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太子丹所料,秦王听闻燕国使者入秦,并且还带了两样他梦寐以求的礼物,大悦,要亲自接见燕国使者。荆轲与秦武阳二人走进了秦宫,远远地看到了秦王,荆轲千挑万选,平时胆大包天的秦武阳怂了,吓得瑟瑟发抖。本来是安排秦武阳手拿地图,荆轲手捧樊於期的头颅,他俩一起上前刺杀。但现在秦武阳别说杀人了,连走道都不能走直线了,荆轲只好向秦王解释说:“此乃乡村野民,得见大王天威,激动了。”秦王让荆轲把地图呈上来看,荆轲只好一个人上殿面见秦王,随着地图一寸一寸地打开,图穷匕见。秦王正在聚精会神看着地图,但见寒光一闪,心知不好,拔腿就跑并大叫有刺客,荆轲没有做到一击必中,只是划破了秦王的衣服。满殿的秦大臣都被惊呆了,又都没有武器爱莫能助,此时只能喊着口号在精神上支持秦王:“大王快跑,大王加油!”秦王拼命在前面跑,荆轲在后面追,别看嬴政的武功不行,他的百米速度还是蛮快的,荆轲这样一个习武之人都追不上他。这时有一个在殿上的御医用自己的药袋子砸向荆轲,没砸到可能也绊了他一下,降慢了荆轲追赶的速度。秦王就绕着大殿的柱子一圈圈地跑,嬴政不是一味地逃跑,他上朝是带有佩剑的,只因剑太长,一着急拔不出来。战国时期诸侯王的佩剑长度是有规定的,秦王的剑太长挂在腰间,一时拔不出来,真是官僚主义害死人啊!秦王的剑要是短一点的话,早就拔出来此戳荆轲八个窟窿了!那个御医又大喊:“王负剑,王负剑。”意思是:你的长剑在腰间拔不出来,你把剑挪到后背不就拔出来了。秦王听之,剑出鞘,刺中荆轲大腿,荆轲在倒下的同时掷出了匕首,没有投中秦王。这时秦宫殿外的卫士也跑了上来,擒拿了荆轲。秦王大怒,下令车裂了荆轲,处死秦武阳。这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秦王武功不行,不会自由搏击和空手入白刃,剑术也不怎么样,不能一招制敌。
嬴政的执政理念:厉兵秣马、统一天下,他也为之付诸了努力,最终实现了这个理想。嬴政深刻领悟“王业不偏安”的道理,也具备“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智慧与气魄。在那个战国争霸的动荡年代,你不去征服别人,等待你的命运只能是被别人征服。在执政理念上,嬴政比赵构强很多,所以我说嬴政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嬴政的执政理念是:“万国来朝”!
赵构的执政理念是:只要我能当皇帝,国土面积多大我都不在乎!只要你金国让我在宋朝当老大,管你叫什么无所谓!什么杭州、汴州的还不都是州!面对金国一次次的出尔反尔,屡犯宋境、烧杀抢掠,无动于衷!完全丧失了一个青年君主应有的血性和魄力。相反的却是对侵略者表现出了“欢迎光临”的态度,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赵构的执政理念我给他总结了四个字:“知足常乐”!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赵构的机遇:完全可以发挥“岳家军”能打敢拼、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帮助他完成光复中原的目标,就算岳飞最终不能“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但起码能收复汴梁。赵构再励精图治、凭借江南几省粮食和税收,给岳飞做好后勤保障,以汴梁为军事基地,不仅有望收复燕云,没准岳王爷真能一鼓作气攻克“黄龙府”。可是赵构没有抓住机遇,岳飞喊了十几年的“还我河山”,就在他率军已经遥望汴梁,中兴有望的时候,宋朝总教练断然叫停,岳飞痛失好局,南宋也丧失了扳平比分的机会。赵构的丑恶用心让人唾弃!岳飞的悲惨结局令人惋惜!
赵构登基之初真是机遇挑战并存,对他的挑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社会最底层百姓对他皇位“来路不正”的挑战、有社会闲散人员啸聚山林反抗朝廷政权的挑战、有军队中高级将领对他皇权的挑战(苗刘兵变)。
赵构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时候,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国君主应有的勇气和魄力。他作为宋朝皇族的唯一继承人,他的使命就应该是中兴宋室江山,收复失地跟金国决战到底,并抓住机遇,开疆拓土,面对挑战迎难而上。他也完全有机会去做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但赵构却选择做了一个遗臭万年的皇帝!
嬴政的机遇与挑战。
嬴政所面临的机遇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天下大乱已经几百年了,“分久必合”是大势所趋。历来都是乱世出英雄!****年代英雄辈出,和平年代造就出的是平凡中的英雄!嬴政的挑战来自六大诸侯国,六国采取了合纵的手段攻秦,嬴政如不勇敢面对挑战,秦国就有国破家亡的危险。也正是凭借秦国十几代国君的不懈努力,促使嬴政已经具备了傲视群雄的资本和实力,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牢牢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大刀阔斧地去创造一个伟大的时代!
前面我们说了嬴政与赵构的相同点,他们在各自的路上又会走出哪些不同呢?
第一:登基之初都逢乱世的二位帝王,所选择的道路是大相径庭。赵构选择了逃避,放弃了做英雄的机会。嬴政选择了“不抛弃、不放弃”,抓住机会成就了英雄霸业!
第二:两位君王在登基之后,面对犬牙交错的武装态势。嬴政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任用大将军王翦等攻城掠地,一点一点把别人的东西抢到自己手里(征服六国),一步一步成就了自己“千古一帝”的美名!赵构是“用谁都疑、疑人不用”,害死“精忠岳飞”,自毁长城。把国土一点一点拱手相让,一步一步成就了自己“一代昏君”的骂名!
第三:两位皇帝的帝王生活。嬴政在没有统一天下之前,度军队、制定战略方针,与六大诸侯国斗智斗勇,以一敌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真可谓是操碎了心。秦扫平天下以后,嬴政是每天批阅奏折、决断军国大事,改革各项制度、保卫胜利果实、四处巡视加强中央集权,早出晚归、呕心沥血,真可谓是跑断了腿。赵构则是父母兄弟姐妹皆被金人所虏,父兄(徽、钦)二宗被金主逼迫“披羊裘、跳胡舞”取乐,他的姐妹被任意欺负,何等的奇耻大辱。赵构居然还醉生梦死地过着“只把杭州作汴州”的腐化生活,为了一己私欲拼命与金国媾和。
个人得失:嬴政的“得与失”。
“得天下,失民心”:始皇帝得到了天下,却因杀伐太重、苛法治国而失去了民心。征服六国杀人无数,严刑酷法统治子民,修长城、修阿房宫、修骊山陵墓,徭役繁重,百姓怨声载道,民心尽丧。“得美女,失爱情”:得到了六国的佳丽,却失去了爱情。始皇帝每灭一个诸侯国,就按照该国的宫殿样式,在咸阳城里仿造一座宫殿,并将该国美女收于此宫,据说始皇帝的后宫佳丽有上万人。嬴政一生没有册立皇后,这就说明他虽然后宫美人众多,却没有一个可以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得子民,失天伦”做了天下臣民的君父,失去了儿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忙于治理天下子民,与自己的儿子缺乏沟通,父子关系破裂,放逐扶苏,导致秦国灭亡。
赵构的“得与失”。
“得皇位、失国威”:赵构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位,却去了大宋天子的尊严。一国之君向敌人摇尾乞怜,逃亡海上避难,致使大宋颜面扫地,华夏儿女蒙羞。“得苟且,失忠孝”:赵构得到了他所谓的太平,失去了礼义廉耻。赵构为了能苟且偷安,与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条约,置祖宗江山及父兄安危于不顾,独自享乐。祖宗陵寝尽落敌手,不思收复中原,重整河山,失忠孝于天下。
最后下场。
赵构是正常死亡,寿终正寝,活了八十多岁,这真应了那句老话: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赵构这一生可谓是酸甜苦辣都尝过了,当了三十多年的皇帝,二十多年的太上皇。赵构没有亲生儿子,养子赵眘(宋孝宗)对他算是比亲儿子还孝顺了。自从赵构禅位与孝宗以后,赵眘还是经常去给太上皇请安,国家大事也经常请示太上皇。有一次,赵构参加完一个宫廷宴会回自己的寝宫,赵眘扶着他父亲的轿子相送,天上下着大雨,赵眘连伞都不打一路跟着车架前行。赵构很是感动,哭着劝赵眘回去吧,别送了,赵眘还是坚持着把他送回了寝宫,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可见赵眘的孝心,就是亲生儿子也就不过如此了。一个没有什么作为的皇帝,有了这么孝顺的一个养子,并且得到了善终,赵构也可谓是前世积福了!
嬴政是得到了天下,却失去了健康,活活累死了。为了个“始皇帝”的称号,为了个大一统的江山,嬴政付出了毕生精力!曾经一度梦想着长生不老的嬴政,不会想到自己“梦断沙丘”!
秦始皇嬴政死后,也给后世留下众多的不解之谜,他为什么没在有生之年册立皇后?为什么没有确立太子人选?
始皇帝后宫佳丽据说有上万之多,难道连一个堪当国母的人选也没有?老婆既然如此繁多,儿子肯定也少不了,国之储君为何不早早选定?
太多疑问,太多谜团,恐怕只有问嬴政本人才能完全解开。
谁敢去问?谁又能有那个本事去问?
嬴政不会想到他的万世江山仅传承了三世!可悲!可叹!无论历史怎么评价秦始皇,是功过三七开,还是功过相抵,他毕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敬!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