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权力天平
3609800000020

第20章 为经济号脉(2)

“这是周密的私人财产,拿来发工资,不知周厂长是否同意?”马难生持不同观点。明白人一听便知,马难生是在讽刺周密。

周密马上表示愿意把钱捐出。没人感激他。现在不是捐款的问题,而是如何解释巨款的来历不明的问题。

为表明自己的清白,王清江命令杨南可通知纪委迅速来人。

“同时通知检察院。”马难生加了一句。

3

晨丰集团老总周如愿莅临聪江。

人刚住下来,马难生便到宾馆探望。王清江也赶到。大财主来了,谁敢马虎?周如愿提议,既然双方要员都在场,那就开始议事。

周如愿这次来聪江没有多少实质性任务,该谈的都谈了。这次的任务就是签字。正式签字之前,双方就有关细节问题进行商谈,对合作协议书个别文字进行技术处理,力争达到双方都能满意。

随着“周如愿”三个字的落笔,由聪江纸厂与山东晨丰纸业集团合资组建的聪江晨丰纸业有限公司正式诞生。双方合作期限50年。许可被任命为聪江晨丰纸业公司董事长兼晨丰集团首席代表。聪江派出聪江啤酒厂厂长李尖端出任总经理兼聪江纸厂厂长。

李尖端兼任厂长是迫不得已的办法。聪江纸厂虽说是三个多亿的投入,由于资产快速贬值,只剩有一个多亿的资产。各家银行投入的资金按现有资产拆值计算都成不了大股东。啤酒厂成了冤大头,成了纸厂的最大债务人。八千万是个不小的数目,占纸厂现有资产半数以上还多,是当之无愧的大股东。行署没有八千万给啤酒厂,于是聪江纸厂顺其自然地划归到聪江啤酒厂,李尖端自然而然地捡到了两顶乌纱帽。两顶帽实质上是一顶帽。

值得欣慰的是,啤酒厂今夏的效益不错,不但占领了全省的市场,还以低成本扩张方式并购了省内的8家啤酒企业。聪江啤酒厂成了全省啤酒行业龙头老大。当老大容易保老大难。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全面发展。李尖端的触角已经伸展到啤酒以外的行业,当然还没有想到进军造纸业。既然领了这副担子,就必须干好。这是李尖端的性格。现在的任务就是配合许可盘活纸厂。

许可交给李尖端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裁人,在一个星期内将76名机关干部裁减到31人。

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工作。请人走路不是好事。谁该走谁不该走,用什么来衡量?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走的理由也有留用的理由。怎么办?使人信服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

动真格的时候到了。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围坐在圆桌四周,表情肃穆。大家事先知道这个会议内容,是裁人会议。大家屏住气息,等待一触即发的时刻到来。主考官来了,李尖端提着一台手提电脑出现在会场。

会议开始后,李尖端拍了拍桌上的电脑说:“能上网者留下。”这是个怪诞的考题。谁会想到考上网?说难不难,只要沾了电脑边就能得满分;说不难又很难,从来不摸电脑的人这次是在劫难逃。提反对意见没用,现在是信息时代,上网是基本功。

不用一个个试,人都有自知之明,自己最了解自己。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放弃,弃权,也许你不服气,也许你很委屈,也许你在其他方面内行,或许还是出类拔萃,可你没有运气,就是不照你的靶子打。

大多数人无声无息地走了。只剩下13名幸运儿。

一场足以诱发大地震的改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推行下去了。消息传到晨丰总部,周如愿指示财务部,将1.5亿资金打到聪江公司的账上。

信任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或过多的行动,一句话能赢得信任,一次行动能赢得信任。有了信任就等于得到授权,就等于得到资金。

有钱好办事,有钱才能办事。

好事要办好,办得老百姓没有意见还真难。为避免重蹈覆辙,马难生只关心一个问题,就是污水处理问题。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许可和李尖端双双保证,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废水达标排放,引进瑞典全套封闭筛选系统,在碱回收制浆新线上配备了DCS计算机控制系统,建成日处理2万吨污水治理项目。

全区五百多万人民牵挂的纸厂终于迎来“春蚕吐丝”这一天。

这一天来得太晚了。

4

杨南可将话筒递给王清江,说:“王书记,检察长梁伟的电话接通了。”

王清江接过电话,不忙着通话,而是对杨南可说:“你去忙吧。”杨南可非常知趣地离开。王清江历来讲话不回避他,视他为心腹。当然,也有让其回避的日子,不多,都是暗示。这样明确地让他回避,说明今天讲话的内容很重要也很神秘。

等杨南可把门关上后,王清江开始讲话了。“伙计,最近在忙什么?”这是开场语。如此神秘兮兮的样子绝对不只是一声问候而已。问候的背后一定有名堂。依王清江的地位和性格,他是不会去巴结下级的。

电话那头的梁伟知道王清江想讲什么。从杨南可打通电话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他是想了解周密的情况。王清江不愿主动点破,只好打谜语。王清江绝对不会主动讲,以打哈哈聊天的形式逼你就范。这就是策略。与其被动还不如主动,谁让你是下级?梁伟主动提起周密的事,说周密精神状态很好,问王清江有没有指示。

王清江清了清嗓子,说明要做重要指示。过去没有这个惯常的动作,当了地委书记后,只要是重要的工作,为表示其重要性和严肃性,就先清一阵喉子再发指示。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嗓子清理完毕,王清江开始讲话:“老梁,今天的电话可能打得不是时候。首先申明,我没有干扰你们独立办案的意思。有一点必须向你表明,地委十分关注周密这个案子。这个同志……不,应该说这个人为纸厂立了功,纸厂之所以能顺利投产运转,有他一部分心血和汗水。对犯了错误的有功之臣,我们党历来主张不一棒打死,而是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纸厂是我区的重点工程,周密是正县级干部,对这样有影响的人和事进行处理,一定要慎之又慎。我认为,对周密的处理宜采取既打又保的政策。打就是把赃款赃物悉数追回,保就是在其退赔积极、没有给国家造成损失的前提条件下,留一碗饭给他吃。你看怎样?”

看似在跟他商量,实质是在发指示。虽然是王清江个人的意见,但他是地委书记,难道不是地委的意见?理论上讲,地委书记可以代表地委,但不等于地委;书记是个人,地委是班子。又有谁分得这么清?梁伟在当县委书记时就遇见过这类事,吃过亏。王清江要他们全县栽油菜,他有抵触情绪,便问王清江栽油菜是他个人意见还是地委的意见?意思很明朗,是个人意见就不执行。王清江气得愣了半天,立即掏出电话,指示宋尺杰在两小时内把文件拟出来送到梁伟手里。吃一堑长一智,他再也不会在同一个问题上犯傻。站在法律的角度上看,王清江的话根本站不住脚,但人家是书记,一言九鼎,不听不行。王清江既然表了态,就得按他的来。否则,就是不听党委的话。

“好的!好的!”梁伟一个劲地点头称是,“您的指示一定照办。”

王清江还不放心,补充了一句:“有什么情况随时向我汇报。”这才放下电话。不用说,此案已被他牢牢地抓在手中。

办完这件事,王清江心情格外舒畅。

高兴就想动,他喊杨南可出去走走。

到什么地方?杨南可以为他又要去周通海的娱乐城,正准备打电话,没想到他说要到烟厂去。烟厂是全区最好的企业,到烟厂不会遇到不高兴的事。

“李寻思呢?”人还没下车,王清江就问站在一旁迎接的张副厂长。

李寻思去外地了。

见不到李寻思,王清江兴趣冷了一截,想走又觉得不妥,于是就在厂区晃悠。

有一段时间没来,没想到烟厂的变化很大。“增加了不少的景观?”王清江边走边问。

张副厂长说是营造企业文化。

王清江指着办公楼前的雕像问道:“这个雕塑是不是敦煌飞天图?”

不是。是李寻思设计的火焰图:一片熊熊燃烧的烟叶,一女子举起这片烟叶,飘飘欲飞。底座上铭刻着一行字:今日火焰不尚旺。意思是烟厂还没到最兴旺的时刻,不要松劲。

“好!没想到寻思这家伙还有一点艺术细胞。”王清江表扬道:“这字是谁题的?”

“也是李厂长写的。”张副厂长回答。

王清江愕然,相处这么多年,还没听说李寻思会书法。这几个字不是一般的人能写得出来的,不简单!不简单!王清江连连称道。

王清江站到远处看整体效果,发现了问题。“张厂长,”他说:“那个女子的三围不是按照36、21、36的比例来塑像的,你看胸部的比例太夸奖了,腰太长了,哪有这么长的腰?”王清江很专业地讲。

张副厂长不懂,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王清江发现跟他讲是对牛弹琴。不讲,又处在兴味盎然的状态,控制不住自己。王清江不甘心就此收场,心里的话不发泄出来总不舒服,便命令张副厂长打通李寻思的电话,要在电话里补上这一课。电话通了。

“伙计,你在干什么?连我都不接见。”王清江故意将了他一军。

李寻思正在周边城市街头促销香烟,环保局要罚他的款,理由是在大街上发烟抽烟污染了环境。这是托词,实质就是要钱。王清江的电话他不得不认真接。“书记哎!您批评得有道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个缺陷,是一位画家大师告诉我的。还是书记对女人了解深刻。”李寻思讲完后笑了起来。

幽默能拉近距离,当然关系不好幽默不起来。李寻思是聪江的宠儿,领导干部喜欢他,一般干部喜欢他,工人喜欢他,农民也喜欢他。哪来的魅力?干部的工资靠烟厂发,工人都想到烟厂上班,农民种烟叶发财。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5

马难生决定赴香港招商引资。

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各国财团在香港设立了办事机构,有雄厚的资金优势。聪江正处在大改造、大变革、大建设时期,有资源有项目,就是没有资金。大家都知道香港有钱,都在打香港财团的主意。花落谁家?有项目不见得能引来金凤凰。要请,要上门请,要有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要让人家看到希望,看到“钱”途。谁能做到双惠双赢,财团就跟谁共谋大业。

这是个好主意,王清江不仅赞成而且还要亲临招商引资主战场。这几年,王清江结识了不少港商,都是不请自到的港商,吃了喝了没有下文,是些水货港商。这次他要看看真正的港商是什么样子。

大人物出场就是不一般,必须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里的意见是,最好不要都去,有一个一把手去了既能代表聪江又能表明领导重视。党政主要领导都去,人家不会受宠若惊,相反还认为你是借招商之名行旅游之实。家里必须有一个人坐镇指挥,这是省里的意见。谁去?省委省政府没有指明,让他们自己决定。

谁去都有理由。专员掌管经济工作,专员去最合适。书记也合适,全党工作的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书记更应该在生产第一线。

年轻人机会多,来日方长。马难生主动退出。

马难生把研究好的方案交给王清江。人换了,方案不能换。王清江没有改动马难生的方案,仍然以马难生确定的三个重点项目为主:一是皑山旅游圈;二是人民广场;三是沿江大道。最让马难生牵肠挂肚的是皑山旅游圈项目。这是聪江腾飞的切入点。可以肯定地讲,皑山旅游圈建成运转后,将会为聪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聪江将成为世界的聪江。

招商代表团临出发前,马难生请求王清江把皑山旅游圈列为这次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争取成功。

马难生就想干成这件事。聪江工农业没有优势,跑步都追不上人家,只有皑山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个“我有人无”的优势项目,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聪江的希望。自从上任的那一天起,他就在想怎样使聪江富起来,如何迎头赶上发达地区,拿什么带领群众致富。

廖克明神色慌乱地跑进办公室。一定有急事。

果然如此。李尖端被刺身亡。“怎么回事?”马难生边下楼边问。听说凶手是纸厂的职工,原因是为买断工龄的事。凶手杀了李厂长后没有离开,公安局已经将其控制。

马难生赶到医院太平间。这里哭声一片。李尖端的遗体放在玻璃棺里。事情来得太突然,谁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此时只能做安慰家属的工作。李尖端的爱人拉着马难生的手不放,哭着说:“马专员哎!你一定要为老李做主,他死得冤哎。”李尖端的亲属全部跪在马难生的四周,声声泪,字字血,请求严惩凶手。

从太平间出来后马难生直奔纸厂。这里更需要有人坐镇指挥。凶杀现场就在李尖端的办公室。公安人员还在勘查现场。凶手叫林丰,是机关后勤人员。两个月前,他从厂机关精简到车间。换了三个岗位均不满意。回机关不可能,到车间又吃不得苦,于是提出辞职。此举受欢迎。为鼓励工人下海自谋职业,纸厂制定了一个土政策,给辞职人员每年一千元的补贴。林丰只有三年工龄,按规定只能领到三千元的补贴,基于他是第一个要求下海的人员,纸厂又作了一个补充的规定,不足五千元的按五千元的标准拿。林丰来拿钱时,李尖端在他的收据上签字,林丰乘其不备就是一刀。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李尖端就停止了呼吸。林丰没有走,他说只是吓唬李厂长,并不想杀死他,还以为他不会死……

地委行署在家的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纸厂。来不及商量,马难生在会上当机立断地宣布五条决定:第一,此案要快审快结,检察院、法院要提前介入,并且要办成铁案;第二,聪江晨丰纸业公司总经理兼纸厂厂长的职务由李寻思兼任,立即通知李寻思到位;第三,召开地直企业负责人大会,通报此案,消除疑虑;第四,以行署的名义向晨丰总部通报此案;第五,行署秘书长廖克明全权负责李尖端的丧事处理……

还有两个电话必须马难生亲自打。一个是王清江的电话,另一个是许可的电话。王清江此时正在香江的游轮上,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令人流连忘返。这时候接电话是件扫兴的事。显然,马难生的电话与气氛不合拍。没容他讲完,王清江便发话了:“老弟,这是国际长途,我完全赞成你的五条意见。”关机。第二个电话接通,许可的车正进入聪江城区。许可立即乘车来到马难生办公室。他在省城出差,接到电话后就往聪江赶。李尖端与他合作虽然只有三个月时间,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许总,大概你也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但是有一点你要坚信,聪江人民是诚实善良的人民,不会做对不起朋友的事。”马难生真诚地说:“不能因为有这件事而影响我们的合作基础。希望你并通过你向周总做好解释工作。在此,我先跟你道歉,并在必要的时候登门向周总道歉。”

这就见外了。说真话,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许可非常气愤,多少动摇了合作的信心。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马难生这样郑重其事地跟他解释道歉,他还有什么顾虑呢?唯有干,并且干出样子告慰李尖端的在天之灵。

关于李寻思接任聪江晨丰纸业总经理一事,许可更是没有意见。聪江派最优秀的人才接掌帅印,说明聪江看重这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