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
3554400000018

第18章 快乐和幸福皆能得--民生经济学(5)

周大妈今年75岁,由于三个儿子都是种田的,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自从三年前患上膀胱炎以来,周大妈都一直不敢去医院看病,因为这种病一进医院就要做手术,而周大妈就是舍不得那一笔手术费。所以,每次周大妈的膀胱炎发作的时候,她的三个儿子就每人凑一点钱给她去买药,这样断断续续地发作,尽管每次买药的钱也不多,但是一年下来,也要好几百。2007年,周大妈的村子里实行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周大妈听说一年只要交10块钱就能入保,入保了之后去医院看病就可以报销医药费。周大妈一听到这消息,马上就交10块钱入保了。有一次,周大妈的膀胱炎又发作了,于是她就到镇卫生院动了手术。这次成功的手术花了周大妈2180元,由于她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她的三个儿子等她出院之后就去报销医药费,按规定报销了867元医药费。这下可把周大妈和她的三个儿子给乐了。“我们出小钱,政府出大钱,以后看病不再为医药费发愁了。”周大妈逢人就这么说。

所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利民的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将有利于我国从制度上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减轻农民医疗费用的负担,缓解农村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实现。同时,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合理利用农村卫生资源,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此外,这一制度还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居者有其屋:保障性住房

2008年6月22,由赳客网“宜居城市研究室”统计整理的最新2008年6月中国城市房价排名首次在广州香格兰大酒店隆重发布。据统计,中国城市【不含港澳台地区】最高房价排名前三名分别是:温州、上海、杭州。

房价排名 城市 平均房价【元】 中心区价格 郊区价格

1 温州 17700 9000-2万 3000-7000

2 上海 14099 1-3.5万 4000-8000

3 杭州 13338 1-3万 4000-9000

4 北京 13222 1-2.5万 4000-8000

5 深圳 11143 1-3万 4000-9000

6 广州 8514 1-2万 4000-6500

注:统计数据截止到2008年5月份

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2008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44715元。按照这一水平,就算不吃不喝,一年下来,人们也只能买到3平米的住房,如果房价不涨的话,按照这一规律算下来,在北京要买一套90平米的住房就要30年。

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文件,2008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39502元,月平均工资为3292元,比上年增长13.8%。那么上海的市民要想买房子,比北京的市民就更难了,因为上海的房价比北京的贵,而工资却比北京的要低。

现在的房价可以说是天价,并且每一个地方的房价还在往上攀升,没有降落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人们买房是越来越难,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政府在有些地方则推出了作为保障性住房的经济适用房。

2007年1月底,北京市召开了“两会”,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会上宣布。北京将推出“20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0万平方米限价房。北京市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北京长期以来房价高得惊人,北京的房价动不动就是一万多一平米,商业中心区两万多一平米,所以,现在北京的房价平均起来都是一万多一平米。在这种高房价面前,绝大不部分人只能望房兴叹。所以,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才宣布今后三年在北京建成“20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以提供给那些低收入者。因为“以往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多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和执行力,致使经济适用房被一部分高收入者占据、经济适用房出租和房价一再被炒高等现象不断出现,很多低收入者只闻福利之声,难摘实惠之果。”所以,北京市正式成立了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该办公室隶属于北京市建委,主要负责北京市对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的开发管理工作,并制订相关政策。

什么是保障性住房呢?

政府推出一系列的保障性住房,就是想缓解各地房价高涨的压力,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一定的住房。这是政府实行的一项惠民的政策,但是否中低收入家庭就都能住上保障性住房呢?

最近几年来,深圳市的房价也是居高不下,平均价格是一万多每平米。深圳市的房价这么高,但是深圳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两万多元,假如是一个三口之家的话,哪怕他们一家人不吃不喝,也需要十多年才能买得起一套90平方米的商品房。针对这种现象,深圳市也学北京市的,推出保障性住房。但是是否只要是在深圳市居住的居民就能申请拥有这种保障性住房呢?这是不可能的。深圳市政府对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家庭作出了规定:要想申请保障性住房,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应连续两年低于23252元、家庭总资产总额不超过28万元。以家庭为单位申请购买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所有成员均应具有本市户籍;申请租赁住房的,家庭成员中至少应有一人具有本市户籍。这种户籍规定就把很多在深圳工作的外来人员挡在了申请者之外。而就算符合这些条件,以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23252元的情况,能买得起这些房吗?因为这些保障性住房的价格大约在四五千元每平米左右,这样的价格是比深圳市的平均房价低得多了,基本上只要一半左右,但是我们以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为例,就算每平米只要4000元,也要24万元才能买的起。但是一个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23252元的家庭能拿出这么多钱吗?那是不可能的,应该说绝大部分是不可能的。所以,哪怕深圳市推出了这些保障性住房,但还是让大部分申请者望房兴叹。

所以,保障性住房尽管是政府为中低收入家庭做的实事,也确实是有利于民的,对房价居高不下的房地产市场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房地产市场的千变万化与这一政策的不完善,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等哪一天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那些符合保障性住房条件的家庭就能真的从这一政策中获利了。

老百姓真正的福利:月票

方明是北京市大兴区的市民,在一家企业上班,妻子王芳也是同一工厂的员工,由于企业的效益不怎么好,夫妻俩的薪水越来越少了。两人加起来每月只有不到1200元的收入。虽然两人每天省吃俭用,一个月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基本生活资料也要用去300多元,再加上水、电、煤气这些费用,每月能剩余支配的只有400多元钱。加之又有一个女儿在上小学,所以,为了省更多的钱给学校的女儿花,夫妻俩一直都过得很拮据,自己吃的东西什么也舍不得买。连时装就更不用说的,所以,夫妻俩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厂里的工作服。而夫妻俩出门买菜或者买些生活用品一般都是步行,因为他们要节省交通费,而上班的地方却在较远的丰台区,夫妻俩上班不可能再步行了,更不可能像有些高收入者一样,动不动就打的,那是方明夫妻俩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夫妻俩就每天通过挤在月票线路的公交车,因为月票便宜,所以,只要是月票路线的公交车,不管有多么的挤,夫妻俩从来都不会改变做这种公交车的想法。

月票在北京市早在1950年便开始实施,是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出现的,因为月票坐车非常的便宜,为那些低收入者提供了方便,因为北京是超级大城市,出门坐车是必不可少的,不可能还和有些地方一样出门就可以走路出门。自从月票实行以来,对北京市民出行、北京市交通的改善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有人就认为月票这种福利已经不合时宜,应该在北京市取消。但到底是在北京取消月票还是让其继续实行下去呢?围绕着这一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应该取消,因为月票导致了北京市的公交资源配置不合理。

以300路公交车为例,300路公交车是北京三环线上著名的公交车。但是,在三环线上的六里桥到静安庄这段距离之间,还有一辆和300在同一线路、同一时段的830路公交车。然而,在乘车途中,两者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现象。300路可以使用月票,途经每一站地,都有许多乘客挤着上车,车内经常没有落脚的地方。但是830路公交车却不能使用月票,起步价为2元,全程为6元,在途经三四个站点后,车内便出现空座的现象。

有的人就拿这一现象作为论据来赞成取消月票,除此以外,有很多人还把月票导致公交集团亏损的现象作为论据来赞成取消月票。

而赞成月票继续使用下去的一方却认为月票的使用,有利于市民,特别是那些低收入市民。因为他们本来就收入很低了,而公交车是他们出门的必备工具,如果取消月票了,他们出门还是要坐公交车,但是价钱却贵多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花费要增加了,会导致他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地下降。

但是北京市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为了挽救亏损与浪费,取消月票制势在必行。但是,取消了月票,那能不能用其它的东西来取代月票成为乘车凭证呢?既方便了市民,又不贵,和月票具有同样的功能。

2005年,北京市发改委提出了用IC卡乘车的方案,用IC卡来取代纸质月票,这成为取消月票的一种过渡手段。由此,月票的纸质形态被取消。因为月票的使用是不限制次数的,但是IC卡却限制了次数,每张卡只能刷卡140次。不过,虽然人们拿到了崭新的公交IC卡,可月票作为一种和人们相处了几十年的东西依然存在于市民的脑海里,尽管人们已经使用了IC卡,但人们就把IC卡也被称为“月票卡”。不过,公交IC卡由于采用了电子技术,从而为统计月票使用频率提供了结算依据,正是这种结算,成为了取消月票制的关键。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月票卡的使用效率并不高。成人月票的平均刷卡次数为每月86次,每月能够刷卡140次以上的乘客只有2.6%。

由于月票的使用频率不高了,那么,取消月票的时机也就到了。北京市于是就取消了月票,但是,IC卡却保留了下来,今天的北京市民基本上人人都有一张IC卡。

可人们对于取消月票还是有一点不习惯,毕竟月票伴随北京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且人们也会有疑虑,月票的取消是不是就意味着这种乘车福利会从公益事业中消失呢?乘坐公交车是不是会很贵呢?因为交通成本不能超过一个家庭总收入的12%,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字的话,那么一般的家庭在经纪上就会觉得有压力了。所以,北京市政府明确表示,公交仍然是一种公益事业,尽管现在用上了IC卡,但是每次坐车的票价仍然会很低,就像和月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