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濯尽浮尘:每天傍晚的心灵清洗课
3665800000066

第66章 听从内心的声音——坚持自己的舞步

凡俗的我们需要他人,

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肯定;

凡俗的我们追随他人,

为了慰藉自己麻木的心灵;

凡俗的我们遵从他人,

通过别人实施催眠和自我催眠;

凡俗的我们渴望他人的光明,

却不懂得用心底的光明照亮自己。

跟随自己的心灵吧,

你才不会被他人的脚步绊倒。

邓肯的一生跌宕起伏,绚烂多姿,这在她坦率、闻名的《邓肯自传》中有真实可感知和深入人心的讲述。

这位诞生在大海边的女孩自幼不相信圣诞老人,而且蔑视一切陈规,讨厌所有的浮华做作,仅仅听从内心的声音。

邓肯还小的时候就自创了一种“新的自由舞蹈体操”,该舞蹈不同于当时舞台崇尚的芭蕾舞。和许多家长一样,望女成凤的母亲为了女儿将来能在舞蹈界有所作为,也把女儿送到一个著名的芭蕾舞老师那里去。

老师要求邓肯用脚尖站立起来走路。邓肯问为什么,老师说这样才能体现美。邓肯却认为这是违背自然的。结果没学几天,她就再也没去了。她厌恶芭蕾舞的程式化,厌恶那种约束人的舞鞋和束身衣。从那时起,她就朦胧地意识到她理想中的舞蹈应该是这样的:一定要表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仅仅需要听从内心的声音。

邓肯告诉母亲,老师教的舞蹈与自己理想中的舞蹈完全不一样。母亲听完后,不仅没有责备她,反而说:“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舞蹈才可以真正地表现自己,那么就勇敢地去跳自己的舞蹈吧。孩子,自由地表现艺术的真理,也是生活的真理。”

九年以后,母亲带着她来到芝加哥。许多剧团经理看了邓肯表演的舞蹈,都说不错,只是觉得不适于舞台演出。但她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拒绝了权贵们用以寻欢作乐的高酬演出邀请。她们一度身无分文,仅靠一箱番茄和母亲的支持维持了一个星期的生计。经历无数的坎坷波折,她依然听从内心的声音,依然“跨大步伐,跳前跳后,跳上跳下,仰高头,挥动臂膀,跳出我们先人的开拓精神,我们英雄的刚毅,我们妇女的公道、仁慈和纯洁”。

听从内心的声音,这给了她异乎寻常的生存勇气。她和母亲去了伦敦,在绝望的谷底得以重生,有幸遇到著名歌唱家坎贝尔夫人。这位夫人发现了邓肯新式舞蹈的价值。在坎贝尔夫人的帮助下,邓肯的舞蹈大放异彩,轰动世界。她振奋人心、难以超越的舞蹈思想和舞蹈动作影响了世界舞蹈的发展进程,最终成为“现代舞之母”。

还有这样一个人,他也是一个听从自己内心的人。他出生于一位富商的家中,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为一名绅士,少年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为文人,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画家。青年时,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这时的他可谓达到完美,他几乎都拥有凡人所能想到的所有优点:高大帅气,诗文书画,珍宝钱财应有尽有,而且家庭和睦。

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没有告诉谁,只身前往杭州一家寺庙遁人空门。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来劝他还俗,但都被拒绝。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淡答道:“我想来就来了。”这句话令多少人震惊。在现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心不为形役”?世俗的世界上让多少饮食男女承担了欲望的负载。他却轻松地从中走出,让人感叹也让人敬佩。

当时的国画大师金智勇也对他的行为不理解,并亲自到杭州看他。而他的回答却是:“我能做到最好,所以我就选择了。”此后的他一心钻研佛法,足不出户,终于成了佛学专家,被人们尊称为“弘一法师”。这个人就是李叔同。

其实,面对纷扰的人生,谁也不是解脱者,也不是怎样认识并追随他,而是如何了解我们自己。所有作用在外在的心灵力量,都注定消耗和浪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解脱者或权威能给我们关于自己的知识。

了解自己,跟随自己,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即使自己不能成为圣人,只要心中有了圣人的目标,在别人眼里,你也将成为一位圣者。

心得

善于倾听永远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只不过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往往习惯听从外界的声音而不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听从内心的声音,心底的声音会告诉我们最真实的愿望和感觉。

听从内心的声音,才是指引方向的正确旋律!那和跟着感觉走是一个道理。所以说事事重在自我感受,从中发掘哲理与真谛,指导自己的人生!

德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席勒也是一个听从内心声音的人,他曾经被送到斯图加特的军事学校里学习外科医学。学校的管理像监狱一样,这令他十分厌烦,而对于作家职业又是那么地无限向往。于是,他破釜沉舟,冒着可能衣食无着落的危险开始在清冷的文字世界里畅游,很快创作了两部伟大的戏剧,闻名于世。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当我们茫然、犹豫、困惑,不知如何取舍时,那就听从内心的声音!听从内心的声音,听从内心的指引,我们就不会迷惘!听从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才不会被别人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