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主任,我们今天找你是为立交桥那件事。”一走进建委主任方福海的办公室,纪委工作人员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
“几位请坐!有问题尽管了解,我一定配合。”方福海显得很有风度。
“作为主管部门,立交桥的建设为什么没有你们的审批意见?”
“当时我在外地学习,一项重点市政工程,审批只是个形式问题,何况是市委常委会一致通过的项目。我的权力应在市领导之下,市里的决议代表我的决议。我们现在正在补办手续。”方福海的话听起来很有逻辑。
“照你这么说,你没有任何责任?建委没有审批这就意味着工程开工时间提前了一周以上,缺少监控。你说你外出学习,能出示你在审批期间外出学习的证据吗?”
“这……”方福海感受到纪委调查组的人是如此的咄咄逼人。
“这样吧,给我三天时间,我回头把出差外地的证据交给你们。”方福海自信地说。
“三天时间?你出差的证据需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来找?”
调查组的问话使方福海意识到漏洞,沉默了一会后,计上心来。
“我对出差这些小事,从来不怎么放心上的,报销通常也是助理来做,所以我在时间上给自己多留点余地嘛。”
方福海把三位纪委工作人员挨个扫视一遍,用手轻轻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拉开自己时常夹在掖窝的那只皮包的拉链,从里面取出几页稿纸,毕恭毕敬地递了过来。
“这是我写的检讨书,我有疏忽,我虚心接受纪委对我的批评教育。”
“我会把你的检讨书交给刘书记的。”接过检讨书的纪委工作人员,看都没看,便将其装入公文包内。
“嘀嘀嘀”一名纪委工作人员的手机在响,看了一眼来电显示,便起身往外走。屋内的两位主动跟方福海唠起了家常,方福海是个很健谈的人,天南海北地神侃一通,不时地跟两位纪委的同志套着近乎。
就在方福海大谈特谈自己“光辉历史”的时候,外出接电话的那位纪委工作人员板着面孔走了回来。
善于察言观色的方福海隐约感到事情不妙,跟方福海聊得正火热的两位也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方福海同志,我们需要向你深入了解情况,你有义务向组织说明真实情况。”
“你们……”方福不知所措。
“现在就跟我们走吧。”一名纪检干部用命令的口吻说。
建委和公用事业局一样,消息满天飞,炸开了锅。
纪委的第三路人马,去了设计院。这一组带队的是纪委的一名李姓副书记。
设计院距市委大院不足5公里,调查组的工作人员在车上仅闭目养神的功夫,车子就已到达。
设计院的办公大楼是一幢欧式风格的建筑,大门内不远处是一个圆形的花坛。花坛两侧分别设有停车场,顺着花坛往北走,是一条幽静的人行通道,两边全是法国梧桐。炎炎夏日,走在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下面,伴随着时隐时现的少许阳光,真是一种惬意。办公楼下的传达室里坐着一位五十出头的中男子。一位工作人员亮出工作证件,介绍说:“这是我们市纪委的李副书记。”
中年男子恭敬地走出了传达室。市领导来这里的机会并不多,要来通常也是提前通知。比如上次,市领导来检查工作,院长、副院长不仅亲自到大门口迎接,院子里还贴了不少诸如:“热烈欢迎市领导莅临我院指导工作”之类的标语。正想到这里,李副书记的一双大手已伸了过来:“你好啊,老大哥。”
“领导好!”中年男子双手握着李副书记的手。
“是这样,我们今天过来想了解点情况,请你马上通知朱院长和主抓设计的副院长到会议室,我们先过去,在会议室等他们。”
“嗯,我现在就去!”说罢,中年男子转身离开,快步走向二楼。
李副书记一行来到了一楼的会议室。坐下后,李副书记不紧不慢地打开公文包,静静地看着立交桥的设计图纸和专家对事故的鉴定手稿。
三四分钟后,“噔噔噔……”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朱院长和副院长急急忙忙地下楼,向会议室走来。朱院长弯着腰轻轻地推开门,伸着脖子往里望了望。
“李副书记,您到这检查工作也不提前通知一下,也好让我们有个准备啊。”朱院长嘴上打着招呼,手也没闲着,从烟盒里抽出一支“中华”牌香烟,毕恭毕敬地递过去。
“不用,我不抽烟。”李副书记摆摆手,另一只手示意朱院长和那位副院长坐下来。
“老朱啊,我就开门见山吧,现在对立交桥事故的调查结果显示,你们的设计环节有问题。”
李副书记将图纸和专家们联合调查的手稿,从桌面上推了过去。
朱院长认真看了一会,慢慢皱起了眉头。特别是看到院领导审批栏的两个劲洒的签字:“朱亭”时,出现在了难以掩饰的不安。
“这,这个设计是有点问题,当时开会时副院长给我汇报了情况,说设计质量如何的好,我对设计思路比较满意,所以在签字的时候,没细看,疏忽了。”
“我,…”身旁的副院长很想辩驳,但看了朱院长施加压力的眼神,欲言又止。
“设计上出问题,你作为审批设计的一把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朱院长低下头不语。
“好了,先谈到这,回去我们再好好聊。”李副书板着脸说。
在回去的路上车上多了两个人---设计院的朱院长和那名副院长。
设计院“群龙无首”的日子不知会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