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岸的忧伤
35819500000010

第10章 山雨欲来

上河街是明清以来,就着官道驿站发展起来的。位置条件支撑了它的壮大,商贾汇聚,人事随起,这也应了那句,要至富,先修路的经典之言。人类是群居动物,有人的地,气就旺,人气一词恰如其份,感谢祖先的人文吧。

气数也有同工之妙。社会人群自身的调整,在于人心所向,在这过程中,几乎是少数人站出来,梳理困顿中多数人的蒙昧,找到新的方向和出路,从新出发,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探索、跳跃、腾飞、跌撞、笃定、勇往直前,走出幽暗,迎来新生!

杨敬知这天照例在译馆旁的茶馆喝茶,和牌友斗斗牌。街上就传来了保长的打罗声和唱戏般说道声。

“又有啥新闻,要不去看看?”一牌友说道。街门面都站了人,坚着耳朵听他喊些什么。

“镇公所开会!每家有主事的,去一个人,不论店商,还是贩夫走卒,都可以去听听。政府官爷有事要讲,有新政策推行下布。”

随他一道的工作人员,还在街房当眼处张贴公告宣传文报。

“保长大人,不会是征粮,征税,征人役劳动吧?”街上有相熟的直接问了,“写的是啥?我可不识字,你还是说清楚点,好事不要让我们错脱了!”

“好事,保证好事,一定去,去了就明白。”

铛!铛!铛!他一路走一路唱,像一台人肉播放机。好几个月没什么大事,平日里就是哪家娶亲哪家嫁女,哪家添丁,红白喜丧之事,也颇有嚼头,这种称人人皆有的好事不曾见得。

风吹湖面,吹皱一池春水,小镇热乎起来。看了大字报上的时间,地点,简要的说明,大家心里翻腾得不行。说是为百姓谋福的土改政策,兼工商作坊事宜。人心生疑,三五成群,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好事,有好事打包来的吗?土改是什么,把你老王的地改成田不成?!还是把老李的田改成土?!总不至于交出地契,改了主人吧?!”

“那些工商的,像茶馆、酒馆、饭店、染坊、酒作坊……他们有什么好事?赶上减税不成?莫要好没检着,捡着个开炸的炮仗……”

“谁知道啊......”

大伙东扯西拉,心中想不透,越说越瞎掰,也越说越离普,空气中透着某种气息,谁也琢磨不定。有些小道消息,似乎太玄乎,没人敢信,为人的经验,没有白来的午餐。

杨敬知遇事沉着冷静,他整天泡茶楼,小道消息关于变天的说法,他自己左右都有思考,心中平和。他常看医书,也读过些史书,一个朝代的大变革,像潮流,顺应时势,适者生存。

社会积疾,亦如人的身体,肌肉骨骼,经脉相联,五脏六府相生相克,那儿出了问题,不能头痛治头,脚痛医脚,要寻找病因,辨证施治,标本皆治。人事也逃不出这规律,积重难返时,以重力重手强力归正,弄死几只拦路的虎有何不可?人宁可做梁柱也不做那拦路虎。他气定神闲,对咋呼的人群一笑而过,没去参与。

他今天早早回去,想着那开会的事,找自己的几个兄弟去议议总该不错。

杨敬知有兄弟三人,一姐远嫁。祖业在离上河街三四里地远,祖上留给他们兄弟的田地,总共不过三四十亩,三兄弟结婚成家后,就分家过日子,各兄弟名下各有十来亩地。

早些年杨敬知携家带口,去CD生活了一段时间,地就租给别人种。从CD回来,就收回自己种,逢农忙季节,请人帮帮忙。上河街的街房是从CD回来后漫漫积累买的,夏传华娘家就在上河街,所以决定上河街立足。传华之第夏炳文是个练家子,在那兵慌马乱的日子,杨敬知惊赅的灵魂浸染过生与死的直白的表述,惨不忍睹,不堪回首,夏炳文给了他精神上莫大的慰籍。

他知道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的重要,他常和炳文谈强身建体民之根本。他从医的经历,使他有维民安良,救济苍生的机会,他更是让子女求学上进,不得懈怠。他到上河街后,行医扶贫,自开面房发展经济,乡下田地亦不荒芜,他做着他自已心中认定的事,他问心无愧,所以无惧无畏,只是他的两兄弟,他得给他们分析分析情况,要做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