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3554700000028

第28章 经营心理学--驰骋变化莫测的商场(2)

对于微软的非法行为,出人意料的是官司结束前,事情出现了转机。Real Network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格拉塞突然致电比尔·盖茨,希望得到微软的技术支持,以使自己的音乐文件能够在网络和便携设备上播放。按常理比尔·盖茨应拒绝他,但是比尔·盖茨对他的提议表示赞成。比尔·盖茨还公平表示,如果双方真的想要整合软件的话,他愿意合作。

2005年10月,微软与Real Networks公司达成了一份价值7.61亿美元的法律和解协议。按照协议,微软将把Real Networks公司的Rhapsody服务包括进其MSN搜索、MSN讯息以及MSN音乐服务中,并且使之成为Windows Media Player 10 的一个可选服务中。

该服务一推出,立即就为两大公司的腰包中添入了上亿美元。

两家企业老板的合作,再次证明了在某些时候,竞争者的合作会带来更好的效果。也就是互惠互利的效果。

“只要有强大的,难以抗拒的共同的利益,昨天的对手,今天就可能是朋友。”这是西方的一句名言,同时也是现在各大商家倾向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只要转换角度,就可以让大家获得双赢的结果。

心理学课堂:

1.竞争中并不仅仅有你死我活,还有你我共存;

2.为共同利益成为朋友;

3.双赢是事情发展的最好结果。

毛毛虫效应--创新是赢得市场的第一要决

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毛毛虫付出了生命,但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我们人类也难逃这种效应的影响。比如说,在进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轻车熟路”的问题,会下意识地重复一些现成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方式,因此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惯性,也就是不由自主地依靠既有的经验,按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不愿意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身体,我有我的身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郑板桥猛然从这句话中受到启发: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的书画家。

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有积极的一面。是因为袭用前人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人们进行类比思维,可以缩短和简化解决的过程,更加顺利和便捷地解决某些问题; 但与此同时,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容易使人们盲目运用特定经验和习惯的方法,对待一些貌似而神异的问题,结果浪费时间与精力,妨碍问题的解决。而且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思考问题,不仅容易使人厌倦,更容易麻痹人的创造能力,影响潜能的发挥。

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名言:“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我们理解为通过创新可以创造一种新的资源,创造一种新的市场。现在都在提技术创新,其实技术创新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概念,特别对企业而言,必须把技术创新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只有把技术创新建立在一个全方位的创新平台上,才能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海尔流行一句话“速度创造用户的资源,创新创造用户的价值”,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海尔时刻在与顾客的需求赛跑。

用户的需求在不断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个性化的需求。个性化的消费促使了需求的不断改变,若想赢得市场就必须想在顾客需求的前面。2001年2月份,海尔全球经理人年会期间,美国海尔贸易公司的经理迈克提出,普通冷柜的柜体比较深,拿下层的东西比较困难,他提议能不能改成两部分,上面还是原来的结构,下面的改成抽屉。海尔认为他的创意很好。他下午提出来创意,海尔的技术人员连夜赶制,第二天上午就把手工样品做了出来,前后共用了17个小时。二个月后工艺样机生产出来,运到了美国。以推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为特色的美国S连锁店欣然包销了这一产品,现在该产品在美国有很大的市场。

如果把企业比作生命之树,那么这棵生命之树的土壤就是用户,不了解用户的需求,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设计出来的产品不管如何符合标准,都不会达到顾客的满意。

在新经济时代,没有顾客的忠诚度就没有网上的生存权,这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都是如此,而要使顾客对企业忠诚,最重要的是对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从1994年的无搬动服务、1995年三免服务、1996年先设计后安装服务、1997年的五个一服务、1998年的星级服务一条龙、1999年海尔专业服务网络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星级服务进驻社区、2001年海尔空调的无尘安装,海尔的星级服务已经经历了十次升级,每次升级和创新都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海尔认为服务也是产品,只有通过持续性服务产品的创新和造势,才能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形成差异化的服务,提升海尔服务形象,最终使用户感动,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

2003年海尔又推出了服务新举措--海尔“全程管家365”,全国20000名海尔家电“全程管家”一年365天为用户提供全天候上门服务,海尔“全程管家365”的具体内容包括:售前上门设计;售中咨询导购、送货到位;售后安装调试、电话回访、指导使用、征询用户意见并及时反馈到生产开发部门,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另外,根据用户的预约为用户提供上门维护、保养等服务。消费者只需拨打海尔24小时服务热线0532—8939999,即可预约海尔“全程管家”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到位式的服务。

海尔“全程管家365”这种深入人心、饱含亲情化星级服务的推出,不仅会带动国内同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更会在国际上较好地树立中国家电企业的新形象。

“海尔认为,满意是一时的,忠诚是永久的。只要时刻以客户为中心,创造客户、创造需求,以差异化的服务、创新的思路去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一定会换来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企业也一定会得到更加可观的回报。”

海尔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创新突破,伴随着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和超越。追求卓越,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海尔的精神恰恰是这个时代与时俱进、与时俱变最生动的写照。

我想这也应该是所有企业不断成长,进步的写照吧。那么企业想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应该注意哪些呢?以下几条供参考:

1.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对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

2.企业唯有改进原有的思维定势,不再因循前人的足迹,而是另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蹊径,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适合自己的创新手段才是最好的。

毛毛虫那种毫无意义的绕圈所导致的悲剧还说明:企业原地踏步或者只跟着别人走,短时间内可以,长时间就会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如果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可能会付出很多无谓的努力,只有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心理学课堂:

1.企业生命力源自于自主创新。

2.当生活和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我们不能再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以便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权威效应--引导对方的态度和行为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实验:在美国的某学校,学校负责人想给学生聘请老师,在聘请之前,学校领导人就在学校中大肆宣传,说学校出于对学生的负责,特意高薪聘请世界上最优秀的化学家,给所有学生传授化学课程。在正式上课时,这位学校宣传的最优秀化学家对学生说,自己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不会对人体的身心造成伤害。然后,他揭开瓶盖,让所有学生一一去闻那瓶子里的味道。待大家闻过之后,老师让闻到气味的学生举手。结果整个班级60多人,有80%的人都举起了手来,并说自己闻到了气味。其实,这位化学家给学生闻的就是一瓶无色无味的“蒸馏水”,而他也不是什么世界最优秀的化学家,只是学校从外面请回来的德语教师。

面对无色无味的“蒸馏水”,大家都能“睁眼说瞎话”,说自己闻到了气味,这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说,在社会中大多数的人,对于权威人士都有一种崇拜的心理,所以在权威人士的暗示下,他们就很容易接受权威人士的观点和思想,会对权威人士产生信服和盲从的现象。也就是“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