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心灵修行记
36840500000151

第151章 154章:好好地活在今天,好好地死在明天

人生在世,每个年龄段的思想,基本上都不会太一样,有些人虽然执行力很强,但多了一份鲁莽,有些人殚精竭虑,却从不那么多踏几步,人生,没有人不想好好的生活,但事实上,太多的磕磕碰碰,已让我们内外交困,发觉人生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会让人焦虑,内在的东西,更是让人头疼不已,我们几乎都曾这样问过自己:“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如果你未曾来过这世上,任何想法都无从说起,又何谈面对?

有那么一部分人,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了,活着既然是一种沉痛,不如没活过,于是彻底终止所有的念头,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明白,活着会在乎,越是在乎,越是难以承受,追根结底,除了现实其他因素,无非就是被理想和完美摧毁了自己的意志。

譬如说抑郁症,它被列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逐年有升高之势,患者意志消沉,多数伴有自杀心理现象,按专家们的解释,它的病因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脑分泌的化学物质不平衡,目前并无有效的医治手段,另一种是心理因素所引起,通过心理调节,是可以减轻患者症状。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张国荣,以他的身价,功成名就,怎会以死求得解脱?比较公认的说法,他的死因正是属于前者,很难医治,只能用自身的意志力去对抗,不过话说回来,越是有所抵触的抵抗,长期托而未决,久而久之将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压力,从生理上、心理上,哥哥也许真的抵抗太久了,实在太累,招架不住了,从他留下的遗书分析,其中有两句特别醒目,“这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我一生未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看得出,哥哥备受煎熬,真的无法再抵抗,最后一句,强烈表达了他绝望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为何是我中了不治之症,我又没有做过坏事”

按理说,张国荣不差钱,他不会傻到不想去积极治疗,可结果是让他绝望的,用金钱也解救不了他的痛苦。

写到这,笔者突然有感而发,人为何非要去抵抗?非要争气?哥哥的死绝非软弱,相反,他更渴望好好的生活,只是顶着压力由来已久,已经再也没有力气了。

现实生活中,产生轻生念头的人不在少数,如今的有些小学生,只是没完成作业,被老师臭骂了一顿,想不开就跳楼了,有的老人身患重症,怕给孩子们添麻烦,一心寻死,还有一部分作家,比如海子、胡迁,做着理想的事,却过着没体面的生活,自寻短见,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太多的事例,擢发难数,如果说生理上的抑郁症,无药可解,那心理上的抑郁,个人认为,完全可以避免自杀的行为,至少可防可控。

我们必须摸清一个现状,人是有缺陷的,只有通过改善自身的不足,才能有效制止心理上的冲突,现实的正面是一回事,然而,精神世界也属于现实的范畴,两者不可废,废掉一个,都有可能招灾引难,引起心理的不适。

比方说,我们上面提到的小学生因被老师臭骂,寻了短见,如果在这之前,他的家长在平日里,明确地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是好是坏,记得和我们先商量,切记不能拿生命开玩笑,这样的话,我们将无比痛心,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相信做足了孩子的思想教育,逐渐引导孩子的个性往正面发展,这种结果基本上不会发生。

记得早在二十年前,笔者也曾无数次问过这样的问题:“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那时感觉自己特争气,特好强,急需满足欲望,一头栽在自以为很正能量的强烈抱负状态,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什么都想要,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我啥都没得到!得不到满足不了也就算了,还把心情搞得特别压抑。

不过,这还真得益于笔者长期思考的习惯,耗时十余载,我也渐渐懂得了自己,从前那些自认为很正能量的东西,其实是我们误把它们当作了一种压力作为内驱动,急于得到、在乎得到的仅仅是想要的一种结果,而不是在享受一种充实的过程,这种感觉显然有太多的杂质,不利于厚积薄发!

后来,我就转入内练的思想状态,觉察到精神世界的快乐感甚为丰富,它无需太多的东西,能回归零界状态更好,它清纯无比,思想畅通无阻,反而有助于开拓全新的领域。我们不应当把口号当作强迫、压力驱使,而是无视它们,让心放空,让快乐和自由去寻找答案。

诚然,任何一种想要的念头,多少都带点强迫性,能好好的活在今天,不失快乐和充实,能好好地活着,不一定能好死,但不好好地活着,一定不会好死,因为那种死,精神是痛苦的。

有生就有死,生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好好地活在今天,好好地死在明天,无需惧怕敏感,死亡会何时来临,从好生到好死,整个生命均是享受自然和充实的过程。

原创:心灵修行记

笔名:青灯禅

《心灵修行记》一直致力于心理破译、心理学、心灵鸡汤、草根传志原创语录、心理免疫学、行业内幕预测、未来科技猜想,以真实故事为主导,也包括极少部分小说的成分,意在开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仅供参考,旗下有《奇缘传》、长篇小说《凡人悟道斗恶魔记》等作品,欢迎关注这三部作品更新情况,谢谢。

笔者已委托维权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作品,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