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3554700000021

第21章 职场心理学--做一只善跑的羚羊(2)

佣人的回答让哈里森朋友惊讶不已,他原以为哈里森现在急得肯定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事实不是。竞选结果出来后的第二天上午,朋友就急切地问哈里森:“在那样紧张的时刻,你怎么还能睡得觉,跟没事人似的?”哈里森哈哈大笑着说:“紧张又有什么用啊,要知道紧张是不能影响和改变事情即将要出现的任何结果的。所以,与其让自己在焦急、紧张中煎熬,还不如让自己好好休息,这恐怕是最为明智的做法了。”

休息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工作会带来压力。哈里森明白这一点,但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所要对付的,实际上是因工作压力所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

那我们要怎样克服齐加尼克效应?怀俄明州威尔逊市的杰克逊·霍尔压力医学学会行为医学主任布鲁斯·门罗认为,要克服齐加尼克效应的办法,就在于让人们感到自己拥有了某种程度的控制力,这样有助于缓解压力,从而让人们获得控制感,将不良压力转为良性压力。

所以处于高压职场中的人群要及早发现自己的情绪问题,自我解救,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

1.静心减压。

静心对压力的舒缓十分重要。静心并非把正在受压的事情移开。也有些人以为走到荒山野岭去,找一处完全听不到声音的地方便能静心,但这些都是消极方法。我们身处的环境,必然有工作的死角,或经历各种不如意的事,压力是必然的,问题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学会静心,是处理压力的基本条件,方法包括:

日常操练--每日早上起床,午饭前后,以及睡眠前,花几分钟做10-15次深呼吸,让呼吸安顿下来,并给予时间安静休息。

学会放下--透过轻松的音乐、默想、阅读和自省,尝试把心中忧虑放下。

2.忙乱中自我调节。

事实上,不少上班族都常要面对沉重的工作,以致出现情绪困扰,心理学专家认为是不会自我调节的缘故。有些人经常觉得自己很忙乱,但通过自我调节,就可以达到乱中有序。举例说,当很多事物要处理时,可以拿一张纸,把需要处理的事情一一列出,思考各种事物的优先次序,如有什么要立即处理?哪些可以交给别人做?又有哪些可稍后面对?心中只要有一个行程表,混乱的感觉便能减少。

另外,每个时间段只适合处理一件事,便不须同一时间应付数件事,所承受的压力自会较轻,压力来自太过忙乱,若不懂得安静及专注,会出现很多焦虑。要知道,愈是专注,愈能改善工作效率,忙乱感自会消失。中国人有句话是静中得力,这是很正确的,因为安静时,我们才能把所有力量泉源集中一起,专注于一件事上,不用再挂心其他事。

3.心态调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

我们要认识到危机即是转机,遇到困难,产生压力,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个问题处理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发展成长重要的机会;另外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宽恕一切,尽量以正向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如同有人研究所谓乐观系数,也就是说一个人常保持正向乐观的心,处理问题时,他就会比一般人多出20%的机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正向乐观的态度不仅会平息由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较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

4.多亲近大自然。

减压的同时,必须留意个人健康体质,因为如果精神不足时,不只工作效率欠佳,甚至面对事情的抗压能力也下降。良好饮食、睡眠及运动习惯,是健康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也可透过一些活动帮助减压,首选是接近大自然。在国外,非常流行森林浴,郊区一般是森林浴的首选地,越多的树木,负离子成分越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抗压能力。

任何一个人,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有压力,怎样缓解压力,怎样把这些烦恼的压力转为良性的,怎样让这些压力带给我们的不是苦恼而是振作。我想这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去想,去面对的。其实不管什么方法,真正能缓解和释放你内心压力的还是你自己!

心理学课堂:

1.合理安排工作,让工作井然有序,才不会觉得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

2.学会自我调理,与其哭着过,不如笑着活。

3.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将不良压力转为良性压力。

职场休克--时刻保持新鲜感在

无论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工作过多年的经验丰富者,都可能突然对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失去兴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职场休克”。

历来做事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你开始感到厌倦松懈,甚至偶尔有不想工作的冲动;一直目标明确、踌躇满志的你开始感到前景模糊,焦虑烦闷;曾经颇具创意的你有了才思枯竭的危机;甚至对前途感到迷茫,焦虑烦闷……

这究竟是怎么了?

张女士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对于目前的工作,她用了很强烈的两个字来表述自己的心态:厌倦。7年间,她换过几家公司,但一直都从事人事工作,从普通职位做到总监。她觉得目前公司一切运转良好,而自己太熟悉人事流程,领域内所有的东西都能驾驭,简直做腻了。

其实,张女士厌倦的原因是她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太过于熟悉,工作对她来说缺乏新意,没有挑战。张女士目前的状况,是典型的遭遇了“职场休克”。

一位任教10年的年轻女教师曾经这样讲述她的现状:

“每天面对同样的学生,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按部就班,周而复始。重复、单调,而起初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早就消耗殆尽。

但是现在的学生呢,每一个都那么敏感,那么‘有个性’;家长的挑剔更是数不胜数;而且我们的社会养成了对老师的高要求--人格上是完人,学问上是全能,物质上是穷人,其实老师也是凡夫俗子,也是平常人;还有来自同事之间的竞争压力,来自教育改革的冲击。使自己感觉做什么都没劲,干什么都没有意义,现在对班上的事情只求完成任务,不出事就行了,有时候感觉自己会误人子弟。而且我一向温润的脾气也慢慢变得有些暴躁,很气,很烦的时候,就会在课堂上借题发挥来发泄,抓住迟到的学生批评一顿,只是自己心里仍然会很难过。在家里,我也懒得说话,懒得跟家人交流。家人说我冷漠至极。我现在最大的期盼就是退休,赶紧远远离开这种没有尽头的工作。”

女教师患上了严重的“职场休克”,目前的工作对她来说,完全是个负担,而不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工作中的你,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难有创意的案头策划、停滞不前的销售额、做不完的财务报表……而且总也感觉自己的工作单调枯燥,倦怠和厌恶一日比一日严重。据调查,工作倦怠症目前已经属于“多发病”,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大多数都曾有过相似的职场“倦怠症”症状,这种症状大多表现为:

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

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4、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极易伤风感冒;而且皮肤状态不佳,会出现干燥,紧绷或敏感反应。

对于职场中的人们来说,职场倦怠症多来源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失去了对工作的激情及兴趣。感觉疲惫至极,于是导致抑郁和焦虑的心理,从而产生了对工作及生活的倦怠感。

职场中人,几乎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只不过有的人调整得好,能缩短“休克”时间段;有的人没有察觉,或没有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长期缺血、乏氧,使自己陷入职场尴尬。遭遇“职场休克”时该怎么办? 如何解决“职场休克”?

心理学家告诉你:职场倦怠不可怕,有以下建议帮你调解:

1.找新

比如像张女士,她不妨利用度假之际换个环境,调整一下心态,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考虑换一个工作环境,给自己挑战,寻找新的激励点。

2.保鲜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企业会不断出现新的岗位,以往的规定未见得很规范成熟,有的也跟不上新的形势和企业的发展。所以,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学习。像张女士,也许她觉得自己对人事领域能驾轻就熟,但实际上她应该学习了,争取保持自己“杯子”里“水”的新鲜度,把“杯子”里一些陈旧的过时的“水”倒出来,不断加入新鲜的“水”。这样,就不会有厌倦感,也就可能尽量避免“职场休克”了。

3.放松自己

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不管你在公司里是怎样的忙碌,一定要保证每周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或跟朋友一起去爬山、游泳,让自己紧张了一周的身体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展;或约上三五好友,到茶吧里喝茶聊天,到KTV放声高歌,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因子;也可以在自己的书房里静静地坐在窗前,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品自己喜欢喝的茶;女性朋友还可以去商场过一把购物瘾,买一些漂亮的服装;也可以去美容院做美容,让自己的形象焕然一新;也可以亲自下厨做些美食来犒劳自己及家人……总之,你要学会拿出一定的时间让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工作之外来享受生活带给你的美好。

4.学会“忙里偷闲”

过大的压力和劳累常常让职场中的人们身心受损。所以一定要记住:事业上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保证工作和生活张弛有度。工作越是忙碌,越应该学会见缝插针地“忙时偷闲”,让自己吃好、喝好、睡好,以保证旺盛的精力和足够的体能,从容应对摆在自己面前的大小工作事务。

所以身处职场中的你,一定要学会善待自己,要在职场出人头地的同时,不要因“职场休克“”而影响自己人生的规划。

更要清楚一点,工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因此在工作的同时,要享受工作带给你的满足、荣誉及乐趣,让工作来充实你的生活,丰富你的人生!

心理学课堂:

1.工作不开心时,找朋友聊聊天,喝喝茶。

2.设定工作目标,为了实现它而努力,时刻拥有激情。

3.让工作成为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要知道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出众心理--做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效越好

出众心理,从某种角度说,有好胜的成份,高出一般人,想超过众人,让自己在众多的人前表现出来。

《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有时过于努力或专注于一件事,我们反而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工作量应该有多少,是不是越多越好?

IMG有一位精力充沛的女业务代表,负责在高尔夫球及网球场上的新人当中,发掘明日之星。美国西岸有位年轻网球选手,特别受她赏识,她决定延揽对方加盟本公司。

从此,纵使每天在纽约的办公室要忙上12个小时,她依然不忘时时打电话到加州,关心这个选手受训的情形。他到欧洲比赛时,她也会趁着出差之便,抽空去探望探望,为他打理一切。有好几次,她居然连续一周都未合眼,忙着飞来飞去,追踪这个选手的进步状况,偏偏手边还有一大堆积压已久的报告。

一次那位年轻选手参加法国公开赛。照原订日程,这位女业务代表不需出席这项比赛,但是她说服主管,为了维持与那位年轻选手的关系,她应该到场。主管勉强应允,但条件是,她得在出发前把一些紧急公务处理完毕。结果她又是几个晚上没合眼。

抵达巴黎当天,在一个为选手、新闻界与特别来宾举行的晚宴上,她依旧盯着那位美国选手,并且像个称职的女主人,时时为他引见一些要人。当时是瑞典网球名将柏格独领风骚的年代,他刚好是他们的客户,又是那名年轻选手的偶像,自然地就介绍给他俩认识,柏格正在房间一角与一些欧洲体育记者闲聊,她与年轻选手迎上前去。对方望向这边时,她说:“柏格,容我介绍这位……”天哪!她居然忘了自己最得意的这位球员的姓名!

后来,那位年轻选手成了世界名将,但他与MG再也没有关系。

这位女业务代表的勤奋工作的确令人钦佩,如果运气好,碰上一个懂事的小伙子,她的失误也不是什么大的失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小伙子自我介绍一下就没事了,不计较,同样也没有什么事。但她这样不顾一切地拼命工作,往往关键时候难免出错,则会造成这样那样的悲剧。

不但没有让所有人觉得她能力强,很出众,反而觉得他事倍功半,连最简单的人的名字都没记住。起到了反效果。

做事情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反而容易出错。在能力范围内,合理的安排,有序的计划并完成,这才是有效的工作。如果你计划得当,你可以让明天的效率比平常高出三倍!

你是不是每天都很忙,却老是忙而无功?是不是感觉付出很多,得到的却只是老板的责骂?是不是没有一刻空闲,到总结时却说不出所完成的成果?

如果你已身心疲惫,但是一无所获,那么,你可能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没有掌握提高工作效率的正确方法,在无意中浪费了你的生命。

你一定也想做公司中出众的一员,一定也想工作做起来既轻松又很快。下面的建议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但可以给你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把所有工作划分成“事务型”和“思考型”两类,分别对待。

所有的工作无非两类:“事务型”的工作不需要你动脑筋,可以按照所熟悉的流程一路做下去,并且不怕干扰和中断;“思考型”的工作则必须你集中精力,一气呵成。

对于“事务型”的工作,你可以按照计划在任何情况下顺序处理;而对于“思考型”的工作,你必须谨慎地安排时间,在集中而不被干扰的情况下去进行。

对于“思考型”的工作,最好的办法不是匆忙地去做,而是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停地去想:吃饭时想,睡不着觉的时候想,在路上想。当你的思考累计到一定时间后,再安排时间集中去做,你会发现,成果会如泉水一般,不用费力,就会自动地汩汩而来,你要做的无非是记录和整理它们而已!

2.列出工作计划,并且用明显的方式提示你完成的进度。

工作计划必不可少!这种计划并不是为了向某人汇报,也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压力,而是为了让你记住有哪些事情需要去做,而不是被无形而又说不清楚的工作压力弄得晕头脑涨,烦躁不以。

首先:在每周的开始列出本周的计划。计划的内容就是本周准备做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