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病痛一扫光
3685100000007

第7章 日常小病老偏方,小病小痛一扫光

平时遇到小病小痛,就可以自己巧妙治好。

48.生姜水刮擦,速治风寒感冒

症状:中老年人风寒感冒

偏方:用生姜榨汁,按1:1与温开水混合。在颈椎旁的皮肤上涂点生姜水,然后用一个1元硬币在皮肤上用力刮,刮的方向是与脊柱平行,从上往下用力刮三四下,至局部皮肤变红、变紫为止。颈部刮完,轮到胸背部,即胸椎旁两边的肌肉区域。

人到老年,抵抗力一般都会变差,我的隔壁以前住过一位老伯,就很容易得感冒。有一次他又感冒了,吃了两片药,睡了半天,还是头痛得厉害,而且背部发紧,像背了个龟壳。他以为药没有效果,又吃了三片,不一会就胃痛起来了,他又吃了两片胃药才缓解。他实在折腾不起了,就等我下班回来敲门来拜访我。

我听他说完症状,又检查了一下,跟他说这是得了“风寒感冒”。老伯一听,就说这感冒实在难受,吃药又不顶用,有没有其他办法缓解一下呢?我说当然有,让他脱下上衣,马上给他做个刮痧治疗。

刮痧前,我先切了几片姜,压榨了些生姜汁出来,用温开水以1:1的比例混合,然后涂少量姜水在老伯的颈椎脊椎两侧旁开约2厘米的皮肤上,也就是中医所讲的膀胱经所过区域。再用一元钱硬币,沿与脊柱平行的方向,从上往下用力刮三四下,见皮肤发红、变紫即可。刮完颈部后,就到胸背部,即胸椎旁两边的肌肉区域,同样是沿脊柱平行的方向竖向刮,刮到皮肤发红、变紫。

毕竟是拿金属刮皮肤,所以老伯一开始觉得有点痛,我告诉他要忍着,见他实在受不了,就再加点姜水润滑。等我把颈部给刮完后,老伯立马就觉得头不那么痛了,等我再把胸椎旁的皮肤给刮完,老张更觉得发紧的背部立马松弛下来。我又在胸背部沿着一条条肋骨多刮了几条痧斑,完工后老张大呼舒服,说背上的龟壳已经完全不见了,但头部前额处还有点痛。于是我又在他的眉毛上缘和发际处涂点姜汁,然后紧靠着眉毛的那点儿皮肤,沿着眉毛向左向右刮,再沿着发根横向刮。最后,又在眉毛之间的印堂穴位置,从上往下刮了几下。这么一来,老伯说现在连最后的一点疼痛也消失了。我告诉他,虽然症状缓解了,但还是要注意休息。我让他回去喝杯热水,早点上床睡觉。第二天我出门的时候,碰见老伯,他说全身已经没有任何症状了。

为什么刮痧的效果这么神奇呢?说起来还是有科学根据的。感冒患者之所以感到身体会发热、头痛、身懒、全身酸痛,直接原因是感冒时体内的前列腺素水平明显升高所致。市面上大部分感冒药的作用原理就是降低前列腺素水平。而大量研究表明,刮痧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也能够起到降低体内前列腺素含量的效果。此外,感冒时患者怕冷、背紧,是因为此时皮肤下血管收缩,肌肉收缩痉挛,而刮痧时能够直接使皮肤下的血管扩张开来,同时令肌肉迅速放松,其起效速度往往是感冒药都望尘莫及的。

其实刮痧不用生姜水,使用普通的温水或润滑油也可以,但如果加上生姜水效果会更佳。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抗炎、止痛的药效作用,与感冒药本身有类似的效果。采用生姜水在背部太阳经刮痧,用生姜的药效达到解表祛风散寒效果,刮痧以利风邪外出,双管齐下,疗效当然更好。

但要注意,刮痧这种手法,一定要有适度的力度。如果只是像挠痒痒一样,刮不出痧斑,效果就不明显了。

另外说明一下,在前额处刮痧之所以选择眉毛上端或发际处,原因主要是怕刮出来的痧斑影响面容,但如果感冒后能够请假在家里休息,也可以直接在前额处刮,一般痧斑在一两天内就会自动消失。

49.打嗝不止,按按攒竹穴深呼吸

症状:呃逆(打嗝)

偏方:用双手拇指点按、压迫两边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的攒竹穴,力量由轻至重,直到产生局部酸麻胀的感觉,再逐渐增加强度(刺激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并配合深吸气屏气动作。

呃逆病名首见《万病回春》。古称“哆”“哕”,俗称“打嗝”“打呃”,又称“哕逆”。虽然打嗝不会死人,却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症状。好在一般的打嗝在数分钟内即可平息,或者喝口水,咽口馒头,或做些其他事分散下精神就能消失,但也有些打嗝相当顽固。

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书第一册(《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第154页:《打嗝不断,烧一片指甲让你很舒畅》)中,我曾介绍了几种治疗打嗝的方法,书出版后,我接到不少读者电话、短信、信件,有不少人说上述方法效果挺好,但也有人反映并不理想。这不奇怪,临床上病情千变万化,不可能做到一种方法能够百试百灵。下面就结合病例介绍一下其他有效方法。

上个星期我才接诊过一位呃逆患者,他是傍晚快下班时才来的。他是一个单位的副总,姓李,中午吃饭时喝了点酒,结果饭后就开始不停打嗝,在同事、下属面前很是尴尬,都没法再上班了,于是直接来医院挂了个急诊号,急诊科的医生给他打了胃复安,还进行了针灸,但仍然无法止嗝,于是就让他直接上来找我看了。

本来治呃逆用针灸的方法是非常理想的,不过由于患者刚刚才扎完针,再扎就不太愿意了。我想了一下,告诉他用按摩方法也能治,李总听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我让他坐好,自己站到他面前,用双手拇指点按、压迫他两边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的攒竹穴,力量由轻至重,直到产生局部酸麻胀等感觉,等患者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强度。约2分钟后,只见他的呃逆已开始减少,我再让他同时做深吸气动作,吸足一口气,然后屏气10~15秒,之后再吐气。吐气时我同时松开双手拇指,停止按压攒竹穴,等他深吸气及屏气时再重新按压。这样反复操作了四五次后,李总的呃逆就基本停止了,我让他休息几分钟,自己则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十分钟后,我收拾好了,李总的呃逆也没有再出现,我告诉他可以回家了,如果还有复发,就按照我这样的操作自己进行,李总很高兴地答应了。后面几天,我没有再见过李总,但却有另外一位患者来找我,说是李总的下属,李总当天治疗后打嗝再没有复发,在单位里还大力宣传我的医术高明,所以他才会专程前来就医的。

中医学认为,呃逆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致,西医称膈肌痉挛。西医学认为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性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从进化学的角度看,呃逆是一种反射活动,和呕吐反射、咳嗽反射本来均属于人体的正常反射途径,但随着人体的进化,呃逆反射渐渐退化,一般情况下均不会出现,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个原本退化的反射又会重新兴奋起来,导致频繁打嗝症状的出现。

“攒竹穴”为临床上治疗呃逆的常用有效穴位,有效率一般能在80%以上。它为足太阳膀胱的经穴,足太阳膀胱经挟背,与膈、脾、胃相连,因此按压此穴,就有宽膈降逆止呃之效。

而从西医学看来,呃逆本是一种神经反射,只要有方法能够干扰、打断这个神经反射,使这个反射活动中断,就能使呃逆消失。比如我们一般用的喝口水、咽口馒头,或做些其他事分散下精神,这些方法对于不少轻微的呃逆确有疗效,其原理就是干扰、打断了呃逆神经反射。攒竹穴所处的皮肤中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当刺激攒竹穴时,通过神经可直接兴奋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干扰、打断呃逆神经反射,从而达到治呃逆的效果。

至于深吸气屏气法,也有其治疗原理。从中医学来说,呃逆是气机上逆,而深吸气屏气,本身就是一种调气方法,自然能够治疗气机上逆之病。

现代医学证实,屏气10~15秒,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会增高,令脑部的呼吸中枢兴奋起来,从而干扰甚至阻断呃逆神经反射。这种方法在西医临床上经常用到,比如某些疾病的手术中,患者常出现呃逆,影响手术进程,甚至不得不放弃手术。此时,有一种方法叫做重复吸入自体二氧化碳法,其操作就是用面罩紧密罩住患者口鼻部,令患者深吸气,慢呼气,从而提高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均可使患者的呃逆迅速停止,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下去。

50.尿频了,别急,有的是对治妙方

症状:老人肾阳虚引起的尿频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市面上购买中成药“缩泉丸”,按说明书剂量服用。或取乌药、益智仁、山药各10克,三碗水煎至一碗水服用,每日1剂,每日一次,连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对不少老人家来说,尿频的确是个伤脑筋的事情。三年前,七十岁的罗大爷就发现自己上洗手间的次数频繁了。尤其天气不好,气温较低时,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要上一次洗手间。晚上更是要起来好几次,而且如果气温越低,这种情况似乎就会越严重。罗大爷年轻时当过兵,战友们主要都住在北方,多次邀请他冬天去聚聚,一起赏赏雪,喝喝酒,但因为这个尿频的毛病,罗大爷根本不敢前往。

刚开始罗大爷觉得这是年纪大的自然现象,但年年如此,到底是影响到了精神状态。最后还是家人拉着罗大爷去医院做检查。经过了几次检查,排除了前列腺增生、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最后还是确定不了病因。家人还想再给老人做多几项体检,但罗大爷已经厌倦了不断做检查,就想来找中医看看,经人介绍找到了我。

我接诊罗大爷时,摸他的脉象,发现肾脉很是虚弱,再追问他全身的症状,发现原来罗大爷除了尿频外,还经常有腰部酸软酸痛、膝关节怕冷酸痛、全身怕冷的症状,这些都提示患者有肾阳虚的征象。此外,罗大爷这些症状都与气温有关,温度一低,各种症状都会一起加重或诱发,这显然更加支持肾阳不足,不能温暖全身的判断了。

病因找到了,药方就容易开了,我写了三味药:乌药、益智仁、山药各10克,三碗水煎至一碗水,每日1剂,连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或将三味药等份研细末,每次5克,用水冲服,同样是每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这个方子有个名字叫“缩泉丸”,最早记载于宋代陈自明撰写的《妇人良方》。“缩”,有减缩收敛之意;“泉”,原指水泉,此处则指尿液。缩泉丸的功效简单来说,就是“补肾缩尿”。

中医认为,肾主水,人体的排尿功能与其相关。肾为什么能够影响排尿呢?因为肾与膀胱是互相络属,互为表里的。小便的排泄与储留,全靠膀胱气化所司约,而膀胱要靠肾阳的温养,才能气化津液和司开阖以约束尿液。肾气充足,温煦膀胱,人体水液就会正常代谢。但现在患者肾阳不足,中气下陷,膀胱失约,就会导致膀胱气化制约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多尿的毛病。方中乌药温肾散寒,益智仁温补肾阳,配以山药,共奏补肾固精,温肾缩尿之功。服用本方,能使肾虚得补,精气益固,寒气温散,遗尿自止,好像泉水缩敛一般,效果非常好。

现代药理学实验发现,老年人肾阳虚可能与肾上腺萎缩有密切关系。肾上腺分泌的激素能够促进肾脏对尿液中多余的水分进行重新吸收。当肾上腺萎缩时,分泌激素减少,肾脏重吸收尿液中水分的能力下降,排出的尿液就会比正常人要明显增多。而药理学实验却发现,缩泉丸能够改善肾上腺萎缩的情况,这可能是它治疗老年尿频的部分原理。

罗大爷回去后按照我的要求,连服了一个月左右,回来复诊时告诉我效果确实有,夜尿已经减至1~2次,白天可在三四个小时后才上一次厕所。我让他再服一个疗程,尿频的问题基本就算解决了。最后一次见到他时,罗大爷正准备收拾行李,前往北方找他的战友一起看冰灯呢。

其实缩泉丸以前在药房里可以轻松找到,但可能是它利润太低,现在已经不容易买了,医院里也没有这个药开,所以我才不得不开方来给罗大爷使用。读者如能找到这个成药,不妨直接服用成药,更为方便。

51.“神龙摆尾”常锻炼,不怕尿失禁

症状:中老年人尿失禁

偏方:取站姿,用意念想着尾椎部,缩紧小腹肌肉,同时尾椎及臀部向前上方收缩上翘,还要想着尾椎旁的肛门收缩;维持数秒钟后,渐渐放松还原;再用意念想着尾椎部,将小腹肌肉向内缩紧,同时尾椎及臀部向后向上翘,并将尾椎旁的肛门收缩;维持数秒后,小腹和尾椎、臀部都逐渐放松还原。重复这一动作,做30次。每天进行3次。

中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打麻将回来,不住地一个人发笑,我问怎么回事,妈妈说她今天和单位同事打麻将,有位老大妈平常很喜欢搓麻将,但手气不佳,总是输,今天她终于吃了一回大糊,赢了好多,乐得哈哈大笑,谁知竟然把尿也笑了出来,所以她才会一想起来就发笑。当时我听了这事只是当做一个玩笑,直到从医之后,才发现原来不少老人家的确有尿失禁的问题。

老人家为什么容易尿失禁呢?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由于年龄增大,盆底肌肉功能退化导致的,这叫做压力性尿失禁。一些在盆腔位置开过刀的患者,更容易有这个问题。

刘阿姨就是这样的一位患者,她五十多岁,曾经做过子宫全切术,半年之后就出现了尿失禁的症状,还伴有潮热汗出、腰酸、口干、大便无力的症状。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稍微劳累、咳嗽,小便就会溢出,严重影响到日常的活动。她吃过一些中药、西药,但效果都不理想,正好她朋友是我的患者,就过来找我看病。

她一来,就说出了她的烦恼。原来她认为自己的尿失禁是由于开刀引起的,后悔不该做那个手术。我就安慰她,正常老年人,还有两三成有尿失禁情况呢。之前的手术肯定是必要的,只是可能由于开过刀,加速了盆底肌肉的退化而已。

刘阿姨听我这么说,心情平和下来,问我该怎么治疗。我告诉她其实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她自己主动配合,积极锻炼一段时间。刘阿姨说只要能治病,怎么苦都不怕,于是我就教了她一个“神龙摆尾”的方法,具体是这样做的。

首先取定一个姿势,以站姿为最佳,用意念想着尾椎部,然后小腹肌肉逐渐向内缩紧,同时尾椎及臀部向前上方收缩上翘,还要想着尾椎旁的肛门收缩;维持数秒钟后,渐渐放松还原;再用意念想着尾椎部,小腹肌肉向内缩紧,同时尾椎及臀部向后向上翘,并将尾椎旁的肛门收缩;维持几秒后,小腹和尾椎、臀部都逐渐放松还原。重复这一动作,做30下。每天进行3次。这个方法由于将尾龙骨(尾椎)前后摇动,所以有个名字叫做“神龙摆尾”,很好听。

当然,如果只是名字好听,那只是假把戏,关键得有真疗效。神龙摆尾这个方法,其本质就是在进行盆底肌肉的功能锻炼,通过强化训练盆底肌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这个思路是全世界医疗专家都公认的。而从中医角度看,尿失禁需要从肾经去论治,而尾椎这附近正好有肾经的经络通过,而且人体最重要的任、督二脉的起点,也在这个区域,因此反复做这个神龙摆尾,就能达到补肾、调补任督之效。

我还告诉刘阿姨,同时配合穴位按摩法,效果会更好,一般的按摩位置有两处:

1.按摩肾俞、太溪穴:每穴按摩5~10分钟,每日至少1次。

2.按摩尾椎,注意应深按至骨面,按到有酸麻胀感最佳,每次10分钟,每天3次。

肾俞和太溪穴这两个穴位,均为调补肾经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老年女性的尿失禁主要与肾虚不能固摄尿液有关,所以需要按摩这两个穴位进行补肾治疗。而按摩尾椎,实际上就是刺激在尾椎骨旁边的盆底肌群神经,使之重新兴奋,增强盆底肌群的功能。另外,如果同时配合服用肾气丸,效果会进一步提高。

刘阿姨按我讲的方法锻炼了一个多月,尿失禁的症状就改善了。轻微咳嗽时,小便已经不会再溢出了。她坚持练习了三个多月,尿失禁症状就彻底消失了,可以放心大胆地用力咳嗽和大笑,不会再担心出现问题了。

52.治疗便秘,按支沟穴效果佳

症状:中老年人便秘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每天选一个固定时间上厕所,尝试排便前,用拇指分别按压双侧支沟穴,按摩时,由轻到重,按摩指压处有酸麻胀痛感,反应灵敏者,10~15分钟后即感肠蠕动开始加强,有便意产生,则尝试排便。如不成功,则第二天再行尝试。10次为一疗程。

便秘对于某些年轻人来说,尚且“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一个中老人来说,更是充满无力感。我接诊过的一个老患者林大妈,便秘有七八年了,一般是四五天才大解一次,大解时很费劲,在马桶上坐半小时才算慢慢拉出来,实在排不出便,还得靠开塞露来帮忙。

今年年初,林大妈因为两个星期没排便,难受得很,还到医院里洗了肠,洗完肠后大便仍然难排,最后只好一点一点抠出来,抠到后来不小心损伤了直肠黏膜,还流了血,她的儿女们看了很是心疼。她女儿后来在我这里看过病,于是就带她母亲来找我,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她母亲长期便秘的问题。

我询问了一下,得知患者为治这个便秘,倒是花费了不少工夫。比如平时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经常运动,注意定期揉肚子,还坚持吃过一段时间的通便药,但后来别人告诉她通便药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反而会加重便秘,于是她就没再吃了。

鉴于患者便秘病程很久,估计难以一下改变,于是我教她一个偏方回家试用一下。首先,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例如清晨或晚上进厕所蹲马桶,尝试排便。这是为了让患者渐渐养成一个排便的固定习惯,以纠正以往长期排便无时间规律的情况。尝试排便前,用拇指分别按压双侧支沟穴,由轻到重,按摩指压处有酸麻胀痛感,反应灵敏者,10~15分钟后即感肠蠕动开始加强,有便意产生,则尝试排便。如不成功,则第二天再行尝试。10次为一疗程。

两周后,林大妈来复诊。她说按这个方法按摩四天后,就已经成功排便了一次。这两周天天都自己按摩支沟穴,两周内共排便四次,情况比以前好转了不少。我嘱咐她继续进行。两周后她再复诊,说已经可以每1~2天大便一次,感觉真是舒畅。

老年人便秘,如果排除药物性、食物性,或如肠癌等器质性病变原因的话,一般都是因为脏腑功能亏虚,肠道蠕动减慢所致。那么按支沟穴为什么能治疗便秘呢?

支沟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的中线上。这个穴治疗便秘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针灸名典《玉龙歌》中就有记载:“大便闭结不能通……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中医认为便秘病因虽然复杂,但总由大肠传导失职而成,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能相关。肺居上焦,主一身之气,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正常,大肠传导就会变得有序,如果失常,大肠的传导功能就会出现问题,排便就会有困难。脾胃居于中焦,是气机升降之枢,关乎全身气机的调畅,脾之升运对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很有帮助,胃气的通降也有利于大肠对糟粕的排泄。如果脾胃出现了问题,饮食就会停滞在中焦,壅塞胃肠。肝居下焦,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则木郁土壅,糟粕就会停留在体内。肾主管二便,主要通过肾气的蒸化和固摄来主管二便的排泄。由此可见,大肠传导的正常,是与五脏气机关系甚大的。

为什么按摩支沟穴就能调节五脏气机呢?因为支沟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具有调节上焦、中焦、下焦的三焦脏腑功能的功效。通过调理三焦气机,就能达到调节大肠功能,大便自然就通畅了。

但从现代医学上说,支沟穴缓解便秘的机制还不清楚。但临床研究表明,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果的,有效率最高可达八九成,读者在面对便秘时,如果其他常规方法效果不佳的话,不妨试一下这个方案,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53.常常扯耳朵,胸闷就减轻了

症状:中老年人胸闷、心脏不适

老偏方: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连做20下。把食指伸入耳窝,来回转动地掏,尽量使手指接触到耳窝的任何一个部位。每次掏约五分钟,至耳窝发热为止。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先按摩耳朵正面5次,再将耳朵反折,按摩耳朵背面5次。以上动作每天进行一次。

我曾经去过一个社区做义诊活动,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家问我,他平时身体挺好,就是偶尔会感到胸闷或心脏不适,时间也不长,大概十几秒左右,频率也不高,这属不属于心脏病呢?我当时跟他说,胸闷只是一种症状,要判断是什么毛病,必须要来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过了几天,老人家就和家人一起到我们医院做体检来了,检查结果最后显示老人家冠状动脉轻微的粥样硬化,主治医师就为老人家开了一些药,嘱咐他回去安心服药。

老人家的家人不太放心,又找到我咨询。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老人家一旦发现心脏有不适,就要尽快到医院接受规范检查和治疗。现在老人家的情况和我估计的差不多,只是老年人常见的轻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医生开了药让他坚持服用。但老人家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又专门找我询问,问我只吃那些药管不管用,会不会恶化。我看了医生给他开的药方,告诉他这都是很规范的用药方案,疗效是肯定的。我还教给了他一个自我保健的“扯耳朵”方法,以加强疗效。

1.搓弹耳垂: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连做20下。

2.掏耳窝:把食指伸入耳窝,来回转动地掏,尽量使手指接触到耳窝的任何一个部位。每次掏约五分钟,至耳窝发热为止。注意掏耳窝之前,要先剪指甲,以免划伤皮肤。(注意,耳窝不是指耳洞,而是指耳洞外面的区域)

3.全耳按摩: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先按摩耳朵正面5次,再将耳朵反折,按摩耳朵背面5次。以上动作每天进行一次。

老人家听完比较疑惑,说这不是小孩子在玩耳朵吗?我笑着摆摆手,说这可是对心脏有益的保健方法呢。

中医认为,耳朵与心脏有密切的联系,早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篇》里就记载道:“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意思是心的形态功能和耳的形态功能密切相关,故后世有“耳为心之司”的观点。另外,耳朵与人体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说法。因此,心脏有病时,往往在耳部有一定的反映。

现代医学近年也发现心脏与耳确实存着相互联系。上世纪70年代,弗兰克(Frank)医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发表论文,认为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在耳垂处出现一些皱纹,后面又有许多西医学家进行了验证,发现确实如此,并认为大概有8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会在耳垂上表现出皱纹,并将其命名为“耳垂冠状沟”。西医对此的解释,目前认为是因为耳垂局部的血管较为丰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硬化时,虽然病变以冠状动脉为主,但不仅局限于此,耳垂的细血管也因硬化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皮肤及组织衰老,使耳垂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退化、萎缩甚至断裂,从而形成耳垂皱纹。应该说这个解释并不太理想,随便举个反例:像手指、脚趾这些地方一样血管分布密集,为什么这里不会出现皱纹呢?但不管怎么样,耳朵与心脏有关系,这个中医理论的观点,毕竟也已经被西医学所承认了。

既然耳朵与心脏确有联系,那么在耳朵处刺激,就应该对心脏有益。现代关于耳穴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耳穴能够良性调节血流动力学改变,提高患者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血脂等,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调节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胸闷、心脏不适等效果。

老人听完后很是信服,后来他一直坚持服药,并每天扯耳朵,现在都快七十岁了,心脏还一直很健康,没有再出现胸闷不适的症状,血压也挺稳定,每年去医院体检,体检医生都会啧啧称赞他身体很棒。

54.涂点清凉油,痔疮肿痛快快消

症状:中老年痔疮

偏方:将肛门洗净,取适量的清凉油涂抹在突出来的痔疮患处,每日用药2~3次。

有一年,我参加了一个旅行团去四川旅游,认识了团友穆大伯夫妻。穆大伯今年59岁,这次是快退休了,工作很轻闲,就和夫人出来走走。聊起来才知道他原来也毕业于我的中学,说起来还是我很老很老的老校友了。

晚上吃完饭,由于旅途劳累,进了旅店我想早早睡觉,谁知才睡了一会儿,迷迷糊糊间就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穆大伯夫人,她难为情地告诉我,穆大伯患痔疮有几十年了,而且有个特点,吃辛辣的食物就会发病,每次发病后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至少要三四天才能控制住病情。

近些年穆老伯很注意忌口,痔疮也一直没发作过。这次来四川,吃饭时他本来也很注意,特地让师傅准备了清淡口味的菜,但席上团友劝他尝尝辣菜,说吃过四川正宗美食才算是不枉此行,穆老伯于是尝了一下,结果被美味吸引,连试了好几盘菜,最后还是给夫人劝住的。这回过了嘴瘾,到晚上就尝到苦头,痔疮又发作了,屁眼突出来一块东西,睡着,坐着都很是难受,但他又没有带痔疮药,住的酒店偏僻,周围也没有药店。于是就来找我,看有没有办法。

我也犯了愁,我虽然出门带了些药,但只是些感冒药、清凉油之类的防感冒、防蚊虫叮咬的旅行用药,这痔疮药可没有准备。想了一下,我有了主意,告诉穆夫人,可以用清凉油来治痔疮,具体是将肛门洗净,取适量的清凉油涂抹在突出来的痔疮患处,每日用药2~3次。

第二天见到穆大伯,他告诉我,清凉油那个方法还真灵,他昨晚抹了一次,肛门处就不痛了,可以安然入睡。今天早上起来,痔疮小了一半,我让他再继续使用,第三天他告诉我,痔疮已经完全好了。只是后来在旅行期间,穆大伯格外注意,再也不敢吃辛辣食物了。

痔疮本质上其实就是一团曲张的静脉血管而已。从中医看来,属于“气滞血淤”,所以在治疗上,一般的治疗原则就是活血化淤,促进血液循环。比如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书第三册(《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第117页:《屁股泡澡,痔疮就好》)中,介绍过的温水坐浴法,就是通过热疗,促进了肛周的血液流动,使局部积聚的血液尽快排走,痔疮自然就能治好。第三册中还介绍过的花椒水坐浴和韭菜水坐浴法,和温水坐浴疗法原理相似,只是更胜一筹,因为花椒、韭菜等均有消肿止痛之功效,对于痔疮发作时的局部肿痛症状非常适合。

不过坐浴的方法操作起来稍显复杂,如果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可以使用清凉油这个更为简单的方法。清凉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油、樟脑油等,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清热解毒、温通、消肿镇痛,其中薄荷油有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之效,且一涂到皮肤就能产生清凉感,且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之效;樟脑油具有散肿、活血作用。平常我们被蚊虫叮咬,皮肤上起个肿块,用清凉油涂一下很快就能消肿止痛,这个常识大家基本都知道,但屁股上的痔疮肿块,用清凉油外涂同样有效,这个可能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

55.灯芯草灸一灸,带状疱疹也能治

症状:带状疱疹

偏方:选取皮肤部位水疱丘疹群的上、下、左、右、中间,共五处穴位的正常皮肤,用碘酒消毒后,取一根灯芯草,头上沾少许植物油(用菜油最佳),点燃后,垂直对准选准皮肤处迅速按下,将灯芯草的火在皮肤上按熄,动作要迅速,按熄时可听到啪的声响。共灸五穴。每天治疗一次,3~5天为一疗程。

有一年冬天,我中学时代的老师到北方旅游,回来后感到右胁处很痒,接着就开始慢慢疼痛起来,过了几天后,右胁部出现了巴掌大的豆样簇状红色丘疹和水疱,疱壁光亮,周围有红晕,灼热感,疼痛剧烈,睡眠也大受影响,不得不自己吃止痛药、安眠药来应急处理。老师很担心,连忙来找我想办法。

我一看就告诉老师,他患上了带状疱疹,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蛇串疮”和“蜘蛛疮”。这个病是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周围神经所导致的,好发于中老年人身上,如果是免疫功能比较差的老人,发病率更是比正常人高出50~100倍。老师今年也有六十多了,应该是体质本身就差,外出旅游时又受了风寒,导致了病毒乘虚而入发病的。

看着老师一脸苦色,我安慰他不用担心,带状疱疹这个病我还是比较熟悉,而且中医学也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往往能够立竿见影呢,接着我动手给他治疗起来了。

首先,选取皮肤部位水疱丘疹群的上、下、左、右、中间,共五处穴位的正常皮肤,用碘酒消毒后,取一根灯芯草,头上沾少许植物油(用菜油最佳),点燃后,垂直对准选准皮肤处迅速按下,将灯芯草的火在皮肤上按熄,按熄时可听到啪的声响。共灸五穴,每穴灸三至五下。

在身上按熄火头,看上去比较可怕,但实际操作起来,老师并没有太多不适。这是因为带状疱疹本身痛感就比较强烈,按熄时可能产生的疼痛与之比较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我的动作比较迅速和熟练,更是将痛感降到最低。给老师治疗完后,我问他感觉怎么样,老师惊喜地说疼痛马上明显减轻了,我又给他开了点药回去服用,明天再来找我治疗。

第二天见到老师时,他告诉我昨天回去后疼痛都不太明显,这两晚虽然还有疼痛,但痛楚已经明显减轻了,没吃止痛药、安眠药,也睡了个好觉。我又给他治了一次,第三天再见到老师时,只见他身上原来的水疱已经干瘪,甚至开始结痂,而且已经完全没有疼痛感了。老师很惊讶,说这不起眼的“啪啪啪”灸几下,就能这么快治好病,真是想不到。

我说这并不奇怪,我这次只是给他用了灯芯草灸法,其实还可以使用隔蒜灸和隔姜灸的方法,效果同样也很好。这两个方法操作起来稍微复杂些,如隔蒜灸,需要将独头大蒜切约0.3~0.4厘米厚的薄片,薄片用粗针刺三至五个小孔,然后用蒜片放在皮肤部位水疱丘疹群的上、下、左、右、中间(注意先对局部皮肤进行酒精或碘酒消毒)。然后用一根艾条灸,点燃后,在每个蒜片上面进行悬灸,令点燃的艾灸头离姜片隔数厘米,具体距离灵活调整,应令局部皮肤感觉热,但不烫为度,每个蒜片处灸五分钟,共灸约25分钟,每天一次,一般5次左右就能治愈了。隔姜灸与隔蒜灸类似,只是把蒜片换成姜片而已。

灯芯草灸、隔姜灸、隔蒜灸,这些都属于中医的艾灸疗法。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正气不足,感受湿热毒邪,或因情志内伤,肝胆火盛;或因脾胃湿热等,致湿热毒邪郁于肌肤而发病的。而艾灸有补人体正气、阳气,并可借温热之力促使体内郁积的湿热通过体表排出。现代医学研究则发现,艾叶具有消毒作用,对各种致病菌、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艾灸的热效应能加快了局部血液循环,自然能促进免疫细胞向病患处聚集,迅速杀灭病毒,促使疱疹消退、干燥,加快疱液吸收。而生姜、大蒜本身就有杀菌、杀病毒效果,与艾灸相配合效果自然能更上一层楼。

不过,应该客观地说,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机制还不是研究得很清楚,但多项针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将艾灸与西药的抗带状疱疹病毒药对比,艾灸的效果要优于抗病毒药物,尤其在疼痛控制方面,一般均认为灸法会明显胜出。

读者在碰到带状疱疹困扰时,不妨自行按照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艾灸治疗。这几个方法中灯芯草灸法花费时间最短,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操作起来有些不好掌握,那就可以使用隔姜灸、隔蒜灸方法,只是花费的时间需要更长,需要多费些精力。

56.脾胃虚寒惹来慢性皮疹,吃点附子理中丸就好

症状:脾胃虚寒导致的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等皮疹疾病

老偏方:每日服2~3次附子理中丸(药店有售,每次服用剂量参考说明书),一周为一疗程。

脾为后天之本,年纪大的人,一般都会有脾胃虚的毛病,不过要注意,脾胃虚并不是只会导致胃口差,吃饭不香,还能引起慢性皮肤病。

有一次,朋友推荐他的上司来我门诊看病。这位患者50来岁,最近几个月不知怎的,手臂、后背、前胸、大腿等地方都常常无缘无故地会出皮疹,奇痒难当。这个疹子长得也有些规律,一般是在刮风、降温、下雨时会冒出来,吃寒凉性的食物也经常会诱发,比如他有一次吃了雪糕后,当天晚上就发作得很严重。患者去看过西医,医生告诉他这是慢性荨麻疹,给他开了抗过敏药。但这抗过敏药只在皮疹发作时吃才好使,却解决不了预防发作的问题。后来朋友提醒他应该看看中医调理调理,他就来找我了。

看病的当天,这位老板正好皮疹又发作了,来之前已经吃了抗过敏药,痒是压下去了,背上的皮疹还没完全消散。我让他掀开衣服看看,只见他的皮疹并不像一般情况下那么鲜红,而是淡红或浅白色为主。再询问患者,得知他除了皮疹的毛病,胃肠也不大好,胃部经常会隐隐作痛,嘴巴淡淡的没有味道,食欲不佳,大便稀烂不成形。听他说到这里,我心里面大概有谱了,再给他把把脉,就直接开出了处方,这是一个很便宜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告诉他每日服用2~3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半小时后,这位老板又转回头来找我,原来他拿到药后,研究了一下药品说明书,发现上面写这个药主要是治腹泻拉肚子,没有注明能够治疗皮疹瘙痒,他越想越不踏实,就专门跑回来问个明白。

我跟他解释,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是针对他整体情况来处方治疗,而不是哪里有病就治哪里。像他虽然得的是皮肤病,但从中医看来,却属于脾胃虚寒。比如他的胃痛、口淡、胃口差、大便稀烂,这些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而他的皮疹颜色淡,遇寒冷时容易诱发,这两个都是“体寒”的特征。按中医的认识,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虚寒自然就会导致人体正气不足,风邪就容易入侵皮肤,郁结肌肤就容易反复发作皮疹了。

附子理中丸是中药方剂中温中健脾的典型代表,是《伤寒论》之理中丸加附子而成,虽然它的说明书里没有注明能够治皮疹,但这个药是针对了患者的病根来治疗,相信肯定会有效果。

这位老板听了我的解释,半信半疑地回去了。几个星期后的一天,他突然挂号来看我,说上次回去后,他一直在服用附子理中丸,想不到效果还真不错,最近一直都没见皮疹复发过,而且胃肠的症状也基本不见了,问我还需不需要继续吃药。我给他把了脉,发现脾胃脉已经很有力,就告诉他可以停用了。后来这位老板和我成了朋友,到现在几年交往下来,他的皮肤病再也没有复发过。

通过养脾胃来治疗慢性皮疹,这个思维中医已经应用了上千年,虽然机理较难用现代的机制来解释,但近年来西医学也开始有同样的认识。因为现代研究发现,许多慢性皮疹的患者在胃部可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乱,最终导致皮肤处反复出现皮疹、瘙痒症状。所以近年来已有些西医开始提出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皮疹患者,尤其是伴有纳差、胃痛的患者,建议可在用抗过敏止痒药物的同时,加用抗生素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达到治愈的效果。这个思路,与中医调脾胃来治慢性皮疹的思路可谓是异曲同工。

不过要注意,附子理中丸成分较多,所以不建议用中药煎煮,在市面上购买制好的成药即可,因各厂家生产的剂量可能会各有不同,服用时请参考药品说明书。

57.冬天长冻疮,葱白辣椒酒消除肿痛

症状:冻疮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将葱白150克洗净后,再取干红辣椒300克,共同切碎后,放于玻璃瓶里,加入高浓度白酒1000毫升,密封一周左右后即成葱白辣椒酒。患处反复涂抹至局部发热。每天使用2~3次。连续使用1~2周。但破溃处需另外使用蛋黄油外涂。

前几年冬天我回老家探亲,顺便帮一些乡亲们看看小病。有一位老大爷一见面,二话不说就伸出手来,只见他的双手手背指关节与手掌连接处被冻得又红又肿,有些地方皮肤裂开一道道小口,有血水渗出,有些地方则可见紫红斑块,边界清楚。老大爷说近几年一到冬天手上就会长这些东西,一直到春天才能自愈。在村里的卫生所看过,医生让他用生姜煮水泡手,有些效果,但还是没有办法治愈,非要等到春天才能自己好转。

老大爷手上长的是冬天的常见病——冻疮。冻疮是一种末梢部位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寒冷刺激,末梢部位皮肤小动脉痉挛,造成组织缺氧、缺血和细胞损伤坏死,因此会有红肿热痛的表现,严重时可以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形成糜烂、溃疡。溃疡愈合后,留有色素沉着或形成各种瘢痕,但愈合过程会奇痒。冻疮还有个特点:复发率很高,民间有俗语“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说的就是冻疮容易每年都复发的特点。

我告诉老大爷,他用温热性的生姜煮水来泡手,这方法是对的,但看来药效还不够强,应该选温热性更强的药来治,比如辣椒。有个方子是这样配制的:将葱白150克洗净后,再取干红辣椒300克,共同切碎后,放于玻璃瓶里,再加入高浓度白酒1000毫升,密封一周左右后即成葱白辣椒酒,在冻疮处反复涂抹,直至局部有发热感为止。每天使用2~3次。连续使用1~2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冻疮已有破溃,那么葱白辣椒酒就只能在破溃处的边缘处涂抹,破溃处的伤口则要另行处理,用蛋黄油是个不错的方法。将熟鸡蛋黄碾碎,置于小锅内,用小火烘烤,至黏稠咖啡色油状液体炼出,每个鸡蛋黄大约能炼出约数毫升的油。冷却后将提炼出的油倒入洁净的玻璃瓶中,放至阴凉处保存。使用时以棉签取少量蛋黄油均匀敷于皮肤冻疮破溃处,每天2~3次,连续使用1~2周。

老大爷当天就配制了葱白辣椒酒,因为心急,只泡了两天,就开始使用,同时配合蛋黄油进行治疗。一个星期后,手上的冻疮已消失大半,不到两周,冻疮就全部长好了。老大爷很高兴。我又嘱咐他,明年入冬前,可以用葱白辣椒酒涂抹手进行预防。今年有亲戚从老家过来,提及老大爷,说他近两年没再长冻疮了,还带了家乡的特产以表感谢。

红辣椒外用,能使皮肤局部血管起到显著性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葱白早在古代就被认为有发表、通阳、解毒、杀虫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抗菌、镇静、镇痛、保护皮肤的作用。这个方子用于治疗冻疮再合适不过了。

而蛋黄油这个偏方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书第一册(《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第150页:《几个鸡蛋,就能解决乳头龟裂的烦恼》)中曾介绍过,早在北周时期的《集验方》里就讲到过它的疗效,即“治汤火烧疮方”。《本草纲目》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鸡子黄气味甘温,俱厚,阴中之阴,故能补形,补阴血,解热毒,炒取油治疮验。”蛋黄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磷脂、维生素等,炒制成油后,涂在破溃的皮肤伤口处,营养能迅速被皮肤吸收,并形成一层保护膜,可预防感染,因此很快就能让受损的伤口长好。

治疗冻疮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个用茄杆治疗的招数。取秋季结过茄子的剩余茄杆,切成7~8厘米长的段,每次用15段左右,加水2000毫升,浸泡20分钟,再加热煮沸,凉至温热不烫即可。将患有冻疮的手或足浸没于此液中,并局部轻轻按摩,保持恒温,及时添加热水,洗浴浸泡20分钟左右,擦干手足,保暖。耳鼻等其他部位用浸湿此液的热毛巾反复热敷。每日1~2次。治疗7天为一疗程。

这个方子在《本草纲目》中即有记述,里面写到将茄根、枯茎、叶煮成汤,浸泡冻疮皲裂很有效果。中医认为,茄杆有活血止痛、祛风通络的功效,可用来治疗冻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茄杆中含有芦丁的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对抗缺血损伤等效果。如果身边能够方便找到茄杆,这个方子也不妨试用一下。

58.腋臭的确招人烦,有了生姜不为难

症状:中老年人腋臭

偏方:先用热水敷、洗腋窝10~15分钟,再用适量生姜轻擦腋下,至皮肤轻度充血为度(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伤害皮肤),然后用3%~4%碘酒涂擦。

腋臭,也叫狐臭。民间传说,得狐臭的人,是因为见过或摸过狐狸所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狐臭,医学上也称为汗臭症,它的产生与人体的大汗腺分泌有关。

人体的皮肤上有数百万个汗腺,其中手掌、足底、面额部等区域分布的是小汗腺,而腋窝这个私隐的地方,分布的则是大汗腺。有些人的大汗腺功能特别发达,出汗多,加上腋窝部通风不好,尤其是某些人腋毛浓密,局部透气就更加不佳,此时腋窝处就容易滋生细菌。细菌作用于大汗腺的分泌物,发酵腐败生成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氨时,就会散发一种特殊的难闻臭味,狐臭就这样发生了。

腋臭一般主要发生在年轻人,一般认为,在五十岁以后,身体各器官不断衰退,汗腺功能也会萎缩,分泌减少,狐臭就会慢慢减轻甚至消失。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注重身体的保养,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进补,以及食物中可能含有的激素成分等种种原因,临床上也能见到不少中老年的腋臭患者,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身上的腋臭味依然很严重。

古大爷是门诊的一位老患者,今年刚65岁,一般一个月左右就会来找我看看,测测血压,做做体检,看看自己的身子要不要调养调养。他身体其实挺健康,人看上去红光满面。老人家年轻时去苏联留过学,这个经历使他一直都很注重打扮,每次来见我都穿得衣冠笔挺,身上还能闻到香水的味道,这在中国的老年人中实属少见。后来我问他是不是留学时开始用香水的,老爷子见我提起这事,有点尴尬地说,其实他年轻的时候并不用香水,是近几年有了狐臭,腋窝下总是有难闻的气味,尤其是夏天天热时更为明显,这才开始买香水来用的。他去皮肤科看过,医生建议他做手术治疗,他想自己一把年纪了,实在不想动刀子,就没同意,一直这样用了几年香水,也没想过用其他法子来治。

听他这样说,我就向古大爷推荐了一种方法,用生姜加碘酒涂擦:先用热水敷、洗腋窝10~15分钟,再用适量生姜切片轻擦腋下,擦至皮肤轻度充血为度。注意不可用力过大,以免擦伤皮肤。然后再用3%~4%碘酒涂擦,每天1~2次,一般10次左右就有效果了。

古大爷说他的腋毛比较多,于是我叮嘱他回家后就把腋毛刮干净,还向他推荐了一个腋下呼吸操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所谓腋下呼吸操,就是通过一系列动作让腋下得到舒展,改善这个地方的透气和循环。具体做法是:站立,双手手指交叉于腹前,手心向上;然后一边抬高手臂,一边使手心反转向前,此时配合用口呼气,手臂尽量高举,眼睛凝视手指,上身可稍向后仰;呼完气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姿势恢复到原来的站姿。可以反复多做几遍,坚持早晚挤出一些时间练练。

一个月后,再见到古大爷,没再闻到他身上的香水味。古大爷乐呵呵地告诉我,那个方法还真有效,他试了一个星期,身上就已经没有异味,也不必再用香水掩盖了。他高兴地问我这是不是以后就不会再复发呢?我说这可不能打包票,用生姜擦拭、碘酒外涂能够治狐臭,主要是因为这两样东西均有杀菌效果,能避免腋窝处滋生过多细菌,但它们对于大汗腺,可不保证能够杀灭、清除。我建议古大爷最好每周用上一次,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洗衣,保持腋下干燥舒爽,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大,大汗腺始终会渐渐萎缩,届时狐臭应该就会完全消失了。

除了生姜,其实还有其他几种简单的方法也能对付狐臭,下面再列举几个:

1.每日取白萝卜半个,洗干净切成薄片放锅内,然后加水炖5分钟,再用文火炖5分钟,取水每天反复洗患处三次,连续洗5~7天。

2.西红柿汁约50毫升,加等量温水,擦洗腋窝,每周2次。

以上方法的治疗原理是抑制腋窝细菌繁殖,保持局部干燥。像西红柿还有独特的清香,对于狐臭都有良好的疗效,有狐臭的朋友们不妨试试,看哪个方法最适合自己。

59.治皮下淤斑,三七粉疗效好

症状:皮下淤斑、中老年性紫癜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三七若干,将其研成细末,装入瓶中保存,每次取1克口服,饭后用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

潘大伯跟我认识很久了,自从我治好了他多年不愈的胃病,他就经常介绍朋友亲戚来找我看病。有一天,他把老伴也带了过来,说让我帮忙看看皮肤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三年前,潘大伯的老伴小腿上长了一块椭圆形的紫红色淤斑,她也没在意,以为是普通的擦伤。过了一周之后渐渐消了,但又在手臂上出来一块,等这里的淤斑快消退时,其他地方又出来几处淤斑。潘大伯担心这是什么大病的征兆,急忙劝老伴上医院。

去医院进行了一番检查后,医生告诉潘大伯,他老伴这种病叫做老年性紫癜,是因为年纪大了,动脉硬化,皮下的微细血管壁变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轻微碰撞,摩擦,就会导致微血管壁破裂。这些淤斑就是血液溢出血管而导致的。很多老年人都这样,可以说是一种生理老化现象,没什么办法治疗,只能平常注意,不要做过多体力活,避免对皮肤进行摩擦、碰撞。但潘大伯的老伴喜欢做家务,经常擦擦洗洗,搬搬东西什么的,还喜欢踢毽子,做体育运动,结果这皮下的淤斑总是消了又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般生生不息。

来我这里看时,只见他老伴脸上的皮肤还挺正常,但手臂、腿脚上,甚至身上,都可以见到多处淤斑,有些斑颜色深些,有些浅些。潘大伯对我很是信任,问我有没有办法解决他老伴的问题。我告诉潘大伯这个病还真不太好处理,不过有个偏方倒可以试用:取三七若干,将其研成细末,装入瓶中保存,每次取1克口服,饭后用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

潘大伯问三七是不是田七?我告诉他没错,三七为血证用药,云南白药里的主要成分就是三七。三七在民间称为“止血金不换”“止血神药”,止血而不留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本草新编》上说:“三七,止血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本草纲目》载有:“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可见古典医籍对此药治疗血证有极高的评价,认为其特点是“止血又活血,止血不留淤”。反复出现的皮下淤斑,是血溢脉外形成的淤血,治疗起来当然要止血、散淤,三七显然就非常适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是三七里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抑制动脉硬化的发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老年性紫癜的本质是动脉硬化后血管壁变脆,因此使用三七也有针对性治疗作用。

潘大伯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拿了药让老伴回去服用,两周后他和夫人又回来了,告诉我还真有效,淤斑渐渐减少了。我听了也很高兴,就让她继续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来潘大伯的夫人持续服用了两个月,淤斑全部消失,而且没有再重新发作。潘大伯问我还需不需要再服用,我告诉她可以使用,但每天仅服用一次即可,毕竟老年人最怕的是心脑血管疾病,而三七本身还有活血化淤之效,常服预防保健也是很不错的。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中老年人皮下出现的淤斑,常见原因是上面讲的这种血管因素,但也有可能是血液本身的疾病引起,比如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由于血小板是止血的关键因素,一旦减少,就容易导致反复出血,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只靠服三七这个方子来治疗了。因此,建议老人出现皮下淤斑,首先要找医生看看病因,再决定是否应用此方。

60.猪油拌蜂蜜,远离足跟干裂之痛

症状:中老人足跟干裂

偏方:取猪油30克煮沸,稍冷却但未凝固时,与蜂蜜70克调匀。使用前先用热水加少量醋浸泡裂口处约20分钟,再刮去裂口附近的死皮,将猪油蜂蜜膏涂在裂口处,一般3~7天痊愈。

我有个朋友叫老郑,出生在农村,现在他虽然在广州工作、娶妻生子,但父母因为干惯了农活,仍然住在农村里。在他父母的村子附近有一个著名的温泉景区,去年冬天,我和几个朋友去泡完温泉后,晚上就去老郑家里吃农家菜。老郑的父母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菜肴,但在席中,我发现老郑的母亲在上菜时,走路似乎有些跛脚。出于职业的习惯,吃完饭后我专门问郑妈妈是不是脚有什么毛病。她告诉我没什么大事,就是这两天气温降得很低,脚跟处裂了几个口子。我让她脱袜子看看,果然看见她右脚跟部有几条裂口子,最长的有约3厘米左右,口子还真挺深,可以看到底部有鲜红的血色。郑妈妈告诉我她每到冬天特别冷的几天,脚上就会长这种裂口子,不过一般一两个星期也会自己长好,所以也没太过在意。

我心里想郑妈妈耐受力还真强,这样的裂口子,如果换城里人的脚上长了,肯定早去看医生了,郑妈妈却还是照常干活。我告诉她,其实有办法可以让她的裂口子很快地长好,不必再受一两周的苦。郑妈妈以为我要让她出去买药,我说不必,所需要的材料在她家里面就有,稍微调制一下就可以了。

我介绍的方法是这样的:取猪油30克煮沸,稍冷却但未凝固时,与蜂蜜70克调匀。使用前先用热水加少量醋浸泡裂口处约20分钟,再用刀子轻轻刮去裂口附近的死皮,将猪油蜂蜜膏涂在裂口处,如裂口深,则尽量将口子填满,一般3~7天痊愈。

猪油和蜂蜜,对于老郑父母这样的乡村家庭,是很容易找到的配材。当晚我们在老郑家里住宿,就教郑妈妈把这个方子用上了。第二天起床,郑妈妈又给我们准备了香甜可口的早餐,我问起她的脚怎么样,郑妈妈一边给我们上菜,一边大赞我的方子真灵,才过了一晚,脚走起路来就不怎么痛了。当天吃完早餐我们就回城了,后来问起老郑,他告诉我郑妈妈后来总共用了三天的药,裂口就完全长好了。

郑妈妈脚上的裂口子,在医学上叫做手足皲裂。这个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是在秋冬天容易出现。由于中老年人身体衰老,器官老化,皮下腺体分泌的油脂减少,手足的皮肤缺少油脂滋润,再加上秋冬季气候干燥,皮肤水分容易挥发,就容易出现手足皲裂了。

猪油,又名猪脂、猪膏。中医认为,猪脂有补虚、润燥、解毒功效。内服可治脏腑枯涩、大便不利、燥咳等,外用则能治皲裂、外伤肿胀,且有生发、护肤美白的作用。《本草经集注》上曾记载:“猪脂,能悦皮肤,作手膏,不皲裂。”至于蜂蜜,既能润燥,又有抗菌消炎、保护创面、促进细胞再生、促进伤口创面愈合之效。两者合用,就能起到既补充皮肤油脂,又促进裂口迅速长好的效果了。

另外,要预防秋冬季的手足皲裂,中老年人最好还要注意一下以下细节:一是注意好手足保暖,尤其是气温低的时候要穿戴好手套、袜子。二是要减少冷水洗手的次数,少用碱性强的肥皂、药皂洗手,以免进一步减少手足的皮脂数量。三是在气温低时,应注意每天用热水浸泡手脚,以补充皮肤水分,加强血液循环,保证皮脂腺的正常功能。

其实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第二册(《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第17页:《嘴唇干燥,涂眼药膏比润唇膏更好》)中,曾经介绍过用红霉素或四环素眼膏治手足皲裂的方法,这里多介绍一种,以供给读者以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