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通历代趣闻轶事
3553800000035

第35章 清朝(5)

据记载,载淳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得病卧床。当天下午,太医院判李德立和御医庄守和诊断,结果是:“脉息浮数而细。系风瘟闭来,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御医只请第一次脉就能做出上述的明确诊断,主要是因为载淳之病来势很凶,“疹形”表发得较显著。御医对此开出了用生地、元参、牛蒡子、芦根等十二味药配制的“益阴清解饮”,进行避风调理。同治仅服了一次药,效果便显出来了。第二天早上,夹杂着瘟痘的疹形即透出,也不似昨日那样烦闷堵厥了。但是,疹痘初发,未至出透,致使“瘟热熏蒸肺胃,以致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气颤谵言”。御医议用“清解利咽汤”对此进行调理。巳初三刻服药后,效果明显,是日午刻即“脉息浮洪,头面周身疹中夹杂之痘颗粒透出”。

这样,经御医们精心医治护理不足两天,痘颗虽然开始表发了,有些症状也有减退的迹象,但是由于瘟热毒滞过盛,以致头面、颈项发出的痘粒很稠密,而且痘颗颜色紫滞,又有咽痛作呕,身颤口干,便秘溺赤之内症。很明显,痘料透出后过盛的毒滞并没完全随之表发出来,最后用药无效,以致于身亡。

根据这些记载,有人便认为同治是死于天花,但这些记载只是宫廷里的片面记载,而民间的大多传闻却说同治帝是死于梅毒。

据记载,同治帝与皇后阿鲁特氏相亲相爱,但慈禧太后不喜欢阿鲁特氏。慈禧开始常命皇后等人陪她看戏。但皇后文静、不爱热闹,每次看到男女私情,则面壁而坐。慈禧本来对皇后就不满意,这样就更加不喜欢她了。皇后多次受责怪,依旧我行我素,慈禧便觉皇后故意不给她面子。而皇后对同治帝则是笑脸相迎,慈禧更认为她狐媚惑主,于是限制同治帝宠爱皇后,强令其移爱慧妃。而同治偏偏讨厌慈禧所喜欢的慧妃。于是,同治帝与太监佞臣常常微服外出寻花问柳。但同治怕臣下看见,不敢去京中较大的妓院名楼,专门找隐蔽的小妓院、暗娼等处。起初,人们对他的身份毫无所知,后来知道了也佯装不知。

一些王公大臣注意到同治帝微行纷传于内外,屡次劝谏同治而毫无成效。一次,同治帝对醇亲王奕当面劝谏一再抵赖,醇亲王只好把时间、地点一一指明,同治帝却一再追问他消息的来源。

虽然这些传闻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这些传闻传扬甚广,而同治帝又死得可疑,因此许多人怀疑他死于梅毒也就不奇怪了。

据说,载淳从烟花巷院染上梅毒,开始时毫无察觉,后来脸面、背部显出斑点,才召太医诊治。御医一见大惊,不知如何是好,因此请命于慈禧。慈禧传旨,向外界宣布说皇上只是染上天花。于是,御医们按照出痘的医法开药,没有效果。皇帝大怒,责问:“为何不按我的病医治我?”太医回奏:“太后命之。”而且《翁同和日记》中记载说:“风声过大,且非两宫圣意。”载淳愤恨不已。梅毒在当时是绝症,以天花治之,显然是为了掩盖丑闻,以免丢皇家脸面。所以同治后来就日益病重,下部溃烂而死。

同治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死于梅毒,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来源,而且都能找出各自的证据,让人难以辨明,遂成清宫又一疑案。

趣味链接:同治皇帝的爱好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同治有两个癖好,一是好玩,一是好奢。

同治喜欢两种游戏,一是蹴踘,一种是蹶张。前者类似足球戏,后者是以足踏弩,使之张开。

同治喜欢演戏,但他演的不是重要角色。有一次,演《打灶》,恭王奕儿子载澄扮演小叔,一个妃子演李二嫂,同治演灶君,他身穿黑袍,手持木板,为扮演李二嫂的妃子一打一骂以为乐。

同治最喜欢玩的是掼交。他让小内监横卧板凳之上,他用手按在小内监肚子上,要下面的小内监旋转如飞。好些小内监受不了。

同治生活奢侈。有一天,小内监拿着同治御笔批的字条到内务府要500两银子买木瓜吃。管内务府的荣禄到宫门口奏请说:“各宫要的木瓜已由管理部门供奉,即须添加,怎么要这么多钱呢?”同治听后,发脾气。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史学界有这样评价:“宣宗好俭,穆宗好奢。”

杨乃武与小白菜--清末四大奇案之首

晚清年间的浙江余杭县仓前镇,一日,年轻貌美的小白菜在一家酒楼巧遇帮人写诉状的杨乃武,杨乃武顿为小白菜的美貌吸引,而小白菜又正好租下了杨乃武家的房子。杨乃武怜惜小白菜的身世,让她帮忙整理新书房和做些杂活,以贴补家用。二人朝夕相处,小白菜从此迷上了杨乃武的多才潇洒。这事被丫鬟葛三姑察觉,二人将葛三姑哄住,葛三姑答应守密。

小白菜要托付终身,杨乃武许诺等他中举,就帮小白菜与葛小大解除婚约,自己休掉杨詹氏,然后娶她为妻。二人互换信物。小白菜满心欢喜,日夜憧憬,但想到就要与自己的未婚夫葛小大圆房,不免忐忑。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私情终于被杨乃武的妻子杨詹氏和姐姐杨淑英发觉,迫于压力,答应斩断私情,专心乡试,求取功名。但杨乃武仍割舍不下,不时与小白菜相会。杨詹氏则提醒葛小大应尽快与小白菜圆房。这引起了沉喻氏和葛小大的警觉,他们商量尽快从杨家搬出来。小白菜并找杨乃武商议。杨乃武劝小白菜要以名节为重,即刻斩断私情。小白菜愤而生恨,指责杨乃武只顾功名,枉负真情。

搬出杨家后,小白菜以葛小大流火病未好为由拒绝马上圆房。余杭知县刘锡彤的儿子刘子和在盂兰会上被小白菜迷得神魂颠倒。刘锡彤的师爷陈竹山设计让刘子和迷奸了小白菜。小白菜痛不欲生,葛三姑从旁相劝。刘子和发现自己再也难以割舍,真心终于感动了小白菜,二人生情,时常幽会。刘子和决心改头换面,誓娶小白菜。但碍于葛小大,又找陈竹山想办法。正好葛小大流火病又犯,陈竹山想出毒计,趁葛三姑来爱仁堂买药时偷换上桂圆和洋参。

杨乃武中举后回乡摆宴席。他亲自到小白菜家请其全家参加,赶上葛小大一人病在床上。说明来意后,被葛小大赶走。出门不远被葛三姑看见。葛小大旧病复发,小白菜煎了已掉包的药给他喝,很快病情加重后惨死。沉喻氏发现尸体变样,口鼻流出血水,便怀疑儿子是中毒而死。沉喻氏于是让地保王林写了呈词并到县衙击鼓叫冤,直指小白菜与奸夫合谋害死了葛小大。

刘锡彤审问小白菜,小白菜喊冤。刘在葛家人要求下开棺验尸。在仵作沉祥查验下,竟认定葛小大中砒霜毒而死。在威逼之下,小白菜招供是杨乃武毒死了葛小大。刘锡彤呈报并贿赂杭州知府陈鲁,要求革去杨乃武的举人身份。陈鲁报浙江巡抚杨昌浚,杨昌浚即向朝廷具题。慈禧召见朝中翁同龢进宫,谈起杨昌浚的具题,翁同龢认为案子必须审明后方可定论。

刘锡彤接到批文,立即派人前去将杨乃武带到县衙,杨乃武与小白菜当堂对质。小白菜心中有苦说不出。刘锡彤用大刑审杨乃武,杨乃武终于屈打成招。刘锡彤叫陈竹山大清刑律拟定了“小白菜谋杀亲夫,凌迟处死,杨乃武奸夫起意谋夫夺妇,斩立决”罪名报省。杨案到了杭州知府。陈鲁的刑名师爷周正从案卷中发现有破绽,要知府将杨案所有人犯提进省来亲审。

刘锡彤贿赂了陈鲁,陈鲁决心将杨案定成铁案。小白菜在大堂上仍咬定杨乃武。而杨乃武大叫冤枉,陈鲁当即暴打杨乃武。并逼问毒药从何而来?杨乃武胡编了一个人,当证词取来,杨乃武万没想到自己胡编的还真有其人,顿时绝望。

正当杨乃武已经绝望时,他的好友陈丹突然来看望他。告之此事朝廷重审时一定要翻供。庭审当夜,刘子和来到狱中,劝小白菜还是要咬住杨乃武是奸夫。再次开审,小白菜果然又咬住杨乃武,杨乃武当场昏死过去。

翁同龢已调阅所有杨案的案卷,深信此案是冤案,并发现牵涉到众多浙江官员,便见慈禧,力陈借此机会打击地方实力派。慈禧派学政胡瑞澜去查办此案。胡瑞澜到了浙江连夜审问杨乃武和小白菜,直审得二人筋疲力尽。最终以“此案原拟罪名,查核并无出入”报奏朝廷,并亲笔写下《招册》。此时,杨詹氏在绝望之中悬梁自尽……

杨淑英到了京城,求夏同善帮她到刑部告状,夏同善没答应。内阁中书罗学成找到翁同龢,说他们十八名浙籍京官要联名向都察院呈控,要求将杨案交由刑部审理。翁同龢答应见慈禧上奏此事。慈禧让先革去这十八京官的官职,以百姓身份呈控。杨昌浚得知京城十八浙籍官员被太后革职,心里很是高兴,决定将杨乃武案弄铁案,死无对证。

刘锡彤感到事情可能要败露,在陈竹山的劝说下准备派人偷偷将葛小大的尸体毁掉!但当他带领手下人打开了葛小大的棺材,发现棺材内竟然是空的。

刑部大堂开审,小白菜仍咬定凶手是杨乃武。葛三姑被带上堂,也说是杨乃武害死葛小大的。翁曾桂与刚毅、林栱枢宣布将杨乃武、小白菜、杨淑英翌日正法。回到狱中的杨乃武并不慌张,想其中定有奥妙。果然一狱卒带他到一间屋内,小白菜也被带进来了。两人在密室相会,最终小白菜吐露真情。翁曾桂带着翁同龢、夏同善等人偷听,一差人边听边记录。小白菜说完,密室的暗门开了,翁曾桂和刚毅、林栱枢走了出来,当即让小白菜在供状上画了押。

翁曾桂他们都认为可以结案了。判小白菜凌迟处死,刘子和斩立决。但是翁同龢不同意,提出他开棺验尸的想法。他自告奋勇前去请旨,慈禧终于下了谕旨。慈禧听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密室相会吐真情的事后,让刘子和也与小白菜密室相会。

翁同龢则安排小白菜与刘子和密室相会。刘子和一面诉说自己对小白菜是一片真心,一面说自己从来没有想害死葛小大之心,两个人相拥而泣……密室那一边的慈禧和翁同龢在偷听。慈禧说想不到这三个人都是为了一个情字……

刑部的人马来到葛小大坟上,取出来的棺材里面却是空的。翁曾桂终于从葛三姑口中套出葛小大葬在另一个地方。棺材运到北京,验证葛小大并非中毒而死。钱坦只得招出他发现药渣里全是桂圆和西洋参的事实。仵作招认陈竹山调包给葛小大送去桂圆和洋参,实则是葛小大的死因。杨案终于真相大白。

在查办渎职官员一事上,朝廷里又出现了两派。慈禧将翁同龢召去,故意流露出查处渎职官员难,打击地方实力派难。翁同龢深知慈禧的话中之话,便连夜找来王昕,拟了一份奏折,弹劾杨昌浚、胡瑞澜等人藐法欺君,力请严厉惩办。慈禧听罢奏折,明白时机已到,并亲自宣旨:着将葛品连案审办不实各员分别革处谕旨。

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冤案平反以后,杨乃武因重刑导致腿部残废,行走极为不便,但是因为杨乃武本是秀才出生,文才颇好,所以被当时上海的《申报》聘为副刊编辑(上海《申报》在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中始终有专人采访,对案情据实报道,对官府酷刑取供、草菅人命进行了揭露与抨击,形成了社会舆论的压力,为平反此案起了促进的作用。)当时有很多人慕名拜访,使他不胜其烦,绝口不谈当年的冤狱。不久,因身体孱弱,经常咳血,他辞去了《申报》副刊编辑的之职,回到了浙江余杭老家。直到1914年九月才因疮疽不治病死,终年七十四岁。葬在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安山村新庙前。

小白菜出狱后,婆婆不相认,无家可归,到县城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削发为尼,取名慧定,晨夕诵经念佛,以种菜、养猪、养鸡为生,于1930年去世,因她已出家,死后火化,骨灰筑成了坟塔。这座坟塔位于余杭县东门外文昌阁旁边,现在恐怕已经湮没难寻了。

趣味链接:清末四大奇案

在清末同治、光绪之交,国家备受外敌欺凌,国内也是污浊一片,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文祥刺马案最为轰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这四个案件,案情复杂,过程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引人入胜,至今仍为世人所相争论。

傅善祥--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

大家都知道,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民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出戏剧,历史上科举都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假冒男人参加可是要被“跨省的”,是掉脑袋的事情。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女状元呢?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状元”,也是最后一个,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在女试中夺魁的傅善祥。傅善祥自幼聪明过人,喜读诗史,对《四书》、《五经》及许多典籍都过目不忘;到豆蔻之年已颇有才气,并喜爱吟诗作对,其诗词文辞优美,誉满全城。傅善祥年轻时生活的金陵城,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日益高涨之地,她不久也被太平军收编到“女馆”中。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当时的金陵)不久,为延揽人才参加各级军、政建设,正式开科取士。再加上太平天国一向主张男女平等,反对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不仅在朝内、军中都设有女官,遂于1853年由东王杨秀清主持,召集当时的识字女子,举行过一次女试。才学突出的傅善祥参加了这次女试,并被取为第一名。事实上,这次女试从性质上来讲,并非我们所熟知的历代科举考试,但却也有着以考试来选拔人才之意。再加上中国民间向有称考试首选之人为“状元”的习惯,傅善祥也就被传说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状元”。

傅善祥在女试考场中夺魁后,随即被派往东王府任东殿女簿书,掌管东王杨秀清府中的政事文书。因其文才超群,精通文史,长得又好看,算是个美女加才女,东王杨秀清看上了她,把她一直留在身边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傅善祥曾是女馆中的成员,对那种严格的军事化生活十分反感。做了中团团帅后,力倡改革,放松了对女馆的强行管制,尽量避免让馆中成员做那些挖土挑砖的粗活,而安排给他们一些针线、炊煮之类的工作。

女馆的总头领是洪宣娇,她是从战火中闯过来的强干女子,对那套军事化的制度依

然有些极深的感情。因此,傅善祥上任后推行的那一套管理措施让她左右看不顺眼,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