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16MM的抚摩
3507200000007

第7章 屿翼(1)

它无声地生长在个人历史的陌生国界。独自运转光影平面的曲折转换。直至被牵引进入它的花园,触摸茂密生长的胶片事件,路过繁盛缠绕的镜头语言,穿越流连忘返的影像画面。才了解有一种介质,能够为时间和状态雕塑,并且释放出无限的风光和力量。

最初的迷恋来自于童年时期经常光顾的影院。那时使用一种现在已经消失的通用票据,是张黄色的卡片。每个星期使用一次,一年可以观看52部电影。享受像茫然落雪的苍白天空,覆盖在放映与落幕前后的启闭中,延伸在巨幅银幕的声色演说里。退场的时候,心中总像被什么困惑牵挂,挥之不去。在悠扬的音乐里,情节还在生幻,人群已如潮水退散。

生命抵达旺盛的青春期后,喜爱保留转瞬即逝的风景。高中时段的闲暇,曾历经一场场影像重叠的旅行。时常是拿着数码相机,装有足够能量的电池。行走在无人问津的曲折巷道。游移进陈旧将拆的古老庭院。攀爬上人迹罕至的高原山岭。奔跑在舒缓平广的荒地沙漠。浩浩荡荡的拍摄成就了很多赏心悦目的图景。是路过的一个废弃空旷的机场上一架没有机翼的飞机。是在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上陌生人丢失的收音机。是一次去得克萨斯窥见电线杆密布的小镇。是站在一片无名高地浏览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

只是暴风雨即将到来时褶皱衬衫上一颗并不起眼的蓝色纽扣,但却给我带来过十足长久的激动。宇宙中那个似乎无人可以操控的透明沙漏,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暂停。生命好像也在这静好的定格中得以延绵。

电影。我从没和你的身体这样的亲密接近。

之所以会这样的感慨,是因为电影学院四处散发的浓郁的电影香气。这块中国最大的光影地域中随处可见架有器械,拍摄影像的青年。同时,它也延续了我童年的电影初恋。

学院的标准放映厅。

和一般电影院所带来的视听享受一样,也会有明显的放映程序和宽大银幕。但是坐在这里,总感觉比坐在超级豪华票价昂贵的星级影院更能靠近电影。除了学院平时放映的教学电影以外,还经常会有电影展播。类似于法国电影纪念展映,欧洲实验短片展示等等。还有很多导演会带着自己的作品来此,放映完毕之后和观众亲切交流。曾经在徐静蕾《我和爸爸》的首映礼上问她关于影像拍摄的问题,至今还记得她清澈爽净的微笑。还有一些国际性质的电影评奖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所有入围影片都会连映。是丰盛的视觉餐饮。

有时会一个人坐在灯火明亮的空旷影院的空位之间,拿一本法斯宾德的《电影手记》,独自在仿佛时间没有尽头的寂地,阅读和品味盛开着的影事的花朵。

造成一种空洞的幻觉。一种甘心游恋的深不可测。

影院观赏是公众视觉的集体享受。更喜欢的是一个人在寂静的时光尘缕中放置一台小型的放映设备。在并不宽广的空间自得其乐。常去的观影场所是主楼五楼的影视中心。这里是电影学院电影储藏的心脏。有很大的影片仓库,通过影片查询间的卡片抽屉和电脑机器可以很方便地查找所要的影片。影片类型和数量庞大。在其中能找到红极一时的商业电影,也能找到备受推崇的大师作品。还有一些碟片市场已经销声匿迹的古旧影片。以及一些值得收藏的学生拍摄作品。

一般的看片程序是先在影片查询室查找到自己需要影片的编号,然后去影视中心的服务前台出示学生证件,并收取3元人民币。我曾经有一个学期安排有影片观摩课程。这个课程每个星期免费提供一个下午观看影片。我挑好影片,在一张白色纸页上签上姓名,就可以进入赏片。

电影学院的学生把观赏影片称作“拉片”。也想过为什么有此名号,大概是观看电影要留心仔细,把电影拉得长长的,就像拉面馆的师傅两手之间的条形面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以观赏影片的教室也被挂起“拉片室”的名牌。

拉片室的内部被分割成小格,如同写字楼一般的工作面貌。每格都独立地拥有一台小型的电视机和影片放映装备。配有耳机,来此观影的学生自有一番个人的观赏情趣。有时看片的间歇取下耳机,闭目养神,会听见片带退出和放入的声音。

我经常隐藏在此,把通讯器械关闭,找几盘自己平日无法欣赏的电影,度过整个下午时光。这样的时日存在着无数欢喜和感伤。通过小型的屏幕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去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那片无边无际的绿色田园。一个耳戴挂机的少年面目哀伤。镜头的摇移伴随着暧昧温暖的女声。远处的群山线条稀疏,只残留着模糊的身影。天顶湛蓝发亮,密布云朵。停留在《风儿将带我们飘》里开阔的山地。逶迤的山脉遍布四迹。山岭中间隐露出条条干净淡黄的公路。瞳仁亮丽无比的男孩站在荒草中迎接远方的来客。简洁的对话掩饰不住未成年的羞涩。无数光线炎烈地照射这片寂寥的地区。

看完一部影片并不会离开或者马上继续。而是什么也不做,安静地环视四周。被拉起的窗帘缝隙溜进一些轻巧的光影,拉片室明暗不定。微小的可见烟尘在不远的地方轻微动荡。情景充满梦幻。一些细疏的音量从正在使用的其他机器上蹦跳出来,组合成一次悄然发生的交响乐会。一些学生带来厚厚的笔记本,观看一会儿,就按下暂停,挥笔记录很长时间。一些学生自始至终表情凝固,只是静静地望着屏幕。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宛若河流的沉默之中。

最近看过一部印象最深的电影是《毒太阳》。

发生在苏联大清洗运动中的故事。叙述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中的人的情况。

事物的表象总是纷繁迷乱,异彩呈现。但是万事万物似乎总有轨迹。影片的两个主人公米迪亚和寇托夫直接出现在观众视界中的形象却是极不相同。

米迪亚是一个谜一样的小人或者英雄。从最初的出现,到最后在浴缸自尽,我们都无从判断他职业的真正身份。他也许是个间谍。也许什么也不是。也许只是一个沉迷在个人感情城堡中旋转回复的忧伤者。影片中他注视着寇托夫的妻子时那种看似冷漠实含神情的目光,那些极力压抑平息的欲望,使他的眼里落满了尘埃,使他安静如水。骄阳贯穿影片的情景背影,在他看见寇托夫幸福的庭院时灼伤了他的生命。一望无际的麦田。奔跑的孩子的笑声。女人饱含淡香的气息。无不形成一层透明的网让他在间隙窥视过去,逼近历史。他并没有苍老,只是感觉枯萎。如果幸福是一段甘蔗,谁来给他其中的一小口。他的阴谋与诡计,他的笑容与游戏,在死的一刻也都突兀地表现出洁净和安好。

寇托夫则是命运中的逃脱者和沉没者。也许他逃避了很多劫难,也许他失去一切,随光失声。岁月在他脸上留下过喜悦,但更多的是无尽的内伤。他喜欢女儿赤裸地爬在他的身上呢喃低语。他喜欢身边拥有一个合法的女人而不在乎她是否爱他。寂寞的时候,他喜欢听大片的风吹过金黄的麦田。他似乎得到了一切,从他对人对物的温和友好里透露出满足。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他的缺失与遗憾。作为观众,我无法推断他是否是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他的过去到底是作为怎样的一种烙印刻融进他的骨髓里的。所以才会感觉到,他的安然却有和米迪亚一样的诡异,他的美好生活也成为一种沉重的猜忌。

屿屿翼(2)

影片对于历史问题的讨论只是一件外衣,而内核是个体自我的存在与消亡。米迪亚和寇托夫的人物过程和结局虽然不同,但是影片始终在隐喻一种个体性的回归。

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到只是皮肤四壁之内的幽暗存在,脆弱到欲望就可以轻易地将我们摧毁。影片的导演曾经在一次专访中说,个体为什么不能不专注于其他个体,专注于个体本身,从而进行一种个体式的主体回归呢。

这种行为的一般解释为“自私”与“孤独”。但是时代的精神状况是:不是个体想不想孤独的时代,而是一个有没有能力孤独的时代。影片即使将生命庄园捣毁成两败俱伤,也要弃绝一种颓然的脆弱。

每个人其实都是博大宇宙中的一颗行星。都会存在自己的轨道。只要我们能寻找到它,长久地居住在我们的轨道上面,围绕我们确定的恒星旋转,我们就不会变,也就不会老。

电影也是一种轨道。在光影声色的平面上穿行滑越。纪念一些刻骨铭心的标记。并以此作为能够重新开始的机会。

民间影像的兴旺让电影的轨迹可以贴近地出现在身旁。它让影像画面和电影质感可以发生在随时随地。仿佛一幅缩小画卷,风情万种,尽收眼里。为了挺进它的深处,每个星期六的下午都会去后海。那里有无数的酒吧,熙攘的游人,碧绿的湖水,零散的船只。而我此行的目的,是抵达一家酒吧。在条曲折的靠湖小路的旁边,门口有一座白色的人体雕像。

是22FILM酒吧。经营者是电影学院往年的毕业生。进门之后有一个精致的吧台,经常会看见一个中长头发的男服务生。门边的书架摆放着电影类的杂志和书籍。中间的灰色过道将酒吧分为两边风景。靠近巨大的透明墙式窗体的部分被一些椅凳和沙发环绕,适合举行一次聚会。另一边则是稳重正统的沙发之间夹有方桌的样子。来这里的人大多是电影人和影迷,也有文化人来此相聚。它有一间小型的影像放映房间,每个星期六都会举行民间影像的免费放映。多数的作品用DV拍摄,形式从故事片到纪录片,从音乐片到实验片无所不包。来到这里,要一杯来自法国戛纳电影节的原装红葡萄酒,坐在影片放映室里观赏北京独立电影制片人的作品,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享受。

一次是我主演的电影在这里放映。一个才华横溢的独立电影人的作品。已经出版了DVD,影片也已经入围了法国的里昂电影节影片竞赛单元。被邀请到这里来参加对民间影界的首映礼。和导演坐在一起观看已经看过数遍的电影时,心里竟然有些小的紧张。放映结束,导演和观众交流,我则安静地坐在一旁倾听。下午3点52分的太阳光线激烈地扫射地面。自由讨论开始时,坐在后面的一个男子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他说他看过我主演的另一部实验电影《请你来到果冻里》。我感到非常吃惊。那部电影是去年和另一个北京出色的地下电影人合作而成的。

因为过于先锋,只在很少的地方放映过,甚至我连影片的光盘也没有,只是在电影剪成的当天在笨拙的剪片机器上粗略地浏览了一遍。他的声音温柔轻飘,回头看他的脸,还以为是一个青春偶像剧集的演员。他告诉我,他也是一个导演。最近想拍摄一部青少年自杀的电影,并想让我明天试试角色。我还没有答应,他已经将打印工整的故事大纲和剧本雏形递给我。我看看剧本,又看看他,告诉他,你应该报考我们学校的表演系。离开的时候我们一起走出酒吧,后海的人群不知从何处蜂拥而至,抖动着顽强扩散的喧嚣。湿热的风流吹来花树的清香。他的脸被金黄遮住一半,轻轻地说,明天见。这一瞬间,感觉很像剧本。

而我的剧本写作通常是零散地构架起一些积累已久的经验细节。并且拥有一条独特故事的强壮绳索。构思一个故事需要漫游在学院很多场所考虑。神情也显得淡定漠然。如同在原本茂密的树林间建立一个美丽的村落。该在何处挖掘情节的水源。该在何处开凿主题的梯田。这些必须都在设计之内。有时一个人坐在篮球场边的看台上仰望繁星叹气。有时在穿行的人群中间长久地注视变幻莫测的面孔。很多时刻,幻想带来出其不意的故事发生。好像童话,荒诞离奇。

不久以前,导师在汉口的汉正街拍摄了40分钟的影像资料。放映之后要求编写一段在此发生的故事。拍摄的方式随意自然,只像一般的过路游客。建筑风格怪异,门牌号码在此没有任何作用。邮递员亦只是凭借记忆传送信件。很多地方的楼房以厕所为中心环布。赌场人声鼎沸,开设在公安局的对面。我构思的故事主角是一只杂毛的小狗,没有什么明确的情节,是它在陌生的地点不停地寻找。它经过一个又一个的门牌号码,离开一个又一个的门牌号码,爬在光线阴暗的街角,翻找垃圾堆中的食物。至于它为什么会在这里,它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没有任何交代。仿佛和这片失落的地域一样成为一个浓厚沉重的谜。

也有过和一个公路电影的剧本一样的漫漫旅途。和在北京拍摄纪录片的日本男子英田雅治。去新疆沙漠边缘的广阔戈壁。租借的越野跑车在人烟稀少的寂寞阔地被吸收掉大片的声响。在荒原上奔驰也像一场沉默的电影。车厢里装有足够的食物和水。音乐播放器里回荡着摇滚CD的激烈发声。公路荒芜,好似一条没有边际的海中航道。偶尔有刺猬和跳鼠在视线中一闪而过。来到中国,英田也是为了一览异国的无限风光。他携带着一款配备高级的照相机,行驶到美景前方,就停车拍照。所有的照片照完就能自动冲洗看见。一张张似乎墨迹未干的相片被我挑选之后挂在汽车的后部。有茫茫沙漠的灰白尘土。有辽阔苍穹的繁星夜景。有空荡道路上一些动物的尸体。有烈日照耀下褪色的路标。有的什么也没有,一条干瘪的公路,伸向遥不可及的梦幻他乡。晚上,能看见巨大圆亮的月球。我们躺在车内入睡。我对他说,一直以来,急切地渴望能做一次像这样的漫游,没有目的,只是驱车前行,就好像要走向世界的尽头。

我频繁地在每一次停车休息的时候走向沙漠戈壁。看着深红的光线成片地侵蚀和吞没它们。只有稀疏的荒草和耐旱的植物散布公路的两侧。我躺在炽热的地面上拿英田的相机拍摄光彩奇异的云朵和层叠变幻的天空。往事也随之冲洗出来。电影情结冲破地壳,拔地而起。

辽远的地域仿佛一双巨大的翅翼。光感胶片的羽毛正在根根地张起。一场飞行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