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走出窑洞
36904400000126

第126章 其乐融融

“小亚,吃饭了。”丽亚妈妈喊宝贝女儿出去吃饭。

丽亚抱着罐酒枣走出了卧室放在餐桌上,乔南方正在桌旁边打哈欠边看报纸,丽亚把酒枣罐头瓶盖打开,一股香甜的酒香顿时满屋飘散,惹得乔南方放下报纸循着酒香摘下眼镜盯住了丽亚手里的罐头瓶。

“怎么这么香?什么好东西啊?”乔南方问道。

“是啊?什么味儿这么香甜?我进来闻着都快醉了呢?”端着碗筷进来的丽亚妈妈忍不住也跟着赞叹道。

“爸,妈,来,一起尝尝?”丽亚顽皮的喂过父亲又喂过母亲,然后往自己嘴里塞了一颗。

带着酒香的脆枣香甜四溢,“嗯!这是宫廷里出来的秘方吧?在大冬天居然也能吃到这么香甜脆生的大红枣,难得。”乔南方边吃边夸赞。

“就是,太好吃了,不光是好吃,你们看,这枣能保持的和八月十五时挂在树上那般的模样,是难得。”丽亚妈妈也忍不住夸赞。

丽亚吃在嘴里甜在心上,听着父母的夸赞猜想着有志给自己做酒枣时的情景忍不住幸福满脸。

“爸,妈,这酒枣是有志做的。”丽亚一脸认真地看着父母......

木头饸饹床上小伙子们吃力地往大铁锅里压着榆皮饸饹,“咱这压饸饹比开石头都累的慌。”压饸饹的铁柱和刚子打趣道。

铁柱几乎是吊在了木头饸饹床的压柄上,而刚子从上面帮铁柱使劲,一大锅饸饹面硬生生的换了好几拨年轻后生才全部压进锅里。

第一次见这场景的几位专家教授倒是开了眼,这看上去灵巧实则费力的木头饸饹床是他们来到青石村后才见识到的,来了青石村他们端起了兰花粗瓷大碗,吃过几次大锅饭后他们顿时喜欢上了这大锅饭和做这些大锅饭的乡亲们,这是一种久违了的热闹,深深弥补了这些知识分子在城市里的孤独感。

“虽说缺粮食,可真没想到来了这儿都养成大胃王了,原先在家端这么点大的碗,现在端这么大的碗。”傅成志向几个同伴用手比划着。

“你们还别说,除了却粮食,我倒觉得待在这农村比待在城里呀要踏实得多,一家有事儿家家帮,无论老人还是孩子见了面都格外的热乎,等以后山清水秀了,没准咱都舍不得走了呢!”任杰也忍不住叹道。

“嗯!民风淳朴,对他们来说稀松平常,可对于我们来说倒显得弥足珍贵了。”牛理正看着院子里忙忙碌碌的身影们也说了句。

一个孩子看着锅里“咕嘟咕嘟”炖着的肉边唆着手指头边流哈喇子,孩子娘看见过来敲了孩子的脑袋从嘴里拽出了手指头,小孩儿嘟起了小嘴抹眼泪。

“他婶,敲娃儿干啥呀?六子,不哭,快去涮碗筷来。”老宋头给小娃娃抹抹泪安慰道。大锅饭的碗筷在吃饭前全部都要再洗涮一遍的。

孩子们早就看着炖着野猪肉的两个大铁锅直流哈喇子了,一听老宋头的话都抢着跑去洗碗涮筷子,此时的九叔家更像一个大食堂,这户黄土高坡上窑洞人家的大院里容纳了几乎是整村人。

“教授,你看,这是土坯搭的大土灶,你看,这上下几层都是土坯,简易,还耐用,耐火烧,俺村一般办事儿的时候或者炒豆子的时候就会搭这种大土灶。有的大土灶搭起来就不拆了,像九叔家这样的,村里逢过节啥的就来他家这大院里热闹。”志高给专家教授们介绍着。

任杰看着眼前的这个气度不凡文绉绉的年轻人心里充满了好奇,作为一个教授他喜欢读书人,看见文绉绉的志高和志远自然也是十分喜欢。

“志高,看得出你很喜欢念书?”任杰好奇的问志高。

“嗯!喜欢。”志高看着教授笑着回答。

“马上要上高中了?”

“还没到上的时候,是俺现在跳级学,想提前考一次高中。”志高稍显腼腆的回答道。

“那可了不得,你很厉害嘛!”深谙教育之道的任杰自然知道赞扬是对孩子们最好的鼓励。

“教授,只是?”志高略带困惑的吞吞吐吐。

“只是什么?”任杰问志高。

志高还是没能问得出来,只有满脸的尴尬。

“这,这怎么说呢?”桃李满天下的任杰已然明白志高想问的问题,此刻他却无法给面前这个懵懂少年一个肯定而准确的答案。

“捞面喽!”大师傅一吼,“开饭啦!”娃娃们跟着吼了起来,吼声让院内院外的人们顿时来了精气神。

孩子们端着兰花粗瓷碗纷纷围到了热气腾腾的大铁锅边,“都别急,慢点,往后推推,别烫着了。”大锅边负责翻动面条的老宋喊道,“先给专家教授们捞。”有人提议道。

“不用,不用,先给老人娃们们捞”张雷义赶紧说道。

“这样,大孩子们过来端饭,小孩子们都去旁边等着,先捞给老人和专家教授们然后是你们,好不好?”金旺提议。

“好!”小孩子们边往后退边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这念书不念书还就是不一样。要搁到以前这话就是耳旁风,现在不一样了,瞧,这一说就管用,教授怎么说来着?好像是知书达理?”金旺笑着说道,金旺的这句话好像一语惊醒梦中人惊醒了和任杰坐在窑脸前的志高。

任杰用温暖的眼神看着这些穿戴崭新的孩子们,他们的未来注定和他们的两眼一抹黑的父辈们是不一样的,志高看着退到大人们身后的娃娃们嘴角也漾出了一个少年懵懂的笑意。

老人们和专家教授们以及孩子们很快人手一碗饸饹,有坐在小板凳上的,有坐在窑脸前门槛上的,有坐在马车车辕上的,还有的坐到了大门口的石头上,碗里的肉香饸饹让他们早已忘记了石头的冰冷。

大锅里捞完,小伙子们继续往锅里压起了第二锅饸饹,想要让大家伙儿今天都吃饱这顿饭,需要压六七锅。

“慢点,没人跟你抢。”犇儿娘弹了下饸饹面不见嚼就咽的剩下碗底的犇儿的脑袋。

“铜梁,拿个锅过来给你有志哥他们往家里送上一锅。”金旺喊铜梁。

“好”铜梁应声道。

九婆从窑里拿出前阵子有志分下来的铝锅递给铜梁,“哥,俺回去送。”志远连忙跑过来。

“俺和你嫂子下去送。”铜梁看看等在一旁的蓉蓉笑着对志远说道。

“多盛点,俺和蓉蓉就在下面和俺志哥他们一起吃。”

深棕色的饸饹面被浇上了野猪肉和肉汤,半大铝锅端了一锅,铜梁带着新媳妇儿蓉蓉小两口有说有笑的朝有志家走去。

有志不停的在打瞌睡和摸婶子额头之间战斗,他太困了,可不能睡,只能隔一会儿洗把冷水脸醒醒神。

旁边的火台上冒出红薯米汤的香甜味儿,美珍娘再次睡醒了,她看着眼前萎靡不振的有志心疼的说:“娃儿,我没事儿,你睡会儿去吧!”

“婶子,你醒了?”有志边问边再次摸摸美珍娘的额头。

“我没事,孩子,听话,去睡一会儿。”老人再次催有志。

刚睡醒的花儿和美珍在西窑里打着哈欠伸着懒腰,

美珍好像突然意识到什么,赶紧下炕去做饭窑看母亲,花儿也跟着过来了。

“娘,你咋样啊?”美珍上炕小心的扶起母亲。

老太太有气无力的点点头,轻声道:“好着呢!”美珍听了母亲的话看看已能说话脸色也已缓过来的母亲一颗悬着的心算是暂时放了下来。

美珍再回头看看憔悴的有志心疼的说:“有志哥你困坏了吧?”

说话间铜梁和蓉蓉端着铝锅进来了,“哥,快开饭。”掀开铝锅盖,肉香扑鼻,让美珍和花儿一阵惊喜。

“你们先吃,我再喂婶子吃一顿。”有志说道,为了让美珍娘尽早恢复,九叔叮嘱有志让美珍娘少吃多餐,因此火上正熬着美珍娘的下一顿饭。

老太太连连摆手,意思是让他们先吃。

“也好,俺先冷上,一会儿再喂您。”有志把锅里的红薯米汤晾在窗台上多半碗。

“有志哥,给。”美珍给有志端了过来,还贴心的为有志加了山西人吃面离不了的醋。

老太太看着美珍和有志的样子脸上满足的笑了。

“啥?炸石窝?”铜梁的消息让有志停下了手中的筷子。

“张专家说轻轻一炸石头都有了,能加快不少进度,分支渠不需要必须是长方条。这样一来一个小石窝就能解决大问题。”

“嗯!好办法,等婶子无大碍了俺就尽快去县里要炸药。”这样的消息无疑让有志胃口大开,说话间美珍又给有志加了勺肉汤,蓉蓉看看美珍再看看有志忍不住边吃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