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何日君再来
3661800000015

第15章 第2乐章 流行歌坛著名作曲家排行榜(9)

中国电影歌曲的创作,最初几年,以时代曲的创始人黎锦晖为主力,1934年以后则主要由出身于国内外音乐学府的“学院派”作曲家承担。1937年“八?一三”之后,任光、贺绿汀、刘雪庵、冼星海等人先后离开了上海,1938年下半年开始,在时代曲创作上享有知名度的作曲家陆续被邀请参加电影歌曲的创作,黎锦光、严华、严个凡、严折西纷纷登上了电影歌曲创作的舞台。

姚敏开始电影歌曲的创作是1941年。这一年,国华影片公司摄制影片《解语花》,姚敏和黎锦光、陈歌辛一起应邀为片中的四首歌谱曲。黎锦光负责影片的同名主题歌,姚敏分到了份量最重的插曲《天长地久》,陈歌辛负责的是两首小歌—《农人忙》和《插秧歌》的谱曲任务。这部影片的编剧是文坛名人范烟桥,四首插曲的词均由范烟桥撰写。他的词写的很美,特别是《天长地久》的词,诗情画意,意境深邃。姚敏用音乐的语言把从人间到天上“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表现得既高雅又深沉。影片一经上映,《天长地久》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直至东南亚。这首歌在影片中由白云和周璇对唱,百代公司灌录唱片时男声换成了姚敏,这是姚敏和周璇第一次合作灌录唱片。这首歌是姚敏电影歌曲创作的成名作,六十多年过去了,这首歌仍然被喜欢华语老歌的人们念念不忘。

也在1941年,国华影片公司拍摄影片《恼人春色》时,又邀请姚敏和黎锦光、严个凡一起为这部影片谱曲,姚敏谱写了《划船歌》和《种花曲》。《划船歌》虽是一首小歌,却被姚敏用中速圆舞曲的节奏及优美的旋律,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影片中这首歌由周璇独唱,灌录唱片时加上了姚敏的男声。迄今为止,《划船歌》的所有盒带和光盘都是转录周璇和姚敏合唱的版本。

1942年姚敏为“国华”影片《金玉满堂》写过同名主题歌和插曲《绣花枕头》,这两首歌都不是成功之作,没有流行起来。1945年“华影”拍摄歌舞片《凤凰于飞》,片中11首插曲,姚敏谱写了《合家欢》和《感谢词》,其中的《合家欢》十分流行。

1946年中电二厂拍摄歌舞片《莺飞人间》,姚敏谱写了一首文朗作词的《起誓》,由欧阳飞莺和黄飞然对唱,影界、歌界对这首歌赞美有加,只是由于这两位演唱者都是西洋唱法,歌曲的流行有所局限。

1947年,香港大中华影片公司拍摄影片《花外流莺》,姚敏为这部影片谱写的两首插曲是《桃李春风》和《诉衷情》,后者受到圈内人士赞扬,但没有流行起来。这两首歌是周璇演唱的最后两首姚敏的电影歌曲。

同年,姚敏为艺华影艺社的影片《十三号凶宅》写了一首由谢添作词的《墙》,经白光演唱后红极一时。1948年,白光又在影片《柳浪闻莺》中演唱了姚敏谱曲的《秋夜》和《我是浮萍一片》,都十分走红。这两首歌是姚敏在中国大陆谱写的最后两首电影歌曲。

从1941年到1948年,姚敏谱写的电影歌曲只有十几首,但他的电影歌曲中的名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依然被人们铭记在心。

姚敏香港时代的开始和终结

1949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面临着命运、前途和道路的重新选择。进入1950年,先是姚敏和夫人叶红,接着是姚莉和丈夫黄保罗,先后去了香港。用姚莉的话说,他们是“逃出去的”。

由于生活和环境的突变,初到香港的姚敏和姚莉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开始两年,姚敏写了一些歌,姚莉也灌了一些唱片,只是反响不大,没有形成气候。1954年,战后重返影坛的李香兰应邀到香港拍片,她主演的《金瓶梅》1955年上映,片中插曲《身世飘零》和《兰闺寂寂》由姚敏谱曲。其中的《身世飘零》融入了昆曲的韵味,别具一格;《兰闺寂寂》则被称为李香兰在香港期间的代表作,姚敏因此在香港开始走红。1956年的一部《桃花江》使姚氏兄妹声名大震,姚敏真正的“香港时代”开始了。

和上海时代不同的是,姚敏在香港的走红是从为电影作曲作歌开始的。一部《桃花江》不仅创造了空前的票房价值,还在香港掀起了歌唱片的热潮,开创了此后“无歌不成片”的先河。一部又一部的歌唱片—《哪个不多情》、《特别快车》、《风雨杏花村》、《歌迷小姐》……均由姚敏谱曲作歌。在这些影片中姚敏和上海时期的词作家陈蝶衣、李隽青以及著名导演易文等人合作,推出了多首流行一时的电影歌曲。当时,这些影片虽不能在大陆放映,却在东南亚各国和港台拥有广大的市场,这些电影歌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曾红极一时。80年代,港台歌曲传入大陆,最先走红的就有姚敏和陈蝶衣合作,为影片《风雨杏花村》写的插曲《卖汤圆》。只是,直到现在,许多喜欢唱《卖汤圆》的人却不知道姚敏和陈蝶衣是何许人!

因电影歌曲在香港走红的姚敏,没有影响他继续为姚莉和其它歌星谱写唱片歌曲,数量之多被形容为“浩若繁星”,从港台到东南亚,姚敏的歌铺天盖地。他和陈蝶衣合作谱写的《情人的眼泪》,一举捧红了潘秀琼,成为潘秀琼长唱不衰的名曲,几十年来已有几十位歌星灌录过这首歌的唱片。潘秀琼称姚敏为恩师,她总是说没有姚敏就没有她潘秀琼的成名。由于姚敏的电影歌曲和唱片歌曲捧红了众多的影星歌星,他赢得了“歌坛巨无霸”、“歌坛常青树”、“一代流行音乐大师”的美誉。姚敏香港时代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他用自己的歌使中国流行歌曲的创作和传播,没有在1949年以后中断,仍然统领着港台和东南亚地区流行歌坛的时代潮流,也跟上了世界流行音乐发展的步伐和水平。

1967年3月30日,姚敏、姚莉兄妹应邀出席一个晚宴,席间姚敏突然因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那一年他只有49岁。

在香港,姚敏的逝世被看作是流行歌坛一个时代的终结。

姚敏逝世后,香港出版了《仙乐飘飘处处闻》的唱片专辑,以示纪念。

姚敏的笔名有:梅翁、周萍、萍戈、秦冠、杜芬。

以电影歌曲走红流行歌坛的陈歌辛

陈歌辛是40年代上半叶走红流行歌坛的。他创作的高峰期是1943年—1945年。

陈歌辛早期的音乐活动不在流行歌曲领域

陈歌辛的音乐活动起步较早,但不是在流行歌曲领域。1935年他与陈大悲、吴晓邦合作,创作了音乐剧《西施》,当年9月26日首演于上海卡尔登剧院。此剧由陈大悲编剧、吴晓邦编舞,陈歌辛作曲并指挥,顾文中导演。剧中有一场全是话剧对白,有一场全是舞蹈,有一场全是唱歌,以音乐贯穿全剧,此剧是他们对一个剧种的新的尝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法剧专”担任音乐教师的陈歌辛,与张昊等人开办了一个歌咏指挥训练班,为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培养骨干力量,这是1938年的事情。也在这一年,陈歌辛开始和杨帆、姜椿芳合作,翻译、介绍苏联歌曲。其中的《伏尔加船夫曲》和《快乐的风》,被当年的“新华”影片《儿女英雄传》作为插曲收入片中。

1939年,陈歌辛和吴晓邦合作,创作了四部抗日题材的舞剧—《罂粟花》、《丑表功》、《传递情报者》和《春之消息》,用音乐和舞蹈的语言,痛诉侵略者,表达他们炽热的爱国激情。也在这段时间,陈歌辛创作了爱国抗日题材的歌曲《度过这冷的冬天》和《不准敌人通过》,他还亲自登台演唱过这两首歌。其中的《不准敌人通过》曾在新四军中传唱。陈歌辛的这些经历说明,这一时期他的音乐活动还没有进入流行歌曲创作的领域。

陈歌辛电影歌曲创作的探索阶段

和他的前辈流行歌坛著名作曲家不同的是,陈歌辛不是一出道就写时代曲并因此而走红,他是先写电影歌曲后写流行歌曲,1937年—1939年,是他电影歌曲创作的探索阶段。

陈歌辛最早的电影歌曲,是1937年他为“艺华”影片《三星伴月》写词谱曲的两首插曲—《三星》和《工场》。这两首歌的词和曲,严格说来还不是成熟、完整的作品,只能算是他的习作。周璇唱红了《三星伴月》插曲《何日君再来》,陈歌辛写的两首歌却默默无闻,也没有录制唱片。

1938年,沦为孤岛的上海电影制片业一片萧条,“天声”和“星光”两家小的影片公司,用“明星”公司在租界里保留下来的小摄影棚拍摄了《歌儿救母记》和《桃色新闻》两部影片。《歌儿救母记》由张石川编导,片中插曲《春风野草》由吴村作词,陈歌辛谱曲;《桃色新闻》由张石川编剧、吴村导演,片中插曲《花一般的梦》也由吴村作词、陈歌辛谱曲。这两首歌都由龚秋霞演唱,“百代”录制了唱片,陈歌辛的电影歌曲开始在歌坛有了一定的影响。这是陈歌辛和吴村最早的合作。

1938年下半年,艺华影业公司恢复拍片,陈歌辛为刘呐鸥编剧、徐苏灵导演的影片《初恋》谱写了主题歌《初恋女》。在影片中这首歌由小玉的扮演者张翠红演唱,几年后百代公司则请歌唱家黄飞然录了唱片。这首歌原本就是一首男声独唱的艺术歌曲,陈歌辛根据戴望舒的诗改写的歌词和他谱的曲都具有艺术歌曲的特征,由歌唱家黄飞然演唱比由秦淮歌女张翠红演唱效果要好得多。由于它不具备时代曲的特征,流行的范围有一定局限,但应肯定这是陈歌辛的一首名曲。

1939年,编导吴村为“艺华”执导古装片《王宝钏》,他又和陈歌辛合作,请陈歌辛为这部影片写了三首插曲—《苦菜谣》、《思君吟》和《牛郎织女》。其中的《苦菜谣》是一首领唱齐唱的歌曲,没有录唱片,由张翠红独唱的《思君吟》和《牛郎织女》,百代公司都录了唱片,但也反响平平。

1938年8月,柳中浩、柳中亮兄弟创办的国华影业公司开业,他们先请陈铿然执导了影片《红粉飘零》,片中两首插曲—《四季情歌》和《红粉佳人》由陈歌辛谱曲,路明演唱,没有录制唱片,也没有流行。同年“国华”又请吴村编导影片《歌声泪痕》,吴村和陈歌辛再一次合作,片中四首插曲,由吴村作词,陈歌辛谱曲。其中的主题歌《歌声泪痕》,以《花开时节》为歌名,和另一首《白兰花》,由百代录了唱片,龚秋霞演唱,也没有流行起来,另外的《心碎了》和《何处不相逢》由须平录唱片,更是没有反响。1939年陈歌辛还为“新华”影片《楚霸王》写过插曲《别姬》,为《中国三剑客》写过主题歌《三剑客歌》,都是没有引起多大反响的作品。

两年间,陈歌辛在电影歌曲的创作上,基本上没有打开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电影歌曲和其它流行歌曲一样,都具有商品的属性,要市场接受就要“适销对路”。从影片是否受欢迎,到这些歌曲的词曲是否为观众、听众所喜爱,以及演唱者的歌声、情感是否能引起听众的共鸣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但歌曲本身是否成功,是最根本的。同是1939年,同是国华影片公司,由周璇主演的《孟姜女》、《李三娘》和《七重天》三部影片中的9首插曲,首首走红。这9首歌由吴村、范烟桥、任慕云和严华分别作词,曲作者都是严华。此时的严华在电影歌曲的创作上也是初试锋芒,只是由于他早己是时代曲的著名作曲家,他的风格人们喜闻乐见,他谱出的旋律朗朗上口,而陈歌辛暂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从成名到走红的陈歌辛

1940年,国华影片公司以“国泰”的名义摄制歌唱片《天涯歌女》,编导吴村在片中安排了10首插曲,都由他自己作词,请了黎锦光、严华、张昊、陈歌辛、杨渭汉五位作曲家,加上他本人,来写这10首歌,每一首都是上乘之作,风格各异,五彩纷呈。最成功的是黎锦光的《襟上一朵花》,张昊的《街头月》和陈歌辛的《玫瑰玫瑰我爱你》与《秋的怀念》。吴村是一位能词能曲的著名电影编导,他拍这部歌唱片,一心要推出名曲,除了请“金嗓子”周璇担纲主演,演唱片中大部分插曲外,又请来了在仙乐斯舞厅驻唱的红歌星姚莉和在歌坛小有名气的都杰客串演出,这就使片中插曲有了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演唱风格。吴村的精心策划成功了—周璇唱红了《襟上一朵花》和《街头月》,姚莉唱红了《玫瑰玫瑰我爱你》,都杰唱红了《秋的怀念》。“百代”灌录唱片时,《秋的怀念》也由姚莉演唱。一部《天涯歌女》,让陈歌辛红了两首歌。从此,他以在电影歌曲中走红的流行歌曲走进了流行歌曲著名作曲家的行列。

1941年12月16日陈歌辛被日本宪兵逮捕后,关押在汪伪特务机关76号总部,受了许多折磨,70天后获释时已是1942年的春天了。这一年他为影片《蔷薇处处开》谱写了同名主题歌和片中插曲《梦中人》、《蔷薇刺》、《摇妈妈》、《船歌》,走红的是《蔷薇处处开》和《梦中人》。其中的《蔷薇处处开》,当年比“玫瑰”更走红,大街上、舞厅里,每天都可以听到“蔷薇蔷薇处处开,青春青春处处在……”的歌声。1947年夏天,《蔷薇处处开》曾与李厚襄的《幽情曲》、冼星海的《夜半歌声》、贺绿汀的《秋水伊人》一起,被上海几所著名中学联合推选为最受年轻人喜欢的歌。这首歌是龚秋霞40年代最走红的歌曲。胜利唱片公司灌录的唱片,《蔷薇处处开》和《梦中人》是一张唱片的正反两面,香港时代的姚莉也录过《蔷薇处处开》的唱片。在大陆,人们喜欢唱《蔷薇处处开》,在台湾和东南亚,《梦中人》更为走红。80年代台湾泉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五集的《怀念国语老歌精选》,第五集的书名就叫《梦中人》。

《蔷薇处处开》首映的时间是1942年的9月23日,同年4月“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十二家影片公司已经合并成立了伪“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蔷薇处处开》已属“中联”出品。

1943年5月,汪精卫汉奸政府,认为当时的电影界对“圣战”支持不力,又指示成立了“华影”,作为汪伪政府的直属单位,派他的亲信冯杰出任“华影”总经理。陈歌辛在“华影”音乐部担任作曲,他的电影歌曲创作却由此进入了高峰期,他连续为周璇主演的三部影片—《渔家女》、《鸾凤和鸣》和《凤凰于飞》谱写的主题歌都很走红。

周璇1941年和严华分手,1942年息影一年,1943年复出,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就是《渔家女》。她在片中成功地演唱了主题歌《渔家女》,周璇的“金嗓子”效应,使陈歌辛的这首《渔家女》迅速流传开来。

《渔家女》共有四首插曲,陈歌辛谱写的另一首《婚礼曲》,没有录唱片,也不流行。另外两首是黎锦光的《疯狂世界》和梁乐音的《交换》,都是红极一时的名曲。

1944年,著名导演方沛霖为“华影”执导歌舞片《鸾凤和鸣》,片中10首插曲都由李隽青作词,分别由陈歌辛、黎锦光、严工上、梁乐音、李厚襄、严个凡,张虹,刘惠斯谱曲。陈歌辛谱写的主题歌《不变的心》和插曲《可爱的早晨》都很流行。1945年,方沛霖又为“华影”执导歌舞片《凤凰于飞》,片中11首插曲,陈歌辛一个人就谱写了6首。两首主题曲是他的成功之作,其它4首中有些影响的还有一首《前程万里》,《霓裳队》、《晚宴》和《寻梦曲》反响一般。

“华影”时期,陈歌辛电影歌曲中的名曲,还有白虹在影片《美人关》中演唱的《我要你》、龚秋霞演唱的《千里哀鸿》插曲《是梦是真》等。

“中联”、“华影”时期,陈歌辛的电影歌曲已经查到的超过了40首,他越写越红,红极一时。

陈歌辛的电影歌曲只捧红白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