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孙子兵法成事之道
3513900000051

第51章 12治众(5)

为了加强湘军内部上下左右的联系,曾国藩特别注重地域原则和私谊。所以,湘兵只在湖南招募,又多集中於长沙、实庆二府,尤以湘乡县最多,军官则多为师生、故旧、亲友、族属。为防止士兵逃跑,湘军还规定应募者必须出具保结,并将其府县里居及父母、兄弟、妻、子姓名详细登计人册,使士兵不敢轻易离营,一旦有人逃走,即可令原籍地方宫访拿,向家属逼索。

加强各级军官的权力 曾国藩规定,一军主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遥制。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各级军官的相对独立性,使他们成为所在单位的绝对权威。从此,湘军中也就逐渐形成对内专制跋扈、对外力谋独立的风气。

兵权与饷权合一 八旗、绿营粮饷出自国库,平时由驻防省份的粮道发放,战时由朝廷任命的粮台委员发放,放款缓急及数量多少"粮台委员得以主持",与带兵将帅无关。湘军粮饷自筹,粮台仅负责粮饷的交收和转运,"无论支发何款",皆由大帅"亲自裁度","不与委员相干"。

提高弁兵的薪饷标准 绿营兵饷分为行粮和坐粮两种标准。平日薪饷甚低,无以自存。遇有战事则薪饷、赏银数量陡增,又给筹饷造成很大困难。一旦饷银筹措不齐,弁兵即滋闹抗命,贻误大局。所以,曾国藩批评这种粮饷制度是"平日有少粮之名,临事无省费之实,百年受养兵之累,应急无破寇之效"。为除此弊端,他在制定湘军饷章时取消了行粮、坐粮之分,规定每正勇一名每月饷银四两左右,同绿营相比则低於行粮而优於坐粮。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失意书生和山乡穷苦农民投军的积极性。

加强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 曾国藩非常重视新募兵勇的训练,明确规定各项训练标准,虽酷暑时节亦不肯少懈,以致被指责为"虐士"。他认为"新募之勇全在立营时认真训练。训有二,训打仗之法,训作人之道。训打仗则专尚严明,须令临阵之际,兵勇畏主将之法令甚於畏贼之枪子;训作人之道则全要心诚,如父母教子,有殷殷望其成立之意,庶人人易於感动"。

正是由於曾国藩的种种努力,湘军果然成为"齐心相顾,不肯轻弃伴侣"的部队,他们即使平时有仇隙,可一到战场却能同仇敌忾,气势浩荡,死生相顾,最终将所谓太平天国荡平。

兵法说明

以单对单,则万事不难。凡事有个清晰的对象,下手就不难。曾国藩精通儒释道三家学,又精《孙子兵法》,深知"一"之可贵。所谓"一"就是格物通神,视天下为一,视己身为一,视万物为一,视一切都为一,做事就不难。曾国藩只臣服於一个皇帝,清楚。只有一个敌人太平天国,清楚。所以他一生清楚,严格有程序,事功就大。

曾国藩只有一个敌人,他又只有一支部队,他用此一击彼一,就不会乱,就有胜算。曾国藩视太平天国为一人,就好单挑。曾国藩视湘军为一人,就好管理。曾国藩已实现了大我,天下其实就只有他一人,这样的境界确是圣人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