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通中国史
3556500000039

第39章 清(4)

左宗棠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他曾参与了对太平军的作战,由于在战争中屡建奇功,人民赋予他“常胜将军”的称号。后世的历史学家给与了他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四个永远打不败的将军之一,将他与汉朝的韩信、唐朝的李靖、宋朝的岳飞并列,这些评价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无论如何左宗棠无疑不愧为一代名将,是历史上少数几个对于保卫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左宗棠所处的年代,既是中国睡狮猛醒的年代,因此才有所谓的“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也是列强环视、中国充满由边疆到心脏的危机的年代。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列强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疯狂掠夺殖民地,英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角逐激化,中国西部边疆地区面临成为殖民地的威胁。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处于巅峰状态,清政府无暇西顾的政治局面,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进而占领中国内部的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在占领地实行殖民统治。1871年,在镇压完农民起义后的清政府早已元气丧失殆尽,根本没有实力顾及中国边疆安定的情况下,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伊犁地区,加紧了与英国争夺中国西北边陲的步伐,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形下,左宗棠上奏朝廷力主对列强用兵,收复新疆。他在奏折中陈述了收复新疆的重要性:“克复新疆,所以保蒙古;守卫蒙古,所以保京师。”清光绪元年,左宗棠的慷慨建言终于打动了慈禧太后,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进入新疆后,左宗棠根据新疆敌情及地理特点,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方针政策,同时十分注重改善武器装备和整顿军纪,并重新招募了一支以道员刘锦棠部、都统金顺部、提督张曜部为主约六七万人的作战部队,加紧进行战争准备。最终,在左宗棠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广大士兵共同的努力,新疆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率领士兵收复新疆战争的胜利,粉碎了英俄企图利用阿古柏肢解和侵吞中国西北领土的阴谋。迫于形势,沙俄被迫同意与清政府举行谈判。经过清政府与沙俄长时间的交涉,《中俄伊犁条约》最终于1881年签订,根据这个协议,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后来形式的发展见证了左宗棠奏折上陈词的正确,中亚的几个国家在十几年间全被沙俄吞并。

趣味连接:五百年来第一人

左宗棠毕生对清朝最大的贡献就是收复了新疆,为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保住了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难怪连梁启超都称赞左宗棠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左宗棠之所以直到现在还在人们心中享有崇高威望,也正渊源于他的收复新疆。

中日甲午战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大清王朝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命运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以往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渐渐平息,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没有再发生大的战争,再加上国内历经三十年的洋务运动逐渐显现出了效果,可以说,如果没有甲午战争,中国屈辱的历史将有可能重新改写。

日本对中国的领土其实早已有占领的野心,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将对外扩张定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朝鲜和中国。为了满足其吞并其他国家的欲望,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积极扩军备战。到了1894年前后,日本无论陆军还是海军的实力其实早已超过了清朝政府,他们有陆军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现役兵力达到了123万人,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共达62万余吨。甲午战争中,日本实际投入兵力大约20多万人,其中包括在其他国家作战的十几万人。朝鲜的内乱为甲午中日战争创造了便利的条件,1894年春,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爆发,应朝鲜政府的请求,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赴朝参加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日本亦趁机派兵入朝,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授权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挑起衅端,决定发动侵略战争。但是,当中日两国军队到达朝鲜时,朝鲜政府和东学党起义军已签订了休战和约。为了防止日军进攻和事态进一步扩大,朝鲜政府请求中日两国撤兵。早有预谋的日军岂能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他们置朝鲜政府的请求于不顾,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并厚无颜耻的提出“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与此同时,日本天皇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将中国军队驱逐出境。见朝鲜政府并未满足其要求,便攻占了朝鲜王宫,重新组建了一个傀儡政府。当天,日本对清朝军队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天皇有命令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最终以日本的胜利结束了长达数月的甲午战争。

日本在甲午战争胜利后,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枷锁。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原本慢慢积累起来的一点点较好的国际声望在甲午战争后灰飞烟灭,国势日渐颓微。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以往一向以老师自居的泱泱大国竟被“倭寇”全歼北洋水师,并且迫使中国割地又赔款。举国上下一片震惊,从此,国人的自信心丧失殆尽。

趣味连接:日本发了战争财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变法和戊戌六君子--从容就义凸显男儿本色

戊戌变法是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腐朽的大清王朝而进行的最后一次努力,尽管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戊戌六君子舍身成仁的精神更是成为一个千古美谈。

光绪皇帝亲政后,为了实现富国图强的愿望可谓耗费了心机,无奈他的变法运动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一部分官僚的利益,便受到了他们的千般阻挠。于是慈禧太后便在直隶总督荣禄的怂恿下,决定发动兵变逼迫光绪重新交还权力,以便于慈溪太后再次垂帘听政。经过一番密谋后,他们决定在天津阅兵场发动兵变,于是荣禄便上奏折请光绪皇帝去天津阅兵。光绪皇帝知道荣禄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一条狗,约他去天津阅兵不会是好事,于是便与康有为等人商谈对策。

当时革命党人手中并没有军队,沉思良久,康有为将希望寄托在荣禄的得力助手袁世凯身上,企图借助于他之手暗杀荣禄,因为他曾对变法运动表示过支持。如果袁世凯情愿的话,倒还真实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一来他掌握着一支新式军队,战斗力极强。二来他又是荣禄北洋陆军的重要将领,荣禄轻易不会想到自己身边的近臣会暗杀他。于是,光绪皇帝亲自召见了袁世凯,还给他封了官。其实,他们的如意算盘都打错了,此时的荣禄早已对袁世凯产生了怀疑,为了提防袁世凯,荣禄调集亲信部队进驻北京和天津,袁世凯根本没有机会接近荣禄。光绪皇帝的人身自由也控制于慈禧太后手中。可以说,变法走到这一步已经注定要失败了,光绪自知各位革命党人处境危险,便密谕康有为等人立即离开北京。康有为的好友潭嗣同也劝他离开北京,并将串通袁世凯杀荣禄的事承担在自己肩上。可惜他们压错了宝,将如此重大的事情寄托在一个口蜜腹剑的小人手中焉能不失败,袁世凯表面上非常痛快的答应了潭嗣同的请求,可是一到天津便将革命党人的计划像慈禧太后和荣禄和盘突出,昔日的维新变法人物瞬间便成了朝廷的阶下囚。

1898年9月28日下午4时,潭嗣同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被清政府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斩首于菜市口刑场。临刑前,谭嗣同慷慨疾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死时年仅33岁。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勇于献身的精神,便尊称为"戊戌六君子"。尽管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激励了后世一大批爱国志士为寻求国家富强之路而不懈努力奋斗。

趣味连接: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主要是指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企图通过光绪皇帝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项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八国联军侵华--国人应牢记的一段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是1900年帝国主义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以保护他们的在华利益为幌子,而发动的帝国主义侵华史上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一次战争。

19世纪,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迅猛发展,对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构成了很大威胁,于是列强们准备武力镇压,并企图乘机瓜分中国。

1900年6月10日,英、日、俄、美、德、意、法、奥八国从天津出发,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在大沽登陆后由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西摩尔狂妄地预计用不了几个小时就会“打到北京吃晚饭”。

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清政府手足无措。从6月16日到19日,慈禧太后连续召开四次御前会议。此时,传来了一份“假照会”,其内容之一是要慈禧“归政”。慈禧一听大怒,立即下了“宣战”的决心。21日,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对八国宣战的上谕。

8月4日,八国联军近2万余人,由天津出发,气势汹汹地扑向北京。联军兵不血刃进入通州,通州是进入北京的最后一站,因此,北京形势严峻,1900年8月14日,联军进入北京城。入城后,联军继续向城内推进,但部分清军和义和团民依然在英勇打击侵略者,直到16日,守城军才完全撤出,北京城落入了联军手里。

15日凌晨,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少数王公大臣西逃。在北京城内,八国联军纵兵3日,为所欲为。北京城遭到外国强盗的公开劫掠,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无耻的联军洗劫一空后,侵略军为毁灭罪证,又纵火把它烧掉。

1900年8月,即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时,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各国乞和。12月24日,十一国联合提出了“议和大纲十二条”。逃亡在西安的慈禧见大纲并没有把自己当作“祸首”惩办,非常高兴,马上表示“照允”。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和侵华的八国,再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共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成为傀儡朝廷,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趣味连接:八国联军侵华原来还有神秘的第九个国家

在悉尼的皇家澳大利亚海军戈登岛造船厂里摆放着一尊古老的铜炮。这尊铜炮由西班牙人于1595年制造,并作为礼物献给中国的皇帝,被不远万里地送到了北京。

澳大利亚,这个年轻的殖民地,在她成立联邦的元年(1901年),以大炮、刺刀和军舰为后盾,从中国这个庞大的北邻手中夺得了这尊早已堪称文物的铜炮。

八国联军入侵期间,澳大利亚联邦已经宣告成立,因此,中国之战是不仅是澳洲殖民军(作为英军一部分)的首次亚洲之战,更是澳大利亚联邦的首次海外军事行动。澳大利亚成了神秘的第九个国家。从这个意义上,八国联军或可说是九国联军。

溥仪退位--千年帝制土崩瓦解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里,“挥泪对宫娥”,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感到公开武装干涉中国革命已不太可能,就在“中立”的幌子下,抓紧寻找新的傀儡,极力扶持袁世凯。此时怀有野心的袁世凯则企图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向革命派施加压力,以使革命派向他妥协。经过英国公使朱尔典和袁世凯的一番密谋后,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出南北停战议和的建议。以停战、清帝退位、袁世凯为总统三项为议和条件,在孙中山回国之前,议和谈判就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开始了。

孙中山不同意南北议和,于1912年1月11日宣布自任北伐军总指挥,制定了六路北伐计划。当时英、美、德、日各国军舰驶进长江,想趁火打劫,造成即将“武装干涉”的局势。在内外交迫的形势下,革命党人只得向袁世凯作出让步。1月22日,孙中山表示:如果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宣布绝对赞成共和,自己可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让袁世凯来当大总统。

袁世凯得到这个消息,心里非常高兴,便指使他在北洋军中的心腹段祺瑞等,联名发出通电,“立即采取共和政体”,逼迫清朝皇帝退位。并许给皇室以特殊“优待”。制定的《优待条例》规定:【1】清帝称号不变;【2】每年由国民政府给予四百万元;【3】清帝仍居清宫,以后移居颐和园;【4】原有私产由民国保护等等。2月6日,参议院通过了《优待条例》。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退位。这样,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的清王朝被推翻,这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

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同一天,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卖国贼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趣味连接:溥仪的妃子们

1922年,溥仪才16岁时便有了两位妻子。

溥仪最想选的妻子是文绣,满洲鄂尔德特氏旗人(1907年-1950年或1951年),931年文绣与溥仪离婚。

皇后郭布罗·婉容(1906年-1946年)是达斡尔族旗人。婉容长期遭到溥仪冷落,染上鸦片烟瘾。因烟瘾发作,卒于中国吉林省敦化。葬地不明。

溥仪的第三位妻子是谭玉龄(1920年-1942年),北京满族人,他他拉氏。经贝勒毓朗之女(婉容姑母)介绍,与溥仪于1937年结婚,封为“祥贵人”,六年后病卒,谥“明贤贵妃”。

溥仪的第四位妻子是李玉琴(1927年-2001年),长春汉人,1942年被日本官员挑选入宫,封为“福贵人”。1957年与溥仪离婚。2001年因肝硬化逝世。

1962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溥仪与汉族护士李淑贤【1997年逝世】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