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
3554400000030

第30章 发展自我,拥抱世界--国际经济学(1)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已经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把经济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要学会抛开国门的束缚,去拥抱整个世界,让自己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人民币增值是好事还是坏事:通货膨胀

作家V.S.奈保尔在访问阿根廷时,与阿根廷商人约格交谈。约格在谈话中说道:

在我国,通货膨胀使每个人整天战战兢兢的。如果想在我们公司赊账,但是不管什么产业,都只能给4天到5天的赊账。否则在这种严重的通货膨胀下,流动资本就会全部被套牢。这是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影响,但是通货膨胀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人们不再关心生产力乃至技术,因为生产力再怎么先进,在通货膨胀的时候,生产的产品本来就卖不出去而造成了积压。如果生产更多的产品,那么积压得就会越厉害,到时候,通货膨胀的情况就会越严重。但是,在我国这样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只要你知道应该在何时何地进行投资,一日之内你就可以赚取10%的利润,但是资产流失的也很快,因为你必须用翻倍的价钱去购买商品。这是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恶果,即货币疾病。你的钱分崩离析,就像癌症。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影响。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2003年前8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持续小幅正增长,从9月份开始快速上升,同比增幅在12月已经高达3.2%。初步估算,2004年同比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为2.2%。也就是说,2004年即使没有任何新的涨价,全年物价上涨也会达到2.2%。有关金融专家随后分析,按照全年物价2.2%的上涨率计算,实际意味着个人储户存入银行一年的定期存款的实际收益已经为负值。

因为通货膨胀跟纸币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时代是不会出现此种现象的。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时代,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就像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八九风暴”。

1988年、1989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从1987年的7%上涨到18%。1991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再次攀升,跃到了20%以上。物价上涨了,钱不值钱了。标准粉从原来每斤0.18 元,涨到1.00 元;好大米从0.23 元涨到 1.70元 ;瘦猪肉1994年初还是 4.50 元/斤,到年终却变成了7.50元/斤;一双皮鞋从10多元、数十元涨到了数百元,所有的物价都在成倍地上涨。

在我国流通的纸币就是人民币,所以,通货膨胀是由人民币的增值造成的,人民币一增值,那么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就会增强,也就是说,人们手中的财富增多了,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也就更值钱了。

经济学名词直通车:通货膨胀【Inflation】

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但是,人民币增值了,单位货币购买的东西多了,也就意味着物品不值钱了,那么就会导致物品的价格下降,而这种价格的下降,也就意味着人们的钞票开始贬值。所以,人民币增值会影响物价上涨、房价上涨、股指上涨,而我们老百姓口袋里的钞票实际上就是在这种价格上涨中贬值了。

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跌,会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制。因此,在近10年里,人民币长期处于升值状态。1996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3143,到2003年为8.2770【国家统计局,2004年】。并且,从2001年开始连续3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在8.2770。自2006年开始,人民币再一次面临升值压力,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都迫使希望人民币升值。2007年,人民币开始升值。

那么,人民币升值,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就跟着提升了,老百姓手中的钱也就更值钱了,那么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会提升一些。同时,人民币增值,同样的100元人民币兑换的外国货币就少了,有利于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此外,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因为人民币升值了,中国在进口外国原材料或产品时就占有优势,可以降低成本。中国石化副董事长邵金扬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石化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的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逾1亿美元。所以,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

但是,人民币升值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不利影响。

人民币升值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投入的成本,并且人民币升值,会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优势消失,那么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在1985年,为了遏制廉价日货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财政首脑就采取过相应的手段,迫使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从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后,从1985-1996年的10年间,日元兑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广场协议”被公认是引发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

人民币升值也会使我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降低。中国的各种产品之所以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优势,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产品价格低廉,但是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存在。如果人民币增值了,那么也就意味着提高了中国产品的价格,那就会使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受到打击,这是很可怕的。

很多人对人民币升值的前景忧心忡忡。因为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由于劳动力多、价格低廉,一直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有价格优势。但人民币如果升值,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许提高了,但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将逐步丧失。我们来算了一笔账: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等于出口价格提高了10%,而我国国内制造企业中好一点的企业利润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财政贴息,我国企业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润率怎么可能调节10%的升值压力呢?因此,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则会是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面积亏损。

人民币升值还会破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使我国更容易爆发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有可能葬送我国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资环境,因为这种升值会使海外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导致海外来中国的投资减少,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将被大大消减。另一方面,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可能增加,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缘越来越近。

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均是以高利率的货币政策吸纳国内资金,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由于内部资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使资金流向出现偏差而形成资金结构上的矛盾,埋下了货币危机的隐患;同时又产生了外资流入推高本币汇率的矛盾,触发了经济结构问题的暴露,或出现泡沫经济或出现经济滑坡,从而被迫实行本币贬值政策,直接导致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交易风险,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此外,人民币增值会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现在,有很多的外商在我国投资办企业,所以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吸引国内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现在更是如此。但是此时人民币若是升值的话,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并且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人民币升值则会使这种状况更加恶化。

经济领域里的世界大战:国际贸易

我国和缅甸是邻国,也一直都是双边贸易伙伴。2008年,我国与缅甸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6.26亿美元,与前一年同比增长26.4%,其中我国对缅甸的出口是19.7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4%,我国从缅甸进口是6.4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1.2%,我国实现贸易顺差13.31亿美元。在投资方面,一年内我国对缅甸投资累计达13.31亿美元,其中对矿产、电力、油气领域类的投资分别为8.66亿美元、2.81亿美元、1.24亿美元。而缅甸在我国的投资项目也有221个,合同外资共3.2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8281万美元。

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已从单纯的进出口买卖关系发展成为多种形式的经济关系,从商品的进出口演变到了劳务的输出入,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多头并进,由满足物质享受的商品到满足精神享受的旅游,商品结构、贸易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闭关自守的,他们都在经济上与其他国家相互依存,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欧洲国家是这样,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是这样,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都在影响别国和受别国影响,而这种影响和被影响的相互依靠现象则正是通过国际贸易这个“传递”渠道得以实现的。

国际贸易可以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互通有无。世界各国由于地域、发展时间长短的不同,就造成了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平衡,由于受这种情况的影响,导致各国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自生产自己所需要的所有产品,也不可能消费完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每个国家都存在着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又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产品过剩状况。而供过于求的时候,那些剩余的产品怎么办呢?而供不应求的时候,又从哪里弄到消费的产品呢?这一切都是通过国际贸易来解决的。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市场供给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为各国国内市场的过剩产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求的矛盾,从而调节了各国的市场供求关系。

同时,国际贸易还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当今世界上,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劳动力富余但是资本短缺,有的国家资本充足而土地不足,有的国家土地广阔而耕作技术又落后。这种种因素就造成了这些国家的发展。但是,这些因素却因国家贸易而得到了改变。通过国际贸易,这些国家就可以采取国际劳务贸易、资本转移、土地租赁、技术贸易等方式,将国内富余的资源与其他国家交换国内短缺的资源,从而使短缺资源的制约得以缓解或消除,富余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国际贸易的话,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规模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其短缺的资源的制约,一部分资源将闲置或浪费,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最后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

2006年全球国际贸易额达24.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12.1万亿美元,进口12.4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4%,扣除汇率和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分别达到9.0%和8.5%,显著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此外,国际贸易还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在现代,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这不仅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也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卷入国际经济生活之中。当发展中国家卷入到国际经济生活中的时候,就能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国际市场的竞争活动,也促使世界总体的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加快。这不仅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尽管国际贸易有多种多样的有利作用,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会层出不穷。

1996年,韩国大蒜的生产量是45.6万吨,进口量为9500吨;1997年生产量为39.4万吨,进口量是1.84万吨;1998年生产量为39.39万吨,进口量为3.6万吨;1999年1-9月生产量为48.37万吨,进口量为2.833万吨。韩国大蒜每年的进口在激增,而我国就是韩国的主要大蒜进口国,所以,我国出口到韩国的大蒜每年的增长幅度也很大,1997年比1996年增长93.6%,1998年比1997年增长95.7%,1999年l-9月比1998年同期增长28.2%。由于进口我国大蒜量的大幅增长,使韩国大蒜批发价格大幅下跌。1998年韩国市场大蒜的批发价格是每千克3097韩币,1999年下降到1901韩币,跌幅为37.9%。韩国有30%的农户靠种植大蒜为生,他们认为进口我国大蒜太多,压低了市场上大蒜的价格,扰乱了市场的秩序,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前往政府部门抗议示威。韩国政府在此压力下,从1999年11月18日起,开始暂停从我国进口大蒜,并暂时把大蒜的关税调整到315%。

韩国对我国大蒜关税的提高就是一种贸易壁垒,我国为了回应这种贸易壁垒,2000年6月7日,我国政府决定对进口激增的原产于韩国的手持【包括车载】无线电话机、聚乙烯暂停进口。

这是中国和韩国的国际贸易“战争”,而在美国与日本之间,这种贸易“战争”也非常常见。美国的柯达公司与日本的富士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富士和柯达是世界上胶卷业的两个霸主,富士属于日本,而柯达则属于美国。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间不存在关税壁垒,这也就是说,日本对胶卷的进口关税降到了零,即外国产品,如美国柯达进入日本市场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所以,自从柯达进入日本市场以后,柯达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机会击败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