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权力天平
3609800000031

第31章 两件大事(3)

激情、欢快、高昂的八运会主题歌在体育馆上空响彻云霄。300名少男少女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一台“巨无霸”彩车载着吴暇、载着歌声缓缓登场。彩车在跑道上缓慢移动,身后是变幻多姿的人造图形。忽而是花,忽而是字,忽而是八运会的吉祥物,把聪江人民的热情用图案表达出来。

吴暇身着白色婚纱礼服,脸蛋白里透红,手握麦克风,宛若天女下凡。由于体育馆太大,观众只能借助望远镜才能一睹她的芳容。更多的只能看到她的轮廓。有一个小秘密观众永远不会发现,那就是歌词歌谱藏在吴暇面前的鲜花丛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唱错、不走调。

曲终人散,彩车正好绕广场一周。

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甚至还不知道演唱者是吴暇而不是大歌星庸之。不是愚弄观众,实在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

5

这是个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没有人能长居英雄榜,没有封顶的世界纪录。

张昌的弟子金霞率先取得女子3000米长跑项目的冠军,成绩是9分42秒12,跟着的还有张昌的另外两个弟子。张昌的运动队囊括了3000米长跑前三名,金银铜全部收进兜中。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对取得金牌的运动员要有所表示。在外地比赛可以发贺电,在家门口比赛发贺电显然行不通,必须亲自慰问。王清江率领聪江党政军领导赴张昌他们下榻的宾馆慰问,接见全体中长跑运动员,并同他们合影留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王清江拉着金霞的手,赞不绝口地称她是聪江人民的功臣……有困难尽管提出来。金霞看到王书记是真情实意,于是提了一个小要求,帮他们还债。中长跑运动队欠内外债接近二万元。

小事一桩,王清江不仅答应还债,还许诺每枚金牌奖励一万元奖金。

“马专员,我是一分钱没有,还得你当面点头。”王清江说。

军分区祭司令员开玩笑说:“王书记真会做人情,你请客,要马专员买单。”

大家笑起来。马难生也有这个考虑。既然王清江现在提出来了,也就没有异议。

接下来是5000米和10000米的比赛。

长度越长越有优势。攻的就是长距离。

所有中长跑项目均有张昌的队员参加。金霞是阵阵不离的穆桂英。

随着一声枪响,运动员犹如脱缰的野马勇往直前。平时是怎么练的,比赛时就怎么发挥。这是张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来看长跑比赛的观众明显增多。聪江的观众通过昨晚的《聪江新闻》知道了聪江还有优势项目。

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看台上不仅有啦啦队,还有大幅标语:金霞,你是聪江的骄傲,我们爱你。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金霞加油!”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响彻云霄。观众的心情紧张而又激动,只要是聪江的运动员不在跑道上领跑,他们的心就怦怦乱跳,恨不得下台替她们跑步。

相比而言,金霞的心比观众要平静得多。平时就是这样跑,只不过这次跑步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跑,聪江五百万人民看着她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一点压力那是骗人的。

金霞在不断加快速度。进入最后冲刺的三圈,必须把选手抛在身后,越远越好,越远越安全,越远越有把握拿第一。“十年磨一剑,刀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哪有不平事?”

成功了。

一花引来万花开。一连几日是好戏连台。金霞让聪江激动了,让聪江沸腾了。一万米成功了,马拉松成功了。

金霞摘走中长跑项目全部冠军奖牌,一人取得四枚金牌。这个成绩在全区是前所未有,就是全省也是前所未有。中长跑运动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聪江人民的士气,激发了聪江人民的爱国热情。为表彰金霞的贡献,地区妇联授予金霞为“三八红旗手”,共青团聪江地委授予金霞为“新长征突击手”,地区工会授予金霞为“劳动模范”。

不是金霞一枝独秀。聪江在这次八运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九块金牌,十二块银牌,八块铜牌。金牌比预计的多出一块,超额完成了王清江下达的任务。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均排在第四位。远远高出聪江在全省经济实力排行榜上的名次。

聪江终于扬眉吐气了。

6

有个共同的心声——奖励张昌。

除了荣誉还应该有待遇,待遇就是职务。具体给哪一级职务,意见分歧很大。但必须肯定张昌是功臣。

正由于八运会的出色表现,聪江体育在全省一炮打响,并在全国也有知名度。世界田联组织已将金霞在八运会的成绩记录在案,新的世界排名表将出现金霞的大名。国家体委开始关注聪江的中长跑项目,派出官员和专家组成的课题组赴聪江调研。有一点已经肯定,金霞将加入国家队参加下一届奥运会。

八运会闭幕后,省体委主任王玲珑不仅没有走,而且还召来了所有的党组成员在聪江现场办公,会上决定带走两个人回省城。一个是金霞,一个是张昌。

王清江反对。聪江不会拱手相让,世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当然,人才是国家的,但是聪江培养的,不能说要就要,总得有个说法。

王清江知道,卡人才不是明智之举,他在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放飞又要牢牢抓在手里,就像放风筝一样,既放得出去又收得回来,这样才叫水平。

磋商。

协商。

省体委的账不能不买。聪江能成功申办八运会,省体委特别是王玲珑主任功不可没。通过主办八运会,聪江的体育场馆建设提前了二十年,城市建设提前了十年。八运会既给聪江带来实惠又扩大了聪江的影响。王玲珑、王清江、马难生三个人坐下来协商,很快就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聪江中长跑运动队更名为省中长跑运动中心,属省体委和聪江行署双层管辖,以省体委为主。省体委斥资500万在聪江城区兴建一座现代化的运动员中心,集办公、住宿、教学于一体。聪江负责征地及施工。除此之外,省体委每年拨款50万人头经费,不足部分由聪江补贴。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既然张昌是将才,就应委以重任。拟任张昌为聪江地区体委副主任。意见不能统一,理由很多,无非是观念不能统一。

争论的焦点是一步到位还是一步一个台阶。一步到位不符合逻辑,更为严重的是违背了《干部任用条例》。还有一点必须道明,张昌不是干部,是合同工,不但不能当体委副主任,就连股级干部都不能当。这也是有文件规定。条条框框越说越多,捆得人束手无策。

对张昌来说,当不当官无所谓,他根本也没想到当官。不当官他照样当教练,当官了还是当教练,没有区别。问题是,提不提拔他已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聪江地委行署向世人表明对功臣对人才的态度问题。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很不明智。

王清江这时候表现得很民主。其实是举棋不定。在干部任用上,他有两个极端:一是喜欢吊胃口,二是出其不意。张昌这样的技术型干部不属于他的视线范围之内,他只管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并且牢牢抓在手上。不重要的干部让他们去争。当也行,不当也可以,影响不了大局。不能都管,也没有精力管起来。放一点权给具体办事的人,可以调动办事人的积极性。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在干部问题上,专员还是少发言好。学业有专工,分工有侧重。王清江沉默了马难生就不能沉默。两个主职都沉默,这个会议就开不下去了。

到了不说不行的时候。马难生开始说话。议论声戛然而止,会场顿时安静下来,都在听专员的意见。

“大家谈了很多观点,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点:第一,张昌不是干部,是工人,要想当干部首先必须转干;第二,张昌现有的级别连股级都不是,不能坐直升飞机当副县级干部。”马难生抓住了焦点陈述:“不错,两点都是事实,没有冤枉张昌。但有一个最大的焦点大家没有发现,那就是张昌在八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如果离开这个事实来谈张昌,这个会议就失去了意义。为什么我们大家不谈这个事实?论贡献,在聪江没有人能与张昌相提并论。他培养的运动员现在只是全省的冠军,实质上已经是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闭口不谈这些,讲所谓的陈规陋习有何意义?张昌不够资格当体委副主任还有谁够资格?《干部任用条例》还有一条规定,对于特别人才可以越级提拔,不是你们所说的一级级来。张昌不当体委副主任对他本人没有损失,对聪江是极大的损失。我们的目光怎么只盯住他是合同工,只盯住别人的缺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是不说自己不行。只会当裁判员,吹哨子、指手画脚,当不了运动员、上不得场、动不了手。聪江有十万干部,但只有一个张昌。聪江不任命张昌为副县级干部,省体委马上就要任命他为正县级中心主任。人家是知人善用,我们是嫉妒人才。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怎么向聪江父老乡亲解释,怎么向世人解释?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讲原则张昌就是合同工,解放思想张昌就是国家级教练员。我的观点是抛弃所谓的原则。”

听了马难生的话,王清江再也坐不住了。再不表态说明他不开明。他接过话头说:“我完全赞成难生同志的观点。张昌同志不但要当副主任,还要打括号注明正县级,与省体委配套,不要让人家瞧不起我们,说我们太小气了。组织人事部门要出台一个政策,以后凡是有特殊贡献的人都要越级提拔,不要怕有才能的人,聪江有才能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要造就一个出人才用人才的氛围,要把聪江建成全省人才的储备库。散会之后,人事局立即办好张昌的干部录用手续,组织部立即发任职通知,要赶在省体委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