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3554700000006

第6章 习性心理学--摒弃不良嗜好与怪癖(1)

生活中,我们总能碰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人,要么是为了减肥而疯狂节食,要么是由于性格原因而拒绝难以启齿的诱惑,并形成无法控制和改变的习性,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心理问题呢?

暴食症--一种危险的心理疾病

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神经性贪食症”,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然后又在罪恶感、自责感的心理状态下,使用不正当的方式清除已经吃进肚子里的食物。

爱吃零食是许多女孩子的共同特点。闲暇时,她们总喜欢掏出一包包、一袋袋各种各样的零食津津有味地品尝,边吃边聊,叽叽喳喳,惬意无比。有这种爱好、偶尔借机满足一下口欲的女孩子不在少数,也无伤大雅。然而这种“爱好”若是过了头,整天不停地抓着东西往嘴里塞,甚至暴食,那就有些不正常了,尤其当这种贪吃现象与心情变化挂上钩时,就应该考虑是不是存在某种心理障碍,患上了贪食症。

暴食症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发育的两个最重要的时期:青春期进入阶段和青春后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尤其是后者,即我们俗称的“年轻成人”,暴食症患者中以女性为多。目前,虽然还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可以作为这种病症形成的主要原因,但是,它明显与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压力面前,用进食来作为调节与控制的一种替代有关,是一种错误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当然,与患者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在心理上,过分在意体形与成功的关系,及对自己外表的种种不满等等。

秦瑞自从就是婴儿胖,到读高中的时候,仍然是胖乎乎的,很害羞。虽然她的身高不到170厘米,可最胖的时候体重却有80公斤。

高中毕业后,她追求苗条、爱美的心理占了上风,并付诸于行动开始注意减肥。在她快20岁的时候,减肥成果很明显,她减掉了30公斤,身材非常漂亮,走在大街上常常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这也给秦瑞与他人交往增加了不少自信心,秦瑞很享受这种生活。后来,为了不再变胖,秦瑞时时刻刻都在注意着自己的饮食,长期处于极度怕胖的心理状态中,逐渐地患上了暴食症,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的情况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疯狂吃食物,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她虽然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企图阻止体重增加。然而,在身体机能上,这种吃了吐吐了吃的循环非常对身体非常有害。因为人体的心脏如果要正常工作需要电解质的平衡,而呕吐会导致电解质紊乱,造成心率不齐,最后导致心脏病。一天晚上,当泰瑞呕吐的时候,造成钾水平太低,从而导致心脏病。在救护车赶到的时候,她的大脑因为缺氧时间过长,造成致命性的脑损伤,最终成了躺在床上无法活动的植物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因饮食失调导致脑死亡的故事,这个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告诉年轻的女性朋友们,外表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能为了这个外表,不惜任何代价。虽然很多饮食失调是可以医治的,但还是不能完全治愈。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失调的前兆。泰瑞的故事是个悲剧,但它也给我们敲了个警钟,饮食失调是会造成严重,甚至出现致命的后果的。

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戴安娜王妃的童话式婚姻于1996年正式结束,戴安娜王妃婚后一直饱受查尔斯和卡米拉的婚外情、暴食症和抑郁症等困扰,多次企图自杀。

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戴安娜王妃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幕:高贵的王妃微微颔首,一双淡蓝色的眼睛向上抬起,流露出无限的忧郁,讲述着不愉快的婚姻和皇室生活压力,使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陷入了厌食和贪食,多次自杀,割腕、撞柜子……就是这份哀怨,使英国人再也无法原谅他们未来的君王。

在婚礼的前夜,戴安娜的情绪好了很多,因为她收到了查尔斯王子送给她的礼物。礼物是一枚刻有查尔斯名字的戒指,并附带着一张情意绵绵的卡片,上面写道:“当你出现时,我会为你感到骄傲,明天我在教堂等你。在观众面前别紧张,要敢于正视他们。”

这张卡片的确有助于抚慰戴安娜的不安,然而,它却不能完全平息几个月来郁积在她心中的苦恼。那天晚上,她吃了好多的食物,然后病倒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紧张的生活气氛和环境所致,但王储与卡米拉互赠礼物一事也是她患神经性贪食症的一个因素。这种病在以后的岁月里对她的身体损害极大。

在戴安娜日后的宫廷生活中,虽然戴安娜依旧是身材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美丽动人,然而,她却因为冲突、焦虑、痛苦、忧郁等,使得她患上了多种心理障碍。因此,她经常要吃很多食物,有时候,她甚至要溜进厨房寻找食物来快速地填入腹中,而这些东西,也成了她个人生活中的一大特点。

食物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份享受,它也可能成为问题的根源。以上故事中,戴安娜王妃患的是心因性暴食症,通常被简称为暴食症,它的特点就是暴食--在短短的时间内,吃不下大量食物。然后再想办法排除食物热量,清除这些食物。

暴食症大部分发生与女性。当我们听到暴食症这个名次,很容易联想到一些胖得快要走不动的女人,其实不然。

暴食症患者并不是胖子,她们的体重往往都在正常的范围内,也许胖一点,也许瘦一点。只是她们的体重波动会比较大,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体重可能会有四至七公斤的波动。

暴食症患者往往很容易感受到焦虑,每当焦虑就习惯用食物来进行发泄。同时暴食症患者的自尊心不强,对自己缺乏信心,她会非常极端地用身材来评价自己。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和治疗暴食症呢?

1.改变生活的环境。

不要总是让自己处于一种缺乏监管、节奏懒散的环境,让自己忙碌起来,转移一下注意力,过有节律的生活,让自己充实起来,无暇顾及食物,或者不给自己接触到食物的机会。

2.不要让自己成为饥饿的疯子。

即使是减肥不需要让自己全天饥饿,有很多方法降低自己的饥饿感,有很多技巧让低热量饮食也能丰富多彩。早餐午餐是可以吃饱的,不饿就没有暴食的欲望了。晚餐不吃或者少吃就行了,晚饭时间后可以去健身、做家务以转移注意力。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饮食健康有规律。

心理课堂:

1. 建立正确的饮食及体重认知观念。

2. 养成三正餐定时定量之习惯。

3. 准备低热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热量食物。

4. 避免独自进食且进食时不做其他事情如看电视。

5. 利用其他方法转移非进食时间想吃东西的欲望。

恋物癖--难以启齿的诱惑

恋物癖是指对性爱对象的一种象征意义上的迷恋。恋物癖患者通过抚弄、嗅、咬或玩弄某种物品来获取性快感。所恋对象可以是与性有关的,如头发、内裤、胸罩等,也可能是与性较少关联的雨衣、球鞋、牛仔衣等。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专门热心于异性的贴身物品,采取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去行窃来获得他们想要的物品,并从这些物品上得到性心理满足。这对一般人来说感到不可思义,但社会上确实有人因得了此病而感到痛苦和烦恼。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专门伸手于妇女日用小物品的人,和一般小偷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实质上是一种性心理病态,也就是恋物癖。患这种心理病症的以男性为多,他们不是通过性接触达到性满足的目的,而是通过与异性穿戴或配带的物品相接触而引起性的冲动和性的满足。他们偷取女性穿戴的内衣、内裤、乳罩、头巾、丝袜等,加以抚摸,收藏起来。

当逮住这些 “小偷”,搜查他的衣箱、橱柜,会发现大量这些东西。如果要查作案动机,他们的交代则是凡看到这类衣物就控制不住要偷,否则不能解除心理紧张。他们通过偷和偷回去后抚摸衣物而得到快感,而他们却一犯再犯,屡教不改。而如果调查一下他们的平日为人,并没有其他道德败坏或侮辱妇女的表现。除了有这种行为以外,一般难以得出品质恶劣的结论。

有恋物癖的人表现大体都差不多,基本上是经常反复地收集异性使用过的物品,并将此物品作为性兴奋与满足的唯一手段。他们为了满足自己不正常的心理与习性,会千方百计地收集自己偏爱的异性的物体,不惜冒偷窃、名誉扫地、前途黯淡的危险。若拿不到这些东西,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而恋物癖患者对异性本身毫无兴趣,只是单纯地把性欲专门指向物品,至于这些物品是什么人的则无关紧要,而正常的恋物心理则与此相反,是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

其实,恋物癖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他们在偷窃恋物的前后心理也是相当复杂、矛盾重重的,没有得手之前,往往感到焦虑、紧张和不安,一旦得手,虽然性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常常又会因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而产生自责、悔恨、忧郁、痛苦、自卑等心理冲突。因此,经常是有改过之心,无改过之举。

华清强是个大专在校生,人长得高大帅气、文质彬彬,刚来学校很受女生的欢迎,成了很多女生垂暮的对象,是女生生活区茶余饭后的话题。进入大学不久,有些大胆的女生就开始找机会和他接触,可是相处没几天,那些女生就自动地退出他的生活,原因是她们从学校那里得知了华清强不为人知的“尴尬”行径。

华清强今年21岁,自上初中以来,就非常喜欢私藏女生的贴身物品,如胸罩、内裤、丝袜等东西,曾有两次还因为偷盗女生的私人物品,被同学发现,反应到学校里,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严厉批评教育。进入大专以来,他难改本性,依然执著于对女生贴身物的迷恋。一天,他再一次潜入女生宿舍楼盗窃女生贴身物,被学校发现后,学校将其送到了保卫科,并开始考虑他是否病态,于是就通知他的母亲,让其母亲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接受心理治疗。

在母亲的陪同下他来到心理诊所,心理医生亲切和蔼地接待了他,并在他的信任和同意下,详细地询问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和早期经验在内的各种有关情况。

心理医生由此了解到他出生于农民家庭,父亲是个脾气暴躁、嗜酒如命、性格粗鲁的人,在家时,常常会无缘无故就大骂母亲,母亲一旦哪里没有做好就对母亲拳打脚踢。父亲的暴力行径,给华清强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让他变得胆小、执拗、内向。在他14岁的那年,母亲因为不堪忍受父亲的暴力,于是结束了两人的婚姻,他就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在华清强的内心里,他痛恨他的父亲,却很爱很爱他的母亲,并且从小就喜欢跟女孩玩耍在一起。16岁那年,他去找隔壁姐姐玩,可一踏入姐姐的家门,就听到姐姐在浴室洗澡的声音,出于好奇他扒在门缝上看到姐姐一丝不挂地淋着水,华清强顿时从心底涌起一阵冲动,感觉既紧张又新奇。在浴室门外,他看到姐姐换下的粉色胸衣,就偷偷地藏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回到家后,就将姐姐的胸罩锁在自己的抽屉里,只要一有空就拿出来把玩,每次华清强都能感到特别兴奋和满足。

进入大学后,一次,他从女生宿舍楼旁路过,看到晒在外面的内衣内裤,心中突然产生一种冲动,就迅速上前偷取了两条女生内裤,随即就有一种紧张而又满足的感觉。从此,每当他路过女生宿舍楼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寻找晒在外面的内衣内裤。一旦看见就极度紧张,心跳加快,大脑中想法极为模糊,只想取走这些短裤、胸罩、丝袜等。拿到后心满意足,要是拿不到就非常焦虑,紧张不安,不可克制地到处搜索,就像被磁铁吸住一样。

华清强自知行为丑陋,无颜见人,也曾下决心痛改前非,写过许多自我警告的誓言,但每当欲念发作时,又身不由已,不能自制。而事后又往往陷入悔恨、自责的深深痛苦之中。

华清强的这种行为和心理,在心理学上就是“恋物癖”。恋物癖一般起自青少年时期,以男性居多,且大多数患者都是异性恋者,但他们大多对性生活胆怯或者性功能低下,也很少有攻击或暴力行为。恋物癖患者常因其变态行为而给自己造成许多麻烦与不幸,但却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常常会感到极大的痛苦。

对此,要怎样治疗与克服恋物癖呢?

1.恋物癖者内心一般都是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不正常的,从内心来说,他们根本不愿意如此行径,只是无法控制自己。所以,要克服恋物心理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帮助他们树立矫正自己异常行为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慢慢会有所改观。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难于纠正和易复发而自卑,要加强道德修养,主动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少接触易引起性冲动和性挑逗的情境和物品,少看带有色情内容的文艺作品和影视节目。

2.作为家长或者医生,帮助他们努力回忆并叙述幼年的生活条件和症状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然后帮助他分析发病根源,分析其少年生活事件与日后行为的关系,给他讲解正常性心理发育过程,使其认识、领悟到窃藏异性贴身用品,以此获取性满足是一种变态的性生活,是一种变态与不成熟的性心理表现,是一种十分幼稚和愚蠢的行为。

3.告诉其每当产生恋物意念时,就尽可能地去回想过去由于恋物受到的责备、唾骂和处分,联想将来对个人前途、家庭及后代的影响。通过厌恶联想,可以很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恋物行为。

心理学课堂:

1. 充分想象恋物后的偷窃行为的后果

2. 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一些爱好,尽可能的避开接触异性物品的机会和色情影视

恋父情结--缺少与异性沟通的结果

恋父情结,是指一个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结果,与母亲的关系疏远不说,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恋也常常会受到严重影响。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对恋父情节是这么解释的:“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事实上,这个名词最早源于古希腊的神话。相传在古希腊,爱烈屈拉公主因为母亲为了情人在一起,就谋杀了自己的父亲。她知道真相后,为了替父报仇,竟然跟自己的哥哥将母亲杀死。而弗洛伊德却借此来说明儿童性心理的特征,他认为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潜意识中就有一种取代母亲位置的愿望,特别是到了性发育期发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故而埋怨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的爱,这就是“恋父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