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黑网
35900000001

第1章 平地一声雷

仁孝,华北平原的明星城市,一个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靠前的县级市。

7月的仁孝,天气异常炎热。10日中午,南环路的一声巨响,使得这座城市更加“热闹非凡”起来,十分钟后,警车、救护车几乎同时到达,显得秩序有些混乱。随后赶来的多家媒体和数以千记的围观群众,似乎在告诉人们:仁城出大事了。一名手持话筒的年青女性对着一部摄像机正在作新闻报道:

“各位观众,今天12时10分,我市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正在修建的南环立交桥辛庄路段坍塌,造成9人死亡,15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本台将会跟踪报道。”不少人认出她----仁城地方电视台《社会传真》栏目的当家主持梅琳小姐。

仁孝市市委书记办公室,电话铃响个不停。正在批阅文件的市委书记,抓起话筒:

“喂,我是杜秉成。”

“杜书记,立交桥辛庄路段出事了,已经造成人员伤亡,我们现在跟崔市长联系不上,只好向您汇报。”

“我马上去现场!”

“再见!杜书记。”

杜秉成急促地挂了电话。他拿起桌上的另一部电话:“刘秘书,请马上备车随我去南杯路!”

一辆车牌号为:东N00001的奥迪轿车,急速地驶出市府大院。车上坐着的中年男子,不停地用手机“拨号施令”:

“建委的方主任在吗?马上去南环桥!”

“公用事业局的人到现场了没有?”

“请接省指挥部!”……

这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仁孝市的父母官――杜秉成。

47周岁的杜秉成,是个山东汉子。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他,自幼饱偿了生活的艰辛,生活,赋予了他坚强的性格和结实的身板。二十五年前,名牌大学毕业的杜秉成被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从办事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仅在乡镇一级一呆就是十多个年头。

杜秉成调任仁孝之前是邻市涌光市的市长,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提为仁孝市市委书记。杜秉成为官口碑甚好,那一带的群众对其呼声极高。因杜秉成皮肤黝黑,当地人们戏称其为“杜包公”,又称“杜青天”。虽然杜书记调到仁孝不足半月,但仁孝不少的百姓早就知晓这个绰号。

杜秉成有一对18岁的可爱的双胞胎女儿,老大叫杜欣,老二叫杜荣。夫人李姝芬是一名教师,在涌光市第一中学教英语,两个女儿和妈妈一起生活。

事故现场,人声鼎沸,哭声一片。已有部分遇难者家属到现场认尸。警察用警戒线将事故现场围成了一个圆圈,以此来限制人们靠前。此时此刻围观者的叹惜声、议论声、媒体拍照的按钮声和警察手持喇叭的叫喊声混杂在一起。远处有一辆轿车的顶盖被打开,架上了一台广播。

“请大家让开一条路,我们的市委书记杜秉成同志来到了现场!”这是从大广播里传出的声音。

“唰”,轿车前面让出了一条窄小的通道,杜秉成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步履沉重地朝前走。他走到一个跪在地上哭泣的中年妇女身旁,轻轻地搀起对方胳膊,低声说:“大嫂,节哀顺便吧。政府会处理好善后的事。转身看了看其他遇难者的家属,杜秉成表情凝重。

7月12日上午,市委常务会议在三楼大会议室举行,市委书记杜秉成主持会议。分管财政、交通、建委的常务副市长狄伟建就10日发生的立交桥倒塌重大安全事故在会上作了报告。报告认为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原因是地理承受能力有限造成,刚过去不久的梅雨季节,算是“罪魁祸首”。因此,这次事故完全是一起意外即自然灾害。狄伟建最后宣读了市政府拟定的处理方案:

1.对受伤人员的医疗及赔偿费用,由政府制定标准,施工方承担。政府对不幸遇难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安葬补助,尽快拿出具体标准。

2.限制本市电台、报纸等主流媒体对该事故的报道,宜低调处理。政府能够重视并给予资助足以表现出政府的亲民姿态。

副市长念完后,轻松地合上笔记本,神态自若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小口,嚼了一片茶叶。

杜秉成在想着一件事:就在他上任的第五天,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对方自称是退休老干部,说要举报立交桥在项目审批、设计及材料选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新任市委书记能过问此事。自称为老干部的人还说,以前向原市委主要领导和纪委反映了两次却一直没有动静。

杜秉成在接到电话的当天就过问了此事。崔市长、狄副市长、建委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一致否认存在问题。他们认为这是有人在恶意破坏仁城的经济建设,到任不久的杜秉成之后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听完副市长狄伟建的报告,杜秉成表情严肃,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仁孝市“二当家”---崔金生显得有些尴尬,主持会议的“一把手”不说话,他也不好冒然发言。

崔金生市长,现年50岁。东北人,原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家国有中型企业的厂长,十年前被仁孝市举办的一次招贤纳士活动所吸引,便报名参加。经过数轮的选拨,崔金生最终成为仁孝市的一名父母官。为官十年,最大的成绩就是仁孝市的城镇建设,具体地说就是仁孝市的城区在不断扩张,由此也诞生了一批本土的地产商人。

少顷,杜秉成终于开了腔:“这么重大的事故,我们不应该阻止媒体报道,关于这起事故系自然灾害的说法,是否有科学根据,权威的报告是否有?一天的时间能把原因彻底调查清楚,我们真能高效到这种程度?”话音一落,所有的人面面相窥,不知所措。

“这件事还不能轻易下结论,需要进一步调查。今天的会就到这里,散会吧。”杜秉成的表情显得坚定。

回到办公室,杜秉成感到口渴,便泡了一杯茶,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开会是从来不带茶杯的,在他看来那也算是官僚。当然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他个人的。只要是他主持的会议,从来不超过1个小时,这是他主持会议的一个特色。杜秉成端着杯子在办公室里轻轻地度步,他在沉思。直到秘书小刘敲门,才注意到杯子里的水居然一口也没喝。

签好小刘拿过来的文件,杜秉成认真地对小刘说:“转告崔市长,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迅速联系省社科院的专家,特别是桥梁施工专家参与事故调查。通知倒塌事故排障人员,开辟新的道路,使过往车辆绕道行驶,保留倒塌主体原状,暂停清理工作。”

秘书小刘认真记下了杜书记的工作交代。

“咚咚”十分钟后,秘书小刘再次敲门。

“请进”杜秉成大声说。

“杜书记,已经联系好了,将有四位专家在明天下午到达,后天就可以去现场察看。”

“很好。”杜秉成松了一口气。

“我现在就去找办公室李主任安排一下专家的食宿。”

“嗯,好的!”

秘书小刘离开后,杜秉成躺在椅子上,眼睛盯着天花板,手中把弄着签字用的水笔,并不停地让笔转着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