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李世民情史
367200000043

第43章 《重逢》

43 重逢(长孙明)

当我们与云定兴的军队会合时,却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来自洛阳的勤王大军竟也在这个时候赶到了,是由左翊卫将军王世充率领的。而对我来说,还有一桩喜讯——哥哥也跟着军队来了。

窦琮去向云定兴报告李世民之事,我就赶忙去洛阳大军中找哥哥。我们兄妹二人相见,虽然只是分开了十几天,却是恍如隔世一般。我忍不住投入他怀中,放声大哭起来。哥哥给我吓了一跳,连声问我:“怎么了?怎么了?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是二郎对你不好吗?”

我想说什么,但哭得根本什么都说不出来,只能用力地摇头。哭了好一会儿,才终于能说出话来,就一五一十地把李世民冒险入谷查探突厥大军真相的事说了出来。

哥哥听得也是面色大变,道:“现在洛阳的大军已经来了,我们的兵力不在突厥之下,完全可以跟他们正面交锋。这样吧,我去跟王将军说,你去跟云将军说,马上发兵前去雁门接应二郎!”

我连连点头,赶紧回转到云定兴军中,却见兵士已经纷纷动身起行。窦琮从云定兴中军帐中出来,见到我就笑道:“你不要再哭哭啼啼了。云将军已经下令,马上全军急行,赶去雁门。”我欣喜若狂,又赶马到洛阳军中,哥哥出来跟我说,王世充一听了他的报告,也是立即下令大军全速前进,赶往雁门。事情突然有此转机,我们都是狂喜得有如梦中。但此时也无暇多想缘由,跟着两支大军就直奔雁门而去。

申酉交际之时,雁门已遥遥在望。我急于探知李世民的安危,跟哥哥商量了一下,便向云定兴请求,请他派出一支百人轻骑,与我们一起先行一步赶去雁门外的山谷。谁知云定兴竟是左推右搪,说要先入雁门。哥哥转而求助于王世充,可是他也顾左右而言其它,只说当务之急是进入雁门见驾,其余都是不打紧的事,明天再说。

这一下,我才猛然醒悟,这二人急于赶赴雁门,考虑的绝非李世民的生死,而是谁能抢先进入雁门,谁就能在皇帝面前成为救驾功臣第一人!明白了这一点,我心下一片冰凉。还以为这次世民有救,却原来那些官场老手哪会把他这么一个其实身无官位的小子的性命安危放在心上?突厥是撤退还是埋伏,都不重要。现在隋军与突厥军兵力相当,已然不再害怕突厥军会从山谷之内杀出突袭,可以说雁门之围已解。对他们来说,现在的头等大事,是皇帝会认为是谁解的围。

哥哥也明白了这一点,一时之间与我面面相觑,作声不得。心乱如麻之间,我忽然心定神明,抬头道:“哥哥,我们长孙家的那九名家人你也带来了吧?”

哥哥点了点头。

“那就行,把他们都带上。云定兴和王世充不会去救人的,那就我们自己去!”

哥哥大惊:“我们?就我们十一人?那能顶什么用?”

“不需要顶用,我要的是跟在二郎身边,无论是生是死!”

这一句话就够了。哥哥没有再问什么,叫上那九名家人,离开大队,向着雁门郡城外的山谷疾驰。一路上我们没有再交谈一句,我心里也什么都想不了,满脑子只跳动着一个字:“快!快!快!”

奔近谷口的时候,忽见斜坡上一棵大树后一个人影站了起来,向着我挥手叫唤。我定睛看时,认得正是李世民那十人中的一个,名为刘弘基的,之前正是他与段志玄作为哨探往北查探。

我们迎上前去,刘弘基也飞奔下来,跑到能互相听见对方话音的距离处,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气喘吁吁的叫道:“明公子,明公子,不用担心了,突厥大军真的撤走了!”

我心头一松,一时之间全身发软,身子一晃,几乎就要从马上栽下来。幸好这时哥哥从后赶至,一手扶住了我。我定了定神,问已经赶到身前的刘弘基:“你们已经进去山谷查探过了?那二郎呢?”

刘弘基道:“是的,我们进去过了,里面连一匹马都没有留下。但二郎还是不放心,留下我在这里继续监视,命我黄昏之前再赶回去向云将军汇报此地情况,他自己则继续往北边追了下去,要确定突厥为什么突然撤军,是不是真的撤退。二郎对行兵打仗之事一向甚为谨慎,他还在担心这会不会是突厥大军的诡计,怕他们是故意撤退一段距离,让雁门疏于防范,待得雁门大开城门接纳云将军的勤王军队时,就会返回突袭。”

听他这么一说,我本来已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急道:“什么?二郎还继续往北追去?那如果他与突厥后撤的军队碰上,岂不是……”

我不再往下说,甚至不再理会刘弘基,向哥哥和那九名家人打了个手势,拨转马头就向着北边飞跑而下。

我们继续策马飞奔了约半个时辰,来到一个“之”字形的下山的山道,远远可以看到下面的山道上也有一小队人马正在奔驰,看样子正是李世民他们。我心中欢喜得炸开了一般,但此时离得尚远,也无法呼叫,正要催促坐骑跑得更快。忽然,我发现下面的山道上,迎着李世民的方向,另有一骑在飞快地向他奔近。

我勒停了坐骑,凝神看去。这时夕阳西斜,余晖映照在那人的脸上,亮晃晃的,晃得我眼前一阵眩晕。近在身边的哥哥看到我神色不对,又伸手扶住了我,关切地问:“怎么回事?”

我没有回头看他,双眼仍是紧紧地盯着那一直向李世民奔驰而近的人,耳边是我自己的声音响起:“公主……”

本章史实相关注释:

真实历史上,王世充率领的不是洛阳、而是江都的军队去勤王的,而且由于江都离雁门太远,其实他才走到半路,雁门之围就已经解了,他于雁门围解并无尺寸之功。但他很会做戏扮忠心,据《旧唐书》记载:“(大业)十一年,突厥围炀帝于雁门,世充尽发江都人将往赴难,其在军中蓬首垢面,悲泣无度,炀帝以为忠,益加信任。”因此杨广后来没有奖赏什么雁门勤王有功的人,反而却因此事器重起王世充来。这里为免再增加读者不太熟悉的历史人物,就把率领洛阳勤王大军的人写成王世充,除了上述原因,也是鉴于他后来的命运与洛阳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