,胡适称曹诚英为自己的小表妹,请她多多关照。

是的,和韦莲司,胡适一直都保持往来。1927年三四月间,胡适两次赴美和韦莲司相见,匆匆聚首又匆匆别离,胡适寄信给韦莲司说,“唯一的遗憾是我无法待的久些”。1933年,胡适作为文化使者应邀访美,有情人终又鸳梦重温。韦莲司爱他一如当初,这一年,韦莲司再次引述了自己6年前给胡适的一封信:“你塑造了一个幻象中的女子,亲爱的适,让我们继续穿着这身正式的外衣吧,否则你所喜爱的这个幻象中的女子就会死去……胡适,我爱你!我们如何能将这件事公开于众,而不引起别的人嫌恶?要是我们真能完全生活在一起,我们会像两条溪流,奔赴同一山谷。”

胡适爱韦莲司,这应不假,但他决不会将他爱她这件事公之于众。他是有名望的人,他决不做损他清白形象的事。那么,好吧,他不给名分,韦莲司就不要,爱他之心丝毫不减。

女人是用什么做的骨肉呢?若爱上一个男人,浑不顾一切,哪怕他什么都不能给予,也在所不惜,站在原地为他守候。

又有几个男人,为了爱情,豁出去,只要和心上人厮守?或许有,不多。在爱情面前,男人往往比女人懦弱。他们要事业,要名声,甚或只为友情亦可丢了爱情。

是否,女人太过痴情,男人又太现实?

1936年7月,胡适启程参加在加州优胜美地(Yosemite)举行的第六届“太平洋学会”会议。会后,他横渡美洲大陆,四处访问、演说。借此机会,他去伊萨卡探望韦莲司。然而这次非同以往,韦莲司,曹诚英,她们在一起。他又从不曾对这二人谈过他与她们彼此的关系。若三人共聚,该是何等尴尬!

同年9月,胡适从哈佛大学写信给韦莲司,请韦莲司“务必不要邀请曹小姐来你家住。我可以去她那儿或者在你那儿跟她见面,但绝对没有必要请她过来同住”。

胡适还特意摆出一副他已与曹诚英不熟,没有秘密怕人知道的姿态,他说:“我很高兴从你那儿得知一点曹小姐的近况。自从她离开中国以后,我就从没写过信给她……”随信附了一封请韦莲司转交给曹诚英的信,说他到了伊萨卡之后,再跟曹诚英联系。

如此周旋,何等辛苦!男人啊,有时耍起小滑头,以为自己最是聪慧,凡事都可做到左右逢源滴水不漏。

纸张怎能裹得住火?

或许就在韦莲司把信转交给曹诚英时,曹诚英见信情生,她一定忍不住向韦莲司倾吐了她和胡适的过往,以及她对胡适的相思。若非如此,待到胡适抵达伊萨卡,韦莲司怎会一反常态待他冷淡?10月4日,在伊萨卡住了四天的胡适启程回国。10月28日,韦莲司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给他,在信中,她忧伤地将自己比为一只鸟。

胡适怎会不知她还在生气?回信给她,他嘘然嗟叹,身边没有可以与之在学术、诗词上唱和的朋友,他说:“没想到一个人会那么渴望能找到知己。”语锋一转,又说,“我最亲爱的朋友,你千万不能生我的气,一定要相信我是跟从前一样,一直是最常想到你。”

韦莲司,这个痴情的女人,就这样,他一示弱一哄弄她就原谅了他。她也从未对曹诚英说起,她和胡适的爱情。她悉心照料曹诚英。

因为爱他,所以爱上他的一切。明知眼前的女人和她可谓情敌,她也不语不怨。

她又何尝不知,即使胡适不爱他的小脚夫人江冬秀,在他心中,她也不是他最爱的那个女人。若有序可排,她位列第几,第三或者第四?

纸裹不住火,却又死死将火捂住,烫伤的不仅仅是手,还有一颗为爱痴狂的心。纵使伤得千疮百孔,她的爱不变不移。

曹诚英呢?她对胡适的爱,不比韦莲司少几分。

1937年,曹诚英学成归国。1939年,自知和胡适不会有美满结局,她和一个归国留学生相恋了。她终可离开他,为自己而活了。

偏偏那留学生的亲戚,偶然和江冬秀相遇,问及曹诚英,江冬秀对曹诚英夺爱仍是耿耿于怀,便将曹诚英的往事悉数倒出。那留学生得知这一切,婚期前夕突然变卦,取消和曹诚英的婚约。

如此打击,曹诚英万念俱灰,欲上峨眉山遁入空门。后经哥哥百般劝阻才未成行。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胡适来信抚慰,还捎来300美金资助生活,曹诚英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又是多年苦恋。

1949年,胡适不顾曹诚英的劝阻,流亡美国,从此两人书信渐绝,后无音信。

他们心中,爱或不爱,彼此自知。照着他,也照着她的明月,应也知道,但明月无语,千江有水千江月。

爱是一场华丽的冒险,而你不值得我犯险

一个男人,若风流倜傥学识渊博,又懂情趣,教他身边的女人如何不动心?

有个叫徐芳的姑娘,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攻读中文。她喜欢诗歌,钟情于白话诗创作,而这正是胡适所倡导和努力实践的,因之他对这个女弟子很欣赏。

1935年夏天徐芳毕业后,留在文学院研究所做助理。为了让徐芳学习诗歌创作,胡适让她主编北大文学院歌谣研究会的诗歌刊物《歌谣周刊》。

胡适的关爱,兴趣的相投,为这个小女子擦出爱的火花。她与胡适常有书信往来。

她写给胡适的信,热情而真挚,坦率而大胆,很直露地表白她对胡适的爱。

1936年8月,徐芳寄给胡适一张自己的小照,在照片背面写道:“你看,她很远很远地跑来陪你,你喜欢她吗?”热情似火。

最为热烈的,是在胡适1937年8月赴任驻美大使后,她给胡适写信:“你这人待我是太冷淡,冷得我不能忍受。我有时恨你、怨你,但末了还是爱你。反正还是那句话,我要永远爱你,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在那边的生活如何?大约是很快乐吧?说不定又有了新的朋友。不然,怎么会不理我?我最美的先生,你要再跟别人好,我可饶不了你。等你回来了,咱们再算账!你也许不爱听这些话。可是我就这样儿,你不爱听也得听。你的芳就是这脾气。”

或许是因徐芳的爱太过热烈,胡适虽不讨厌这个比自己小21岁的学生,但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不敢再触动这根神经,毅然决然断绝了与徐芳的联系。

萝德芘?洛维茨呢?她是胡适摆脱了徐芳的纠缠后,在美国新结交的女友。

洛维茨是犹太人,在美国读大学时就很崇拜著名学者、胡适的恩师约翰?杜威,与杜威有着书信往还。1936年她定居美国,被杜威聘为秘书,负责处理杜威的日常事务。

1937年10月,胡适拜望恩师,在恩师的寓所里,遇见洛维茨。话语投机,相见欢。后来常常一起吃饭,聊天,欣赏歌剧。

1938年12月5日,胡适因心脏病住院。在他住院77天中,洛维茨常来看望。这段时间,他们难得有机会到外边去,洛维茨开始给胡适写信。

在洛维茨给胡适的信中,关切地提醒他注意身体健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可以让她去办。她还在一封信中说:“对你来说,以有一个真正的管家为好。如果是我的话,我希望在我回家时,有孩子们在……我知道,这必得结婚,必须对这个家付出我的一切。我曾答应我的在非洲的朋友,在今年底以前给他答复。但下这决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还写道,“要做的决定使我很伤脑筋,有许多事情我喜欢和你说说,并征求你的意见……给我写封长信吧,现在就写!”

显然,她是在试探胡适的想法,可惜并未得到胡适的回应,她于1939年9月,与那位非洲男友结婚了。

不料,结婚后仅仅一年,那男子撒手人寰。洛维茨重新陷于孤寂之中。

1946年12月,42岁的洛维茨和87岁的杜威结婚,他们相处日久情意已生。她是杜威的第二任夫人。

于胡适,她不再是想和他结婚的女人,她是他的师母。

总有一些人一辈子只为一人而活

在晚年,胡适曾风趣地说,男人应对太太奉行“三从四得(德)”。所谓三从,是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所谓四得,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他这“三从四得”只“从得”他的妻子江冬秀。虽是奉母命成婚,但他对她,比起对其他几个女人,一点都不薄。

而韦莲司,这个为胡适终身未嫁的女人,1959年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倾尽自己一生积蓄,为胡适建立基金会。那一年,她74岁,胡适68岁。这是她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在祝寿信中,她写道:“我想为你重要著作的出版和英译尽些微薄的力量。”

她一辈子只为他一人活着。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湾去世。人人都见着江冬秀伤心至极痛不欲生,有谁在意远在美国,还有一个老妇人哀恸不已?

韦莲司和江冬秀,她们所爱的男人不在了,她们做了朋友。韦莲司整理胡适生前写给她的所有书信,三年后全部邮寄到台湾,那是他的灵魂,她要在生前为他找到最好的归宿。又六年后,她在一个小岛上孤独地死去。

附:胡适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02.24),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胡适是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季羡林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但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而胡适自己说:“我挨了四十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因为这是代表了自由中国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