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走出窑洞
36904400000066

第66章 兄弟

“哥”银贵在窑顶上看着院里正忙碌着的有志喊道,“银贵呀!马上上去啊!”正在院里准备一些碎毡片的有志回应银贵。

志高背起单薄的铺盖卷儿和碎毡片,刚要拿书包,“二哥,我来。”志远背起了书包,拿起了装着馒头片的布兜子,有志把志高的碗筷子擦脸毛巾和一小包炒好的掐了尖的桃仁装在个布兜子里,系在大飞鸽左侧车把上,把装粮食的布袋横跨在大飞鸽的横梁上然后推着车往窑顶场上走。

“来,志远,给我。”志高从志远手里接过书包和布兜子,两个包被志高都挎在脖子上,“志远,等礼拜天俺再回来看你”银贵恋恋不舍的对志远说道。

志远一脸的不舍,对银贵说:“哥,知道了”,志高坐在有志的大飞鸽后座上三个人下坡出发了,银贵和有志并排着骑车下坡,志远在坡上跟着他们跑,一直跑到大坡头。

“志远,回去吧!听话”志高在大飞鸽后座上用力的向志远挥手,志远看着哥哥们上了坡拐了弯消失不见了这才一屁股坐在大坡头上呆呆的看着哥哥们消失的方向......

银贵欢快的骑着车,“大哥,俺和志高还没到过县上呢,县上比镇上大不大?”银贵好奇的问道。

“大一些,但大不了多少,就是比镇上多两条街而已。”有志边骑车边回答道。

银贵一听有点失望:“啥?才大一点?”志高听了也略显失望:“哥,那市里比县上呢?是不是也大两条街?”

有志听见两个弟弟的问话笑着说:“市里呀比咱县咱镇上要大得多,而且有路灯,就是路两边都安了电灯,黑夜在街上也能看得见,你们学校院里也有路灯,我昨天下午看见了。”

两个孩子一听路灯电灯的,好奇心也来了:“路灯,电灯?啥样啊?”“咱村的老人们以前就有一句话说将来咱的灯都要灯头朝下点,当时俺不知道啥意思,俺进了市里才知道啥意思,一会儿去了学校你俩就知道了。”

说话间到了一段上坡路,有志瘦小的身躯用力的往前一倾一倾的脚蹬的很吃力,志高看见哥哥向前倾的背,跳下车来推着大飞鸽的后座跑,“志高,别推,我先下来”有志喊道。

志高背着被褥挎着俩布包跑起来那么的笨拙,有志一喊银贵下了车:“志高,咱走一段吧,太累了。”三个人终于一起走着上坡。

有志已是满头大汗,推着车显然轻松了,他叮嘱两个弟弟:“去了中学和柳树村的学校就不一样了,学校封闭管理,你们就能多在教室学习了,记住白老师的话好好学。”

“哥,俺们知道,白老师说他上县里来开会的时候就来看我们。”提起白老师志高和银贵话多了起来。

银贵擦一把脸上的汗:“白老师交代俺们的话俺们都记着呢,在柳树村学校对俺影响最大的就是白老师,想想一开始俺不好好学,还偷跑到麦地里旷课玩真是对不住白老师。”

“你何止是去麦地,你还藏在操场上的老槐树里,急的白老师到处找你,那会儿我都急的骂人了,哈哈”志高说道。

上了坡继续骑着车走,这回有志和银贵越骑越有劲了,“你们猜今天报到的人多不多?”银贵问道。

“咱县里那么多学校,俺觉得肯定很多”志高猜道,“不好说”有志闷闷的回了一句。

伴随着猜想很快到了校门口,人并没有志高猜的那么多,校门口有赶毛驴车过来的,有走路过来的,有头上围着头巾穿着补丁衣服送孩子的女人,有牵着驴的男人,驴身上驮着行李和粮食,孩子走在边上,他们看见银贵和有志推着的自行车眼里十分的好奇,嘴里还偷偷议论着。

进了校门,银贵高兴的说道:“看,这么大,学校好大啊!”通县一中的校园大教室多,这让银贵和志高很是意外,比起柳树村学校操场挺大用庙宇和平房拼凑的教室来通县一中的确显的很大。

“看,这个就是路灯,那上面的那个透明的就是电灯泡”有志指着校园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路灯给志高志远看。

“我瞧瞧,我瞧瞧,”银贵把自行车支到一边,和志高两个人站在路灯下仰起头仔细的看起了这个头朝下的家伙,“志高,晚上亮了咱再来瞧瞧呗!哥,它每天晚上亮吗?”

听着银贵的话有志笑了:“应该和俺厂的路灯一样每晚都亮吧!以后天天能瞧见,再说你们宿舍也应该有灯泡!不仅宿舍,教室也应该有呢!”

“宿舍和教室也有?那可是太好了。”志高和银贵庆幸他们终于要告别煤油灯的夜学生涯了。

后面来的人都陆陆续续的集中在报名处,报名处开始显的拥挤起来,填一个表称一个人的粮食,“老乡,不行啊!你这光是粗粮啊!咱娃娃们也不能光吃粗粮啊!”报名处负责收粮食的一位老师对一个妇女说道。

“那俺再回去想想办法吧!”妇女无奈的说道,看着老乡的表情有志心里隐隐作痛。

“来,该你了”终于轮到了银贵,之后是志高,一切办好了开始去找宿舍,宿舍在校门口左侧西南的五排平房里,和有志厂里的宿舍一样,砖头上并排摆放着木板,厚薄不均的木板显的高低不同,有七八个孩子已经在高低不同的木板上铺褥子。

“几位同学,大家伙稍等等再铺,我先瞧瞧这铺板。”有志对这几个正在铺褥子的孩子说道,大家看着这位大哥说的有道理,纷纷把放在床板上的被褥拿了下来。

有志先挨着看了一遍,又趴在地上看了看每一摞支床板的砖,“志高,银贵你俩去外面找点碎木板来,如果找不上就向老师们打听打听。”志高银贵按着有志的吩咐出去了。

有志把木板又挨着看了一遍,把木板有的里外掉了个个儿,有的上下翻了一下,志高和银贵也找了碎木板进来,有志趴进床板下面,把仍然不平的地方用碎木板挨着垫了一遍,再爬出来,再用自己带的碎毡片把上面不平的地方和缝隙处都垫了垫,“行了,都铺褥子吧!”

孩子们开始铺起了褥子,又有几个孩子进来,全部铺完数了数一共十五个人,房子的墙是土坯墙,看看孩子们的行李只能往床下塞,有志又让志高银贵却学校老师家属那儿借了斧头和锤子,砍了木头楔子,在每个孩子的铺上对应的位置给他们一人往墙上钉了俩木楔子,孩子们的布兜子终于都上了墙。有志又把窗户和门挨着检查了一遍,这才放心的收了工。

“志高,银贵,这兜馍片叫你们补补肚子,念书辛苦,早上五点多就要跑操,晚上下了自习就十点了,吃不饱精力不够,有个头疼恶心的拿上桃仁试试,出门在外不比在家里,都要学着自己来,有紧急情况要去找学校找老师。”有志叮嘱两个弟弟,“下午你俩没事了出来县城里好好转转,学校背后西南角有一个书店,把这附近都搞清楚了。”

银贵看见有志一上午为他们忙里忙外的,对有志说道:“哥,知道了,你不用挂念俺俩。”

志高和银贵把有志送到了校门口,“行了,你们回去吧!记得操心点,好好学,别忘了去食堂打饭。”“哥,你跟我们吃完饭再走吧!”“不了,我一会儿在路上买点吃。”志高和银贵看着有志和大飞鸽消失在校门口。

有志来到县里老绸缎庄的地方,店门居然不在了,能看见的只是一堵墙,他赶忙找路过的人问了问,“这家绸缎庄呀!走了!”“走了?去哪儿了?”有志不解的问道,“不知道。”过路人回答有志。

“那您能告诉我咱县里的供销社都在哪儿吗?”“供销社呀!有三个,县南街一个,北街一个,东街这边一个。”听到这里有志谢过过路的老乡去找供销社,南街的没卫东,北街的还是没卫东,最后到东街,进去还是没卫东的身影,他忍不住向东街供销社的人打听。

“你问原来绸缎庄的掌柜的啊!听说他家镇上有个店要改成大供销社,他回镇上去了。”“是吗?谢谢你同志!”有志这下心里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