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3509500000213

第213章 谬误50知足常乐,平庸一点也无妨(3)

而在日本有个叫田中耕一的人,他既非教授,又非硕士、博士。他只是“日本企业社会最低层”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连同行专家对他也一无所知。田中发表论文很少,但他默默无闻,潜心钻研,发表了一篇论文,在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经过十几年实践,这个思想已发展成为世界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受到欧美学术界高度评价,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让许多人大吃一惊。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无数做出非凡贡献、取得伟大成绩的人,无不是从平凡中的小事开始,一点一滴地努力,最后才成功的。他们都是我们身边平平常常的人,但是由于他们的锲而不舍、辛勤工作使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用智慧拒绝平庸

我们都是平凡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每个人也都想从平凡走向伟大,但是机会永远等不来。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寻找并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征服机会。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徽宗有10个北方特色的玻璃瓶。玻璃瓶口小腹大,工艺精美,是宫中的珍品。有一天,徽宗观赏着玻璃瓶,突然想起要在瓶内托一个金的里子,便命令小太监去找皇宫中的工匠办。但工匠们都不敢接受这项任务,他们说:“金里子放进瓶中,必须用烙铁烘烫,才能服贴。而这瓶口太窄,烙铁放不进,瓶子又脆又薄,也经不起手触弄。如果硬做,瓶会破碎。”因此,工匠们宁可让皇上怪罪,也不敢给玻璃瓶托金里子。

有一天,太监在街上看见一个锡匠正在陶器瓶口上装饰金银,手艺十分精湛。太监心里一动,转身回到宫中,拿了一个玻璃瓶试着交给锡匠问:“能在这瓶子里托一个金的里子吗?”锡匠二话没说,要太监明天来取。第二天,太监前来取瓶,果然,玻璃瓶内已托好了一个金里子,而且质量叫人满意,挑剔不出一点毛病。

太监当即带着锡匠进宫,向徽宗禀报清楚。徽宗想亲眼看看锡匠如何给玻璃瓶托金里子,来到了后花园。又命宫中所有的工匠集中到院子里,一个挨一个再问过,工匠们还是说没有办法给玻璃瓶托金里子。

锡匠独自走到前面,将金子放在炉火上加热后锤打,打成像薄薄的一层纸,拿起来裹在玻璃瓶的外面。工匠们讥笑说:“像这个样子,谁不会呢?原就知道你是个平庸的锡匠,怎么会做玻璃瓶内托金里子的事!”

锡匠笑笑,也不回答。他把裹在玻璃瓶外的金子剥下来,用银筷子夹好,小心地插到瓶中,然后慢慢地将水银灌入瓶中,盖上瓶口,左右来回摇动。这样过了一会儿,又把玻璃瓶中的水银慢慢倒出来,只见金里子服服贴贴地托在瓶内,一点缝隙也没有。锡匠又慢慢地用自己的指甲把瓶口的金子擦匀压平。院子里的工匠们对此惊讶得瞠目结舌

平庸人只会死死的等待机会,聪明人善于抓住机会,智者勇于创造机会。

平庸是一种得过且过、浅尝辄止的工作习惯;平庸是一种一劳永逸、坐享其成的谋生态度。平庸能诱发一个人的惰性,使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最终陷入无望无为的沼泽。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一种拼搏开拓的精神,需要我们在勤于动手的同时多多动脑,用智慧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那样,即使奋争失败了,也属于不平凡;即使没碰出火星白费了力气与心血,也属于不平凡。

解套心法

我们不能够飞翔,却可以放飞梦想。杰出者不同于平庸者的迥然之处在于,杰出的人会用智慧行事,平庸的人只会等机会送到他手上来。要想成就自己的人生,就不要甘于平庸,要超越平庸,才能做好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