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李世民情史
367200000040

第40章 《发兵》

40 发兵(长孙明)

云定兴的中军帐内,李世民正极力游说这左屯卫大将军发兵雁门勤王。

云定兴只是摇头,道:“为什么我不能发兵,缘由前天不是已经都说得很清楚了吗,二郎还有什么不能明白的呢?”

李世民道:“我不是不明白将军的意思,但我现在有一条计谋,将军用之,可大大牵制突厥军,自身的风险也不是很大,则何乐而不为呢?”

“什么计谋?”

“始毕此次围攻雁门,其用兵大大有违突厥平日的习惯,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无非是认定勤王大军在仓促之间不能集结前来救援。如果我们把自己伪装成一支庞大的部队,白天旌旗招展绵延十里,晚上锣声隆隆响彻九天,则突厥以为中原的勤王军队大批杀到,心惊胆战之下就会望风而逃,甚至自行解围而去。”

云定兴脸上摆出一副容忍着小孩子异想天开的神色,道:“二郎大概是史书兵书读得多,却没有经过什么真刀真枪的战阵吧?恕老夫直言,这种计谋实属纸上谈兵。二郎是想模仿当年三国的诸葛孔明使那唬住司马懿的‘空城计’吗?但今日不同彼时。当年孔明善谋之名震动天下,司马懿在他手上也吃过很多苦头了,所以偶尔使一次空城计,还能蒙他一时。可现在突厥哪晓得我们是何方神圣?对我们全无畏惧之心,怎么会仅仅因为多见旌旗、多闻鼓声就给吓住了呢?他们一定会派出哨探前来查明真相,一旦发现我们不过是虚张声势,那时不但不会被吓住,反而会发兵前来将我们踏平,那岂不是引火烧身了吗?”

“不错,突厥一定会派哨探前来。但既然是哨探,人数就不会太多。我请求将军挑选十到二十名熟悉突厥的精锐之士,加上我带来的十人,在大军十里方圆之内巡游,歼灭这些前来查探真相的哨探,至少是让他们无法接近大军,查知真相。这样突厥大军就会更加疑惧不安。他们见我军如此声势浩大,一定不敢轻率冒险,派大队兵马接近。可是小队哨探又都被我们或是歼灭,或是赶走,这即使不能吓跑他们,至少可以让他们不敢全力攻打雁门,而要分兵到这边来对我们进行戒备。”

云定兴忍不住讪笑出来,道:“二郎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但也未免过于不知天高地厚了。你领着区区二三十人就能歼灭阻拦突厥大军派出的所有哨探,那是谈何容易之事?”

我在旁边忍不住插嘴道:“我们护送公主到这里来,路上就曾经以十三人之力全歼了一支三十六人的突厥哨探。这十三人之中,还包括了受伤的公主和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二郎还要分心守护公主。有这样的战绩作证,将军还认为二郎只是会得胡吹大气,是不知天高地厚吗?”

不等云定兴发话,李世民接口道:“而且,我现在还有了一套比那时更好的法子,那就是经过这位熟知突厥的小兄弟的指点训练,我带来的十人已经能够伪装成突厥人。突厥军远远看到我们时,都分辨不出真假。待到他们走近,我们就突然发难,他们猝不及防,要将之歼灭其实并不真的那么难。我请求将军挑选熟悉突厥的勇士,也是为了能让他们经这小兄弟稍作训练,就能和我们一样,起居行止与突厥如出一辙。这样我们这一支二三十人的小队伍,就能做到来去如风、杀敌如麻,不要说突厥军派出的哨探,只要是人数不多的散兵游勇,我们都能把他们干掉。如果遇到大队突厥军,我们又可以扮作是他们的友军,乘机向他们撒播勤王军队大举杀至、已有很多小队突厥兵落单遇难的谣言。他们确实不断地损失兵力,数量虽小,但已足够打击士气、动摇人心。谣言又是通过他们以为是‘友军’的人传播出去的,辗转相传之后,很快就会无法查出最初这谣言是从哪来的,这就会造成他们内部人心惶惶,反而更加不敢轻率接近我军,以免惨遭全军覆灭之祸。”

云定兴沉默了下来,看他面上神色,似是颇有些心动了。但他想了一下,又道:“可是,突厥军或许害怕而不敢接近我们,我军却是往他们靠近,除非真的能吓得他们自行后撤、甚至退兵,否则这里离雁门不远,行军数日之后,两军自然而然就会碰上,真的就要打上一场硬仗了。”

李世民道:“我军不妨慢慢前行。行军迟缓,也正说明我军人数庞大,难以快速挺进。这一方面施予敌军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的确需要拖延时日,等候真正的勤王大军到来。”

云定兴站起身来,踱来踱去,仍是犹豫难决。

李世民又道:“将军已经知道皇上被困雁门之事,却迟迟不肯发兵,这一条贪生怕死、见死不救之罪,你怎么躲得过去?皇上如果解围,一定恼你不尽臣忠;皇上如果身死,朝廷要找替罪之人,也会拿你开刀。本来公主在此养伤,你还可以拿公主作挡箭牌,说你要留在这里保护鸾驾,因此分身乏术,无法兼顾勤王之事。可现在公主不辞而别,你就连这个借口都没有了。他日兵部追究起你的罪责来,你还有什么可说的?但如果现在你发兵前往雁门,无论能不能吓退突厥,至少是向朝廷显示,你有尽力而为。这中间的利害关系,还望将军三思!”

云定兴踱步得更快,显见他内心烦躁异常。但李世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从左走到右,又从右走到左。最后,他终于在李世民面前顿住,道:“你真的可以保证不会让突厥哨探能查明我军的真正实力?”

“我愿立下军令状,以这项上头颅担保!”

“好!”云定兴终于一拍书案,“那就依你之计而行吧!”

我们从云定兴府中走出来,李世民望着北面,出了好一回神,道:“云定兴如此大张旗鼓,发兵雁门,突厥军的注意力应该就会全部给吸引到这边来,再也顾不上搜寻公主的下落了吧。”

原来李世民这一条计谋的真正用心是这样的。

我点点头,道:“你成功说得云定兴发兵雁门,这已经是最大限度地帮助了公主,余下的事情,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不过,公主是好人,我相信:天,也会帮助她的。”

李世民转过头来看着我,慢慢握起了我的手:“谢谢你,阿明。”

我心中一跳,道:“为什么?是我帮公主瞒过了你,你不是应该生我的气才对吗?”

“这不能怪你,是公主命令你这样做的。她的号令,自然是高过我的了。你服从于她,又有什么错?……其实,我早该知道……”李世民转眼望向远方,“……她……首先是公主,然后……才是洛洛……”他的眼中,又流露出那哀怜的神色……不,也许是……怜爱……吧。

本章史实相关注释:

史书上记载的李世民对于雁门之围的作用,也就是向云定兴献了这么一条疑兵之计。真实历史上,这条疑兵之计对于雁门之围的解除,其实没多大作用。此其一。其二,这条计谋是否像史书上说的那样“神妙”?客观地考虑,这并不是条什么妙计。正如这小说中借云定兴之言说出我的想法,这种疑兵之计,只能用于吓唬对己军本来就有畏惧之心的敌人,否则只会引来注意,招致大祸。说起来,这时的李世民还是实在太年轻,胆气很足,但要说计谋很深就不见得了。当然,也许当时有些其它的因素史书里没有提到,可能使这条计谋是可行的。例如像这小说里编的那样,有要为公主着想而要转移突厥大军注意力的动机在前,又有李世民这支扮作突厥军十分神似的奇兵在后,如此配合起来,这条计谋才显得真的是条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