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实用口才学(Mbook随身读)
3692200000017

第17章 让友谊之树常青的说话技巧

朋友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事业上获得了发展,我们应该为之高兴,诚心诚意地给予赞美。和朋友一起分享快乐,这是友谊的表现。但是,赞美朋友要诚心,过于吹捧、阿谀奉承,对朋友是不利的。

真诚最受朋友的欢迎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少女安妮由于受到严重的碰撞,成了“植物人”。现代化的医疗手段无能为力,安妮醒来的希望极为渺小,她的父母悲恸欲绝,而安妮的朋友东妮每天都来到她的床前,抓住安妮的手,轻轻呼唤她的名字,仿佛在同一个正常的人侃侃而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奇迹终于出现了,真诚战胜了死神,东妮的呼唤居然使安妮苏醒了过来。

这就是朋友之间的真诚而产生的奇妙的力量。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在生活中与朋友相处怎能缺少真诚呢?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曼·安德林在1968年曾设计过一张表格,他列出555个描写人的形容词,让人们指出其中哪些品格最为人喜爱。结果表明,位居前几位的竟有6个是与“真诚”有关的,而在评价最低的品格中,虚伪居首位。这说明了真诚的人能让人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受人欢迎;虚伪的人则让人讨厌,难结良友。

为人真诚才能受朋友的欢迎,所以我们要以诚待友。

对朋友要讲真话

真正的朋友之间必定会有思想的交流,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即使与朋友的看法相悖,也不应隐瞒。有的人从不对朋友说出心里话,该让朋友知道的事情也从不说出口,或者习惯兜着圈子说话,甚至自己有求于朋友时,也隐瞒真实情况,使朋友在帮助的过程中因情况不明而陷入尴尬境地。这种交友态度,肯定是交不到真正朋友的。

赞美朋友要诚心

朋友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事业上获得了发展,我们应该为之高兴,诚心诚意地给予赞美。和朋友一起分享快乐,这是友谊的表现。但是,赞美朋友要诚心,过于吹捧、阿谀奉承,对朋友是不利的。

要诚恳指出朋友的缺点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友谊中首要的是真诚,就是对朋友过失的批评。”对朋友的缺点能诚恳地提出批评,这对培养双方的友谊是十分宝贵的。

用说笑为友谊增添作料

有一种沟通方法多半见于朋友之间,有点儿不打不相识的味道,就是因为彼此太熟了,所以就不必文绉绉、有模有样地说话了。这种沟通法也有好处,不容易有心结,心里有什么话就亮出来。像是撒了把胡椒粉,虽然让人打了个喷嚏,但是“喷”完了,也就没事了。

萧伯纳和丘吉尔两人,虽然一个在文坛,一个在政界,但却是相知的好朋友。

萧伯纳有一场新剧要在伦敦首演,他特别送了两张入场券给丘吉尔,还附上一张写着寥寥数语的便信:“附上拙作演出入场券两张,一张给你,一张给你的朋友——如果你还有朋友的话。”

在政界一向饱受竞争者攻击的丘吉尔看了哈哈大笑,随即回了一张也只写了几句话的便条:“很抱歉,我今晚没空,但是我会和朋友明晚去观赏——如果你那场戏明晚还能继续上演的话。”

新剧上演前,萧伯纳一位要好的在银行工作的朋友也写了一封信给他:“听说你的新剧就要上演了,送给我前排的入场券10张,以便分送朋友观赏,如何?”

很快,这位朋友也收到了萧伯纳回信:“听说贵行的新钞票已经出笼了,送给我大额票面的钞票10张,以便分送亲朋好友花用,如何?”

有着高明的说笑技巧的说话高手,一向都会是最受欢迎的人物。恰到好处的笑,不但能化解尴尬,也能放松大家的紧张情绪,真是功德一桩哩!

有一回,宰相王安石骑马游极宁寺,马儿由马夫牵着,王安石坐在马上放眼浏览四周的景致,心情十分愉快。

没想到,马夫一个疏忽,竟然让马儿受惊了,马失前蹄,王安石由马背上摔了下来,这下大伙儿可紧张了,尤其是马夫紧张得手足无措。

众人赶快扶起王安石,幸好他毫发无伤。王安石看了看趴在地上吓得直打哆嗦的马夫,一言不发地跨上马背,然后用马鞭指着马夫说:“幸亏我的名字叫做王安石,要是叫王安瓦,这下可要摔得粉碎了!”

一句妙语让四周的人哈哈一笑,解除了紧张的场面。马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也松了一口气。

你可以发现,在朋友之间,懂得如何说笑的人是最受人欢迎的,但是一般人需要心理上的调整,才能够培养这种能力。照着以下的方法自我调适,就能让人际关系向前更迈进一步。

放下身份

不管是什么身份,如果想要受人欢迎,就得放下身段。想想看,谁会接近一个成天紧绷着脸,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呢?

把话说得亲切点儿

话说得太高雅了,就会拉开距离。“嗨!穿得这么美干什么?要迷死人啊?”这句恭维话就比“嗨!你今天穿的衣服非常漂亮”要来得亲切。

偶尔装点儿疯,卖点儿傻

没有人喜欢成天看一本正经的苦瓜脸,偶尔装点儿疯,卖点儿傻,就算嘴里讲着歪理,也不会有人怪你,反而会跟着轻松起来插科打诨一番。

不仅是朋友之间,如果夫妻、父子之间也以这种方式相处,就会有一个甜蜜温馨、让人一下了班就想要赶回去的家!

说起话来别像老师上课

就算再有道理,也别把话说得硬邦邦,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在朋友之间说理,只需点到为止,别成天婆婆妈妈的,让人见了就退避三舍。

把热情拿出来,把诚恳写在脸上

朋友遇到麻烦需要有人处理时,尽管举起手来大声说:“让我来!”时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别在有求于人时才登门拜访。

如何跟朋友说道歉的话

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不知道怎么说抱歉的人,根本交不到朋友,或易交难处,永远缺乏知心朋友。

其实,道歉并非示弱,而是显示了你的真诚和勇气。人都免不了有出错的时候,一旦错了就得道歉,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有些人明知道是自己的不对,可是碍于所谓的身份或者面子,不肯主动认错,觉得认错是没面子的事情,所以冲突也就无法避免了。其实一个人能主动承认错误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策略。这不仅有助于解决相关的矛盾,也能取得一定的满足感。

说“对不起”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直视对方,只有这样才能传递出你的心意。如果一边做事一边道歉,或者用回避的方式,都表现不出你的诚意,无法让对方感觉到你的歉意。没有辩解的道歉才能让对方感觉你的心意,达到道歉的目的。

小伟在朋友的生日宴会上喝多了,将女主人最喜欢的一个花瓶失手打碎了,以小伟的经济实力根本赔不起这个花瓶。

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小伟挑选了一张精致的贺卡,写上自己的歉意:我知道我的行为给你们造成了困扰,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无法原谅的,但请相信我绝对不是故意的。如果当时我没有喝醉,也就不会发生那种事情了,所以请接受我最真挚的歉意。

小伟将卡片亲手交到朋友手里,并带了一瓶朋友最喜欢的酒,不是为了表示赔偿那个花瓶,而是为了表示真诚的歉意。

小伟的这种道歉方式很艺术。你也可以不直接说出“对不起”,而是像小伟这样用一张卡片或一份小礼物表示歉意。最重要的是不要回避,一开始就要先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道歉一定要有诚意。

真心实意地认错、道歉,不要强调客观原因、做过多的辩解,这才是正确的道歉方式。就是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必须在诚恳地道歉之后再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一味地为自己辩解绝对不是一种聪明的说话方式,因为你对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是抱着抽象否定、具体肯定的态度。这种道歉,不但不利于弥合双方思想感情上的裂痕,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对朋友的秘密守口如瓶

古时候,有个小国的使者到相邻的大国朝见,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非常精致,皇帝高兴极了。

可是这小国的使者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但没有发现任何区别,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禀呢。最后,有一位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插入第二个金人耳朵,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了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回答:“答案正确。”

第一个金人,稻草从另一边耳朵掉出来,这是指这个金人听事却不记事;第二个金人,稻草从嘴巴里出来,就是说这个金人听事后就随意传播出去;而最后那个金人,稻草却掉进了肚子里,说明他把事情保守得很好,不会轻易向他人宣扬。我们做人也应该是这样,只有保守秘密不传闲话的人才最有人缘。

美国人交朋友有不少准则,而交友的第一条准则是“为朋友保守秘密”。乍一听,令人感到有些奇怪,为什么不是别的,偏偏把“为朋友保守秘密”定为第一准则呢?

秘密,是任何人都有的。一个孩子长到十来岁,自我意识增强了,他就开始在一定的范围内向别人保密,即使是对最亲近的父母也不例外。可是,对自己的好朋友,他却可以敞开胸怀,交出自己的秘密。但是,他要求朋友为他保密,不然,以后他就再也不会把秘密告诉对方了。这种要求朋友保密的愿望,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越来越强烈。

每个人总有一些属于个人隐私的东西,既然是“隐私”,就不会广为人知,有的就只能在挚友之间“你知、我知”。

隐私权在西方社会是一种很普遍的公民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比如,自己的私生活,一般不会让朋友过问;自己的财产,也不会轻易向朋友公开;除非受到邀请,否则是不会随便去朋友家中“串门儿”的……

事实上,对隐私权的保护,我国早已有之,古代圣贤大儒均视其为人性的基本部分,对其极为尊重。

汉朝的张敞是一个高官,更是一个情种。他与妻子非常恩爱,还常常为妻子画眉,一时在京师长安传为佳话。但有伪道学家以“有伤风化”为由,向皇帝告了御状,想让皇帝摘下“道德败坏”的张敞的乌纱帽,以“匡正世风”。但皇帝并不听伪道学家的使唤,他不仅未责怪张敞,反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画眉是夫妻间的事,我管不着。夫妻间还有比画眉更亲密的事儿,我也去管吗?”

有的人每当遇上些伤心事,譬如涉及家庭纠纷、生理缺陷和个人安危之类的“隐私”,一个人闷在心里实在很不舒服,往往希望能在挚友面前倾诉,但倾吐的秘密不希望让其他人知道。

因此,只有为朋友保守秘密、守口如瓶,才能得到朋友的信赖,友谊才能不断加深。