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穿越之醉红颜
362300000031

第31章 拜师(3)

杨老先生的家就在洛阳城郊,邙山脚下,绕过一条少有人知的小路,树林深处一栋小木屋遗世独立。木屋四周古木森列,苍翠如云,一条半人宽的小溪缓缓流过屋前,院子里种满了花草,微风吹过,混杂的香气沁人心脾。

我不禁啧啧称道:“先生这里真是好地方,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又不嘈杂,简直就是森林别墅嘛!”

听到我的称赞,杨老先生不免露出得意的微笑,捻须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五柳先生之志,也是老夫平生之愿。”

原来老先生是陶渊明的粉丝呀,我恍然,难怪以他这等学识,都不曾有过一官半职。也对,文人多少都有点傲气,哪里经得起官场的污浊气,还不如寄情于山水之间,让别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去吧。

听到屋外有响动,木屋里走出一位妇人。我并不奇怪屋里有人,这森山老林的地方,总不可能让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一个人独居吧,出了事怎么办,再说了,平时的起居也要人照顾呀。

那妇人看起来也不年轻了,起码已有四十好几,两鬓都微白,脸上也有不少皱纹了,长相虽很普通,可是神色平和,一看就是性格好的人。见到杨老先生,她唇角绽开微笑,迎了过来:“不是说要教书吗,先生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眼角余光又瞥到我:“还带了一位客人,今天可是要加菜了?”

不等老先生开口,我就抢先道:“我可不是客人,是学生。”

杨老先生也微笑道:“三娘,这里大概会热闹一阵了。”

那被叫做三娘的女子闻言,定睛看我一会儿,笑道:“这位就是杨大人的千金吧,果然生得可爱,难怪令尊无论如何也要请得老先生出山授教。”

闻言,杨老先生也笑道:“此女绝顶聪明,实乃老夫生平难得一见,是以名为授教,实乃受教也。”

两个词完全同音,三娘自然无法听懂,疑惑的看着他,我却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不免心虚的讪笑。被他们看做天才,完全是因为我比他们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累积,除此之外,还不一样是个普通人。

三娘虽不懂,但却显然不是个多话的人,再寒暄几句之后就退了下去。杨老先生领我走进木屋,屋内几乎没有什么摆设,除了寻常的桌椅床凳之类的,最显眼的就是贴墙而立的一个竹书柜,占据了一整幅墙面。柜子里密密麻麻的摆满了书,干净得一尘不染,而且还仔细的做了分类,看得我瞠目结舌。

不过,书是易燃品,这么多的书放在这里,这间屋子又是木屋,万一着火了怎么办?却听一旁的老先生回答道:“这倒不必担心,屋虽是木屋,可离树林还有一段距离,厨房也相距甚远,更何况门前有溪水,当真着火也易扑灭。”

我才发现原来我不自觉的已经将疑问脱口而出,于是尴尬的笑道:“先生既选择在这里定居,自然已有周全的准备,是我多虑了。”

老先生长叹道:“难得你一个小小孩童,考虑竟如此周到,实属不易呀。”

见他异样的眼神,我就知道我已经被他归为神童的行列了,解释再多也没用,当下只好无奈的叹口气,闭口不言了。

老先生转身自书柜里取出笔墨纸砚,摆在桌上,然后对我笑道:“老夫本已无可授教,打算辞去西席,但你既不允,就权当交你这小友,我们以文会友,如何?”说完,也不等我回答,径自挥笔狂书。

我凑近一看,他写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初唐四杰中王勃的名句,十几个大字有如行云流水,笔锋遒劲有力,令我不住赞叹。老先生微笑的看着我,接着将毛笔递到我面前,我吓了一跳,问道:“干嘛?”

他道:“既是以文会友,自当留下墨宝。”

墨你个大头宝,我在心底念叨,使劲摇头道:“我的字很难看的,还是不要了。”

老先生以为我谦虚,仍执意要我写,拗不过他,我只有硬着头皮接过笔,胡乱在纸上写下了他刚才在门口所念陶渊明的名句。写完后忐忑的搁笔转头看,果不其然,就见他紧锁眉头不语,半晌才开口:“你见识虽广博,但这一手字却需要勤加练习。”

我心里明白,他这话还算说得客气了,电脑打多了的结果就是手写字难看得不堪入目。

老先生沉吟自语:“见字如见人,如此聪明的女娃,怎可有这等难看之字。”片刻,似做了决定,对我说:“从今日起,你每日必须抄书百遍,直至练出好字。”

啊,我张大嘴,不敢置信的看着他,而他一脸不容置疑的表情,心底叫苦不已。老先生转身又自书柜中随意取出一本书递给我。接过一看,是一本手抄的《论语》,字体倒是很漂亮,龙飞凤舞的,可一想到全书一万多字,我差点没晕过去,立刻叫道:“不会吧,这本书一万多字,抄一百遍不是要写一百多万字,一天怎么写得完,不累死我才怪!”

老先生诧异的看着我,半晌才道:“每日抄两篇,今日先抄学而和为政。”

我没有注意到他奇怪的眼神,只一脸沮丧的盯着面前的书,哀叹不已。天啦,抄书,这简直比杀了我还难受!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谁叫我的字确实见不得人。

哎,只有认命了,抄吧,就当顺便陶冶情操。苦着一张脸,我提起笔,模仿着书上的字迹,一笔一划认真的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