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印巴分治条款既没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缅甸于1948年1月4日独立,锡兰于1948年2月4日独立。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殖民地,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后不久,1947年10月,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小链接:印巴分治的由来
1942年,英国教授科帕兰在《印度问题》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对印度“分而治之”的构想。他主张把印度分为三个统治区,即印度教徒区、伊斯兰教徒区和土邦。这一计划正迎合了英国当局的想法,因而很快被采纳。但是,印度共和国的 “圣雄”甘地和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始终坚持印度是一个民族,坚决反对印巴分治,反对巴基斯坦单独组成一个民族国家。用甘地的话说,用印巴分治的方式解决存在多年的民族问题,就好像是“砍掉脑袋,摆脱头痛”。
星球大战计划——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在冷战后期推出的一项计划,当时的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美国非常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危害到自己的国际利益,因此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的竞争,把苏联的经济彻底拖垮。
星球大战计划,也叫战略防御计划,简称SDI。该计划源自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冷战后期的一个著名演说。此计划定于1994年开始部署。星球大战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洲际战略导弹和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可能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或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重拦截。美国的许多盟国,其中包括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国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由“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和“反卫星计划”两部分组成。其预算甚至达到1万多亿美元。拦截系统由天基侦察卫星、天基反导弹卫星组成第一道防线,用常规弹头或定向武器攻击在发射和穿越大气层阶段的战略导弹;由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分离弹头;由天基定向武器、电磁动能武器或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攻击在进入大气层前阶段飞行的核弹头;用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其他攻击武器。美国认为,经过上述4道防线,可以确保对来袭核弹的99%的摧毁率。同时在核战争发生时,用反卫星武器摧毁敌方的军用卫星,严重削弱敌方的监测能力。
由于星球大战计划的费用昂贵,以及技术难度相当的大,许多该计划中的项目,如著名的“X-30”,“X-33”等最终没有实现。加上苏联后来的解体使得星球大战计划丧失了可行性。美国在已经花费了近千亿美元的费用后,于20世纪90年代宣布停止“星球大战计划”。
后来,随着美国中央情报局冷战密件的曝光,“星球大战”计划被证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一时间舆论哗然。大多数人开始相信,“星球大战”计划只是美国政府为了拖垮苏联而采取的一种欺骗手段而已。
小链接:里根总统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是一位美国政治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美国总统。里根曾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的领导人。他的演讲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他也是唯一一个遭到刺客以子弹击中而得以存活的美国总统。2004年,里根死于肺炎,享年93岁,并获得了隆重的国葬。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组织来取代苏联。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采取了行动,响应这一活动,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但是直到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才宣布辞职,正式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的解体是在各种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但苏联的灭亡并不意味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相反,许多有识之士在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后,对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加成熟的看法。同时,苏联解体对各共产主义国家来说,也是一次活生生的教训,它使得各个共产主义国家不得不对自己现行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进行重新审视,以应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挑战。
东欧剧变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原本依附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变化。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标志,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东欧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执政的共产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民主派,它与党外的民主派不谋而合。当地的共产党一贯的专制政策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二是执政党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赞成多党制,民主派得以扩大势力。三是民主派向执政党夺权,施加压力,但引发了执政党与民主派人士的冲突,使执政党陷入困境,最终民主派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了政权的更替。
最终,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而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分为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五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则实现了统一。
小链接: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苏联共产党中的保守派代表发动了一场政变,希望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广大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实行了3天便宣告失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立即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
9·11恐怖事件——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四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几乎被同时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架袭击了首都华盛顿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而第四架被劫持飞机在宾西法尼亚州坠毁。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幢110层摩天大楼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除此之外,世贸中心附近5幢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五角大楼遭到局部破坏,部分结构坍塌;袭击事件令曼哈顿岛上空布满尘烟。
在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罹难(不包括19名劫机者):其中2974人被官方证实死亡,另外还有24人下落不明。罹难人员名单中包括:四架飞机上的全部乘客共246人,世贸中心2603人,五角大楼125人。共有411名救援人员在此事件中殉职。
2001年9月11日当天的恐怖袭击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次事件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本土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这次事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美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谴责和立场也受到大多数国家同情与支持;全球各地在事件后都有各种悼念活动,事发现场的清理工作持续到次年年中。9.11事件造成了全世界对恐怖事件的恐惧,因而全世界有识之士联合起来,共同抵制类似"911"事件的发生。该事件也导致了此后国际范围内的多国合作进行反恐怖行动。这次袭击造成了全美新闻机构和空中交通管制的大混乱。3天内所有民间国际航班被禁止在美国降落。飞行中的航班或者返航或者转飞加拿大或墨西哥。
2006年5月4日,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法官正式作出宣判,判处因911恐怖袭击事件而受审的基地组织成员穆萨维终身监禁,并不得假释。2007年1月8日,德国汉堡高等法院宣布判处涉嫌参与911事件的摩洛哥男子穆塔萨迪克15年徒刑。3月9日,基地组织海外军事活动首领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在听证法庭上首度招认:“911行动从头到尾都是我负责主导。”他于2003年在巴基斯坦北部,被秘密关进美军关塔那摩湾基地。
小链接:911的经济影响
9.11事件在经济上对美国以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设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很多大型投资公司都丧失了大量的财产、员工与数据。全球许多股票市场受到波及,一些例如伦敦证券交易所还不得不进行疏散。纽约证券交易所直到9.11事件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才重新开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开盘第一天下跌14.26%。其中跌幅最严重的要数旅游、保险与航空股。美国的汽油价格也大幅度下跌。当时美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放缓,9.11事件则加深了美国和全球经济的萧条。
伊拉克战争——海湾风云再起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美国借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发动了全面战争,共有4国参与作战,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
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大利亚军队和200人的波兰军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的,并得到了海湾地区大量的空基和海基航空兵的支援。
美军一开始就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方向,英国远征军则发动了猛烈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14天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当地的反叛武装力量结成同盟。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茨尔港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城市秩序陷入混乱之中,巴格达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各地的大量古遗迹在战争中遭到破坏。
联军占领伊拉克初期,由于结束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受到伊拉克民众的广泛欢迎。战后,在美国及各国的帮助下,伊拉克经济得到了恢复,但发展很慢。失业人口庞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都得不到有效保障。而针对美英的军事占领而进行的伊拉克游击战则风起云涌,美国16万军队深陷比越战更难以自拔的泥淖﹐使得美国再也没有精力对付其它挑战。美军阵亡人数于2008年已突破4000人大关﹐超过了9.11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三万多人受伤﹐许多人留下残疾﹐导致家庭破裂等悲剧。直接军费支出五千亿美元,这个数值正在直追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总战争费用6630亿美元。
小链接:伊拉克小故事
美国电视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个现场访问:在纽约,有一个伊拉克裔美国人开的伊拉克面包店中,一群来美多年的伊拉克人接受了电视记者的现场调查。
问题一:“你们当中,有谁愿意萨达姆下台?”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问题二:“你们当中,有谁本人或家属受到过萨达姆的迫害?”又是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看完这一则新闻后,里面出现了评语:“不举手,敢?晚上FBI就来敲他家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